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使赵国胜了两场,为什么说他的做法其实对赵国有害无益

蔺相如使赵国胜了两场,为什么说他的做法其实对赵国有害无益

()
中文名:
蔺相如使赵国胜了两场,为什么说他的做法其实对赵国有害无益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蔺相如知道后,为了避免将相失和,给国家带来动荡,因此每次路上见到廉颇,都绕道走。这件事最终感动了廉颇,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冰释前嫌,演绎了一出将相团结的千古佳话。 [var1] (廉颇剧照) 不过,我在这里想讨论的是,廉颇所说的话究竟对不对?

秦朝名人推荐

蔺相如知道后,为了避免将相失和,给国家带来动荡,因此每次路上见到廉颇,都绕道走。这件事最终感动了廉颇,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冰释前嫌,演绎了一出将相团结的千古佳话。

[var1]

(廉颇剧照)

不过,我在这里想讨论的是,廉颇所说的话究竟对不对?蔺相如真的帮助赵国战胜了秦国吗?蔺相如对赵国所做的历史贡献,真的很大吗?

毫无疑问,蔺相如对赵国真的没有什么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但没有帮助赵国,反而还害了赵国。为什么这么说呢?

蔺相如帮助赵国战胜秦国的两件事,一次是渑池之会,一次是完璧归赵。

在渑池之会上,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蔺相如就让秦王为赵王击缶。接着,秦王让赵王用十五座城为自己祝寿,蔺相如就让秦王用咸阳给赵王祝寿。由于蔺相如拿着宝剑站在秦王面前,秦王害怕,不敢反抗,所以只好乖乖地听蔺相如的安排。

完璧归赵的故事,说的则是秦王想骗赵王的和氏璧,就提出要用城池来交换。等他拿到和氏璧以后,又耍赖,不想把城池拿出来。于是,蔺相如就借口说,和氏璧上有“白璧微瑕”,要指给秦王看。因而把和氏璧要了回来,让秦王的阴谋又一次没有得逞。

很显然,两次赵国都赢了秦国,蔺相如确实为赵国立下了大功劳。但是这个功劳,真的对赵国有帮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var1]

(蔺相如剧照)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想要在诸侯国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富国与强兵。无论是管仲为齐桓公争霸所做的那些措施,还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所做的那些措施,以及著名的商鞅变法的措施,都在富国与强兵两方面上下功夫。比如商鞅变法,商鞅把秦国奴隶主贵族的土地没收回来,按照所立军功的方式进行重新分配,这就是一种富国的表现。商鞅制定的军功奖励制度,对强兵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但是,蔺相如在制度变革上,并没有任何创造性的东西。他根本就没有建章立制,也没有什么变法。他所做的,仅仅是纵横家们的那一套策略。

然而,蔺相如并没有从秦国,或者别的什么国家获得过一城一池。他仅仅是让赵国没有失去和氏璧,让赵王没有失去面子。但没有失去一件宝物,没有失面子,对国家的发展壮大,有什么意义呢?

[var1]

(长平之战)

而蔺相如所谓的两次胜利,所产生的后遗症还是很大的。他让秦国非常不满,认识到赵国是他们最强大的敌人。要灭掉东方六国,就得“擒贼先擒王”,先拿下赵国。只有把赵国拿下来了,东方六国才能够各个击破。所以,从此后,秦国就集中对付赵国,发动长平之战,一战让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而蔺相如的两次胜利,在赵国却产生了相反的影响。让赵国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觉得秦国根本不在话下。因此不思变革,不积极作为,以至于错失良机,终于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

由此可见,蔺相如对于赵国来说,真的是有害无益。如果非得说蔺相如的历史功绩的话,也就只有“将相和”一条,让赵国免于陷入内斗而已。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