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的第一霸就是齐桓公,可见其政治地位有多高了,但是这样一个辉煌的正面人物,却是一个重口味到吃人肉的奇葩,你知道吗?可能是山珍海味吃多了的缘故吧,历史上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也发生过吃腻东西的事情,为此他还曾全国张贴黄榜,只要有厨师能
《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盘点中国历史上兔死狗烹的五大人物
刺客系列:非典型刺客,但很有效
孔子思想,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
魏武卒到底有多强大?魏武卒结局如何?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
出自《孟子》的成语
历史上的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对中国的贡献
屈原在《离骚》已表达投江意愿
战国前期思想家列子
孔子批子贡赎人方式
道德经的创作背景:老子在老师商容等帮助下成书
中国古代从何朝代开始将“戴绿帽”作为一种惩罚?
鬼谷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王诩是鬼谷子的真名吗?
先秦各种语言文字的共性有多大?
探寻巴国古文明:文字符号至今无人能解
孔子最仰慕的季札是何人?季札为什么三次把天下让给别人?
刺客系列:绝世琴曲广陵散是一个刺客的故事
良霄
一个“座位”引发的血案——郑庄公灭胞弟誓保王位
春秋五霸的第一霸就是齐桓公,可见其政治地位有多高了,但是这样一个辉煌的正面人物,却是一个重口味到吃人肉的奇葩,你知道吗?
可能是山珍海味吃多了的缘故吧,历史上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也发生过吃腻东西的事情,为此他还曾全国张贴黄榜,只要有厨师能做出令他觉得好吃的食物,他就给他银子和官职。
不过,隋文帝比起千百年前的齐桓公来说,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人家齐桓公宫廷中的好厨子多的是,根本不用到宫外去找,而且这厨子对齐桓公还无比忠心,是齐桓公就算想要天上的星星,他都会想办法给摘下来的那种忠心。
传说,有一次齐桓公开玩笑,对着自己的御厨易牙说:“你这么会做菜,不知道会不会做人肉这道菜呢?感觉我什么都已经吃过了,好像唯独没有吃过人肉一样,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呀!”
易牙听了,认真思考,他的确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也从来没有想过,齐桓公这句话倒是难住了他。回家以后,易牙就打定主意,哪天一定要做一道“人肉宴”给齐桓公吃!刚刚好,他看见自己细皮嫩肉的儿子跑过来要抱抱,他露出了一抹释然的笑,还若有其事的点了点头。
易牙真的把儿子煮给齐桓公吃了吗?不久,齐桓公就吃到了一道从来没有吃过的肉菜,他觉得这道菜的肉鲜嫩无比,就问易牙是什么菜,怎么他竟从没吃过?易牙回答说,这是他小儿子的肉,专门献给大王的。齐桓公脸色煞白,僵了好一会儿才消化了这个消息,内心其实有一万头那啥狂奔而过,你有问过我的意见吗,就给我吃这个东西?我好想吐出来!
但是,齐桓公转念一想,易牙为了自己连儿子也舍得贡献出来,对他实在太好了,他怎么能责怪易牙呢?所以,齐桓公夸奖了易牙一番,对易牙更加宠信。
重口味,重口味,太重口味了!鸡皮疙瘩掉一地,有没有?
说是春秋霸主,可齐桓公死得却尤其凄惨,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政治,但同时导致他悲惨结局的也是政治,还有人的私心和贪欲。他将齐国从一盘烂棋反转变成春秋第一强国,在晚年时期却被几个争夺王位的亲儿子给抛弃在宫廷旧院中,活活饿死了。当他的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多月之后的事情,那时他的样子简直“惨不忍睹”,还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腐臭。
一代霸主啊,结局竟然是这样,令人唏嘘呀!
齐桓公之所以能创造这样的辉煌,管仲功不可没,可是管仲在临死前千叮咛万嘱咐,让齐桓公千万不要再与三人有关系,那就是易牙、竖貂、开方。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话,亲近这三人,把齐国搅得一团糟,他却依然相信这三人。可能到了他死的时候,他也觉得这三人是个好的吧!
管仲曾说,易牙这种连亲儿子都能舍弃的人,未来就能对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好到哪里去?齐桓公太不争气了。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曹操精于兵法,在统一北方起到了积极作用,黄巾起义之后,东汉解体,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从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