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巴国古文明:文字符号至今无人能解

探寻巴国古文明:文字符号至今无人能解

()
中文名:
探寻巴国古文明:文字符号至今无人能解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这是最早关于巴国的文字记载,出自《山海经》。从部落到立国,几经迁都,在与自然和强敌不断抗争中,巴国人民的足迹遍及川渝鄂陕黔的大巴山之间,留下了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战国烽烟后,巴国灭亡,

春秋战国名人推荐
“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这是最早关于巴国的文字记载,出自《山海经》。从部落到立国,几经迁都,在与自然和强敌不断抗争中,巴国人民的足迹遍及川渝鄂陕黔的大巴山之间,留下了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战国烽烟后,巴国灭亡,其文化精华渗入秦汉文化,成为博大精深华夏文明长河的一条涓涓细流。

7月的重庆,太阳像个火球烤着大地,地面不断掀起滚滚热浪。记者遍游巴国故地,重温这一古老文明曾经的辉煌。

战火纷飞的巴国历史

因地处于楚、秦、蜀等强邻的包围,巴人经常处于备战或作战状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国家和地方共建的大型博物馆。在该博物馆远古巴渝厅,记者了解了巴国从立国到灭亡的历史。

该博物馆馆长黎小龙介绍,大约4000年前,居住在湖北清江流域的原始部落由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五个姓氏组成。五姓氏部落子民过着平等和睦的生活。后来,随生产力发展,需要一位统帅来治理五姓氏部落事务。经过掷短剑、泥船行舟两次比赛,巴氏青年务相赢得胜利。众人遂奉其为王,号“廪君”。廪君统一五姓氏部落,标志着巴人部落的形成。

到公元前12世纪,由于殷商对各部落的压迫,使巴族与活动在陕西中部的周族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商王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巴人给予周武王很大支持,并派兵参加了著名的牧野之战。后来,周初分封,将巴氏封为子国,因首领巴子之名称为巴子国,简称巴国,建都江州(今重庆渝中区)。自此,巴族以一个南方诸侯国见之于史册。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远古巴渝厅,陈列着大量巴人所用兵器。馆员艾露露告诉记者,在考古发掘的巴人成年男子墓中,往往有很多殉葬的兵器,这是巴人长期处于战争环境的重要证明。鼎盛时期的巴国,“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因地处于楚、秦、蜀等强邻的包围,巴人经常处于备战或作战状态。

频繁的战争让迁徙成为巴人生活的常态。艾露露介绍说:“巴国与楚国往来密切,关系时好时坏,时敌时友。东周时,巴因受楚西进压迫,不断将政治中心向西部地区转移,丰都、涪陵、重庆、合川、阆中等地都曾做过巴国政治中心。历史上,巴与秦、楚联盟灭掉庸国后,得到庸国渝东峡江地区,也是其进入今重庆地区的重要原因。”

巴与邻国蜀的关系,《华阳国志·巴志》载有“巴蜀世战争”。与蜀国的长期交战,让巴国国力大大削弱,最终导致了灭亡。有资料显示,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蜀为战,巴求救于秦,遂引狼入室。秦国派司马错、张仪率师伐蜀。在蜀国灭亡后不久,巴王被俘于阆中,巴国灭亡。此后,秦国在江州筑城,设巴郡。

“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登司马错古城》,正是当年秦灭巴蜀的真实写照。

割头不割城的巴蔓子将军

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成为巴渝大地传颂千古的英雄壮歌。

浩浩长江之水,莽莽巴渝大地,造就了巴人勇敢坚毅、自强不息的性格。在曾经烽火连绵的年代,巴国将军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成为巴渝大地传颂千古的英雄壮歌,并被后世誉为“巴民族之魂”。

在离重庆解放碑不远的渝海大厦的一个角落,记者看到了一块刻有“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巴蔓子墓”的牌子。走进旁边的门洞,穿过堆满家具半成品的楼梯过道,记者在地下2层,找到了巴蔓子墓展馆。

展馆大厅立有巴蔓子将军铜像,旁边墙上有其生平介绍和史料记载。据《华阳国志》记载,战国中期,巴国国内发生武装叛乱,但此时巴国已经衰落,兵力不足,于是将军巴蔓子决定向东边邻国楚国借兵,平定叛乱。楚王要求巴蔓子割让3座城池作为出兵条件,巴蔓子对楚王说,巴国百姓正在遭受灾难,时间耽搁不得,并许诺平定后,如果楚国未得到3座城池,就把脑袋献给楚王。得到楚国援兵后,巴蔓子平息了国内叛乱。楚国派出使者要求巴蔓子兑现承诺,巴蔓子回答说,将军有守土之责,不能将城池割给他国,但我会信守承诺,用我的头颅答谢楚王。说完,巴蔓子随即拔剑自刎。楚使带着巴蔓子的首级回国复命,楚王知情后感慨道,如果楚国能得到巴蔓子这样的将军,又怎么会在乎几座城池呢?楚国厚葬了巴蔓子将军的头颅,巴国以上卿之礼对巴蔓子躯体进行了国葬。

展馆里的一处洞穴,就安放着巴蔓子陵墓。沧海桑田,睹墓思人,尽管巴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草庐茅舍变为熙熙攘攘的繁华都市,但这里依然寄托着巴渝儿女的追思与敬仰。

尚武善舞的巴文化

巴渝舞历经多次演变,到唐代时,已经从渝水流传到了长江中下游流域。

巴国地处我国西南一隅,自古交通阻隔,有“巴路登山八十盘”之说。因此,该地古文化如巫山神女一样神秘独特。为进一步了解巴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记者走访了位于九龙坡区巴国城内的重庆巴人博物馆。

该博物馆建筑外形为仿古城楼,在巴国城正中的开阔地上拔地而起,气势恢宏。博物馆馆长袁文革介绍,该馆于2006年成立,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展示巴人、巴国、巴文化的博物馆。馆内陈列文物有巴人船棺、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杂类等,有“巴人起源”、“巴人信仰与崇拜”、“巴人经济活动”、“巴人与土家族”等七个展区。

走进重庆巴人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中央高悬的巨型巴人船棺造型组合。据讲解员介绍,巴地多水,船是主要交通工具。馆内展出的船棺,出土于20世纪50年代的九龙坡区冬笋坝,由巨大楠木制成,并经过刨凿与火烧加工。当时,该船棺墓葬群的发现,为相关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证据。

关于巴国是否存在文字,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重庆巴人博物馆展板上对此有如下介绍:巴人文字符号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象形纹样、符号及形似汉字的文字符号。这些文字符号主要取自于兵器、乐器、玺印等器物。巴人有自己独立的文字系统,其文化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由于历史久远等各种原因,现在尚无法判读文字的内容。

馆内“巴人经济活动”展区,陈列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陶器和精致漂亮的饰品等。据介绍,商周时,巴人经济以渔猎、畜牧为主,而到了春秋前期,巴国农业生产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从出土的大量器物可以看出,在当时,巴人的生产活动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重庆市巴人研究会会长、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管维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古人类对盐的需求很迫切,盐在巴人的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巴人可以说“因盐而兴”。古代巴渝地区是我国盐业生产起源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个地方盐矿埋藏较浅,大都以“盐泉”的形式自然流出,量大且便于开采,因而古代巴人至少从西周时期就开始了对盐的开采与加工。后来,巴国大巫师控制了巴渝地区的盐业,通过与部落贸易交换,巴国逐渐强盛。

巴人尚武善舞,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据说,周代纪念武王伐纣的“大武舞”,即取材于巴人的武舞。另据《晋书·乐志》记载,汉高祖定三秦,仍然以巴人之师为前锋,汉高祖看其作战勇猛,以舞为武,就让宫廷学习其歌舞,并称之为“巴渝舞”。由此,巴渝舞成为历史上著名歌舞节目之一。

据了解,巴渝舞不仅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宫廷舞蹈,而且在民间也十分流行。巴渝舞历经多次演变,到唐代时,已经从渝水(今嘉陵江上游)流传到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相传表演时舞者有36人,身披盔甲,手持戈矛、弩箭,口唱賨人古老战歌,在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伴奏下,节奏明快,载歌载舞,气势逼人,激情四射,难怪诗圣杜甫发出“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的赞叹。

袁文革介绍道,巴国灭亡后,其后裔在汉魏时期演变为五溪蛮的一部分,生活在武陵山的“酉、辰、巫、武、源”五溪之域。五溪蛮直到宋代,绵延千余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民族特征。宋以后,五溪蛮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人,融合其他少数民族及部分早年迁入湘渝鄂黔接壤处的汉族移民,经历了漫长岁月,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土家族。

独具特色的青铜器

通过青铜器器形和所附图腾,我们可以对巴文化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涪陵二字取自“涪水之滨,巴王之陵”。小田溪巴人墓群是巴国重要出土文物墓葬群,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陈家嘴村小田溪乌江西岸的一个小山坡上。从1972年起,四川省文物考古所等单位先后在此进行了多次发掘清理和文物勘探工作,共发掘墓葬9座,出土大批战国时期珍贵文物。有专家认为,小田溪很可能是战国时期巴国的王陵区。

记者乘坐的汽车到了白涛镇陈家嘴村就停下了,因为前方没有公路,通往小田溪墓葬群遗址的只有一条蜿蜒狭窄的田间小路。一位身挑扁担的老者指着远处小山坡上的一块广告牌对记者说,过了那个牌子,就是小田溪墓葬群了。

穿越杂草,趟过河沟,沿着田间小路寻去,在一片芳草萋萋的小山坡上,记者见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立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小田溪墓群”石碑。除此之外,周边看不到任何能显现该遗址的标志。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员唐冶泽告诉记者,历史上的巴国,基本没有留在地面的遗址遗迹,考古发掘出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都存放于各博物馆。在这些出土文物中,巴国青铜器最能体现当时巴人的文化与社会状况。

考察完小田溪巴人墓群,记者乘车前往涪陵区博物馆,见到了该博物馆馆长黄海。黄海表示,巴渝文化以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的青铜文化就已相当发达。通过青铜器器形和所附图腾,我们可以对巴文化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在该博物馆,记者一行参观了青铜器展厅。这里陈列的青铜制品大多与巴文化有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生活用品和兵器。从这些青铜制品上可以看出,错金银和镶嵌工艺在当时已被普遍应用。

该博物馆馆员殷瑛对记者说,兵器在巴人青铜文化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青铜兵器有两大特点:一是造型特异,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比如柳叶剑、虎纹戈、圆刃亚腰钺、柳叶形矛等;二是兵器上有特殊的图腾、徽识,比较常见的有虎纹、鸟纹、蛇纹、手心纹等。

此次采访中,记者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巴人博物馆、涪陵区博物馆参观了大量巴人青铜器,其中,最让记者感兴趣的是一种名为“錞于”的青铜制品。其形状圜如锥头,上大下小,近似桶形;顶部中央铸有虎形钮,猛虎仰头张嘴,尾巴高翘,造型独特,惟妙惟肖,因此,又被称为“虎钮錞于”。

相传廪君死后,其魂魄化为白虎。因此,巴人崇敬白虎,并以白虎作为图腾,虎钮錞于正是巴民族特有的乐器。虎钮錞于流行于东周至汉代,巴人打仗时,用绳子系住虎形钮,悬挂在木架上,然后敲击錞于肩部,使之发出清脆响亮的乐音,从而鼓舞英勇善战的巴国士兵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生生不息的“巴”元素

在这片巴人故土上,巴渝文化正在以新的姿态展现着、发展着。

尽管巴国的辉煌已经消失在了漫漫历史长河中,但在巴渝大地上,从来就不曾缺少关于“巴”的元素。

为追溯千年巴文化历史渊源,宣扬巴文化精神,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在区内红狮大道旁打造了一座集文化、生态、旅游、商务、休闲于一体的文化观光胜地——巴国城。

踏进气势宏大的巴国城大门,巴蔓子将军横刀立马的巨型雕塑赫然在目。城内各式巴文化古建筑、雕塑等随处可见。此外,巴国城内有重庆巴人博物馆、九龙坡区巴人研究会、巴国文化广场、巴人主题公园等相关文化休闲场所及研究机构,将巴文化科普教育与现代商业内涵进行了融合。

在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森林公园,有一条以“巴国故事”为主题的巴文化壁刻长廊。长廊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巴国人物雕像。公园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该长廊建成于1991年,是国内大型巴文化壁刻长廊。长廊全长110米,高5.7米,壁刻作品以巴族的历史和神话为原型,分为“巴人之舟”、“五丁大石”、“祭祀”三大主题,记录了巴国的生命历程和巴文化的演化过程。

在重庆市人民广场、巴蜀中学、白涛镇街道广场等地,记者也见到和巴国、巴人有关的巴文化雕塑、绘画以及文字介绍。巴国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巴文化并没有随之灰飞烟灭。在这片巴人故土上,巴渝文化正在以新的姿态展现着、发展着。记者在重庆文化网上看到,重庆市政府正在为“小田溪巴人遗址公园”的建设进行招商引资,相信建成后的遗址公园不仅能更好地维护小田溪墓群遗址,更会进一步推动对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华夏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古代巴国曾经谱写过一段壮丽的诗篇,创造出了灿烂瑰丽的文化。如今,同样在这片辉煌的土地上,巴渝文化恰似一幅美丽的卷轴缓缓舒展开来。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报复建文帝旧臣(朱棣为什么要杀建文旧臣)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刘邦被称汉高祖而不是汉太祖的原因

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本来是“太祖”,应该被叫做“汉太祖”。但是,后世在称呼刘邦的时候,往往称之为“高祖”或者“汉高祖”,这是为什么呢?一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是皇帝死后奉祀时的名号,用“祖”或“宗”字,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中的“太宗”,明太祖朱元璋详情>>

探索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和谐相生,呵护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筑巢——专访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文保专家袁学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