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韩王很聪明,反正上党是保不住了,给谁不是给:给秦国虽能暂时换取安宁,但秦国欲壑难平,还会卷土重来;给赵国则能将战火转移,让秦、赵二虎相争,自己渔翁得利。但韩王的小九九不能明说,他一方面向秦求和,答应割让上党,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var1]
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韩王很聪明,反正上党是保不住了,给谁不是给:给秦国虽能暂时换取安宁,但秦国欲壑难平,还会卷土重来;给赵国则能将战火转移,让秦、赵二虎相争,自己渔翁得利。但韩王的小九九不能明说,他一方面向秦求和,答应割让上党,一方面暗中授意上党太守拒绝向秦交接,转而归顺赵国。赵王知道,收下上党,肯定会与强秦一战,但上党被强秦拿去,战略态势对己更加不利。既然早晚都要战,何不趁秦还没卡到脖子之前开战呢。因此,赵国接收上党,绝不是为了贪图小便宜不要白不要的心理作祟。赵国收下了上党,立即派出老成持重的廉颇驻守长平(在今山西高平西北)看住上党。
[var1]
秦国听说到手的鸭子飞了,当然不能善罢甘休,派大将王龁夺取上党,廉颇虽然在攻城野战方面逊色于白起,但依托地利结坚寨打硬仗的本事让秦军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双方在长平地区僵持下来。这场规模空前的消耗战事关秦赵未来,双方都咬紧牙关不肯松口。
[var1]
这里有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段子,说是秦相范雎派人前往赵都邯郸散布流言,行使反间计,说秦国不怕不敢出战的廉颇,怕的是熟读兵法的赵括。促使赵王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下了久经沙场的廉颇。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打仗拼的是经济,赵国实在是拖不起了,与其被秦国拖死,不如放手一搏,还有生存的可能。范雎的反间计没有这么大威力,赵王也不傻(战国打到这个份上,哪个国的国君都不是省油的灯),并不怵强秦,既然拖不起,那就速战速决,走马换将,用赵括取代廉颇。
[var1]
赵国换将的消息传入咸阳,秦王就立刻派白起秘密来到长平,接替王龁指挥大军。
赵括上任后,迅速越过丹河防线,向秦军展开大反攻。长平大决战终于登场!
为了让赵军远离丹河防线,白起将部分丹河守军召回,然后命剩下的守军坚守不能退,同时又不派援军,等于是将几万丹河沿线守军置于赵军的刀枪弓弩之下。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若是不假戏真做,让赵军杀死几万秦军,岂能让赵括继续进兵。白起布置的几万诱饵,几乎全军覆没了。
[var1]
在白起的退让下,赵军大部分反击至光狼城附近。赵括一看战线拉的过长,对秦军的溃败也产生怀疑,便下令全线退兵。看来赵括并不是传说的纸上谈兵,但他很不幸遇到了武安君白起。这时想退兵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赵军乘势前进的同时,白起安排两路神兵,偷袭了赵军大后方。第一路,绕到赵军百里石长城后面,切断了长平赵军与邯郸以及北上党的联系。第二路,渡过丹河,切断了长平赵军与大粮山的联系,大粮山是赵军屯粮所在。在赵军撤退的过程中,秦军对赵军展开压迫式的追击,不让赵军返回丹河东岸,也为两路神兵争取时间。就在赵军这一攻一撤的过程中,秦军已经对赵军完成了战略包围,赵军被限制在白里石长城、丹河、小东仓河谷这个三角区当中。
[var1]
仗打到这个时候,从伤亡来说,秦军还是大于赵军的,只不过秦军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了。面对秦军的包围,赵括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突围。他知道,这时把秦军集中在长平,如果赵国能派出援军,里应外合,也不失为一举歼灭秦军主力的机会(与孟良崮战役时的张灵甫何其相似)。
赵括派人向邯郸求援求粮。赵国的援军,只有李牧在北方防备匈奴的边军,实力比较强劲,如果调过来,也就是十几天的事情。若李牧军南下,是可以改变战局,但匈奴亦也有可能乘机南下。权衡再三,赵王还是不敢调动李牧的边军。虽然援军无望,但是只要邯郸方面运来粮草,三十万赵军足以与秦军周旋,长平胜负尚未可知。
[var1]
然而此时,秦王却搞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静。他将河内郡所有百姓赐爵一级,发一套田宅,一顷地,将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征发到前线。河内郡,原属于韩国,靠近上党,秦昭襄王从这里就地取材,征集一支毫无作战经验的10万新军。他要用这一支大军,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国如果要运送粮草,此前要经百里石长城,但现已经为秦军所断。那么赵军运送粮草,只能是通过河内郡。秦王临时组建这么一支军队,为的就是彻底断了长平赵军的救命粮草。这支秦军虽然没有作战经验,但是对付同样是民兵为主的赵国运粮部队,不成问题。
[var1]
赵括现在难受了,无粮也无援军,赵括连续组织十几次轮番突围,都被秦军顽强阻击下来。在小东仓河谷这个要害,双方展开生死对决,一方是困兽犹斗,一方是寸步不让,都拼到了极限。赵军最后的攻势来临,赵括再次选取四千精锐将士,亲自突围,也是最后一次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以身殉国。赵括阵亡,赵军在绝食的情况下,全线投降。如果长平之战就此结束,赵国却并没有输。就双方的伤亡而言,赵军损失二十余万,秦军损失三十余万,秦军难言胜利。
[var1]
但长平之战却并未就此结束。听说抓到了二十万赵军,从来没有为打仗犯过愁的白起也犯起愁来。他派人请示秦王,请求加大军粮供应,可是秦王却没有任何回应,再问如何处置战俘,秦王只说由上将军作主。身为军中大将,他当然知道此战秦国已经倾尽国力了。秦军伤亡二十多万,绝对是伤筋动骨,而且粮草也不富裕,养活秦军将士已经很勉强了,哪有余粮供应这么多战俘?敌我双方已经对峙三年了,粮草消耗殆尽。此时二十万赵国士兵要投降,粮食怎么解决?难道把赵军养活了,放回去再战?那长平之战还能算秦军胜利吗?既然秦王不给出明确指示,白起能看不透秦王的意图吗?这种大规模的杀降的恶名只有自己承担了。
[var1]
二十万卸甲去枪的赵军降卒,带着解甲归田的美好愿望,一夜之间被杀了个干净。为了打击赵国剩余军队的士气,白起释放二百四十个未成年的小军士,让他们回邯郸去给赵王报告这个僵耗。随着二十余万降卒被坑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积攒的家底一战败光,从此元气大伤。此战也让白起成功登上了战国第一杀神的宝座,“人屠”的恐怖名号实至名归。关东诸国几代人耗尽几十年心血打造的合纵牢笼再也关不住秦国这只猛虎了。
[var1]
现在复盘长平之战。从白起攻占韩国野王城,到韩王转移祸水,赵王接收上党,再到走马换将,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没毛病。但刚刚登基年轻的赵王,在老辣的秦昭襄王面前,还欠缺火候。秦赵长平之战,打的不仅仅是军事仗,还有政治仗、经济仗、外交仗等综合实力。
首先,在意志上,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历经数代有为君主的长期经营和艰苦征战,统一天下的国家意志早已坚如磐石,举国动员的战争机器和军事体制,是远非赵国等其他六国所能抵抗的。其次,在最高统帅方面。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共在位五十六年,终年七十五岁。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同时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长平之战正是发生在秦昭襄王的后期,经验十分老道。在位期间文以范睢为相,武以白起为帅,励精图治,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打击削弱六国,使秦国逐渐走向强大,为以后其重孙子秦始皇最终横扫六合,一统中华天下奠定了胜利之基础。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赵惠文王父子两代六十年的苦心经营,国势正盛,赵惠文王为儿子赵孝文王子留的大臣班底,文有平原君、蔺相如,武有赵奢、廉颇等人,他们各有所长,可谓人才济济,但他登基时只有20多岁,原本政治经验就不足,而且遇到老辣的秦昭襄王和复杂的时局,是应对来的。
[var1]
三是在外交上,刚一开战,赵国派人与秦国秘密议和,结果被秦国抓住机会,大肆宣传,导致其他国家原本还有一丝援助赵国的打算被彻底打消了——你们都在和谈了,我们还援助个毛啊。四是在战争动员上,秦国更是不遗余力,不惜一切代价,在最艰苦的持久阶段,秦王带头节衣缩食,为前线剩下钱粮,尤其是动员河东郡10多万的青年,非雄才大略不能为也。而赵国却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不知道长平之战已是赌上两国国运的最后决战,放着李牧大军,不敢冒险放手一搏。
[var1]
五是在双方统帅方面,赵奢绝非纸上谈兵的纨绔子弟,年纪轻轻的他一出道就担任40万大军的统帅,很快就树立威信,掌握节奏,也不是泛泛之辈,刚开始的指挥的也是可圈可点。唯一有争议的是,被围后他没有选择立即突围,而是固守待援。从当时战场态势来看,秦赵军力对比是60万对40万,虽然秦军很好地利用了地形优势,包围了赵军,但在人数上并未占绝对优势,赵奢趁包围阵型尚未完全定型之前,不一定突围不出去(即使在后来断粮多日的情况下,赵奢组织的突围也给秦军造成很大压力,差点就突围成功),但这样即使出去了,也就宣告自己失败了。他选择的固守待援,实际上是与白起豪赌一把,要么大胜,要么大败。反正,突围出去也是败,不如来场更大的,把秦军一举打趴。赵奢的思路也不无道理,但他忽略了两国统帅的差距,加上遇到白起这个战场对手,只能注定失败的命运。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