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大概创作于明末清初的挽联,具体作者尚有争议,并不是蒲松龄写的。 这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说项羽灭秦之战,一个是说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前联下句表达的都是经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后终于达到某种目的。 这倒也符合明末清初的形势。 [var1] “三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两幅大概创作于明末清初的挽联,具体作者尚有争议,并不是蒲松龄写的。
这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说项羽灭秦之战,一个是说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前联下句表达的都是经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后终于达到某种目的。
这倒也符合明末清初的形势。
[var1]
“三千越甲可呑吴”肯定是一种艺术性的描写,属于一种比较夸张的豪迈手法,就像“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一样属于一种口号性的情感宣泄。
越王勾践想要凭借三千人就想消灭吴国,显然是不现实的,吴国没有那么弱和不堪一击。
因此“三千越甲可吞吴”其实是指越王勾践通过卧薪尝胆之后,终于消灭了吴国,这就照应了上联的“有志者、事竟成。”
所以这是古代人的心灵鸡汤。
①吴国的实力
吴国强盛于阖庐时代,阖庐通过不合法的手段上台,他刺杀了自己的父亲,从而继位。
但吴国却在阖庐时代大放光彩,从楚国逃出来的伍子胥成为了阖庐的重臣,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吴国的实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公元前506年(阖闾九年),吴国联合唐国和蔡国一起进攻楚国,三国联军顺利的攻进楚国都城,迫使楚昭王弃都逃亡。
比至郢,五战,楚五败。楚昭王亡出郢,奔郧。郧公弟欲弑昭王,昭王与郧公奔随。而吴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雠——《史记》
[var1]
而伍子胥只好掘出死去多年的楚平王,这就是“伍子胥掘墓鞭尸”的来历。
最后楚国还是在秦国的帮助下,才迫使吴国退兵,否则楚国极有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
这是吴国和楚国之间的矛盾。
前504年(阖闾十一年)的时候,吴王阖庐再次派遣太子夫差攻打楚国,迫使楚国把国都从郢迁到了鄀。
由于在阖庐九年的时候,越国曾经偷袭过吴国。
所以在阖庐十九年,吴国出兵攻打越国。但是在这场战争中阖庐战死,临死前传位给夫差,要求他给自己报仇。
阖庐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
于是,吴越之间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②卧薪尝胆和“三千越甲可吞吴”
夫差退兵回国以后,开始加强军事训练和国家治理,国家慢慢的就变得强大起来。
而越王勾践继位三年以后,他听说吴国一直在准备报复越国。这让他有些担忧,毕竟敌人一天天变得强大并不是什么好事。
[var1]
因此越王勾践决定先发制人,把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吴国消灭在摇篮里。
当时勾践的谋臣范蠡劝阻勾践说:
“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不过范蠡说的这一套玄学的意味,难怪勾践不听他的。
实际上勾践的决策并没有错误,把还没有壮大起来的敌人消灭在摇篮里,这无疑是正确的。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越国却在战争中失败,吴国派出了全国的精锐士兵,一举击败了越国军队。想来这其中应该有一种渴望复仇的斗志激励了吴国军队。
当时勾践率领仅存的五千士兵被围困在会稽,形势十分危急。
范蠡于是建议勾践向夫差称臣,换取对方退兵。万般无奈之下,勾践只好派大夫文种去议和,表示愿意带着妻子到吴国去当人质。
文种通过贿赂吴国大臣伯嚭的方式顺利达成了这一议和,当时伍子胥竭力反对,他认为这是上天给吴国消灭越国的机会,不能答应这个条件。
但是吴国夫差没有听从,于是答应了议和条件。
勾践五年(前492年),越王勾践带着大臣文种和范蠡以及自己的妻子到吴国去称臣,面对送行的越国群臣,勾践当时的表现为“仰天太息,举杯垂涕,默无所言。”
[var1]
勾践到了吴国以后,屈辱性的给吴王下跪,后来还专门给吴王养马,可以说耻辱到了极点。
后来由于勾践表现的不错,吴王就放松了警惕,于是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而勾践回国以后卧薪尝胆,时刻不忘复仇。
为了瓦解吴王的斗志,越王勾践还把西施、郑旦两个美女献给吴王,让吴王从此夜夜笙歌,逐渐丧失了斗志力。
这叫“壮内弱外”,除了使用美人计意外,越国还用离间计的方式顺利离间了夫差和伍子胥之间的关系,使得伍子胥被命令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留下遗言说: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而这时候的吴国实际上也不弱,“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可见这时候的夫差还是挺有野心的。
只不过没有把越国放在心上,而是打算争霸中原,甚至取代周王室。
但这时候他犯了一个错误,他前去会盟的时候,把精锐都带走了,留下一些老弱残兵。这就让越国钻了空子。
[var1]
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抓住这个机会发兵攻击吴国,他出动了多少人呢?
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
可见“三千越甲可吞吴”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吴国也不是纸糊的老虎。
当时吴王夫差正在会盟,所以他表现的还挺有趣,因为担心被诸侯知道了嘲笑。毕竟你要来争霸中原,结果老窝都快让人家端了。
所以当时这件事谁也不知道,夫差把它隐瞒下来,另一面又派人送厚礼给越王,和他议和。
吴告急於王,王方会诸侯於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祕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夫差回家以后也不说要报仇,结果四年以后越国再次出兵攻打吴国,这一次吴国没有抵抗住,终于被越国消灭。
当时夫差像当初勾践派大臣到王宫里求和一样,也派大臣到越国去求和。
勾践原本打算同意,但是在范蠡的阻拦下没有成功,夫差直到大势已去,只好自杀谢罪,临死前要求以发覆面,因为他没有脸去见地下的伍子胥。
[var1]
吴国就此灭亡。
而越国的实力达到巅峰,得到来自周王室的认可,成为一方盟主。
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
正因为勾践知耻而后勇,在失败以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努力提高国家实力,最终才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而当明朝面临灭国的危险时,所以明朝臣子就希望借用这个典故来激励大家,希望可以像当初的勾践一样,只要坚定意志,就能重新复国。
但是清朝统治者显然没有给明朝这个机会,而是赶尽杀绝,一鼓作气消灭了明朝。
当时夫差正因为没有听从伍子胥提出的意见,才最终导致亡国,可见这也是越国没有被灭国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对待敌人不能心软呐。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