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地狭人少、生存环境恶劣的燕国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为何地狭人少、生存环境恶劣的燕国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
中文名:
为何地狭人少、生存环境恶劣的燕国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每天都在人类社会之中上演,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特别是在乱世之中,一些实力弱小的政权只能在强国当中卑微求生存,但绝大多数的下场都是会被强国兼并

秦朝名人推荐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每天都在人类社会之中上演,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特别是在乱世之中,一些实力弱小的政权只能在强国当中卑微求生存,但绝大多数的下场都是会被强国兼并。

在春秋战国时期,北部偏远、实力弱小的燕国却有惊无险的渡过了险恶的春秋时期。

并且一跃成为和秦国、齐国等大国并肩的战国七雄之一,那么为何地狭人少、生存环境恶劣的燕国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一:行分封而铸乱世,兼并不休

1:广封诸侯以拱卫周王室

首先我们在了解燕国保持不败之地并且成为战国七雄之前,先看看看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对燕国有多不友好。

[var1]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之后出于巩固周王室、扩张周朝疆土的需要,广封诸侯,其主体就是一些开国功臣和宗室子弟,据传当中周武王分封了八百诸侯,后面陆续又分封了一些诸侯。

据《荀子》当中记载周公时期的分封现象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由此可见,姬姓是分封的主体,而燕国就是周王室的后代,但是燕国的封地在当时看了的确是有些"惨不忍睹",几乎在当时就是妥妥的"夷蛮之地"各方面都比中原诸侯国不如。

2:周王式微,乱世称霸兼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的诸侯国实力日益强大,而此消彼长之下中央的周王室的实力却在走下坡路,最后周平王东迁后,中国步入了春秋时代。

[var1]

春秋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孟子也曾经说过"春秋无义战",在强国称霸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有一些小国遭殃。

据《左传》当中记载唇亡齿寒的典故称:"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就可以看出当时有许多实力弱小的国家,在大国扩张或者称霸的战争当中遭受灭顶之灾。

很显然,燕国就是一个妥妥的弱国,在春秋时代无疑就是一些强国的"肥肉",但是燕国却成功"渡劫",成为了战国七雄。

二:从乱世小国到战国七雄的蜕变

1:国弱民贫、环境险恶的燕国

燕国是西周开国元老召公的封国,实际上燕国的开国君王是召公的长子克。同样是西周开国的两大元老,周公旦的封地为鲁、而召公封地在燕。

[var1]

据《史记》当中评价召公的历史功绩称:

"武王克纣,天下未协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宁东土。"

但是两者在当时可谓是天差地别的存在。当时的燕国西靠太行山,东部有大量的沼泽地,交通不便。

南方是强国齐、晋,中部是平原,无险可守,除此之外,燕国还面临来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可以说是四战之地。

2:强敌来袭,多次险些亡国

燕国在建国之初就有着先天不足,在立国之后也多次因为强敌的入侵而亡国。首先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在燕桓侯时期,孤竹国、山戎大规模入侵燕国,燕桓侯不得已出逃。《国语》当中记载称:"山戎孤竹 ,束马景从。"

[var1]

实力弱小的燕国无力抵抗,燕国全境几乎被占领,不得已迁都临易。此外,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还遭受了齐国的入侵。

齐宣王乘燕国内乱发兵,占领燕国全境,杀燕王及其子孙。由此可见,在燕国成长为战国七雄的路上可以说是历经坎坷,多灾多难。

3:挺过寒冬,一跃成为战国七雄

燕国在经过多次战争,多次变革之后,燕国成功的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据《三国志》当中记载燕国开疆拓土的历史功绩称:

"后子孙稍骄虐,国人离志,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

燕国向东向北扩张自己的疆域,极大的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此外,燕国还和当时的赵、魏等国合纵挫败秦国的扩张。

[var1]

同时还打败南方的强敌齐国,一举收复了被齐国战领的国土,甚至还险些将齐国灭亡,由此可见当时燕国的实力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是货真价实的强国。

那么燕国是如何一步步由偏远小国走向战国七雄的呢?这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三:为何燕国能够从边远小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

1:燕国历代国君的不懈努力,让燕国保持不败

燕国的成功绝对离不开历代燕国国君的不懈努力,首先燕国的国君非常注重燕国国内的建设发展。当时春秋战国不仅仅是乱世,而且还是生产力大变革的时代。

燕国国君正是看出了这一点,对内大力发展冶铁业、对外商业,据《史记》当中记载称:"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

燕国提供外贸来改善国内的民生,发展经济,有利的弥补了先天不足,为后面燕国扩张提供的经济基础。

[var1]

在大变革的时代,改革自然是重中之重,燕国的国君还注重改革,特别是让燕国强起来的君王——燕昭王,重用人才,注重改革。

在和齐国的战争当中一鸣惊人,奠定了成为战国七雄的基础。据《史记》当中记载评价称:

"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闲,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於姬姓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邪?"

司马迁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燕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战国七雄,而不是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和一代代燕国君王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2:燕国长袖善舞,借力打力,保全自身

燕国能在乱世当中保全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最终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离不开燕国在其他国家之间游说,借力打力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早期的燕国,主要面临困境就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像孤竹国、山戎部落等,都是燕国的心腹大患。

而燕国国力弱小,无法抵挡凶悍的游牧民族,只能依靠外力了保全自身。

[var1]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燕国君看重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顺势而为,借力打力帮助自己解决了山戎部落的威胁。

据《武侯兵法》当中记载称:"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足可见燕国的智慧。

燕国在假借他国之力,铲除了心腹大患山戎之后,大力发展国内民生,迅速的扩张自己的实力。同样的中原的形式也悄然发生变化,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此时的齐国对于燕国可谓是虎视眈眈,险些灭亡的燕国。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燕国又积极的联合其他敌对齐国的势力,乘齐国内乱之际,发动战争。

据《战国策》当中记载燕国谋齐的策略称:"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事实也是如此,齐国最终仅仅剩下两座城池,实力大衰。

像这样的事件在燕国的历史上屡屡上演,燕国提供合纵连横,借力打力的方式,在消除外部威胁的同时,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实力。

[var1]

3:地处偏远,伐燕不易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燕国地处偏远是燕国的劣势,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恰恰也是燕国的优势。

燕国位于周朝版图的极北之地,在当时的中原诸侯国的严重就是边远苦寒之地,而且还是一个保守游牧民族入侵之苦的地盘。

所以,在春秋之前的一些强国即使想征服燕国也是鞭长莫及,简直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燕国之所以能够躲过多次亡国危机,还是和燕国偏远的地地理位置有关。

当时的强国秦国、楚国等几乎威胁不到燕国的存在,而相爱相杀的齐国也没有心思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占领燕国。

多次入侵燕国也仅仅是掠夺一番之后就撤军。如果燕国地处中原繁华之地,恐怕战国七雄的历史就要被改写。

[var1]

四:结语

燕国在立国之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偏远小国,虽然有着显赫的出生,但是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什么用,实力才是硬道理。

而燕国崛起之路上,历代燕国国君的不懈努力是放不开的,他们将燕国带入了一个与天下大势相契合的时代。

此外燕国懂得借力打力,依靠他国力量来壮大自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最后,燕国地处偏远,不易被征服也是燕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战国策》

《荀子》

《史记》

文/南宫钦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