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时期普遍存在的战争观,尚武精神盛行,重信守礼是常规

春秋和战国时期普遍存在的战争观,尚武精神盛行,重信守礼是常规

()
中文名:
春秋和战国时期普遍存在的战争观,尚武精神盛行,重信守礼是常规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和诸侯的争霸导致战争频繁发生,我国社会进入一个动荡期。 在当时,与“游说”和“论战”相比,“武力”成为最有利的工具,谁的武力强大,谁就有最终发言权。 因此,“尚武”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战争观。 本文以尚武

秦朝名人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和诸侯的争霸导致战争频繁发生,我国社会进入一个动荡期。

在当时,与“游说”和“论战”相比,“武力”成为最有利的工具,谁的武力强大,谁就有最终发言权。

因此,“尚武”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战争观。

本文以尚武观为中心,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观,并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其原因。

[var1]

一: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之重信守礼

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交流动辄“诉诸武力”,但是在实际交战中,“信用和礼节”依旧必不可少。

关于敌国之间的交战之道,虽然没有成文的规定,但是有四条原则是人人必须遵守的。

第一点是两国交战前,不可斩杀来使。

发动战争可以,但是,首先本国要向对方提出合理的理由,其次不能在对方国家有灾难的时候(例如闹瘟疫、内乱等) 发起战争。

交战前,发战国要派使者向受战国交代战争缘由,而受战国不可斩杀来使,否则会被其他国家和诸侯轻视。

第二条和第三条原则针对交战过程中,一是“不鼓不成列”,也就是对方的兵阵还未布好的时候,不能趁人之危攻打对方。二是激战中,如果对方有人受伤了,另一方不能继续对伤者发起攻击,只能去攻击未受伤的人。

第四条原则针对交战以后,不可追赶战败逃离之兵超过五十步。

[var1]

二: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之兵不厌诈

即使大家都遵守约定俗成的战争礼仪,但兵不厌诈并非不存在,也并不意味着双方的交战只是按部就班、简简单单地切磋兵力。

战争中最需要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诈术”。计谋和策略,往往能让弱小的国家争占上风,能让一场战争转败为胜。

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孙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兵者, 诡道也。”这句话用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后期战争中再恰当不过。

公元前354年,魏国的大将庞涓率领大军攻打赵国。赵国势单力薄,苦战一年,兵败之际向齐国发出求助。

齐国是赵国的盟国,派田忌和孙膑调兵援助。

孙膑认为,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攻其要害”,现在魏国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在赵国境内,而魏国境内留下来的必定是老弱之兵。

此时率兵直捣魏国国都大梁,魏国大军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国自救。

此举一是替赵国解决了围城之忧,二是趁着齐国强大的士气一举消灭魏国的疲敝之兵,一举两得。

这场战争便是脍炙人口的“围魏救赵”。

三: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之尚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典型的动荡时期,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军事观念则是“尚武”观念,即用拳头说话。

刺客的出现,国君的好战,对剑的崇拜,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位的设置等等,都体现了尚武思想。

国人对剑的崇拜,从先秦时代就开始了,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对剑有着独特的喜好,有了剑则要习武练剑,掌握剑术自然想要切磋。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教育不仅仅只学习“文”,还学习“武”,教学内容涵盖了“射、御”等,这也便给战争提供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可能。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有些君主为了展示自己的雄心壮志与过人能力,崇尚以武力征服其他诸侯国的思想。

其次,刺客的出现,是尚武思想的另一见证,刺客的尚武精神能够让他们不图富贵、不畏强权,为知遇之士出生入死。

因此,此时期可以说从上到下都笼罩着好战的氛围。

[var1]

四:尚武精神盛行原因之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是战争的根源。

战国时期,由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领主的政治权力遭到削弱,经济权力遭到破坏,使得大量的农奴被解放出来,变成了农民。

而农民比起农奴,人身要自由的多。安分的人去种地,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侠义的人则去当刺客,为报知遇之恩赴汤蹈火。

另外,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武器逐步升级,东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剑,铁甲等等,后来被广泛用于战争。

铁质武器的使用,使得战斗杀伤力更强,战争效率更高。

因此可以判断,经济的发展使得奴隶变为自由平民,铁器的出现带来先进的武器,这两点原因为尚武思想提供了可能性,促进了尚武思想的形成。

[var1]

五:尚武精神盛行原因之国家战争的需要

无论过去还是如今,一个国家想要在群雄中屹立不倒,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万万不可的。

尤其在以战争为主题的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战争需要强大的军队,强大的军队需要先进的武器,更需要勇猛的士气,即人们普遍的好战思想。

这个时期的国君基本上都是战争的倡导者,甚至是“好战分子”。

相传楚康王认为自己最无颜面对祖先的一件事是,即位五年来国家没有发生过战事。

秦国人在选举君主的时候也是选勇猛好战的人。

齐国对武力的崇尚更甚,驾车的两个人经常在道路上相互碰撞,大打出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难以制止。

齐桓公、齐景公在即位后,也大量征求四海之内的勇士,共同治理国家。

由此可见,由于国家战争的需要,从上到下的尚武之风盛行。

[var1]

六:尚武精神盛行原因之古风的遗留

崇尚武力,不仅仅局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实际上,在远古时期,人们对武力的使用和崇拜就已经初见端倪。

古老的部落中会有自己的图腾,中国人至今喜欢的红色,就是古代图腾的一种,它象征着强大、勇猛、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一些部落甚至有喝敌人鲜血的习俗。

在与大自然和敌对部落的对抗中,武力是保护人们的法宝之一。

经过漫长的历史,茹毛饮血的武力时代慢慢进化为浓重的习武风气,并且在先秦时期 逐渐转为一种社会风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尚武观念奠定了基础。

[var1]

七:结论

谁拥有强大的武力,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春秋战国时期的尚武观念不仅仅体现在频繁的战争上,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

战争的存在,使得春秋战国时期政权更迭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

备注:本文为转载文章,原作者为(山东)东营市第一中学朱嘉锐。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