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7年农历二月十四,汉武帝刘彻驾崩,第二天,8岁的皇太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刘彻临死前,为刘弗陵设置了辅政大臣: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田千秋、上官桀。 因为刘弗陵太小而当皇帝,他的三哥燕王刘旦不服。 昭帝五年(前82)夏天,长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汉武帝“巫蛊事件”死了多少人?
流民一怒汉难安,东汉时期的流民问题,为何如此尖锐?
三国:真正的虎将只有三个半,1个成虎,2个成神成圣,半个成皇帝
跨越2243年的秦简出土,秦始皇暴君形象反转,文物上还刻了啥?
夷陵之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政治决策?真相是什么?
“方说曹操,曹操就到”,事实上还有下半句,只是无人敢提
秦末乱世,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却仅有六人,张良在其列
公元前87年农历二月十四,汉武帝刘彻驾崩,第二天,8岁的皇太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刘彻临死前,为刘弗陵设置了辅政大臣: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田千秋、上官桀。
因为刘弗陵太小而当皇帝,他的三哥燕王刘旦不服。
昭帝五年(前82)夏天,长安忽然来了个奇怪的人,他自称是汉武帝的长子刘据,来自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
此人的到来,立即在长安城引起轩然大波。
长安人都记得,九年前,汉武帝的长子、当时的皇太子刘据曾在长安城和他的父亲展开了一场激战,刘据为筹措兵马,强行征集四市百姓,与丞相刘屈氂对战了五日五夜,战后长安城血流成河,死伤无数,最终刘据败北,逃至湖县。
大部分人都只是听官方说刘据死于湖县,却没有见过刘据的尸身,于是听说这个本该继承大统的人突然出现,都非常好奇,跑来围观。
这件事情让霍光和汉昭帝刘弗陵很难办:倘若是假的,那自无妨;可如果是真的呢?若是真的,他此番归来必有重大图谋,很可能就是逼刘弗陵退位的。
在该男子身份不明的情况下,朝廷无论如何也不能妄动。就算刘弗陵舍不得皇位,也不能太过冷血、六亲不认。
刘弗陵只好下诏,让文武百官前去识别。
然而那些前去鉴别“刘据”的官员在看了此人之后,都不敢说话。
因为他长得太像刘据了,若说不是,显然对不起刘据,也对不起良心,且这种事情最好实事求是;可如果说是,他们很清楚这里面的重大干系,这必然引起政坛地震。与其如此为难,不如不说。
“刘据”是大名人,他才到长安不久,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引来许多人围观。朝廷高度重视此事,生怕“刘据”惹出乱子,紧急调兵,加强戒备。
“刘据”身边聚集的人越多,就越说明刘据的影响力大。民众总是天然地同情弱者,因此给“刘据”高官厚禄甚至皇位的呼声也就越高,这让支持刘弗陵的利益集团非常难办。
然而在所有人都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时候,突然杀出个京兆尹。
京兆尹,是首都地区的行政长官,他就是隽不疑。
隽不疑到场后,非常果断地下令:将该男子逮捕。
于是就有人劝他,先别急着动粗,且将该男子安顿下来,慢慢查问。
隽不疑不是愣头青,他早有计较:“你们惧怕卫太子(刘据为卫子夫所生,故也称卫太子)干嘛!他当初得罪了先帝,即便真的来了,也不过是个罪人。”
隽不疑的处理让刘弗陵和霍光都松了口气,因为隽不疑说的话也是他们非常想说的,但他们不敢第一个说“刘据是罪人”。而此时隽不疑先说了出来,霍光等人就非常从容了:
倘若大部分人不认同“刘据是罪人”的说法,则处置隽不疑;倘若舆论对此说无太大异议,隽不疑则说得好。
那个“刘据”,在监狱里受了一顿暴打之后,终于供出了自己的身份:我就是一算命的,叫张延年,故太子刘据手下有个门客,曾跟随我学习占卜,他说我长得像卫太子,所以就想来京城发笔横财。
这个张延年,来长安后没能“延年”,也没有发财,最终被腰斩了。
虽然张延年死了,可燕王刘旦上心了,对他的启发很大,一个死了的刘据还有这么大的号召力,我这个活着的先帝长子(他是刘彻现存儿子中的老大),支持者会少吗?
于是刘旦和刘长、刘泽等人结了盟,准备谋反。
与此同时,来自盖主的一封信给刘旦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刘旦觉得大事必成。
有一天,鄂邑盖长公主和上官桀的使者来到燕国,给刘旦传递了一些消息,让刘旦再次燃起了夺取帝位的想法。
原来,鄂邑盖长公主和上官桀希望与刘旦合作,除掉霍光。
鄂邑盖长公主,是刘弗陵的大姐,她的职责就是抚养刘弗陵,相当于刘弗陵的妈妈,而上官桀和霍光一样,都是刘彻的临终托孤大臣,此二人怎会和霍光反目呢?
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得知鄂邑公主要给皇帝找媳妇,谋划着把自己女儿嫁给刘弗陵,霍光没答应上官安。
鄂邑公主向皇帝给自己的情夫丁外人求官被拒,就怀恨在心了,正好被上官桀等人利用上。
还有桑弘羊,他看不惯霍光的霸道,自然而然地站到其对立面。由此,刘旦、鄂邑盖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和公主的情夫丁外人组成五人集团,决心除掉霍光。
因为他们想造反,在京城有三只拦路虎:霍光、田千秋和右将军王莽。盖主的信表示,右将军王莽(也是护卫宫廷的卫尉)去世,丞相田千秋重病在床,只剩一个霍光苦苦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拥护刘弗陵的力量最为微弱,举事成功自不待言。
当刘旦激动又忐忑地准备谋反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在长安的上官桀父子,正酝酿着另一个阴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杀死霍光废掉刘弗陵之后,引诱刘旦进京,再杀之,最后由上官桀当皇帝。
不论刘旦和上官桀谁当皇帝,在霍光活着时,他们还是盟友,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杀死霍光。可怎样才能杀掉霍光呢?
虽然他们各自心怀鬼胎,但在除掉霍光这个问题上,他们达成了统一意见:由鄂邑公主设一场“鸿门宴”,在宴会上伏兵击杀霍光。
计划已经好了,所有人都把精力集中在“鸿门宴”上。
他们的全盘计划,都因为一个叫燕仓的人而彻底流产。
燕仓,是鄂邑公主的一个门客的父亲,五人集团的阴谋,不知为何竟给燕仓这种人知道了。燕仓得知后,立即将此事报告了大司农杨敞。
这下糟糕了,杨敞是霍光提拔,用来掣肘桑弘羊和上官桀的,他是霍光的亲信,肯定会把阴谋第一时间告诉霍光。
杨敞虽然怯懦,但霍光毕竟与他有知遇之恩,这一点儿良心,让这个胆小的男人在离开斗争漩涡中心之前,咬着牙把消息告诉了谏大夫杜延年。
杜延年是霍光非常信任的人,得知消息后,立即通知了霍光。
现在,霍光已经知道了五人集团的阴谋,而五人集团仍以为霍光被蒙在鼓里,所以,当霍光积极准备给他们致命一击的时候,他们还在做白日梦。
公元前80年九月,霍光联手病重的丞相田千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及其党羽,并将他们灭族。
至于鄂邑公主,她见大势已去,霍光又毫不手软(上官桀这样大的官,就是逮捕过程中被直接斩首的),就自杀了。
五人集团中,现在只剩一个握有兵权的刘旦。
五人已去其四,刘旦问燕相道:“事已至此,还发兵吗?”
燕相说:“算啦,左将军上官桀已经伏诛,所有人都知道了此事,不能再起兵了。”
刘旦很沮丧、忧愁。
刘旦是个有兵的人,为什么不拼死一搏呢?
因为在他的内心里,仍然奢望着朝廷会赦免他,刘弗陵继位之初,他那么叫嚣,朝廷都没有说他半句不是,还因他是皇帝的兄长给了他丰厚的赏赐,这一次,皇帝是否会顾念手足之情,再次宽恕自己呢?
不久之后,朝廷的赦免令传到了燕国。刘旦心情忐忑地打开,读罢,整个人都瘫软了,他沉默良久,叹道:“诏书只赦免了燕国官吏和百姓,没有赦免我啊!”(嗟呼!独赦吏民,不赦我。)
刘旦准备自杀。
但是在妻妾和群臣的劝说下,他又丧失了自杀的勇气,因为有臣子乐观地估计:朝廷有可能只是将燕国除国,而会饶恕燕王死罪。
但不久之后的一封诏书,让刘旦不再抱任何幻想,那是一封斥责刘旦的诏书,书中将刘旦狠狠地骂了一顿,最后还问到:你这么做,有何面目去参拜高祖的庙堂啊!
刘旦读完诏书,上吊自杀了。
至此,这场以燕王和鄂邑盖长公主参与的燕盖之乱就结束了。
燕盖之乱结束后,霍光在汉朝的绝对权威真正建立起来,刘彻留下的辅政大臣,上官桀、桑弘羊伏诛,那个相当于皇帝母亲的鄂邑公主自杀,金日磾去世,剩下的就只有霍光和田千秋。
史书说从那之后霍光“威震海内”。
日本正在1931收动了震动齐国的九一八事情,占据了我国东三省。又正在1937年收动七七事情,占据华北。以后又一步步鲸吞我国国土,强制人民当局从北京迁皆重庆,正在最危机的闭头上海、喷鼻港等主要乡市皆降进日寇脚中。我国国民经由十四年的奋力抗战才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武丁是商王朝的第二十三位国王,第二十位王盘庚的侄儿。盘庚继位时,商王朝已经出现了内乱外患并举的迹象,盘庚为了摆脱困境,将商王朝的都城迁往北蒙(即今河南安阳)。盘庚完成迁殷的壮举之后若干年,商王朝的中兴之王武丁接过了王杖。武丁的经历,与近三千年后的俄国彼得大帝有详情>>
1、梁红玉 是南宋爱国将领韩世忠的妻子,当年韩世忠将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围困在黄天荡,她亲自擂鼓为将士助威,最终宋军大胜,金兀术狼狈逃走。2、穆桂英挂帅——北宋年间,宋辽征战,穆桂英代父出征。 边疆战事吃紧,六郎被陷敌营,桂英被逼应战,并且战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