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雍正是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历史上出现的康乾盛世,雍正起到的并非简单的过渡作用。康熙晚年,吏治松弛、、刑名败坏、财政混乱、朋党林立,钱粮亏空严重。雍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改革、清除积弊,极大的延续了清王朝的寿命。乾隆时期,清王朝能达到封建王朝历史的最高峰,都是在雍正时期夯实的基础。
一、摊丁入亩
纵向看历史,一个封建王朝从建立到衰亡,基本上有三百年左右的时间。大约在150年时,已经处于衰落时期。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新王朝的建立,会诞生一批新的地主阶级。随着人口的繁衍、土地兼并的加剧,大批农民因丧失土地而沦为地主的佃户,容易造成“贫者避赋税而逃逸,富者务兼并而自若”的局面。
秦汉至隋唐时期,一直实行主要按人口计征的赋税制度。朝廷实际上控制的人口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渐枯竭,容易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士绅阶层经几世积累,愈加富有,朝廷却捉襟见肘。
最典型的例子是明朝末年,李自成快要兵临城下,崇祯命吴三桂回师勤王,可那时候国库连将士的军饷都发不出。为此,崇祯不得不向群臣借钱,结果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高官大夫一毛不拔,内阁首辅魏藻德仅仅捐出了500两银子。等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起义军四处抄家,获得巨额财富,据清朝编修的《明史》记载,多达7000余万两白银。
历朝历代,当土地兼并达到一定程度之时,为了王朝续命,统治者必须寻求改革。明万历九年,在张居正主持推动下全国实行“一条鞭法”,极大的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阶级矛盾,为明朝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较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雍正时期大力推广的“摊丁入亩”更为彻底,是对封建赋税制度的总结,其改革深度与广度是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
清朝入关之初,一直沿用明朝的赋税制度。但由于刚经过的战乱征伐,百姓苦不堪言,人口锐减,各地出现了大面积的人员逃亡。然而清廷采用明万历年间的户册征税,百姓还要额外承担逃亡之人的赋税,再加上官府与地方豪绅勾结,巧取豪夺,造成“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的局面。
康熙五十一年,清廷颁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雍正即位后,大力推行“摊丁入亩”,各地政府清查土地面积,把按“人”收税,改为按“地”收税。土地越多征收税额越多,减少了少地、无地的农民负担,缓解了社会矛盾。放宽户籍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可自由迁徙,加强了城乡联系,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并极大刺激了人口的爆发性增长。
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在封建王朝,官绅阶层不服徭役、不纳税,随着社会稳定,官绅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侵蚀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根基。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雍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官员、地主免税的特权。官绅可以不服徭役,但必须用银两兑换。
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都极大的损害了士绅阶层的利益,只有在皇权高度集中,社会稳定的高压统治下,才能顺利实行。为此,雍正又进行了政治和文化上的改革。
三、设立“军机处”和强化“密折制”
清廷入主中原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权力很大,同时朝堂之中,朋党林立,满清贵族内部纷争严重。为了收回权力,加强君权,雍正率先创立了军机处,天下庶务归皇帝一人处理,军机大臣跪听笔录,草拟文书,不经内阁,直接下达给官员。
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国家政务绕开了内阁,皇帝真正做到了独断乾纲,提高了处事效率,由中央集权转向君主集权,皇帝权力达到了顶峰。
同时,雍正还加强了“密折制”,官员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不经他人之手,直达天听。“密折制”鼓励官员告密,做到下情上达,增加官员选拔途径,提高行政效率,减少了被部分大臣所蒙蔽的情况,加强了皇权。另一方面,“密折制”也使得官员相互猜疑、互相攻讦,人人自危。
四、整饬吏治、控制思想
学者杨亚东在《雍正年间整顿吏治研究》中提出:“雍正帝励精图治、锐意创新,对吏治进行大力整顿。”
雍正在吏治改革方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1、清查钱粮、设立会考府、惩治贪污、褒奖廉洁;
2、整顿官风、澄清吏治;
3、打击朋党势力;
4、火耗归功、实施‘养廉银’制度”。
与此同时,雍正也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加强了控制。雍正七年,设立乡约,宣讲《圣谕广训》。雍正重视儒家思想的传播,主张用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辅助教民,提倡君臣之道,推崇各守其道、各施其礼的观念。
另外,雍正大兴文字狱,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思想言论,刑罚严苛。
在其他方面,雍正也作出了许多贡献,平定青海叛乱,设立驻藏大臣;废除贱籍、创立密储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的改革等政策。
总体来说,雍正是一个极为优秀的政治家,刚毅果敢、锐意有为。在雍正统治时期,封建皇权达到了顶峰,天下大事皆决于一人。如果像明朝嘉靖皇帝二十余年不上朝,国家早就乱套了。雍正十分勤奋干练,个人精力十分旺盛,据统计,每天硃批的文字达到8000字以上,字迹十分工整。
南怀瑾先生曾称赞雍正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雍正即位之时,国库只有八百万两白银,到雍正末年,国库银两增至六千余万两。“仓庾亦皆充实,积可供二十余年之用,真善为政理也。”
雍正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但却因损失了士大夫官僚阶级的利益,使得他的形象多被后人抹黑,而起功绩很少被人得知。就文字狱来说,雍正时期有20余起,乾隆时期却多达130多次。
另外,雍正的文学造诣也十分深厚,甩儿子乾隆几条街。乾隆虽然号称作诗四万余首,自称“十全老人”,但很多都是靠着他身边的枪手——沈德潜所完成。
说起清朝的雍正皇帝世人对他的评价有好也有坏,雍正是一位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我们一起来看看雍正帝在位期间的对外政策都有哪些吧!雍正帝的海禁政策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后来考虑到闽福百姓生计困难,同意适当开禁;雍正二年降旨准广东人移民台湾。但对外洋回来的人民仍详情>>
蒙古族康熙三十年(1691年)夏,康熙同喀尔喀与内蒙古的王公们会聚于多伦诺尔,史称“多伦会盟”。此次会盟标志着喀尔喀三部归顺清朝,康熙后来表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58],又言:“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详情>>
康熙对西方文化也感兴趣,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颇有著述。有学者指出,有才华的传教士被皇帝欣赏和重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被推崇和应用。而在民间,民人与西方传教士能够互相交游,西学在社会中得以自由传播,亦指出分别由康乾敕辑的丛书—详情>>
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雍正是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历史上出现的康乾盛世,雍正起到的并非简单的过渡作用。康熙晚年,吏治松弛、、刑名败坏、财政混乱、朋党林立,钱粮亏空严重。雍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改革、清除积弊,极大的延续了清王朝的寿命。乾隆时期,清王朝能达到封建王朝历详情>>
史上的雍正皇帝,除勤勉政事以外,其简约素雅而又精益求精的审美追求也令人赞叹。不仅仅是康雍乾三代,纵观整个清朝,雍正对艺术的品味也是首屈一指的。雍正登基后,数次批示说:“外间所进香囊中,有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者,此皆开风俗奢侈之端,朕所深恶而不取也。”,他在给高斌详情>>
刘彻对农业极为重视,其农业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兴修水利。刘彻在位时期是继战国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兴修水利的高潮,关中兴建了六辅渠、白渠、龙首渠、成国渠等水利工程,在西北边疆亦设置“渠卒”,负责水利。整治漕运。刘彻接受大司农郑当时的建议,“引渭穿渠”,以便详情>>
宋朝一共出现了九位太后十次垂帘听政。两宋共有十九位皇帝,可以看出,这个太后垂帘听政比例还是非常高的,那么,这9位太后垂帘听政的宋朝,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需要太后现身垂帘听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1位刘娥太后。她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了,宋仁宗登基时详情>>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一行(公元673年~公元727年),唐朝僧人。中国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谥号“大慧禅师”。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详情>>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蒙古族康熙三十年(1691年)夏,康熙同喀尔喀与内蒙古的王公们会聚于多伦诺尔,史称“多伦会盟”。此次会盟标志着喀尔喀三部归顺清朝,康熙后来表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58],又言:“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