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封君的一战,如何十三万破敌六十万?

廉颇封君的一战,如何十三万破敌六十万?

()
中文名:
廉颇封君的一战,如何十三万破敌六十万?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燕王喜起倾国之兵,兵车两千乘,兵力六十万,雄赳赳气昂昂开往赵国。大军旌旗蔽野,杀气腾空,人人决心踏平赵土,大拓燕疆。 [var1] 为了让赵国顾此失彼,燕国大军兵分两路,其中相国栗腹领兵四十万攻鄗,将军卿秦领兵二十万攻代。 这是燕国在长平之

秦朝名人推荐

燕王喜起倾国之兵,兵车两千乘,兵力六十万,雄赳赳气昂昂开往赵国。大军旌旗蔽野,杀气腾空,人人决心踏平赵土,大拓燕疆。

[var1]

为了让赵国顾此失彼,燕国大军兵分两路,其中相国栗腹领兵四十万攻鄗,将军卿秦领兵二十万攻代。

这是燕国在长平之战后第三次在赵国背后捅刀子,前两次在秦国拖住赵国军力的情况下,一次策反一座城池,一次攻克一座城池,收获都不大。这一次燕王喜下了血本,大有灭亡赵国的志向。

那么赵国这一方,又如何应对呢?赵孝成王即位十几年,赵国连续与秦国进行大战,这次燕国又是倾国之兵入侵,换了谁来担当这个国君,都很难受。

正如燕国人所料,赵国能够出动的野战军,只有区区数万人,以这样的兵力是绝对无法抗衡六十万燕军的。赵孝成王下诏,全国范围征兵,成年男子凡是十五岁以上,都必须应征入伍。

其实赵国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那几年时间已经数次征兵,因此这次再征兵员仍然有限,加上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士,赵国一共募集了十三万军队,其中不少人都是新兵。

赵军的新兵来不及训练,残酷的战争就已经到来,他们只要到战场上去锤炼了。燕军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开拔过来。

此时的燕国已经拿下辽东,拓地千里,正处于巅峰时期。

[var1]

图-燕国并辽东后东北疆域

燕国相国栗腹,领兵四十万,南下赵国,兵锋直指邯郸。将军卿秦领兵二十万,走赵国代郡,目标是赵国太原郡的晋阳。燕军上下心气很高,试图将赵国新旧两个都城一锅端。

燕军的这种战术,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燕军兵分两路后,人数太多不利于统筹的弱点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而赵军人数少不能分兵两路的弱点则暴露无遗。

栗腹本是齐国人,后辅佐燕王多年,包括燕国攻入齐国、破东胡等千秋功业,都有他幕后策划的功劳,动兵之初的确能看出来他的过人之处。

赵国方面,首席大将廉颇,自长平之战被换将,后来一直没有机会统领赵国大军。这次廉颇老将军临危受命,他出人意表,将十三万赵军分为两组,分头迎战燕军。

十三万赵军,迎战任何一个方向的燕军,兵力都捉襟见肘,何况还要拆分为两路,这不是要让燕军各个击破吗?

不过赵孝成王并不反对廉颇的决定,用人不疑,必须如此。廉颇的标签是“以勇气闻于诸侯”,在这个怎么打都处于兵力劣势的战争中,或许廉颇的勇气,可以起到决定作用。

廉颇如此分配十三万赵军,自己统领八万,北上迎击栗腹的四十万燕军主力。将军乐乘统兵五万,从太原郡出发,到代郡迎战卿秦的二十万燕军。

燕、赵的四路大军,很快就在邯郸以北的鄗地,以及代郡遭遇,大战一触即发。

在此之前,燕王喜派出的两路使节,分别到达秦国都城咸阳和匈奴人的地界。目的是请秦国在西线牵制太原郡,请匈奴在北线牵制李牧军不能南下。

不过历史跟燕王喜开了一个玩笑,以往秦国闻中原有战事,肯定是立即发兵参与。可此时在位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秦昭襄王,寿比南山还是去世了,秦国新国君秦孝文王(安国君)很犹豫,是否要在国丧期间发兵。

虽然按照风俗安国君要第二年才正式即位,但此时他已经是事实上的国君,他的儿子异人也就是事实上的太子。

异人当年有一个儿子留在邯郸,那就是日后的秦始皇。为了阻止秦国出兵,赵孝成王立即拿小秦始皇做筹码,他把七岁的嬴政送还秦国,秦孝文王见到孙子,总算没有发兵攻赵。

[var1]

图-东北地区夜景

秦国与赵国,就像两个扭打在一起的搏击手,双方死死掐在一起,谁也不能动弹。于是燕国这个笨小孩,手拿绣花针,向赵国的屁股猛刺两次。不过这第三次,燕国虽然准备了一把大号杀猪刀,秦赵两国却没有扭打在一起,燕国这把杀猪刀,能捅伤甚至捅死赵国么?

燕国也有好消息,匈奴人得知燕军南下,起兵侵扰赵国北方边境,李牧统领的北方边军,被迫坚守长城一线,不可能南下驰援赵军,廉颇和乐乘要自己解决问题了。

栗腹用兵非常稳健,他令先锋军与中军保持紧密的距离,互相策应。燕军先锋斥候探听赵军动向后,先锋军五万人就停滞不前,等待主力支援。燕军有绝对数量优势,没有任何冒险的必要,栗腹用兵确实老成持重。

一日后,燕国中军主力抵达,遍野都是燕军,四十万中的二十五万轻装在平原上集结,余下护送粮草和攻城器械的十五万后军和数万民夫也徐徐而来。

廉颇统帅的赵军,也出现在几里开外。在鄗地,燕、赵两军遭遇。八万赵军遭遇二十五万燕军,可以说濒临绝境。

《孙子兵法》说五则攻之,栗腹令几个千人队骚扰牵制赵军,等待四十万军队到齐,再进行攻击,战术可以说四平八稳。在栗腹看来,廉颇肯定会像长平之战那样,建立一套防线来对峙。

这次栗腹想错了,燕军不是秦军,廉颇也绝不可能等到燕军全部到齐再开战。双方一接触,赵军就趁对方人多阵型散乱开战。

[var1]

号角声起,赵军八万人八个方阵,一齐向燕军压过来。

燕军击鼓应战,前两排盾牌军开始推进,后三排弓弩兵跟进,两翼则是三重骑兵掩护,进可包抄赵军,退可保护步兵。

战鼓声鸣,燕军随着战鼓的节奏,大概有两万人,昂扬而坚定地朝赵军推进。

双方以强弩对射,各自射杀几十个敌军,燕军退却,这是栗腹的一次试探性进攻。目的是拖延时间,迟滞对方的进攻,等后军赶来再展开全面大战。

见赵军没有退却的意思,燕军很快变阵,分为六个大方阵,每个大方阵两万人,里面又有若干小方阵,小方阵由步兵和骑兵共同组成。这也是燕军的特色,骑兵众多,骑兵与步兵结合的战术曾经横扫东胡,令匈奴人都胆寒。

燕军这次冲击,调动主力中的精锐。栗腹还是打算先消耗对手,自己还有九万大军蓄势待发,赵军则再无后手。

燕军踏着整齐的步伐,马蹄声肆虐,尘土滚滚,轰隆隆前进,大地为之颤抖,天空为之失色。

赵军八支队伍,连老将军廉颇都编入其中,不留一个多余的人。八个方阵立即变阵,前部排出箭头形状的锥形,由最精锐的老兵担当箭头。

廉颇本身以勇气闻名,他了如指掌赵军中哪些人是力拔山兮的壮士,哪些是视死如归的勇士,这些壮士和勇士,就担任八支队伍的箭头,其他人马呈长龙阵紧紧跟随。

八条长龙像锥子一样向燕军迎击过去,廉颇这次丢弃一切战略物资,一个赵兵都不留,连自己都排进八条长龙之一。意为不成功便成仁,不留任何后路,这种打法旷世少有。

八条巨龙一头扎进燕军方阵,仍然能保持完整的队伍,位于中间的担任弓弩发射手,靠边的则以盾牌挡箭,刀枪制敌。

燕军虽然总体兵力占绝对优势,但是在局部战斗中却并非如此,赵军虽然有人倒下,但是余下的人马会迅速补充缺口,保持长龙队形。

战场形势稍纵即逝,一盏茶功夫,已经有三条巨龙像金刚钻一般,钻穿燕军的大方阵。

栗腹立即招手,传令兵高举令旗摇动,几队精锐燕军骑兵立即出动,试图将三条巨龙截断,如果赵军只剩下龙头,肯定也会陷入苦战最后被歼灭。

这个时候三条巨龙却忽然一齐向中军方向冲过来,龙头方向上全都是赵军百里挑一的死士,个个以一当十,三条愤怒的巨龙,一齐向栗腹所在的方位奔腾。

廉颇的这个阵,叫做“龙钻”之阵,当己方兵力不足,但是将士一心死战,又有猛将指挥,死士冲锋,则可用此阵。

在鄗地发生的这场战争,赵军杀死主将栗腹,燕军全面崩溃,赵军追亡逐北。由于是在赵国境内,逃窜的燕军如丧家之犬般四下逃亡,损失惨重。

[var1]

两天后,赵军大胜的消息传到代郡,此时乐乘正高筑营垒,准备与燕军打持久战,赵军上下得知廉颇军大胜,士气暴增。

而燕军主将卿秦惶恐不安,如果他不能速战速决,不久之后廉颇的大军肯定会赶来,他自愧不如廉颇,这个仗真没法打下去。

卿秦胆战心惊,他下令连夜拔营撤退,可是乐乘怎能让燕军安然撤退。

于是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五万赵军尾随二十万燕军,追着屁股打,卿秦运气不好,被赵军生擒。

廉颇与乐乘,十三万破敌六十万,斩杀对方主帅栗腹,生擒卿秦,这是何等的辉煌战果。

燕国经此一败,与赵国历经长平之战的损失一样,国运急转直下。

此战廉颇居功至伟,赵孝成王封其为信平君,意思是笃信而平和。虽然与廉颇的性格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但总归封君了,可喜可贺。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