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不死,赵国不亡!这位“北方良将”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李牧不死,赵国不亡!这位“北方良将”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
中文名:
李牧不死,赵国不亡!这位“北方良将”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但一个名将看似也够用了,赵国灭亡前夕李牧屡败秦军,王翦不得不祭出离间计方将其出去,此后赵国的迅速败亡也印证了赵悼襄王在临死之前的告诫:“李牧不死,赵国不亡”。 [var1] 然而,秦军是如此的强大,倘若李牧能一直统领赵军,就真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但一个名将看似也够用了,赵国灭亡前夕李牧屡败秦军,王翦不得不祭出离间计方将其出去,此后赵国的迅速败亡也印证了赵悼襄王在临死之前的告诫:“李牧不死,赵国不亡”。

[var1]

然而,秦军是如此的强大,倘若李牧能一直统领赵军,就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先谈谈李牧的历史定位吧。除了并定义为法家的吴起和兵家的孙膑之外,《史记》只为后世评定的“战国四大名将”做了传记,其他如匡章、赵奢、庞涓和庞煖等名将都没这个待遇,可谓独一档的存在。

然而,李牧的待遇又是“四大”中最低的,仅仅在《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续写了数百字的“添头”而已。且廉颇是“赵之良将”,李牧则是“赵之北边良将”,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定语,其实承袭“春秋笔法”的司马迁是想告诉后人李牧尚且不如廉颇,只擅长打匈奴人。

[var1]

但赵悼襄王却是认真的,这可能是《大秦赋》唯一符合历史之处:李牧则久居塞外与朝臣宗室没什么瓜葛,正是最合适的赵军主将,倒是被赶走的廉颇与春平君穿了一条裤子。其实赶走政敌并无可厚非,至少比秦昭襄王诛杀白起要仁慈多了吧?而廉颇接到换帅诏令后攻击乐乘,令后者不知所踪,这哪里是国家栋梁的做派呢?

[var1]

▲庞煖不知所踪

好吧,说归说,有些东西总是需要战绩来说话的。

击破匈奴之战源自《史记》所载,李牧十多年的示弱终于令对手放松警惕,并通过诱敌深入围歼了十几万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其“包饺子”的能力比之白起也不遑多让。匈奴人此后“十馀岁不敢近赵边城”,可见是被打怕了,但他们当时的实力显然不足以与冒顿时代相提并论,而《史记》所载也是孤例,不做主要参考。

肥之战时,宿将桓齮携去年斩首赵军十万的余威东出上党并直切赵国后方,一路进逼邯郸,临危受命的李牧组织残兵败将进行反击,双方在宜安附近对峙。李牧筑垒固守,避免决战,桓齮遂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来一出围城打援,在运动中消灭赵军。

[var1]

按说想法是没问题的,李牧却反其道而行之,一举踹掉了兵力空虚的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又将回援的秦人主力正面击溃并击杀桓齮(一说逃到燕国成了樊於期)。此战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可惜这是一个被诅咒的尊号,获得者还有秦之白起、燕之苏秦及楚之项燕,个个未有善终。

[var1]

次年,嬴政再次派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国拦腰截断。李牧认为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番吾一战,赵军正面击溃了北路秦军并迅速挥师南下,秦南路军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

总之,李牧用两场大胜为赵人赢得了喘息之机,秦人不得已暂时将兵锋转向,其表现如同定海神针。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

所谓“致人”之要,如同象棋中的先手棋一般,即按照自己的理想状态去调动敌人而不为别人牵着鼻子走,古往今来的兵法精髓其实都没能脱离孙武的这句话。李牧在击破匈奴之战中将“致人”用得炉火纯青,肥之战中则“不致于人”,用进攻秦军大营之举令对手的围点打援变成了赵军的“攻敌之必救”,番吾之战又展现了优秀的大局观和正面决战的功力,可谓能攻能守、奇计百出,尤其擅长防守反击,是一位堪与白起比肩的优秀将领。

[var1]

白起也曾被孟尝君困在魏国动弹不得

但超级名将并不意味着百战百胜,也要看对手是谁以及形势变化,比如长平大战前期,强如白起也拿不下龟缩不出的廉颇,昭襄王遂换上王龁接班--谁上都一样,倘若粮草充足,秦赵近百万人马可以在山上养老。但后来赵人换上主攻的赵括之后就必须派遣擅长围歼的白起出马了,王龁还真不一定顶的住。

[var1]

▲长平之战,赵军是饿得没办法才不得已出击

而就当时而言,不管是百战老将桓齮、贪功冒进的李信或者稍欠历练的王贲蒙恬之辈,在李牧面前都是送人头的,然而他最后的对手却是同为四大名将的王翦。

王翦将六国灭其三,可谓功勋卓著,尤其是赵楚两战更是统一战争中唯二的硬仗,而从灭楚前后的表现来看,其特点便是稳如老狗。在此之前李信曾势如破竹却被楚人一举击溃,他便陪着项燕的百万大军吃吃喝喝了一整年,任凭对手如何挑衅都无动于衷,直至后者粮草匮乏而不得已掉头往东,这才抓住战机一举击溃,足见其用兵之稳。

[var1]

所以,当“不致于人”发挥到极致的王翦遭遇十项全能的李牧时,一时半会自然是难分胜负。然看似秦攻赵守,实则李牧试图找出秦军之破绽并一举击溃,而王翦的胜机则在于凭借强大的国力与赵人拼消耗,一如长平之时。

到这里该讨论“如果”了,假设李牧不死且继续统领赵军,他便能力挽狂澜吗?

[var1]

首先可想而知的是双方将继续硬着头皮耗下去。如果粮草、军力对等的话,笔者相信主场作战的李牧定能占据上风,但与长平不同的是,秦人此时的兵力必然远超赵国,这是国力的差距,也是对李牧的重视。想以劣势兵力战胜稳重的王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稳住战线已经很不容易,反击一事只能有心无力。

[var1]

秦国庙堂从来都将星云集

战争从来不是体育竞赛,李牧王翦之间的“公平”决斗注定只能出现在网络小说家的臆想当中,如果非要有,那只有一种可能--合纵。

[var1]

▲韩非子其实从未参与过合纵

合纵即“连众弱而攻一强”,历史上前后五次都雷声大雨点小,此时更是镜花水月。《大秦赋》里韩非子等人空忙活一场,而历史上他们甚至连挣扎的动力都没有,公元前241年庞煖为主将的合纵散伙之后六国已是束手待毙,前232年番吾之战后,《史记》甚至还记下了“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的事实。

你说都什么时候了,韩魏不想着抱团取暖,竟然试图在三晋兄弟身上打秋风?秦人之所以能够秋风扫落叶般席卷关东,根本原因还在于六国人心的离散,并非无一战之力,而是无协力之心。

[var1]

换个角度来想,李牧两次重创秦军却丝毫未伤及根本,而赵国长平之战后尚有余力,此时却一败便是亡国,可见双方的综合国力已有了天壤之别,更何况当年赵国发生了大地震,加之连年征战早已处在了崩溃的边缘。李牧即便赢了王翦那也是惨胜,倘若秦人再至又当如何呢?巧妇终究难为无米之炊,任谁也拯救不了缺兵少将、粮草匮乏的赵国。

王翦显然深知对手的分量,之所以用反间计并非惧怕,而是不愿用大秦锐士的性命换一场惨胜,所谓“李牧不死,赵国不亡”并不绝对,倒是“李牧死,赵国亡”成为了现实。

只可惜一代名将终不能战死沙场,竟死于小人之构陷,的确引为憾事。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