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文种的悲剧,源于国际关系恶化,剖析勾践鸟尽弓藏的底层逻辑

范蠡文种的悲剧,源于国际关系恶化,剖析勾践鸟尽弓藏的底层逻辑

()
中文名:
范蠡文种的悲剧,源于国际关系恶化,剖析勾践鸟尽弓藏的底层逻辑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关于勾践,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通常有两个,“卧薪尝胆”以及“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var1] 卧薪尝胆是美名,自不必多说,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志气,为历代所传颂。 与之相比,不可共富贵,功成名就后范蠡跑路,文种被害,基本只能算得上遗臭万年

秦朝名人推荐

关于勾践,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通常有两个,“卧薪尝胆”以及“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var1]

卧薪尝胆是美名,自不必多说,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志气,为历代所传颂。

与之相比,不可共富贵,功成名就后范蠡跑路,文种被害,基本只能算得上遗臭万年了。

一、功臣

不过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对功臣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在后世大一统王朝虽然比比皆是,案例丰富。

但翻阅史料,春秋战国时期,类似事件却是非常罕见的。

当时的士大夫们,可能会为了理想得罪旧贵族而丧命,比如推行改革的商鞅。

也可能会因为主昏臣庸,打击陷害,搞得家破人亡,非死即残,比如伍子胥。

再或者礼崩乐坏下,国中上下猜忌,互相谋害,也属正常,《史记》中就记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

可即便这个时代混乱至此,你真要去找一个君臣相知相识,同甘共苦,起于微末。

却在成就大业后,因为功高震主这种理由反脸无情,痛下杀手的案例,却也是非常困难的。

[var1]

道理很简单。第一,春秋战国时代,是竞争高度激烈的大争之世,那是真正意义上的:

“君不正,臣投他国。”

稍有作为的诸侯都求贤若渴,君主猜忌臣子,臣子也不是傻子,真到了危急时刻至少还有跑路这个保底选项。

典型案例如乐毅,燕惠王不信任他,他立马就投了赵国,被封为“望诸君”。

而且,卸磨杀驴也很容易把名声搞坏,以后再想招揽人才就困难了。

这种损失,没了对手的大一统王朝或可承受,但对于志在争霸的诸侯,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当时诸国国君,通常都十分热衷于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

仍以燕国为例,燕昭王筑黄金台吸引干才,留下了“千金买马骨”的美谈。

乐毅走人后,燕惠王公开表示后悔,将其儿子封为昌国君。

找不到能够服众的理由而杀害功臣,代价太过高昂,非不得已没人愿意走到这步。

[var1]

第二,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春秋战国,尤其是春秋时期,诸夏各邦国的主流制度仍是分封制。

分封制下,天子将土地赐予诸侯,诸侯将土地二次分配给卿大夫。

基本上各级官僚,都有自己的封邑、税收和军队。

君主没有绝对的权力,自然没法对同样强大的下属为所欲为。

如果某位大臣,真的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那么国君恐怕也已经没有惩治他的力量了。

所以讲了这么多,大家是否感觉到了越国历史的蹊跷?

如果仅从“不可共富贵”的角度思考,勾践是没有足够动机逼走范蠡,杀害文种的。

二、援助

那么勾践所作所为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必须先从“卧薪尝胆”讲起。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对越国灭吴的印象,一般是韬光养晦,积累实力,然后一举成功。

[var1]

整个故事中的主角就两个,勾践和夫差。

然而真实的历史,要复杂得多,越国能够崛起,与楚国的援助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本系列视频第二篇中,曾详细讲过。

大致就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当时很强大的吴国,楚越进行了实质上的结盟。

越国每年向楚国输送大量物质财富,也就是《吴越春秋》中提到的:

“春秋奉币玉帛以贡献焉,未尝敢绝。”

作为回报,楚国手把手教越国搭建国家框架、组建军队,甚至是输入先进的技术。

以至于勾践讨伐吴国的时候,军队中还有成建制的楚人武装,所谓:

“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戈。”

而范蠡和文种,就是在楚国开始大规模援助的情况下,来到越国的。

现存典籍中,没有明确提到这两人早年的身份职位。

所以他们辅佐勾践,到底是个人行为,还是楚国官方委派,现在也不太好下结论。

[var1]

不过个人是比较倾向于官方委派的,或者说这两人至少有官方背景。

理由很简单,《史记》记载,范蠡跑路后,以经商巨富,是为陶朱公。

他的儿子后来在楚国犯了死罪,于是便找到了昔日好友庄生,希望其能够从中周旋。这个庄生,根据记载:

“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能和国师这个级别的人物交好,范蠡如此人脉,怎么可能和楚国朝野脱得了干系?

想明白了这一层,勾践为什么痛下杀手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在本系列视频的第四章,曾经详细剖析过楚越关系的变化。

当吴国灭亡,共同的敌人消失后,楚国和越国立刻成为了地缘上的战略对手。

勾践消灭夫差,自身损失也很大,《韩非子》曰:

“夫越破吴,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

这种情况下,楚国又是怎么做的?乘火打劫,以开战相威胁,强迫越人割让“露山以西五百里”的土地。

[var1]

双边关系在急速恶化,类似范蠡、文种这样的楚人,又要如何自处?

更糟糕的是,楚国在提出割地要求后,勾践一度想诉诸武力,文种又竭力劝谏道:

“不可,吾豪士尽,大甲伤,我与战,必不克,不如赂之。”

如此态度,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都足以让勾践猜忌了。

信任往往要在同生共死后才能建立,而怀疑的种子只要一瞬间就能发芽。

如果继续任用范蠡、文种,灭吴之后论功行赏,他们的封邑绝对不会少,甚至可能会成为越国数一数二的卿大夫。

与楚国的战争随时可能爆发,而自己的左膀右臂,乃至武装力量,又都有楚国官方背景,勾践的焦虑可想而知。

范蠡看到了其中的危险,选择跑路,文种没有,因此遇害。

所以个人的看法,所谓“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真正的原因在于当时国际关系的恶化。

参考资料:

《史记》

《韩非子》

《吴越春秋》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