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战国列候都愿意受苏秦和张仪的“摆布”?极简分析,一文看懂

为何战国列候都愿意受苏秦和张仪的“摆布”?极简分析,一文看懂

()
中文名:
为何战国列候都愿意受苏秦和张仪的“摆布”?极简分析,一文看懂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列候为何都愿意听从苏秦和张仪的“摆布”? 难道他们都是“木头人”,宁愿受到两人的操控和摆布? 还是说苏秦、张仪话术高超,轻松骗过战国列候? 都不对! 两个关键词:抗秦和事秦—— 弄懂了这两个关键词, 就弄懂了这篇文章的问题

秦朝名人推荐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列候为何都愿意听从苏秦和张仪的“摆布”?

难道他们都是“木头人”,宁愿受到两人的操控和摆布?

还是说苏秦、张仪话术高超,轻松骗过战国列候?

都不对!

两个关键词:抗秦和事秦——

弄懂了这两个关键词,

就弄懂了这篇文章的问题——

[var1]

苏秦为什么要游说各国诸侯合纵抗秦,两件事可以看懂:

一:秦国改革;二:苏秦受挫;

春秋战国时代整个纷争的大背景,

是周王室的衰败和周天子影响力的衰弱。

这是大背景,正因有这个大背景,

才有会“事秦”和“抗秦”的趋势变化——

说秦国改革,无非就是秦孝公时代的商鞅变法。

这场改革对秦国的改变很大,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对外关系与对内关系的变化——

对外关系又分为外交和军事两大块。

变法之前,秦国是不受待见的“西垂夷狄”,

变法之后,秦国成为周天子承认的西部方伯(霸主)

此外与楚宣王联姻,和魏惠王结盟。

秦国外交关系进入正常化,结束不与中国会盟的历史;

在军事上,秦国和魏国貌合神离,

趁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损失惨重,进而撕破盟约,

进攻魏国,收复秦国之前丢失的河西之地;

对内关系上,通过商鞅一系列改革,

秦国实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的成绩。

国家内部政治、社会经济环境趋于稳定;

军事上也通过“军功爵位制”刺激士兵的战斗力,

变法之后秦国的迅速崛起,导致天下局势发生鲜明变化。

即“抗秦化”日益成为诸侯们的潜在共识,这是基于秦国的强大决定的;

[var1]

因此,苏秦基于这一点,先是游说周显王,这是最优先选择,

因为周天子有政治上的地位、名声的合法性优势。

但周显王认为他不靠谱,苏秦的第二优先选择是秦国,

为什么要选择游说秦国,因为他看到了秦国的强大,

因此决定再推秦国一把,帮助它成就霸业;

但秦孝公刚刚死去,又发生商鞅叛乱的事情,

刚刚继位的秦惠文王短时间内不愿再有大的政治变动——

由于这两件事,决定了苏秦为何要去游说列国,

换言之,当初准备去推秦国这列火车的人,

现在成为了准备拦火车的人。

所以,苏秦游说六国都有一个核心的观点:即抗秦。

他游说燕国,说:故曰秦之攻燕也,战於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於百里之内;

他游说赵国,说: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於函谷以害山东矣;

他游说韩国,说: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复求割地;

他游说魏国,说:事秦必割地以效实,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他游说齐国,说:秦之无柰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

他游说楚国,说: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以上《史记》);

苏秦的所有游说之词,都在表达一个鲜明的观点,

即事秦的危害和抗秦的好处,他主要通过政治和地理,

两个方面来打动列国诸侯达成合纵盟约。

而这些都是基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日益强大,

导致战国七雄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秦国成为“一超多强”的超级强国的存在。

[var1]

那么摆在六国诸侯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

抗秦还是事秦?

因此,苏秦通过论述政治和地理上和秦国的关系,

总之让六国明白:事秦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秦国不是什么善茬,短暂的和平带来的,

最终只会是长期的危害,

因此,不如用结盟的方式来维持长期的和平。

而苏秦游说的整个背景就是秦国的崛起,

以及抗秦和事秦两种趋势的鲜明化。

显然,在苏秦的游说下,

诸侯们自然就选择了成为命运共同体,

一起对抗秦国的东进称霸之路,

由此,导致秦国被挡在函谷关里15年不能东进。

这是苏秦的故事——

[var1]

面对山东六国结盟的现状,秦国决心要瓦解当下这种,

不利于自己的局势。

秦惠文王方面后来派出同为说客的张仪,

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阐明“事秦”的好处——

山东六国达成的合纵之约并不是铁板一块,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秦国虽然是共同的敌人,是一头老虎,

而山东六国是一群狼。

一群狼可以短暂震慑住老虎,

但是狼群内部的矛盾并不足以让他们形成长久的团结。

他们是命运共同体,但不是利益共同体——

抱着这个动机和目的,张仪展开了他的游说。

他游说楚国,说: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

他游说韩国,说:先事秦则安,不事秦则危……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如韩;

他游说齐国,说: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菑、即墨非王之有也;

他游说赵国,说: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称为东籓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

他游说燕国,说:今赵王已入朝渑池,效河间以事秦。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

他游说魏国,说: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以上《史记》)

[var1]

张仪通过利用山东六国内部的矛盾,

告诉六国君主一个道理:

你们这个联盟本身就矛盾重重,

如果秦国发兵攻打,你们的盟友真的有条件,

有能力过来救你吗?

到时候等到秦国的军队达到都城之下,

再想事秦就没有机会了。

所以不如当下就事秦,避免将来的祸患,

而且事秦就成为了盟友,秦国又怎么会攻打盟友呢?

通过离间计和障眼法,张仪成功瓦解了六国之约,

张仪的观点非常强势,甚至带有一些威胁的口吻。

他就是要告诉山东六国的君主,

秦国的崛起已是大势所趋,现在你不提前和秦国打好关系。

等到其它诸侯国和秦国建立盟友关系来攻打你的时候,

那就什么都晚了。

[var1]

张仪充分利用的是山东六国彼此之间,

并不相互信任以及对秦国的畏惧心理。

正因如此,六国诸侯才会在苏秦和张仪的轮番游说下,

前期结盟,后期分家。

之所以会造成山东六国被这两人“摆布”的假象,

归根结底来说,是因为秦国“一超多强”的强大实力造就的,

导致山东六国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就是抗秦,要么就是事秦。

抗秦有理,事秦也有理,

但从长远来看,抗秦必然才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秦国的野心并不是需要盟友,

而是称霸东方,一统六国!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