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其实自商鞅变法逐渐强大之后,秦国就坚持东出,参与到这大争之世中来,而与此同时秦国的强大实力也引起了东方六国的恐慌,于是他们经常会选择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即合纵。而为破解这项杀招秦国则提出连横,之后在范雎入主秦国后,又正式提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其实自商鞅变法逐渐强大之后,秦国就坚持东出,参与到这大争之世中来,而与此同时秦国的强大实力也引起了东方六国的恐慌,于是他们经常会选择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即合纵。而为破解这项杀招秦国则提出连横,之后在范雎入主秦国后,又正式提出了远交近攻战略。
[var1]
《战国策.秦策三》记载:“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不过虽说正式提出时间比较晚,但实际上自秦惠文王继位之后,秦国就一直贯彻着“远交近攻”这个战略,“远交近攻”其实就是纵横家张仪连横策略的一种衍生理念罢了。
《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战国策》记载:(张仪)说道要瓦解六国联盟,应该“举赵亡韩,臣荆(楚)、魏,亲齐、燕,以成伯(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
而从“连横事一强”加上举赵亡韩、亲齐燕都可以看出这就是实打实的远交近攻,范雎只是将其更详尽化罢了。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就会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秦国早就提出了联齐的远交近攻战略,也确实和齐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关系,齐、秦两国甚至都一度分别尊称对方为东帝、西帝了。那为何两国关系极好,秦昭襄王为何后来还会选择参与到五国伐齐中去呢?
[var1]
一、宋国为导火索,秦国可借刀杀人,削弱强敌
秦国有商鞅变法,齐国有老底子加邹忌改革,这两个国家都靠着变法以及与魏国的战争而正式崛起成为当时天下一等一的强国——齐秦两国的实力当时在天下五国之上,所以齐秦两国也就成为了兼并路上的最强劲的对手。
齐秦两国遥遥相望,中间隔着赵韩魏楚等几个国家,秦国根本无力对齐国进行征讨。但是无论是秦国还是齐国都有削弱对方的意思,只要能够有机会的话。
而在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之后,秦国终于是找准了机会削弱齐国。
——这宋国是夹在齐国与韩赵魏三国中间的一个国家,尽管实力已经不如这战国七雄,但是占据中原富饶地带仍旧不容小觑,并且宋国作为赵韩魏与齐国的缓冲带,使得几个国家保持了稳定,因此谁也不敢对其轻易下手,然而齐国却盲目自大的出兵拿下了宋国。
[var1]
而在拿下宋国后,韩赵魏三国依靠着宋国所建立起来的和平被彻底的打破。而且齐国实力大增,一跃成为了所有国家中最强,甚至是打破了整个战国格局平衡,如果给齐国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的话,其实力甚至会在秦国之上。
这样一档子事下来,其实齐国就已经得罪了四个国家了。
而在此之前,齐国趁着燕国“子之之乱”,乘机出兵干涉燕国内政,把燕国搞的一团糟,差点使得燕国亡国,因此燕国与齐国之间早就有着很深的仇恨,它甚至是与齐国关系最差的一个国家,是齐国灭宋之后下一个吞并的目标。
而在得罪诸多国家的同时,由于齐国的外交政策实施的不到位,相当的傲慢,这就让各国对齐国都相当敌视,想要报仇雪恨。
[var1]
于是,燕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率先提出了多国联合伐齐的战略。
而当燕王提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很显然是正中了秦昭襄王的下怀——毕竟秦国本来与齐国并列,但是吞并宋国之后的齐国,已成为最强大的王国,这显然不符合秦国吞并天下的心思。
所谓的远交也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远交战略当初施行最终是为了利益,但如今有更大、更为直接的利益站在面前的时候,这个战略也就可以选择暂时放弃了。
二、多国伐齐,不可避免,乘机加入百利无一害
齐国吞并宋国这是一个导火索,激起了多年以来各国对齐国的愤怒,多国伐齐事件是必不可免会发生的。
并且,在燕昭王继位之后,励精图治,燕国也逐渐的发展了起来,而燕国与齐国的世仇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危,燕国对于联合攻齐的战略做了很大的准备以及计划。
除此之外,因为地形等原因,齐国不像秦国一样,有着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函谷关这样的地方把守,齐国因为地形的原因,多是平原,于是假如多国联合,合兵一起,攻齐没难度。
[var1]
各国有着共同目标、被不易分割,加上准备充足,好攻打,伐齐的战略几乎没有可能会失败。
因此,伐齐的事情是必不可免的,于是秦国不如加到里面,五国伐齐,秦国也可以因此分一杯羹。
而且当时的秦国是芈太后,魏冉等人把持朝政,魏冉一心想要齐国最大的商业城市陶邑为自己的封地,而在秦国攻齐的决策中,权臣魏冉自然也会出力支持。
齐免于天下之兵,其雠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齐破晋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战国策.秦三.谓穰侯》
并且在此之前,齐国曾经让苏秦为相,联合多国,进攻秦国,甚至攻入了秦国的函谷关,使得秦国最终不得不割地求和。
因此,无论何种理由,秦国都有出兵的借口。
[var1]
三、表面上吃亏,实际上得利,秦国成伐齐最大赢家
于是,尽管这件事情是由燕国最早提出来的,但是真正的推动者却是秦国。
秦“已得安邑一塞女戟,因以破宋为齐罪,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于天下”。秦昭王宣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无齐有秦,必伐之,必亡之。”——《燕策二》
当时秦国充当主力,给所有国家下了一颗定心丸,他们不用担心秦国在背后捅刀子。
而且古往今来,所有的联盟莫不是因为人心不齐而导致联盟溃散,然而这次秦国充当了联盟的推动者,甚至是盟主。
除此之外,秦国在这次战役中宣称:“于齐国的征战中不与其余国家进行争夺战利品”。甚至出兵出力最多,得利却最少。
于是,在秦国的带领下,其余各国纷纷战意高昂,参与到了瓜分齐国的这场盛宴中来。
[var1]
因此则有了后来的:“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在五国伐齐事件中,秦国只得到了齐国的陶邑作为了魏冉的封地,相比于其他各国,燕国掠夺了齐国上百年的财富,赵韩魏得到了大片的土地,甚至是隔岸观火的楚国也借机乘火打劫捞了不少好处,但秦国反而得利最少。
然而从未来形式上而言,秦国却是得利最多的。
——经过五国伐齐,齐国一下子彻底沦为了二流国家,尽管后来田单复国,但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秦国在未来的争霸路上少了一个最大对手,这对于秦国而言,不是单单拿这次土地可以相提并论的。战国由原来的秦齐两国并立,变成了秦国的一枝独秀。
秦国自此在后来的兼并各国的战争中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这就是秦国的战略远见,所以说秦能够灭六国不是没有原因的。
[var1]
总结
总的来说,秦国对于东方六国大体是施行“远交近攻”战略没错,然而这个远交近攻具体施行下来,却是要因时而宜。
秦国实际上并无完全固定的合作对象,合作的对象是谁终究只是考虑利益罢了。秦国参与攻齐,长远来看得利最大,显然是正确思路。
而且此时攻齐虽说实际上由秦推动,但真正的主导者依旧还是燕国,主要主持者则是韩赵魏,而瓜分主要齐国利益的也还是他们这些国家,当时的秦国所得甚至比不上乘火打劫的楚国。
因此,这样一对比,在齐国看来,秦国反而是仇恨不太深的那个,此后继续实行“远交近攻”,交好齐国,也依旧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费些口舌罢了。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