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三星堆就是古蜀国,起源于四川本土,于战国中前期为秦惠文王所灭。 [var1] 其历史脉络,《史记》、《华阳国志》等文献多有记载,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 那么当秦国占领蜀地后,遗留下来的三星堆人,又经历了什么呢? 一、局面 想要弄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简单来说,三星堆就是古蜀国,起源于四川本土,于战国中前期为秦惠文王所灭。
[var1]
其历史脉络,《史记》、《华阳国志》等文献多有记载,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
那么当秦国占领蜀地后,遗留下来的三星堆人,又经历了什么呢?
一、局面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从秦国取胜后,所面临的现实情况讲起。
上篇文章地缘封闭导致文明落后,三星堆人与周朝什么关系,又是如何灭亡的的结尾曾提过,秦军攻四川,完全是一次降维打击。
当时秦国已设立郡县,古蜀国还处于早期分封制时代,秦国已是铁犁牛耕,古蜀国的生产工具仍以铜器为主。
所以战争的结果是完全没有悬念的。
根据《华阳国志》记载,惠王九年秋战斗打响,冬十月,平蜀,蜀王、太子以及相国等重臣,全部死于白鹿山。
整场军事行动,效率堪比近现代闪电战。
速战速决当然是好事,即减少了军费开支,又最大限度保护了占领区物质财富。
不过所谓“有得必有失”,秦国获胜后所面临的麻烦,也来源于此。
作战时间如此短暂,可以预见,蜀地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下来。
[var1]
更糟糕的就是,上篇文章曾讲过,古蜀国是一个分封制国家。
而分封制的典型特征,就是组织架构自下而上搭建,土地、人口、财源在亲友故旧中层层分配。
这种情况下,国君不享有绝对权力,干掉他一个人,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中枢瘫痪了,地方仍保有完整的军事行政架构,组织动员完全不会有任何障碍。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秦军一举攻灭古蜀国的辉煌胜利,有点类似于击败周天子的犬戎。
如果没有后续措施,马上就会有地方实力派诸侯,跑出来“尊王攘夷”。
就算秦军很能打,击溃所有诸侯,接下来还可能会碰到一堆有钱、有兵、有地盘的卿大夫。
到时候别说是将四川建立成稳固的大后方了,能不能从战争泥潭抽身,都得两说。
所以,正面战场的胜利,对秦国来说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var1]
这点《华阳国志》有明确记载,即战争结束后,蜀地仍然:
“戎伯尚强。”
此时如何对古蜀国遗民进行安抚善后,已经成为了秦帝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考验。
二、并存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我曾经剖析过一种历史现象。
分封制时代,华夏诸邦的扩张,似乎从来没遇到过游击战的问题。
基本上正面战场打赢了那就是赢了,封邦建国后,这块地盘就算是周礼世界的一部分了。
然而到了郡县制时代,各类文献中有关治安战的记载,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不管是秦始皇征岭南,还是汉武帝平西南夷,都会迅速取胜后,面对本地部落长期的低烈度袭击。
其中缘由,之前的视频已经讲得很详细了,本文不多叙述,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查看华夏由分封改为郡县,西方由封建制转向自由平等,是历史的进步吗。
总而言之,如果当时秦国仍是一个分封制国家,那么在攻占蜀地后,后续治理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var1]
按照传统流程,秦人会在四川地区,按实际需求分封公室子弟。
这些公室子弟会以多种方式,一般是联姻,通过迎娶古蜀国诸侯、卿大夫们的女儿,来稳固自身的地位。
接下来,他们生下的继承人同时拥有双方血脉,几代人之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了。
这个过程中,周礼文化、先进技术也会慢慢扩散开来。
最终,封君们在蜀地建立的新邦国,会以契约的方式维持对秦国本土的效忠。
旧的模式十分成熟,可惜的是,此时秦国已完成了商鞅变法,然后原来的那一套就彻底行不通了。
因为郡县制讲究的是编户齐民,君主派官僚直接管理地方。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就是要把那些拥有封邑、军队的旧贵族们统统打垮。
类似于古蜀国遗留的诸侯、卿大夫们,以前可能还会成为合作、安抚的对象。
商鞅变法后,他们就只能成为帝国统治道路上,必须扫除的障碍了。
当然,是否扫除是一个问题,有没有能力扫除,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var1]
从现存的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秦惠文王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时,还是非常小心谨慎的。
按照《华阳国志》的说法,由于“戎伯尚强”,秦人首先选择了移民,即:
“乃移秦民万家实之。”
当时秦国虽然实行小家庭制度,但推算下来,万家,至少也得有四五万人。
这还只是第一批开拓者,《汉书》又记载,后来咸阳规定:
“有罪,迁徙之于蜀汉。
被流放者中比较著名的,有吕不韦及其家人,还有《史记》中提到地方豪强,如: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秦破赵,迁卓氏。程郑,山东迁虏也。”
由此可见,对四川的移民是秦国贯彻始终的国策,直到统一天下前还在不断执行。
有了移民,当然就能在部分区域内,先执行郡县制了。
[var1]
这就是《华阳国志》中提到的:
“以张若为蜀国守。”
那么古蜀国残余的地方势力怎么办呢?办法就是先维持现状。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秦惠文王一时间确实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好,毕竟这种状况没有先例可循。于是《史记》记载:
“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壮为相。”
相当于仍然保留古蜀国原有组织架构,蜀王改称蜀侯,相国由秦人官僚担任。
史料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蜀侯和相国的职权范围,但从政治逻辑上讲,相国扮演的,应当是类似监军的角色。
看上去是不是有些熟悉?像不像汉高祖刘邦创立的郡国并行制?
那么按照道理,秦国是不是就能迅速稳定蜀地形势了?或者说至少能享受两三代人的和平了?
三、羁縻政策
事实恰好相反,秦惠文王十四年,古蜀国灭亡仅仅六年,帝国同时发生了好几件大事,首先是秦军击楚,攻取召陵。
[var1]
然后是秦王去世,再之后就是蜀地爆发的大规模叛乱。
即便先秦史料惜字如金,我们也完全可以体会当时帝国形势之严峻。《史记》曰:
“丹犁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诛蜀相壮。”
《华阳国志》又记载:
“陈壮反,杀蜀侯通国,秦谴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复伐蜀,诛陈壮。”
啥意思呢?首先,可以明确的是,秦国分封的蜀侯,以及派过去当监军的相国,都反了。
这里的重点,在于《史记》里的那句“杀蜀侯来降”。
毕竟相国陈壮要是没造反,那就不存在投降的问题,干掉蜀侯那叫平叛。
其次蜀侯肯定也参与了反秦阴谋,不然他就算被砍了也不能成为陈壮投降的筹码。
综上所述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秦国大军远征楚国,国内空虚,恰逢国君去世,咸阳一时间十分混乱。
长期以来蠢蠢欲动的古蜀国遗老遗少,不知用什么办法收买了秦国监军,趁机突然起事!
[var1]
紧接着,蜀侯与相国陈壮,又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蜀侯被杀。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秦国虽然保留了古蜀国原有的组织架构,但相国显然握有更大的权力。
否则作为外来官僚的陈壮,肯定是斗不过蜀侯的。
那么事情到了这一步,《华阳国志》中的“复伐蜀,诛陈壮”又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史料中缺乏详细记载,但从政治逻辑角度看,相国陈壮很可能是想割据一方。
战国时期,分封制仍十分流行,投降不一定非得交出兵马地盘。
接受国君册封,做一个地方上有封邑的实权派诸侯,也是很常见且合理的,然后才有的秦军第二次攻克蜀地的战争。
最后再提一下丹犁,根据《史记地名族名词典》,丹犁为西南的一个部族名。
由此可见,这场蜀地叛乱,规模与范围都是很惊人的。
叛军从成都核心区,一直蔓延到西南地区,以至于秦国必须从关中本土调兵,才能取胜。
[var1]
战争结束后,秦国出于种种考虑,仍维持原有制度,立蜀侯惲。然后《史记》记载,秦昭襄王六年:
“蜀侯惲反,司马错定蜀。”
秦国再立蜀侯绾,过了几年:
“疑蜀侯绾反,王复诛之,但置蜀守。”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感到奇怪?为什么刘邦的郡国并行可以成功,秦国的不行?
这里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虽然史料缺乏记载,但我认为,秦国所立的三个蜀侯,应该不是秦国公室子弟,而是古蜀国王室成员。
因为商鞅变法的核心之一,就是打击公族势力。
虽说秦国统一天下前,史料中仍有零星的,公族子弟受封的记载。
但他们在秦帝国的舞台上,从来都是比较靠边的。
[var1]
你很难想象,高度迷恋郡县制的秦人会把一个公子分封在幅员辽阔,有帝王之资,还人心未附的蜀地。
而不分封自己宗族里的亲戚,就只能扶持古蜀国原有的王室成员。
他们当然不会对秦国有什么忠诚度,有机会肯定是要作乱的。
这个问题其实还有一些旁证,例如《战国策》和《史记》里,有“蜀主更号”、“蜀王更号”的记载。
似乎是在暗示,秦蜀侯非公室子弟,当然由于史料匮乏,现在也不能百分百确定。
不过无论如何,到此为止,秦国对蜀地的统治,由分封、郡县并存,彻底改为了郡县制。
那么回到本文最初的论点,那些古蜀国的遗老遗少怎么办?
办法就是不管他们,有条件的地方,比如繁荣富裕的成都平原,先把郡县搞起来。
远方地势险峻,偏远难治的地区,只要不闹事,愿意承认秦国,就由他们去。
这就是羁縻制度的起源,郡县取代分封使得军事扩张举步维艰,为了解决矛盾,秦帝国又在实践中发明了羁縻。
所以大家可以发现,蜀地虽然在历朝历代,都被认为是天府之国,帝王之资。
但是无论汉唐,乃至宋明,甚至到了近代都有大量地方土司,其源头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战国策》
《华阳国志》
《史记地名族名词典》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