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几乎是陪着我们长大的,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其他的衍生品数不胜数。有很多人对三国这段历史的了解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入门的,小时候我们都是依靠这本书来看汉朝末年的这段历史。还有很多人说一共有有两个三国,一个是属于小说里的三国,还有一个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三国演义》几乎是陪着我们长大的,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其他的衍生品数不胜数。有很多人对三国这段历史的了解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入门的,小时候我们都是依靠这本书来看汉朝末年的这段历史。还有很多人说一共有有两个三国,一个是属于小说里的三国,还有一个是属于历史学家的三国。
作为普通人,我们更了解的当然是属于小说家里的三国。可是如果我们想要了解真正的历史,我们还得从后一个三国也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史料为准。那我们就试着用这些史料来研究一下,为什么明明是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吴国最没有名声,戏份最少?借此,我们从小说《三国演义》切入,探析吴国低调的客观原因
罗贯中《三国演义》
[var1]
引言
如果让你举几个三国中你最喜欢的人物,马上就会出现许多名字,什么曹操,刘备,关羽等等等等,一下子说是几个人不是问题。可是加个限定词,要你说出吴国中有名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周瑜,孙权还有呢?为什么吴国这么大一个势力?存在感却这么低。我还是从一个故事讲起。
《三国志》有言: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孙权画像
[var1]
说到鼎鼎大名赤壁之战大家第一个印象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怎么说来说去还是蜀国的诸葛亮是主角?作为被求助一方的孙权,周瑜。戏份怎么那少,其实根据历《史记》载,赤壁之战可说是是一个巧合。当时曹操的军队从上游往下走孙权和刘备恰好是的军队从下游往上走。
两波军队就这在赤壁这个地方就遭遇了,谁都没有计划要在这开战,我们今天知道的什么诸葛亮舌战群儒,妙借东风,草船借箭都是没有的事儿。赤壁之战严格来说只是一场遭遇战而已。曹操根本没有准备,而且我觉得赤壁之战其实被严重的被高估了,这场战役规模其实不大,双方的兵力也没有小说里的那么悬殊,三分天下和这场战役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三国群雄
[var1]
小说家的写作倾向导致吴国的尴尬
那为什么这场战役对于我们来说印象那么深刻?那是因为罗贯中作为一个小说家写小说的时候就有一个将故事情节戏剧化冲突化的需求。而刘备具有很强的话题性,你想想一个皇室子弟家道中落,逼不得已去卖草鞋,然后凭自己的能力一路逆袭三分天下,这是多么励志的故事。
曹操也是一个宦官子弟。前期被人各种看不起,后期却凭自己的努力把中原一举收复,最后自己的儿子成了皇帝,这也是一个励志典范啊!这两个人的故事多有话题,写起来也很刺激。
罗贯中画像
[var1]
而孙权的故事就没有那么大的波澜。首先孙权继承的是他哥哥孙策的位置,继位之后,孙权前期的主要精力都是在对付自己内部问题上面,汉末许多重要的节点和战争孙权都没有参与。所以对于罗贯中这样的小说家来说,孙权身上的爆点不多,所以他的存在感就没有其他两个人高。
《三国志》有言: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乃至会稽。
我们作为读者也特别需要注意这个问题。《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小说,对于人物他是有非常大的倾向的。如果我们真的根据《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禁锢了自己的思维就难以认识真实的世界。
沙溢饰演孙策
[var1]
吴国的内部困境,让孙权自顾不暇
那孙权为什么这么低调?他就没有从江东出外面去搞事情,去统一天下的野心吗?其实孙权野心是有的,但是江东的内部问题非常严重,世家势力盘根错节,孙权前期主要精力就是在搞定这些世家大族上面。然而到他把关系理顺之后,他就发现局面已经被曹操控制住了,天下就没有他什么事儿了,最好的机会就已经错过了。
我们都知道东吴政权是由孙权的哥哥孙策一手打下的,可是他们老孙家本来不是江东本地人,他们也是从外面过来的。孙策原来是袁术手底下的将领,是袁术派孙策来攻打江东的,要知道袁术是三国时期第一个作死当皇帝的人,所以孙策就自己呆在了江东,可是孙策作为袁术的部下这就是一个政治污点,所以他们刚到江东的时候,名声也是非常的不好。
三国地图
[var1]
《资治通鉴》有言: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丙年,策卒,时年二十六。
孙策奉袁术的命令进攻庐江城,当时陆康带着自家的子弟在守城。最后的结果是陆氏宗族一百多人在这场战争中牺牲,陆康也在庐江陷落郁郁而终,最后病逝。这导致陆家这个在江东举足轻重的世家对于孙策没有太大的好感。
这些江东的本地人就不太看得上老孙家,所以当孙权即位之后,孙权的最大的任务不是出去外面搞事情逐鹿中原,而是在于要搞定内部问题,攘外必先安内,孙权作为一个外来户统治江东之后他需要面对的本地压力其实是非常的大。而江东又是一个有险可守的地方,这些世家大族对于曹操他们的威胁没有那么大,所以才能放开心思和孙权内斗。
孙权画像
[var1]
所以大家都知道了汉朝末年的时候,前期是戏剧性最多的时候,而在这个时候孙权忙于整治内部矛盾。所以错过了非常多的机会,错过了前期的大场面的孙权就被罗贯中放弃了,这才导致孙权这个东吴政权前期的存在感的确不高。
《曾文正公文集》有有言:吴主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
吴主孙权
[var1]
最后一个称帝的国家
孙权称帝之前,一开始是向曹丕服软了,被曹丕册封为吴王。按理说当时该用魏国的年号黄处,然而,吴国只是对外使用魏国的年号黄初,在国内继续使用汉朝的年号建安。1996年在出土了一份东吴留下来的木简,曾发现"建安二十七年"等字样。事实上,建安到了二十五年,就完事了,所谓建安二十七年,应该是曹丕执政的黄初三年。孙权却不计风险,依然使用汉朝的年号。
年号在古代可以说是皇权的象征,我们看三国经常说建安多少多少年,那个建安就是汉献帝的年号,而孙权却继续使用汉朝的年号,说明孙权对于曹魏的中心可以打一个大大的问好,对于汉朝的忠诚也值得玩味。可以这么理解对汉室的忠诚,反而在貌似局外人的吴国身上得以残存。8年后,公元229年,孙权终于在历经10年的韬光养晦后登基称帝。而孙权建立的吴国,是魏蜀吴三国里寿命最长的国。
后人眼中的孙权
[var1]
《晋书列传》有言:子不擅名,遭世方扰。抚翼桑梓,息肩江表。王略威夷,吴魏同宝。遂赞宏谟,匡此霸道。桓王之薨,大业未纯。把臂托孤,惟贤与亲。轰哭止哀,临难忘身。成此南面,实由老臣。才为世生,世亦须才。得而能任,贵在无猜。昂昂子敬,拔迹草莱。荷檐吐奇,乃构云台。
这是非常有戏剧性的,曹丕前期一直不敢称帝,直到曹操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曹丕才正式称帝,而刘备这个汉氏宗亲一直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却也在曹丕称帝之后的第二年也迫不及待的当了皇帝。但是孙权这个和汉室关系不大的人确是在刘备称帝的八年之后才正式登基当了皇帝。这也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发现。
蜀主刘备
[var1]
以前看到"孙权"这个名字的时候,经常会想孙权的父亲不太会取名字,这个名字取得太过赤裸裸。这当然是一种很幼稚的疑问,后来听到一种解释"权"是一个含义非常美好的词:要拥有权力就必须懂得权变、权通,故:
《孙子兵法》也说,"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作为一个将领,你不懂得权通是没办法服众的——这个"权通"不是和稀泥没有立场,而是随机应变、审时度势,作出最好的应对方式。孙权也对得起这么一个名字。孙权其实非常的有野心,不过孙权对自己的欲望又非常强的掌控力。之所以孙权在三国中的重要性被我们所忽略,那是因为这只老狐狸一直在隐藏,到了最后才愿意露出爪牙,这和他的名字不谋而合。
孙权称帝
[var1]
总结
所以我们读历史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不要被那些戏剧化的冲突,还有故事的情节限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人类本来就有一个叫做脑补的神器,我们倾向于把不是故事的东西编成一个故事,把一个故事变得更加具有戏剧冲突,越有戏剧冲突的事情在我们的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
而且对于三国这段历史,罗贯中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罗贯中作为一个小说家,他本来的职责就是写一个故事,作为一个小说家,他的倾向就是把主角神话,而且把主角的故事写的好看,最好是高潮迭起,跌宕起伏,这样才会有人看。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代表忠义的关羽
[var1]
其实三国这个时代在中国浩瀚的文明史中非常的不显眼。只不过是魏晋南北朝的一个序幕而已。但就是这样一个丝毫不显眼的历史时期,却造就有了中国历史中最多的故事。最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我们不仅佩服义薄云天的关羽。还羡慕雄姿英发的周瑜,佩服那个聪明绝顶的诸葛亮。
不过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些其实人并不完美,他们都是像我们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已。我们在三国时期的英雄身上寄托了非常多的情感,《三国演义》中寄托着我们对忠义的推崇,说道义气想到的一定是关羽关云长,三国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不过有的时候,不要在乎史实,把三国当成单纯的故事看, 也很好。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等。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