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800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根深蒂固

楚国800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根深蒂固

()
中文名:
楚国800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根深蒂固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梁也在其中之列,在楚国贵族的响应下,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一举消灭秦朝军队。 [var1] 这也印证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八个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三户绝非仅仅的三家人,而是当时楚国屈景昭三个大氏族。 那么,有如此庞

秦朝名人推荐

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梁也在其中之列,在楚国贵族的响应下,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一举消灭秦朝军队。

[var1]

这也印证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八个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三户绝非仅仅的三家人,而是当时楚国屈景昭三个大氏族。

那么,有如此庞大的三大家族坐镇楚国,为何国祚长达800楚国还是灭于秦国?三大家族从何兴起?它们在楚国的兴衰历史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三大始氏族的起源

楚国诗人屈原曾在《离骚》首句中提到“帝高阳之苗裔兮”,句中“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即颛顼乃楚国的祖先。

楚国国君皆为芈姓,熊氏。古代姓、氏是不可完全混为一谈,姓代表着血缘出身,氏代表家族集团,一般姓不可改,氏是可以变化的。

[var1]

因此楚国上至国君,下至臣民皆为芈姓,但是氏各有不同,比如屈、伍、左等百余个芈姓后裔。

楚国君主传至楚武王时,其次子熊瑕被分封到屈邑,因此,熊瑕这一脉便以封地“屈”为氏,即屈氏。

屈氏的来源于封地的名字息息相关,而景、昭两氏与楚国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令周天子都忌惮几分的楚武王之子文王、其孙成王、曾孙庄王都是一代雄主。

到了楚平王时期,由于听信佞臣谗言,将伍奢一家全部诛杀,只有伍子胥幸免于难,逃至吴国,却也给楚国埋下差点亡国的恶种。

[var1]

由于伍子胥和楚平王的恩怨,伍子胥一路协助吴王阖闾带兵灭楚,甚至挖开楚平王的坟墓,将他鞭尸三百以报仇雪恨,楚国在这次重创下,差点导致亡国之灾。

在楚国尚有一丝生机的情况下,楚平王的庶子子申以雄才大略光复楚国,并迎回自己的弟弟楚昭王。

因亡父楚平王的谥号为景平王,因此子申这一脉以“景”为氏。

之后,楚昭王又将自己的庶子子良分封出去,子良则以楚昭王的谥号“昭”为氏。

[var1]

(伍子胥鞭楚平王)

从屈、景、昭三个氏族的起源来看,屈氏的历史最为悠久,兴起于春秋初期,景、昭二氏大致兴起于春秋末期。

然而,楚国的历史上并非只有屈、景、昭这三个氏族,各大氏族之间是和和睦睦地共同致力于楚国的发展,还是明争暗斗地争夺发展空间,乃至威胁国君的权力?

氏族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

在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在国内分封同姓子弟、大臣等。若说周天子的是大分封,那楚国国内就是“小分封”。

历代楚国国君都会将子孙分封到各地,并拥有新的氏,因此楚国芈姓有100多个氏。

[var1]

(孙叔敖)

而随着楚国的发展,楚王较为重视屈、斗、成、蒍四大氏族,当时国内掌握一国之国柄的近30余位令尹皆出自这四大氏族,如当时的屈原、蒍敖(孙叔敖)都曾担任过令尹。

虽说楚王需要臣子相互制衡以免权力过于膨胀,但久而久之四大氏族明显威胁到楚王的权力。

因此在楚王的推波助澜下,斗、成、蒍相继被灭掉。屈氏虽得以幸存,但也元气大伤。

[var1]

(屈原)

春秋末期,景、昭两氏族相继崛起,俨然有和屈氏并驾齐驱的势头。

楚国到了楚怀王时期,又是一个昏君当道,也难怪这是屈原会投身泊罗江以身殉国。

战国时期,韩、赵、魏、燕四个小国的发展势头较弱,唯有齐、楚、秦三个大国可以相互抗衡。

当时也有一些纵横家在各国游说,楚、齐两国本欲联合伐齐,但是秦国连横家张仪为了离间齐楚联盟,竟以秦国六百里为筹码,割裂齐楚联盟。

楚怀王竟毫不犹豫地背叛了盟友齐国,并且张仪还拒给六百里的封地。此时的楚国可谓两面受敌,不仅没有了盟友齐国,秦国也是个虎狼之敌。

[var1]

(楚怀王)

勃然大怒的楚怀王携亲信屈氏与秦战于丹阳、蓝田,皆以失败告终,屈氏的力量也在此战中耗损巨大。

尤其是楚国被秦国夺取八座城池后,楚怀王不听屈原等人的劝阻,前去武关与秦昭襄王会盟,最终被秦国扣留,以致克死于咸阳。

至此,屈氏再无以往的势力,楚王也弃之不用,景、昭两氏几乎独大于楚国,屈原也是在此时以满腔的悲愤作出《离骚》。

氏族斗争耗尽国力

若说斗、成、蒍、屈氏的衰落只是各氏族内部力量的此消彼长,那么,在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中,各氏族是楚王改革的极大阻力。

战国初期,秦国商鞅变法、赵国胡服骑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经济和军事的繁荣强大,楚悼王也任用吴起进行变法。

[var1]

(吴起)

春秋时期,各国根据血缘亲属关系进行分封和赏赐,但是其弊端也随之凸显。吴起变法中规定,取消贵族特权,贵族封君传至三代就要收回俸禄和部分土地,并且将他们迁至偏远地区。

吴起的变法措施确实在楚悼王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在变法的极大支持者楚悼王去世后,这些有氏族们形成的贵族联盟群起而攻之,将吴起射杀。

吴起变法的失败令楚国错失搭上“改革发展”的快速列车,与之相反的秦国却在变法后实现国力强盛。

[var1]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氏族力量的盘根错杂,且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楚国的根脉之中,任何想要侵犯他们权力的攻击者,都会受制于这些贵族氏族。

其实,从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中就可以看到氏族贵族力量的壮大,势必会危及国家的发展,那只颠覆政权。

楚国屈、景、昭三大氏族虽然并没有将楚国取而代之,但是他们之间彼此的内斗也极大地抑制了楚国的发展和团结,最终酿成秦灭楚的亡国悲剧。

大敌当前,氏族宁舍大家保小家

周天子在实行分封诸侯,并赋予诸侯极大政治、军事权力的同时,也规定了诸侯对天子有朝觐和拱卫王室的义务,即当周天子遇到危险时,诸侯王有责任出兵保护周天子。

[var1]

在楚国也是同样的情况,楚国的土地通过分封给贵族子弟以及大臣,楚王实际的土地和兵权日渐萎缩。

反观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远交近攻和连横等政策,逐一灭掉韩、赵、魏,齐国在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下暂时结为盟友,燕国在东部沿海地带,那么灭楚之后便可以借道灭齐、燕。

面对秦昭襄王灭西周和掳九鼎回咸阳的僭越行为,楚国氏族们非但不借此为楚怀王报仇,还拒绝楚考烈王希望出兵助东周伐秦的请求。

[var1]

当秦国将剑指向楚国时,氏族们虽然在前期给楚国军队大力提供粮草和装备,楚将项燕也一举打败秦国名将李信和蒙恬。

但是随着战线越拖越久,大家都不知道楚国对秦国的胜算有多大。各个氏族心怀鬼胎地谋划着怎样可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全然不顾前线战士和战况。

秦王对两次败绩心生恨意,命王翦率军60万攻楚,而当时楚国仅有20万兵力与之对峙于楚国边界。

[var1]

或许我们都幻想楚国能像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毕竟楚军的后方就是本国的大本营,不像秦军因路途遥远会有粮草供应不及的后患。

但是,在实际的对战中,不是秦将王翦想要速战速决以免因粮草断供,影响军心和军队力量,而是项燕迫切想要快速结束战争。

由于楚国氏族拒绝向前方军营运送粮食装备,楚军内部已经面临粮食告急的危机,项燕只得打开城门主动迎战。

[var1]

可想而知的是,一面是饿得饥肠辘辘的楚军,一面是吃了两次败仗,想借此反扑的饿狼,最终以楚国灭亡而告终。

楚国灭亡,以往的氏族贵族已没有楚国这个庞大的树干来依附,不还是沦为了亡国之奴,乃至阶下囚吗?

国祚800余年的楚国,在最为鼎盛时期甚至可以“问鼎中原”,直逼西周都城洛邑,向周天子示威。然而,最终却落得无兵可打、无粮可供。

其实,楚国的发展类似西周的兴衰,其亡国根源一定程度上源于分封制的僵化。

[var1]

正是因为不断分封贵族子弟以及功臣等,导致氏族之间的血缘联系愈来愈根深蒂固,甚至侵蚀王君的统治。

再者,氏族之间的相互倾轧和争权夺利,从内部瓦解了国家的凝聚力,导致外敌入侵时,仍然只顾及个人的小家利益,而忽视国破家亡的悲剧。

不可否认的是,楚国内部的“小分封”在最初确实是国家强大兴盛的助推器。但是久而久之,不经任何改革与更新的氏族力量却是加速楚国灭亡的催化剂。

[var1]

因此,依靠血缘形成的地缘政治最终被秦始皇时期的地域政治所取代。这也是我们现在为什么强调民族团结重要性的原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若挡住楚国的氏族们能“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或许楚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却可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