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儒家法家史家四项全能的军事家吴起,为何排名在孙子之后?

兵家儒家法家史家四项全能的军事家吴起,为何排名在孙子之后?

()
中文名:
兵家儒家法家史家四项全能的军事家吴起,为何排名在孙子之后?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主笔:大器晚橙 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需要从一句话开始讲起: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这句话是《资治通鉴》的开篇第一件事,司马光选择从这件事开始记载,是非常有讲究的,在他看来,这件事是东周真正“礼崩乐坏”的开始,是“战国时代”的

秦朝名人推荐

主笔:大器晚橙

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需要从一句话开始讲起: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这句话是《资治通鉴》的开篇第一件事,司马光选择从这件事开始记载,是非常有讲究的,在他看来,这件事是东周真正“礼崩乐坏”的开始,是“战国时代”的开端。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的“臣光曰”中有很长的一段论述,我在此不详聊,大家可以自己去翻阅,这一大段论述是整部《资治通鉴》的纲领,也是整个儒家学说的精华,大家如果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儒家,不用去听什么国学大师的讲座,好好地看看这段“臣光曰”就行了,比你去啃四书五经要高效的多。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五十年后,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封这三家为诸侯。

不管把哪件事作为战国的开端,总之,进入公元前4世纪,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百年里,“变法”成为了整个时代的头条。

引领这一百年变法的是魏国,主持人是李悝,他辅佐雄才大略的魏文侯,废除世卿世禄和井田制、推行重农抑商的“平籴法”、颁布《法经》、建立“武卒”制度,魏国在战国七雄里率先发力,成为了第一强国。

在武卒制度的影响下,一位从鲁国投奔而来的学贯兵、法、儒、史四家的大神级人物闪亮登场了,他就是吴起,公元前4世纪中国世纪名将的代表。

[var1]

图:游戏中的吴起画像

吴起是孔门出身,“七十二贤”之一曾参之子曾申的学生,之后弃儒学兵,率领鲁军击败了齐军,却遭人排挤而离开了鲁国,投奔魏文侯。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了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吴起就是西河郡第一任郡守。

从这开始,吴起步入人生的辉煌,他一边在子夏的“西河学派”里进修儒学和史学,一边详细地研究着李悝的《法经》,同时进一步执行及优化“武卒制”,魏国军队在他手里变成了一部装甲车,在战场上直接横着走,一路碾压。

最倒霉的就是秦国了,丢掉了河西之地不说,似乎吴起这瘟神还想步步蚕食关中,时逢秦惠公在位,公元前389年,他率领秦军号称五十万,进攻魏国西河郡的阴晋。(注1)

吴起胸有成竹,只带了五万完全没有立过功的武卒上阵,一战击溃了秦军,个人威望达到顶峰。

[var1]

不过魏武侯却并不待见他(这时候魏文侯已经去世),面对魏武侯“美哉乎山河之固”的嘚瑟,吴起丝毫不给面子,怼了一句“在德不在险”,把魏武侯噎得够呛(注2)。就这样,吴起又一次被排挤(注3),离开了魏国,一路向南,来到了楚国,楚悼王极为倚重,任命他为令尹,主持楚国的变法。

有了魏国李悝变法的模板,吴起在楚国照猫画虎、升级改良,同样也取消了世卿世禄和井田制,颁布法令,奖励军功。

但是针对楚国“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的两个弊端,吴起给出了独特的秘方,一共三条:

1、整顿吏治,杜绝私门之请。

2、裁汰冗官,选贤任能。

3、把旧贵族迁徙到边境,以充实人口。

这三招刀刀砍向楚国旧贵族,后者对吴起是恨之入骨,这就是吴起的魄力,为了实现自己变法的理想,排除万难,甚至不择手段,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

同时,吴起为整个中华民族也做出了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南征百越,将华夏文明传播到了岭南。(注4)

公元前381年,吴起率领楚军与自己的老东家魏国开战,吴起靠着出色的指挥,击败了由自己一手调教的魏武卒,带领楚军继楚庄王之后,时隔两百年再一次“饮马黄河”。(注5)

可是就在这同一年,楚悼王去世了,吴起没有了擎天保护伞,遭到楚国旧贵族的疯狂反扑,被射杀。不过吴起就是吴起,死之前还用“丽兵于王尸”之计拉了一群人陪葬,不愧是兵家大神。(注6)

我个人认为,楚国时期的吴起才是他留给历史最伟岸的背影,不管后世对他“杀妻求将”是如何评论的,他都是战国时代兵法与变法的先驱,勇往直前的殉道者。一百多年后的韩非子在《孤愤》一篇中为吴起这些法家前辈们发出了最强烈的悲鸣:“法术之士欲干上者,非有所信爱之亲、习故之泽也,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处势卑贱,无党孤特……是明法术而逆主上者,不僇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矣。”

“不僇于吏诛,必死于私剑”,也许这就是法家的宿命。

比较可惜的是《吴子兵法》并没有完整的流传下来,原本四十八篇,现存仅六篇,但是从这六篇来看,质量不是一般的高,《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我都看过,平心而论,站在军事角度看,《吴子兵法》才更像一本兵书。

《孙子兵法》偏宏观理论一些,说的内容并不局限于军事,涵盖了治国、权谋、外交等方方面面,甚至还有一些管理学和为人处事的道理,已经有点哲学的味道,而《吴子兵法》偏微观实战一些,说的都是可以具体执行和操作的东西,比如《治兵》一篇中就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军队应该怎样行军、编队以及驯养战马的注意事项等等,而《应变》一篇则模拟了十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非常的实用,如果你穿越到先秦作为大将领兵打仗的话,身边带一本《孙子兵法》不如带一本《吴子兵法》。

但《吴子兵法》有一个缺点,就是文采一般,而且通篇都是吴起和魏武侯的对话,读起来挺枯燥的,不如《孙子兵法》那么行云流水、朗朗上口,我估计这是这本书没能完整流传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var1]

不过没关系,吴起除了《吴子兵法》以外,其实还有作品传世的,就是《左传》,吴起师承曾申,曾申专攻《左传》,吴起在鲁国从曾申那里学到的儒学主要就是《左传》,之后吴起将《左传》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这个在汉朝时候官方就已经梳理过了。

《左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编写过程,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基本上公认的是由鲁国的史官根据各国的史料编定的,左丘明可能是这本书的第一位作者,所以叫《左氏传》。(注7)

后世不断地会有人进行修订和补充,最终成书,吴起对《左传》应该是有过整理、修订和补充的,很多蛛丝马迹可以看得出来:

首先,《左传》虽然是鲁国史官编写的,但记载最详实的却是晋国和楚国,吴起先后在魏国和楚国担任要职,不排除他补充过这两国的史料。

其次,熟悉《左传》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爱做预言,有大概两百多个,并且这些预言在后文里一定会呼应,但是有些应验了,有些没应验,通过这些预言的应验与否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成书年代。

比如《左传·文公六年》提到“秦之不复东征也”,给秦国判了死刑,理由是秦穆公“死而弃民”,也就是还在搞活人殉葬,作者认为秦国还是野蛮国家,所以肯定没戏了。然而我们知道,秦献公一继位就废除了活人殉葬,并且开始锐意进取,公元前364年的秦魏石门之战更是“东征”的辉煌胜利,所以《左传》的作者应该是没有活到这一年,没有看见石门之战,否则不会记录这一条预言,自己打自己脸。

而《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结尾预言了赵氏灭智氏,以及韩、魏两家反水,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453年,也就是说《左传》的作者肯定是已经知道这件事了,所以才敢做出这么清晰的预言。

由此可见,《左传》的成书时间应该是公元前453年~前364年,吴起正好就落在这个区间。

最重要的一点,《左传》里有极其详尽的军事记载,比如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占了巨大篇幅,作者详细介绍了战争的起因、双方的谋划、战争的经过、战后的影响等等,波澜起伏,形象生动,对战争的描写可谓妙到毫巅,基本就可以拿来当兵书看,后世很多名将都是左传迷,比如东汉名将冯异、蜀汉名将关羽、西晋名将杜预(注8)、北宋名将曹玮、南宋名将岳飞等等,没有一定的军事能力是不可能写得出这么高水平的内容的,而符合这个条件的,几乎只有吴起,一个精通兵、法、儒、史四家学问的大神。

吴起被射杀的当年,秦孝公出生,25年后,公元前356年,一位名叫公孙鞅的人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他总结了李悝和吴起的变法经验,开始在秦国进行终极版变法,这就是“商鞅变法”。

就在这同一年,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降生了一位男婴,这位男婴日后将震撼整个西方世界,他的名字叫——亚历山大。

注1:但这里需要说明,吴起的阴晋之战只记载于他的兵书《吴子兵法》中,并未见于其他史料,所以该战役的真实性在史学界是有争议的。

注2:《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注3:《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躧,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楚。有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注4:《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

注5:《战国策·齐策五》: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

注6:《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馀家。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荆王死,贵人皆来。尸在堂上,贵人相与射吴起。吴起号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尸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乱王!”吴起死矣,且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

注7:《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三》载:“吴起,卫左氏中人也”。所以也有人认为,吴起就是左丘明。

注8:杜预号称“左传癖”,他专门为《左传》作了注,即《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他很有可能是第一个把《春秋经》与《左氏传》合并成一本书的人,在此之前,经和传是分开的两本书,杜预把《左传》剪裁出来,插入《春秋》的每一年中作为补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左传》其实不是原貌,很多叙述完整的跨年事件被杜预拆解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