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不是因为赵括,而是背后的根本原因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不是因为赵括,而是背后的根本原因

()
中文名: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不是因为赵括,而是背后的根本原因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关于这场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简答来说就是,秦国大军攻打赵国,赵国的老将廉颇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试图通过打持久战的方式来消耗秦军,从而达到不战自胜之目的。而秦军打不起持久战,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跟不上来,只能速战速决。 于是为了使赵军能

秦朝名人推荐

关于这场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简答来说就是,秦国大军攻打赵国,赵国的老将廉颇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试图通过打持久战的方式来消耗秦军,从而达到不战自胜之目的。而秦军打不起持久战,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跟不上来,只能速战速决。

于是为了使赵军能够出城决战,秦军便采取了反间计,让赵王将大将廉颇换下去,让那个只懂得“纸上谈兵”的赵括当主帅。赵括上台之后,果然一改廉颇之前的战略,转守为攻,率领赵军出城与秦军决战,结果赵括战死,赵军全军覆没!

[var1]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来看的话,那么导致长平之战的失败,首先第一责任人便是赵括,因为他的贸然出击,使得赵军大败。第二责任人便是赵王,因为他中了秦军的反间计,换下了大将廉颇,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可问题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赵括真的是导致长平之战失败的第一责任人吗?其实当你仔细回顾这场战争的话,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var1]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秦国为什么会来攻打赵国!如果你熟悉这段历史的话,你会发现,实际上当时的秦国并没有攻打赵国的打算,它的主要目标是韩国。当时的韩国,国家实力骤减,已经从原来的一流国家变成现在的二三流国家了。

虽然当时韩国的土地很少,国家实力也不高,但却拥有一个战略地位很高的地方,它便是“上党”,这一地区还被称为是“天下之脊”,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过此时的韩国似乎已经没有实力去保护这一战略要地了,而没有国家的保护,那么这一地区即便易守难攻,但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抵抗秦国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的。

按照韩国国君韩桓惠王的意思,既然上党已经孤悬于国外了,那么干脆就投降秦国,这样还可以保证其当地军民的安全。

[var1]

但对于上党的军民来说,他们深知秦国暴政,当然不能同意,于是便转而投降了赵国,这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靠山。对于赵国本身来说,上党军民投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国土面积,还能增长国家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而这个时候,秦国就不干了,自己辛辛苦苦出兵征讨韩国,好不容易到嘴的肥肉,就这样被赵国夺去了,心里自然不好受,于是便转而发兵攻打赵国。

面对秦军大军压境,赵国只能是兵来将挡了,随即便派遣大将廉颇前去应战!

[var1]

但是这里我们注意了,廉颇在接到命令后,并没有就此固守不战,而是主动发起进攻,只可惜三战三败,随后廉颇才改变战略,转攻为守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廉颇并不是一上来就直接防守,而是在打不赢之后才转为防守的!

而在我们先前熟知的版本中,总是说廉颇善于用兵(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考虑到秦军战线太长,后勤补给难以支撑,只要打持久战,就一定会拖垮秦军,最后也就能不战而胜了。

可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也不是,这样的持久战,最后拖垮的并不是秦军,而是赵军。为何呢?

[var1]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大增,国富民强,水利设施健全,粮草运输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相比之下的赵国则不然,赵国的实力比起秦国来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因此长期拖下去,最终只能将赵国拖垮。后来赵王派遣使者前往秦国议和就是最好的说明!

而就在赵国前来议和后,秦国便决定使用反间计,将廉颇换下去,换赵括上来。于是便派遣间谍在赵国广散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王果然中计,随即便换下了廉颇,换上了赵括。

看到这里我们也许会说了,这赵王也太愚蠢了吧,难道不知道这是秦国使的反间计吗?居然这么轻易的就相信了?其实事情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var1]

实际上早在秦国间谍散布谣言之前,赵王就对廉颇非常不满了。至于不满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此时的赵国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如果再不速战速决,那么国家迟早要被拖垮的。因此对于赵王来说,现在就是要一决胜负,而不是继续坚守,特别是在议和失败之后,更加坚定了他速战速决的想法。

不过鉴于廉颇资格老,在朝中人脉广,威信重,况且秦国也没有攻进来,因此赵王也拿他没办法。等到秦国的反间计一来,便促使和坚定了他换将的想法,而少年成名的赵括便成了赵王的目标!

于是,不管大臣们如何劝诫,赵王还是执意要将廉颇换下来。最终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赵括上任后便一改老廉颇的坚守不战的战略,转守为攻,与秦军展开了决战,而这当然也是赵王想看到的结果,不过在此时,秦国也将大将王龁换成了白起。从统帅的实力来看,赵括和白起完全是不对等的,因此一上来就被白起吊打,最后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坑杀,全军覆没!

[var1]

不过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了,赵国最大的失误并非是在于换上去的赵括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而主要在于将廉颇换成赵括这一举动,就是在给外界说明,赵国要开始转守为攻了!

而秦国此时虽然也临时换将,但这一过程却是完全保密的,并且将国内的生力军都开赴到了前线,而这些都是赵括所不知道的。与其说秦国临时更改战略部署是针对赵括的,还不如说是针对赵国转守为攻这一动作的。所以就在赵括制定作战计划,规划作战部署的时候,白起便相应地制定出了“诱捕计划”。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战争的过程实际上非常简单:赵括率领主力部队进攻,白起先假装战败而逃,然后率军切断赵军的退路,将赵军围困了四十天,等到赵军弹尽粮绝,赵括战死,这场战役正式宣告结束。

所以这样看来的话,你还会认为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造成的吗?

[var1]

所以总的来说,赵军的失败,究其根本还是没有一个统一贯彻的战略目标,赵国在战争前后所做的很多重要的决定基本上都属于“应激反应”。首先来说,一开始上党投降,赵国为了贪图利益而将其收入囊中,并以为即便秦国来攻也不过是一场小规模的战役而已。所以,廉颇最初也只是在长平做了简单的防守而已。

等到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赵王感觉支撑不下去了,于是便开始让使者前去秦国求和。这也就等于告诉自己的敌人,自己打不赢了,还是求和算了!

等到后来,赵王看求和不成,加上秦军散布谣言,使反间计,于是又开始临阵换将,改变原来的作战方略,最终致使全军覆没。

所以,赵国的失败,并非是败于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是败于赵国自始至终都没能统一贯彻战略目标,对其一变再变,最终致使失败!

[var1]

而相比之下的秦国,其战略目标十分明确。要知道,实际上早在长平之战以前,秦国就已经做好了随时打全面战争的准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经济上有了很好保障。此外,秦国的战争动员也做得非常之好,不说别的,就拿此次对抗赵括来说,秦国就动员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因此可想而知,秦国对于这场战争的重视程度。

反观赵国则不然,在赵国国君眼中,长平之战不过就是一场争夺利益的战争而已。所以说,这场战争在还没有开打之前,其结果就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参考文献:《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