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为何能一统六国?一种最原始、最野蛮的制度,让秦军所向披靡

秦国为何能一统六国?一种最原始、最野蛮的制度,让秦军所向披靡

()
中文名:
秦国为何能一统六国?一种最原始、最野蛮的制度,让秦军所向披靡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可以说,在所有东周诸侯国中,唯独秦人嗜好斩首。 秦军击杀敌军后,还要摘下敌人的脑袋,何故如此呢? 究其原因,无非三点: 一是秦君强烈的帝王意识; 二是秦国独有的奖惩制度; 三是秦地彪悍尚武的民风。 相比于其他诸侯国,秦地相对偏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可以说,在所有东周诸侯国中,唯独秦人嗜好斩首。

秦军击杀敌军后,还要摘下敌人的脑袋,何故如此呢?

究其原因,无非三点:

一是秦君强烈的帝王意识;

二是秦国独有的奖惩制度;

三是秦地彪悍尚武的民风。

相比于其他诸侯国,秦地相对偏远落后,直到西周末年秦人仍以畜牧业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古往今来,游牧文明多崇尚武力,所以,秦军才会以勇武著称。对于周王室来说,秦地就是马匹鸟兽的产地,在三代时期秦国统治者的祖先都是周天子御用的“马倌”。

显然,家臣出身的秦人很难真正融入到贵族社会中,对神秘礼乐的态度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不过,向往归向往,秦人只领会到礼乐的外在形式,只能模仿到礼乐的表象。在当时,秦人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积累品行和功德换取权力,而不是采取更为直接的暴力手段。

[var1]

平王东迁后,身为家臣的秦襄公因护送之功,跻身诸侯,成为了一方贵族。至此,秦人终于接触到让他们倍感好奇的礼乐,可以和其他贵族平等论交了。春秋时期,周统衰落,诸侯们各怀野心,想要成为霸主,秦穆公自不例外。秦穆公的战略目标是入主中原,但这一宏伟的计划因崤之战的原因不得不搁置,秦穆公只能退而求其次,转而称霸西戎。

其余六诸侯国,均将秦国视作夷狄,对秦人抱着敌视的态度。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秦国陷入内乱之中,直到献公上台内乱才结束。自此,秦国君主逐鹿中原的野心再次蠢蠢欲动。秦孝公效仿秦穆公、秦献公,重用商鞅,变法图强,为秦国未来的统一之路奠定基础。自秦孝公以后的历代秦君,无不以成王为目标。由此可见,历代秦国统治者都对制霸中原一统江山充满渴望。

秦君为达目的追求实效的思想,更是一度影响了秦人,秦军斩首的习惯便始于此。

[var1]

秦国推行的军功制度与其它国家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可以说,“斩首授爵”的制度在当时是最系统的。自上而下,秦国的军功爵位总共被划分为二十个等级,想要进爵,就要满足斩首的指标。

根据爵位的不同,秦人能够享受到的耕地、宅院、奴隶的数量也各不相同,爵位越高的秦人每年缴纳的赋税越少,在公共活动中配给的饮食规格越高。客观来说,秦人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就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爵位,而获得爵位的唯一方式就是在战场上斩首。

为了配合军功制度,历代秦君均沿用了重农抑商的发展方针。如果让秦人通过多种渠道获利,军功的作用就会消减,秦军打仗的积极性也会降低。正是通过这种近乎垄断的方式,秦国统治者向秦人灌输了这样的概念:想获得财富必须依赖土地,想获得土地就要提高爵位,想进爵就去战场上砍掉敌人的脑袋!

相比之下,在其他诸侯国,老百姓想发家致富,渠道有很多种。

例如:

齐人可以靠海吃海,从鱼盐业渔利;

赵人可以靠盗墓打劫,向诸侯献艺;

鲁、宋、梁、陈四国通过种植桑麻为业,又因住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深受礼教影响,所以,他们崇尚节俭喜欢存钱;

楚、越两地气候宜人,资源充足,老百姓无需为温饱发愁。

相比之下,秦国的资源较少,文化也不发达。秦国统治者只要能掐住老百姓的命脉——土地,就基本控制了秦人的生存问题。

[var1]

那么,秦国的这一套军功制,放到其它国家适用吗?

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齐人文化发达,不吃那一套;鲁人宋人独尊儒术,更是对这种野蛮的制度嗤之以鼻;楚人安逸惯了,骨子里缺少韧性;赵人太过矫情,很难组织。只有质朴的秦人,不受礼乐的束缚,崇尚暴力美学,追求现实利益,才是最符合军功制度的。

荀子有云:“秦人其生民郏口,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口,隐之以口,忸之以庆赏,酋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口而用之,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诸侯国都有自己专属的“王牌军”,但是,各国军队的战斗力都无法与秦国比肩,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秦国的制度大巧不工,将战功简化为斩首的数量,将物质生活简化为爵位的高低。可以说,秦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斩首机器,而尚武的秦人就是这台机器的零件,通过吞噬其他国家百姓的生命财产完成了对天下的统一。

[var1]

说到这,我们有必要统计一下,秦国这台斩首机器,究竟在统一的过程中斩了多少人呢?

结合《史记》的记载,我们能够得出一组数据:

在秦国发动的二十二次战役中,秦军总共斩首一百八十万人。不过,这些战役都是被收录进《史记》中的大战。从《六国年表》来看,秦国总共打了一百三十一场仗,其中,有九十三场是秦国主动发起的。《史记》中仅给出了其中二十二场战役的斩首数量,并未透露其余七十一场的斩首数量。

显然,在这未被《史记》详细记录的七十一场战役中,秦人不太可能放过敌人,但这七十一场战役中秦人究竟斩首几何,我们已不得而知了。

因为秦人斩首的数量极多,且斩首被融入到秦国的军功制度中,秦国才会被鲁仲连视作弃礼义尚首功之国。蜀汉文臣谯周说过:“秦用卫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天下谓之‘上首功之国’,皆以恶之也。”

[var1]

《秦律封诊式》中有两个故事非常耐人寻味。

第一个故事是某个秦兵在打仗时,为了获取战功,竟打起了同伴尸体的主意,将同伴的脑袋割下来充数,换取爵位;

第二个故事是一队士兵在打扫战场时,因“分头不均”而发生争执,竟操戈相向,自相残杀。

为了增加自己的战绩,完成斩首指标,秦兵竟对出生入死的战友挥动屠刀,可见,秦军有多热衷于斩首。显然,秦国在统一战争中,斩首的实际数量绝对远超史料中记载的一百八十一万。对于秦国来说,这是统一大业的一部分,可是,对于其他六国的黎民百姓来说,这就是一场灾难。

秦国靠着独特的暴力美学实现了一统江山的目标,为粉饰这场以武力强占中原的统一战争,让秦朝历史地位更加合法,秦始皇将侵略战争美化成解放战争,并将功德碑树在旧六国大规模宣扬:“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

前文中我们提到,根据《六国年表》给出的数据,秦国主动发起的战争多达九十三次。折算下来,平均秦国对每个诸侯国都发动过六次以上的战争。

[var1]

战乱本来就是秦人挑起的,秦始皇却将自己和祖先为中原带来的战祸强加到六国头上,以此来粉饰武装兼并的行为。然而,是非自有公论,直到汉初人们仍将秦国乃至秦朝当作虎狼之国。由此可见,秦始皇树立功德碑的小聪明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

汉武帝之后,集权统治已成为大势所趋,人们逐渐认同了这种专制统治的政治形势,所以,才会对秦国“网开一面”,不再深究秦国武装兼并的非法手段。后来,几乎每个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是靠这种“马上打、马下守”的方式奠定基业,所以秦国早年的做法逐渐受到后世认可。

秦国之所以能一统江山,很多朋友都觉得秦国的历代统治者顺应民意,满足了人民的期盼,秦统是东周末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将秦始皇留下的功德碑翻译成现代用语,再将功德碑上的内容与这种观点做出对照,就会发现,持有这种看法的朋友完全是在用秦始皇的思路思考问题。

只不过,他们的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var1]

如果,没有秦国安插在六国的“间谍”,如果,没有秦人尚武成风的习性,如果,没有秦君制定的“斩首军功制”,想来秦国的统一之路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说白了,当时的六国都遵循礼法打仗,讲究先礼后兵,秦国就像强盗一样用暴力手段完成外交。站在六国百姓的角度来看,六国军队就是遵守规则的“搏击运动员”,秦军是拎着菜刀砖头不讲套路的臭流氓,秦军固然能打胜仗,但也势必会遭到口诛笔伐。而秦军手里的“菜刀砖头”,其实,就是“斩首军功制”。

并且,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秦国的“斩首军功制”,是以团队战功为主,而非传统上我们所认为的提把菜刀就猛砍人的立功印象。对一般士卒和将官以不同的方式来计算战功,对于战功的考核,并非仅凭首级就可定战功,也要防止作战士卒作假、冒领。对于将官,更以战斗伤亡率来考核。

参考资料:

【《史记》、《六国年表》、《春秋左传》、《秦律封诊式》、《军功爵制与秦社会》】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