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齐湣王为东帝,齐国何以如此强大?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齐湣王为东帝,齐国何以如此强大?

()
中文名: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齐湣王为东帝,齐国何以如此强大?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上一讲谈到,秦国搞了一场称帝的大戏,秦昭襄王自居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这样一来,秦、齐两个大国表面看上去很像冷战时代的美国和苏联,但是战国时代有自己一套国际秩序逻辑,秦国并不是要跟齐国各霸一方,而是想联起手来夹击赵国。 秦国派人出使齐国,一

秦朝名人推荐

上一讲谈到,秦国搞了一场称帝的大戏,秦昭襄王自居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这样一来,秦、齐两个大国表面看上去很像冷战时代的美国和苏联,但是战国时代有自己一套国际秩序逻辑,秦国并不是要跟齐国各霸一方,而是想联起手来夹击赵国。

秦国派人出使齐国,一方面献上东帝这个尊号,一方面给出伐赵的提案。

穰侯魏冉亲自担任使节,可见秦国对这件事有多重视,拿出了多高的规格。

[var1]

虽然史料没有给出明确的记载,但齐湣王很可能对秦国的提案动了心——他不仅想要“东帝”这个头衔,也真的考虑过要不要联秦伐赵。

秦国为什么忽然动心要打赵国呢?史料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线索,我们只能大胆推测一下。

秦国这几年把韩、魏两国欺负惨了,人家刚刚割地求和,地盘给的不小,即便以秦国这种流氓国家,大概也不好意思刚收完礼就打人吧。

楚国那边,秦国也已经占尽了便宜,刚刚还主动讲和,强配给楚顷襄王一个秦国女人,所以也不好这么快就跟楚国翻脸。齐国和燕国山长水远,打起来太不划算。掰着手指头一算,还能去打的也就只剩下赵国了。

再看赵国那边,李兑靠沙丘之变上台专权,在赵国的政治根基并不牢固,而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给赵国选一个敌人,树一个靶子。

敌人很好选,因为在赵武灵王的人生清单里,还剩一个项目没有完成,那就是打败秦国。

[var1]

那么在李兑而言,继承赵武灵王的遗志,完成他老人家未竟的事业,这种事情是很容易形成号召力的。

但李兑大概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比赵武灵王,大概率上不是秦国的对手,所以很有必要高举合纵大旗,联合山东六国一道抗秦。

如果赵国能够掀起并且加入这一股抗秦洪流的话,那么国内反对派就有理由抛开嫌隙,跟自己一致对外;就算还有碍眼的人,自己也方便趁着紧张严峻的局势拔掉眼中钉,在重要位置安插亲信。这就是政治斗争的经典套路,在人类历史上反复上演。

那么在正常情况下,李兑应该积极去跟齐国建交,尤其要抱孟尝君的大腿。但谁想到齐国发生了田甲劫王事件,孟尝君逃亡,到魏国当总理去了。这个变化,会让合纵关系产生很微妙的变化。

这些年来,孟尝君一直都是合纵联盟的大当家,有资历,有威望。但他这个大当家的身份在相当程度上是由“齐国总理”这个身份派生出来的,背后有齐国的国力作为依托。现在孟尝君跟齐国闹掰了,虽然马上就任魏国总理,但魏国已经走了很多年的下坡路,所以即便是孟尝君,也很难借魏国的名义发起新一轮的合纵联盟。

[var1]

当然,合纵还是要搞,不然的话,孟尝君这位魏国新总理还能给魏国做什么贡献呢?

站在孟尝君的角度,既然合纵必须搞,但魏国牵不起头,也不可能再去请齐国牵头,那么牵头诸侯的选项就只剩下赵国这一个了。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多年经营,国力突飞猛进,这些年又跟秦国走得近,没挨过秦国的打。

《战国策》有一段记载,说奉阳君李兑跟魏国结盟,魏王想要封赏李兑的儿子,有人劝阻说:“大王当初亲自渡过漳水,到邯郸朝见赵王,拿葛、薛、阴、成4座城邑的赋税年年给李兑当私房钱,赵国可没为您这么做过。您现在又想拿河阳、姑密两地的赋税供养李兑的儿子吗?您不该这么做啊。”

这段记载里提到的魏王,应该就是当下执政的这位魏昭王。难道魏昭王做过这么低三下四的事情吗?这样讨好赵国和李兑,到底是为什么呢?

1973年马王堆《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在相当程度上揭晓了答案。在这批文献里,有苏秦对齐湣王的一番话,前半段花了好多篇幅来证明齐湣王英明神武,孟尝君浪得虚名。为什么说孟尝君很无能呢?因为他干啥啥不行。

[var1]

在苏秦列举的孟尝君的斑斑劣迹当中,就提到了孟尝君还在齐国当总理的时候,就主张让齐国和韩、魏一起封赏奉阳君李兑,以此来拉拢赵国,但赵国根本就不赏脸。苏秦还说,孟尝君亲自带着魏王和韩国总理成阳君去邯郸,低姿态朝拜李兑,但人家还是不赏脸。

这就表明,在孟尝君还在齐国总理的任上,积极推进合纵事业的时候,就已经很用力地拉拢过赵国了。那时候的赵国,应该是在公子成死后不久,李兑刚刚独揽大权的时候。现在局面变了,孟尝君最合理的做法就不是拉拢李兑和赵国,而是推举李兑和赵国来当合纵联盟的掌门人了。

这个时间的国际形势,有能力牵头搞合纵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齐湣王,一个是李兑。

但是,齐湣王对于合纵抗秦一直都没有太大的热情,心心念念只想吃掉身边的宋国。这种打算相当合理,因为秦国和齐国一东一西,中间隔着三晋。谁打谁都不容易,打赢了也捞不到多少好处,巩固胜利果实的成本却高得吓人。所以齐国牵头搞合纵,实际的好处并不是压制秦国,而是让自己在山东六国当中当大哥,掌握话语权。

话语权就是软实力,不过,这份软实力虽然可以变现,却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变现的,算下来并不比实实在在吞掉宋国更能够增强国力。

[var1]

所以在《资治通鉴》的记载里,苏代劝齐潛王伐宋,应该很合齐湣王的心意。

只不过这里所谓苏代,《战国策》的原始版本里是苏秦,照例被司马迁在《史记》里改成了苏代,又被司马光抄进了《资治通鉴》。

齐湣王想要伐宋,苏秦也劝他伐宋,但换个角度来看,伐赵也许比伐宋更有价值,因为赵国对齐国的威胁性最强。

伐宋等于最大限度地赚足利润,伐赵等于最大限度地消除风险。到底哪个方案更划算呢?

从《战国纵横家书》的记载来看,若干年后,苏秦极力怂恿齐港王伐赵,陈说的理由就是秦国和楚国都太远了,其实威胁不到齐国,韩、魏两国被秦国搞得焦头烂额,也威胁不到齐国,真正能对齐国构成威胁的其实只有赵国。

苏秦表示,愿意促成齐国和燕国的联合,这样一来,韩、魏两国不敢不听话,那时候就不怕赵国不服了。

苏秦这么讲,当然不是真为齐国好,而是给齐国挑事儿,好让燕昭王有机会对齐国报仇。

[var1]

苏秦虽然动机不纯,但这番分析还是有几分道理的,赵国至少比秦国更容易对齐国造成威胁。所以当魏冉出使齐国,提出齐秦联手夹击赵国的想法,齐湣王不免会有几分动心。

那么,齐国到底做了怎样的决断呢?

若干年后,赵国和齐国真的打起来了。《战国策》说赵国联合天下诸侯准备伐齐,《史记》说赵国联合秦国连番打击齐国,也不知道哪个记载更可靠些,反正齐国吃不消了。

于是,苏秦写了一封长信央求赵国罢兵,信里历数齐国对赵国的种种好处,有一件事是这样的:曾经5国君主商量着联合伐赵,瓜分赵国,盟约郑重其事地刻在青铜礼器上面,大家在酒桌上就把方案商定了。

正要起兵的时候,齐国却心疼赵国,不惜背弃5国盟约,向西出兵,把秦国的军队压制住了,迫使秦王放弃了帝号,还把哪里哪里的土地还给了魏国,又把哪里哪里的土地还给了赵国。

[var1]

这段记载,从秦王取消帝号这件事来看,可以判断事情就发生在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年),这就意味着,齐湣王先是接受了魏冉的提案,而且又拉来3个诸侯,准备5国一道灭了赵国,连分赃方案都商量好了,但齐国很快就爽了约,还转而站在了赵国一边。

事情是不是过于离奇了呢?我们下一讲再谈。

上期回顾:祖先基础再好,也扛不住子孙败家!齐湣王获东帝封号,陷入阴谋!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文史重读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