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赵国一直是军事强国,长平之战为何惨败?真因赵括吗?

战国时代,赵国一直是军事强国,长平之战为何惨败?真因赵括吗?

()
中文名:
战国时代,赵国一直是军事强国,长平之战为何惨败?真因赵括吗?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在整个战国初期的时候,中原地区的各大诸侯国当中唯一的超级大国是魏国,这个国家也是整个中原地区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可以说占据的是军事强国的地位,因为有吴起在魏国的军事变法,让魏国的军队基本上是所向披靡,而吴起本身也是沙场名将,带领军队作战

秦朝名人推荐

在整个战国初期的时候,中原地区的各大诸侯国当中唯一的超级大国是魏国,这个国家也是整个中原地区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可以说占据的是军事强国的地位,因为有吴起在魏国的军事变法,让魏国的军队基本上是所向披靡,而吴起本身也是沙场名将,带领军队作战是没有一场败绩的,可以真正意义上称之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到了战国中后期的时候,中原地区有两大崛起的军事强国,一个是西方经过了商鞅变法的秦,一个是进行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的赵国。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之后,因为它是用军功来决定爵位高低的,而且士兵们所承袭的爵位是可以由自己的子孙后代们传承下去的。

[var1]

因此,秦国国内对于战争还是十分渴望的,毕竟在那个时候加入国家的军队是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畏战心里,给国家的军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这是秦国的军事实力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又因为秦国本身就是西部半农半牧的部族,这个民族本身也是崇尚武力的民族,因此那个时候的秦国可以说是称霸中原的一个国家之一。

而赵国也是一个民风比较彪悍的国家,它与北方的匈奴有着相连的地方,与匈奴的常年作战让这个国家学习了匈奴人游牧民族战争的一些特点,并且融入到了自己的军队作战形式当中,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也是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时候对抗秦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利器。

尤其是到了战国后期,秦国的一家独大,其他的国家基本上不愿意再与秦国发生战争,而这个时候只有赵国一个国家还一直都行走在抗秦的前线上。

到了战国末期,整个中原地区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就只剩下秦国了,而这一历史时期与我们上述所说的那个阶段的分界线就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秦昭襄王统治秦国的历史时间段,在那个时候,秦国与赵国的军事实力基本上是旗鼓相当的。

[var1]

可是,那场战争的结果却让人们始料未及:两个国家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对抗,最终以秦国将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作为终结。赵国也因为那一场战争失去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整个国家也迅速跌入了低谷,直到最终的灭亡也没有在翻起什么涟漪。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赵国这个一直以来的军事强国在战场上蒙受了如此巨大的失败呢?我们今天就来重点分析一下这个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

赵国长平之战失利的原因是赵括纸上谈兵吗

很多人都把长平之战的失败归结在了赵括一个人身上,纸上谈兵的赵括也因为这场战争的失败可以说是遗臭万年,但是这场战争的失败真的只是赵括一个人的问题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抗,牵扯到的是两个国家国内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以及无数大臣贵族之间的利益纷争,甚至牵扯到王权之间的问题。这么许多的问题,绝对不可能只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或者仅仅由一个人来背负着所有的责任。

[var1]

不过,一场战争的失败与它的降临也是不无关系的,所以长平之战的失败赵括必然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但是这部分责任,却不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原本带领赵国军队对抗秦军的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廉颇在反复研究了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作战形式以及面临的局面,采取的是以防为攻的方式对抗秦国的军队。因为当时的秦国是长途奔袭的,他们并不在自己的国家领土范围之内作战,因此,这就需要有大量的粮草支援。赵国则是在自己的家门口设置了一道防御的壁垒,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背后就是赵国为其留出的大后方,因此,在长期的对峙局面之下,优势的一面会渐渐地倾向于赵国。

赵括替换廉颇将赵国军事优势局面逆转

廉颇的预料并没有错,在经过了三年的对抗之后,秦国国内的综合国力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前几代君主变法努力所遗留下来的财富也基本上被消耗殆尽,这个时候的秦昭襄王也是心急火燎,秦国的朝野上下为了能够给予他们军队足够的粮草支援,不得不从巴蜀地区运粮。但是,巴蜀地区与秦国之间交通闭塞,无奈只能派遣大量的人力去修建栈道,这才有了李白在《蜀道难》中所说的: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var1]

本来如果真的这样对峙下去,最先垮掉的很可能是秦国,但是秦国一方面在蜀地和情敌之间修建栈道做粮食的运行通道,一方面又在赵国国内散布流言,当时,赵国的国君在听到这些留言之后对廉颇产生了怀疑,并且萌生了要把廉颇更换为赵括的念头。

而赵括是一个不能够准确分析自己实力的人,在国君找到他的时候,他对赵国的国君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他说只要他的对手不是武安君白起,那么它一定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打败秦国军队,可是在赵括作为军中将领之后却只会按照书本上所说的内容进行排兵布阵,忽略了战场上所有能够出现的突发状况,最终让廉颇建立起来的优势局面土崩瓦解。

因此,在这场战争的失败当中,赵括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就如同笔者上述所说的那样,这一部分责任并不是全部的责任。那么,导致长平之战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var1]

燕国奉行王道,齐国进行吏治,韩国讲究术治,楚国分治,秦国法治

其实,赵国之所以会在这样的对抗当中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赵括的纸上谈兵而在于赵国国内混乱的政治局面。

我们纵观整个战国时代的历史,将战国七雄的国家历程都做一个仔细的对比的话,就会发现在战国时代的七大诸侯国当中,国家政治历史最为混乱的就是赵国,虽然说其他的国家在政治方面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他们却又一直奉行并且当作信仰的国家政策。

比如说燕国,燕国的国家统治虽然十分的迂腐,但是它却一直信奉着王道,通过王道来治理整个国家,国家的君主和臣子也没有脱离这个范围。

[var1]

齐国一直奉行的就是吏治,讲究国富民强国泰民安,韩国在申不害变法之后讲究的是术治,术治虽然也是一个并不正规的政治形式,但是却是与法治挂钩的一种政策,魏国在李悝变法之后也一直没有改变当初的行政政策,楚国一直采取的是分治制度,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一直信奉的就是法治。

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局面混乱

可是赵国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政策来治理整个国家,因此,在孙皓晖先生所写的《大秦帝国》当终将赵国的政治形势用一个字进行了概括,这个字就是“乱”。为什么说赵国的国家政策比较乱呢?

[var1]

赵武灵王为了胡服骑射,不顾危险深入匈奴内部打探

首先第一点,这个国家是一个非常崇尚武力的国家,它在军事实力的发展上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赵武灵王在进行胡服骑射变法之前曾经乔装胡人深入到匈奴内部去打探他们的作战方式,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当然,我们不能够否定这种行为本身所带出来的精神或者是体现出来的君王特质。

但是如果一个国君将这样的事情当作了自己的正事,那么一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当时那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统治与国君是有分不开的关系的,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国君出现什么突发的危险,很容易导致整个国内的混乱。

可是赵武灵王却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君主,经常不顾臣子的劝谏孤注一掷,不仅仅是曾经去匈奴会看过胡人的作战方式,还曾经乔装成平民进入到秦国,甚至还面见了秦王……凡此种种都能够说明这个人对于政治的不重视。

[var1]

赵国在平原君时期是一个崇尚争辩的国家,为秦国散布流言提供机会

再者,在赵国后期平原君在世时期,赵国又成为了一个非常崇尚争辩的国家,这个国家经常举行一些毫无意义的辩论,平原君座下的门客便以此为乐。大家耳熟能详的白马非马的故事就出自平原君的门客。

甚至它们还就人到底有两只耳朵还是三只耳朵走了辩论,明明前者是正确的,可是前者却无论如何都争辩不过后者……一个以此为主事的国家,并且这样的事情还得到了国内著名的贵族平原君以及国君的支持和吹捧,可见,这个国家的朝堂有多么混乱。

而我们从蔺相如事件也可以看出赵国的这个特点,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当中真的立下了汗马功劳吗?其实,我们纵观整个故事就可以发现蔺相如从头至尾都在呈口舌之辩,如果不是秦昭襄王大度可能蔺相如已经真的身首异处了,而如若廉颇当时没有盛设兵于秦,如果赵国只是一个像宋国那样的小国,蔺相如也很难回国。

其实这样的问题导致赵国这个国家在行政上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其没有一套确定的政治政策,没有办法对臣子和臣民们做出规划,也不能引导国内的人民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到了后期,这个国家又十分崇尚辩论,这就给秦国的流言在赵国国内的散布提供了机会,也是为什么赵国国君在听到这样的流言的时候迅速就产生了怀疑的原因。

[var1]

长平之战不是秦国本意,赵国头重脚轻,目光短浅

最后,这样的政治问题让赵国对其接下来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它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能够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实际上,长平之战的发生并不是秦国的本意,当时的时候是韩国想要献给秦国十七座城池作为秦国退兵的条件。

可是赵国却私自接受了这十七座城池,这已经是侵犯了秦国的根本利益,由此两个国家才发生了震惊天下的长平之战。可是话说回来,这十七座城市本来就是秦国的战利品,赵国的如此作为已经是触犯了秦国的根本利益,等同于侵占了它国土,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就一定会爆发战争。

赵国上下却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其只是看到,如果接受了这些城池,那么赵国的土地面积就会进一步扩大,却没有想到这样的利益背后又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其实也是长期不稳定的政治状态所带来的一个弊端: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划,没有真正能够服务于国家的人才,只是对于军事实力十分看重将其作为整个国家全部的倚仗。

这就会让这个国家成为一个头重脚轻的国家,在行政方面和国家发展方面就会力不从心,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失败。

[var1]

综述,笔者认为,实际上就算是没有赵括,赵国与秦国已经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对峙,按照赵国国内的政治状况,赵王也一定会更换别的将领。试问一个流言就能够攻破的国家,它的国运又会多么长远呢?

所以赵国一直以来混乱的政治状态才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也让这个国家成为了最可惜的一个国家,甚至比楚国还要值得人们惋惜。楚国是因为它立国时间过早,整个国家所奉行的政治制度已经是深入骨髓,不容人们改变的,所以楚国一直以来才没有做出变化,虽然楚国是一个土地面积广大,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

但是赵国却不一样,它的立国时间比较短,完全有机会也有能力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可是这个国家却选择了长期混乱下去,如此导致了一个偌大的国家却没有一个独立奉行的制度,让本来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军事实力成为了整个国家最重要的发展倚仗,最终拖垮了整个国家。如果赵国能够从一开始就像魏国那样通过变法创新来整治整个国家,或者如果能够像秦国一样在各个方面都均衡发展,或许这个国家就能够成为战胜秦国的强大存在。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左传》,《资治通鉴》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