刘备一生只为2个人痛哭过,其中1位是庞统,另1位比诸葛亮还有才

刘备一生只为2个人痛哭过,其中1位是庞统,另1位比诸葛亮还有才

()
中文名:
刘备一生只为2个人痛哭过,其中1位是庞统,另1位比诸葛亮还有才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但其实,透过对正史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刘备的真实形象跟电视剧演的大不相同;刘备是很豪爽、霸气的,不会轻易哭鼻子。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的一生只为两个人痛哭过,一个是庞统,另一位则是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人。 ▲刘备一生只为两个大臣痛哭

三国名人推荐

但其实,透过对正史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刘备的真实形象跟电视剧演的大不相同;刘备是很豪爽、霸气的,不会轻易哭鼻子。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的一生只为两个人痛哭过,一个是庞统,另一位则是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人。

▲刘备一生只为两个大臣痛哭过!(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一、庞统

第一位让刘备痛哭的,就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了。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庞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但最开始并不受重用。

刘备督管荆州时,最初只是让庞统当一个小小的耒阳令,但庞统在任内无法将职务做好,被免官。鲁肃曾寄书信给刘备为庞统求情:

“庞士元不是管理百里之地的人,命他为治中、别驾的职任,才展示出其杰出的才华。”

诸葛亮也多次推荐庞统,使刘备再任用他,后来刘备入蜀,内务大小事宜都是由庞统帮忙处理,最后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可惜刘备与刘璋决裂,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命丧落凤坡;庞统遇难后,刘备极为惋惜,一提到他的名字便会痛哭不止(先主痛惜,言则流涕。),由此可见对他的打击之深。

▲庞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可惜命丧落凤坡。(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二、法正

另外一位让刘备痛哭的,就是法正了。

法正,字孝直,生于陕西眉县,小时候家贫,家里只有一只老母鸡为生,可是他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他刻苦读书,长大后投奔刘璋,曾担任新都令,后被提拔为署军议校尉,但法正不受刘璋重用,又经常被其他人诽谤,非常不得志。

后来,刘备围成都时,法正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法正善于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法正虽然不如诸葛亮那般的有名,但他却在刘备身边,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他善于看人和事,懂得怎样利用人才,这让刘备对他十分信任做为刘备最器重的谋士,法正的重要性,堪比汉高帝刘备身边的“谋圣”张良。正因如此,刘备自称汉中王后,便进拜法正为尚书令,命其与诸葛亮一起处理国政。

然而,法正是个短命鬼,爬上高位才1年时间便病死,终年45 岁。刘备得知法正的死讯后,悲痛至极,一连数日都痛哭不止(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而他的死对蜀国影响深远

法正不仅在军事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政治上,也给刘备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不仅如此,连一向自视甚高的诸葛亮,也对法正深感佩服。法正的离去,对于刘备和整个蜀国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还险些被俘。诸葛亮闻讯后,曾极为感慨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由此可见,法正对刘备的重要性,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参考资料:《三国志》《蜀记》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报复建文帝旧臣(朱棣为什么要杀建文旧臣)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康熙对民族的政策怎么样

蒙古族康熙三十年(1691年)夏,康熙同喀尔喀与内蒙古的王公们会聚于多伦诺尔,史称“多伦会盟”。此次会盟标志着喀尔喀三部归顺清朝,康熙后来表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58],又言:“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详情>>

探索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和谐相生,呵护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筑巢——专访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文保专家袁学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