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赵括:断粮40日士气不衰,5次突围不降,宁死倒在冲锋路上

最后的赵括:断粮40日士气不衰,5次突围不降,宁死倒在冲锋路上

()
中文名:
最后的赵括:断粮40日士气不衰,5次突围不降,宁死倒在冲锋路上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这位长平之战的指挥者,秦军最高的军事统帅,一举揭开了长平之战后、外强中干的秦国与秦军: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如今秦军虽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这位长平之战的指挥者,秦军最高的军事统帅,一举揭开了长平之战后、外强中干的秦国与秦军: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如今秦军虽然歼灭了赵括的45万长平赵军,但秦军同样死伤过半,国内府库、钱粮空空如也。远离秦国本土而去争夺别人的都城,那么赵国为内应,各国诸侯为外援,秦军一定会大败而归的!

而令白起扼腕,哀叹秦军损失过半的赵括,却长期被人们以一个简单的“纸上谈兵”,概括为庸才孺子。那么一个和“杀神”为敌,能令白起损失惨重的人,真的能用无能二字简单概括吗?本文将从赵括死前的悲壮逐步逆推,还原马服子生前的另一面。

一、46日断粮、绝境中的赵军

长平之战中,白起的神来之笔,在于用25000精锐切断了赵军的补给线。《史记》中这样描述,粮草耗尽、食不果腹的长平赵军:

[var1]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等到9月的时候,赵军被断粮已有46日之久,军中再无丝毫粮米。赵军从上到下,都充斥着饥饿、恐惧与绝望。时至今日,他们已经知道——不会再有援军了!

整整四十六天的围困,以赵国都城邯郸到长平前线的距离来看。如果真的有援军,那么援军就是爬,也应该爬到长平战场了。赵孝成王不可能抛弃45万赵军,而他们的坚守确实也没有等来援军,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了。

赵国已经无力救援长平了!以武力条件来看,45万赵军都被围困了,人口三百万的赵国还要防守燕国、齐国。赵孝成王又能去哪里抽调足够的兵马,撕破五十万秦军的包围圈?

所以,不可能再胜利了,这是每一个赵军都清楚的事实。除了这种绝望的情绪,和对战败的恐惧,肚子咕咕叫的饥饿感来得更加迅速。他们从争抢一个面饼,到撕咬着抢一碗稀粥,最后变成了自相残杀、“阴相杀食物”。

二、最后的赵括,最后的赵军

那么面对这种绝望的情况,最应该发生的是什么?投降!不过赵军没有投降,至少在赵括死前无人投降。

[var1]

《史记》这样记载了,面对绝境、赵括最后的拼搏:

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括不仅没有投降,还令断粮46天的赵军,重新恢复了士气和斗志。久违的战鼓声,再次从赵军营地中传出,赵括将他们分成四队,朝着东、西、南、北4个方向,连番发起冲锋。能令一支饥肠辘辘的军队,一连发动4次大规模攻击,可见赵括的指挥才能。

但是白起更非易与之辈,五十多万秦军、借助工事,组建起的防线固若金汤。赵军4次攻击不能破阵,士气逐渐低迷,赵括于是挺身而出。以主帅身份,亲自带头冲锋,对秦军发动亡命一击。

在赵括的带领下,四十多万赵军,对秦军的包围圈发起了全面反攻。赵括身披甲胄,亲自持剑搏斗,不输其父马服君赵奢风范,双方鏖战良久、各自损失惨重。最终赵括被秦军弩箭射杀,长平地抵抗这才宣告结束。

[var1]

《史记》这样记载了,赵括死后的赵军: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赵括战死之后,饥肠辘辘的赵军残部,瞬间投降秦军。最终,白起一番衡量利弊,在激烈的挣扎后,选择了坑杀幸存的赵军。但此时秦军也已经伤亡惨重,这就是文章开头,白起感叹秦军死伤过半,秦国府库空虚的原因。

三、长平之战中,赵括客观的水平

从上文的推演中,我们不难发现赵括绝非一无是处的庸才,他在被围困的过程中,至少有以下亮点:

一、断粮46天,而能维持赵军不溃散,作为主帅、安定人心满分。或许有人会说,坚守了46天而不溃散又能如何,赵军不还是被全歼了吗?但这是上帝视角,我们作为后来者的未卜先知,作为当事人多一天坚守,就多一天被解救的希望。

作为已经被围困的一方,赵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久地坚持,为救援争取时间。至于有没有内外夹击秦军的机会,那要看赵孝成王的魄力,与其余五国的态度。但是赵括做到了坚守,他们却没有做的来援,这是长平之战一大悲哀。

[var1]

二、能说服饥肠辘辘的赵军,发起4次轰轰烈烈的反击,赵括的指挥才能并不平庸。长久的围困,和饥饿造成的减员,势必会令赵军编制混乱。赵括能够重新振奋士气,并将他们有序地分为4个部分,分别朝着秦军包围圈反攻,可见赵括的指挥才能至少中上。

三、临危不乱做出绝命反击,直至战死亦不言降,赵括不失马服子威名。当46天的坚守没有意义的时候,赵括并没有因绝望而投降,反而是临危不乱、做出了与秦军奋死一搏的决策,赵括至少不失大节、不缺勇气。

而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能够在最后的关头,亲自披甲冲锋、与秦兵搏斗,赵括不失为将门虎子。人人皆知纸上谈兵,可几人记得赵括也曾以命相搏,直至倒在冲锋的路上啊!

四、客观分析赵括的功与过

首先,对于长平之战45万赵军全军覆没,对赵国的打击来说。我们必须承认,赵括负有相当大的责任,这个责任主要集中在被白起切断粮道、打了个歼灭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赵括之所以上任之后,就立刻发动反击。这既是赵孝成王的战略判断,更是秦、赵国力对耗后的现实要求。赵括替换掉的廉颇,选择依靠丹水防线、百里石长城固守,已经耗了三年之久。

[var1]

这样的固守固然不会大败,但对钱粮的消耗,却是一个天文数字。秦国有关中平原、有成都平原,甚至还有白起打下的江汉平原一部分,两个半大粮仓源源不断供给前线的五十多万秦军。

但赵国呢?赵国北部是游牧区域,只有邯郸、太原为中心的一半国土属于农耕区,平原更是寥寥。如此数十万大军对峙,完全放弃农业生产,对谁有利、对谁不利、不言而喻!

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战国策》

长平3年的对耗,前线45万赵军不仅吃光了赵国本国的粮食,就连花钱向齐国买粮、齐国都不买了。这就是赵孝成王执意要换掉廉颇,启用年轻气盛的马服子赵括,并立刻对秦军发起反攻的现实原因。

因此,45万长平赵军出击被围,固然有赵括对白起25000精兵迂回的战术忽视,但更主要的是赵国真的已经到了不得不决战的地步。而且赵括不论是被围后46天的坚守,还是最后拼死一搏、5次反攻致使秦军损失惨重的勇气来看,他都绝不是什么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

[var1]

他是一个合格的坚守者;一个满怀勇气与信念的青年;一个初登沙场便敢以命相搏的马服子;一个至死不降、倒在了冲锋路上的赵括。他的失败导致了赵国的衰落,他是一个失败者,但绝不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只因为让他失败的可是白起啊!更何况他的奋力一搏,也让白起变成了惨胜!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