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争霸时期,还有第四国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国是哪一国?

魏蜀吴三国争霸时期,还有第四国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国是哪一国?

()
中文名:
魏蜀吴三国争霸时期,还有第四国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国是哪一国?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三国时期的第四国就是辽东霸主公孙家族 其实与魏蜀吴三国同时并立的第四国割据政权就是割据辽东地区的辽东霸主公孙家族,说起公孙家族割据辽东地区还得从东汉辽东太守公孙度说起。 公孙度是辽东襄平(现今辽宁辽阳)人,他的老爹公孙延在他幼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三国时期的第四国就是辽东霸主公孙家族

其实与魏蜀吴三国同时并立的第四国割据政权就是割据辽东地区的辽东霸主公孙家族,说起公孙家族割据辽东地区还得从东汉辽东太守公孙度说起。

公孙度是辽东襄平(现今辽宁辽阳)人,他的老爹公孙延在他幼年时在家乡犯了法,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因此公孙延举家迁到了玄菟郡(现今辽宁抚顺一带)。

就这样公孙度就在玄菟郡长大成人,他长大之后应聘成了东汉基层公务员,成了郡里的一名小吏。

当时的玄菟郡太守名叫公孙琙,他有个儿子名叫公孙豹,与公孙度长相颇为相似,可惜公孙豹在18岁的时候英年早逝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孙琙见到了小吏公孙度,由于公孙度与公孙豹长相相似,这让公孙琙见到公孙度就如同看到了儿子再生一般。

[var1]

公孙琙特意单独召见公孙度与他亲密交谈,正好公孙度曾经乳名就叫公孙豹,这个名字与公孙琙英年早逝的儿子同名,这更让公孙琙觉得自己和公孙度有缘,于是当即公孙琙告诉公孙度他与自己早逝的儿子很像很有缘,想认公孙度为义子。

被太守收为义子公孙度当然求之不得,就这样公孙琙把公孙度收养在家中,待他如亲生儿子一般,花钱供他读书,还花钱给他聘娶名门望族之女当妻子,公孙度就这样靠着长相突然之间从平民家庭变成了官二代。

虽然公孙度变成了官二代,但他却并没有不上进,反而他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十分勤奋上进,还知道利用公孙琙的关系来拓展自己的人脉。

于是在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东汉朝廷下诏各地方推举有才学和品德的人到朝廷出仕,公孙度就这样被举荐到朝廷出任官职。

[var1]

公孙度到了官场之后依旧勤奋上进,很快就晋升成了冀州刺史。不过由于公孙度出身并不高,只是凭借养父公孙琙才得以步入仕途,现在又当到了刺史这种高官,因此很多名门望族的人都十分嫉妒公孙度。

有人嫉妒公孙度自然就会在背后散布对他不好的流言,而东汉恰好有一项考核地方官的制度,那就是每到年底朝廷会派钦差到地方召集当地的民众代表,让这些民众代表给地方长官的政绩考核打分并作出评价,如果地方官在民众代表这考核评分和评价过低,朝廷就会罢免地方长官的职务。

当时的所谓民众代表应该就是一些地方的名门望族成员,他们都很嫉妒和眼红出身低微的公孙度能成为刺史,因此公孙度在年底考核时,由于冀州地区对他不利的流言很多,再加上民众代表对他的政绩评价也不高,所以他就被朝廷罢免了刺史之职。

此后公孙度一直赋闲在家,不过他倒也没闲着,他一直在寻找机会,企图重新步入仕途东山再起。很快他的机会就来了。

[var1]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这时候的东汉已经要完蛋了,西凉军阀董卓入主京城操控了汉献帝把持大权,董卓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徐荣,这个徐荣是东北狠人,在战场上先后挫败过孙坚和曹操。

徐荣是玄菟郡人,与公孙度曾是同学,因此徐荣看着公孙度赋闲在家,想想两人曾经关系也不错,于是徐荣向董卓推荐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徐荣作战勇猛,很受董卓器重,所以他推荐的人董卓都没考虑,直接就同意了,并以汉献帝的名义册封公孙度为辽东郡太守。

这个辽东郡的治所在襄平,那里正是公孙度的老家,因此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算是衣锦还乡,可是公孙度在襄平并不受老乡们欢迎,公孙度家族本身并非襄平望族,他本身还是靠给人当儿子才混入仕途,就是连他这个辽东太守的职务都是靠着董卓才获得的,因此襄平的名门望族非常瞧不起公孙度。

[var1]

襄平的名门望族几乎是联起手来一起排斥公孙度,连公孙度的下属襄平县令公孙昭都不把他这个长官放在眼里,经常在公众场合让公孙度难堪。

后来公孙昭更过分,居然征召公孙度的长子公孙康出来担任伍长之职,这个职务其实就是个低级军官,说难听点就是兵头。

让辽东地区最高长官公孙度的儿子去当兵头,这不是对公孙度最大的侮辱了,这件事让公孙度彻底对辽东这些名门望族忍无可忍了,他就想借着机会把这些名门望族全都收拾一遍。

公孙度对这些名门望族采取了杀戮手段,他先是找借口将公孙昭抓起来,然后在闹市公开将其活活打死,又将公孙昭全家在闹市街头就地诛杀,除掉公孙昭只是第一步而已,随即公孙度就开始给辽东地区的名门望族安排各种罪名,最后再将他们满门诛杀,就这样公孙度在三个多月内诛杀了名门望族一百多家,死在公孙度刀下的人多达数千人。

[var1]

再后来董卓被吕布刺死,董卓的西凉军阀集团也被瓦解,徐荣后来也战死沙场,而其他各地军阀纷纷拥兵割据,东汉政权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公孙度看到了这个机会,因此他决定脱离朝廷割据辽东。

此后公孙度又利用杀戮手段震慑辽东地区不肯服从自己的官员,就这样在辽东地区建立起了顺者昌,逆者亡的制度,辽东的军民也只能服从于公孙度,辽东地区就基本被公孙度所割据。

公孙度不仅仅只想局限于割据辽东,他的野心还很大,很快他通过对玄菟郡的了解,派兵攻占了玄菟郡,就这样玄菟郡也被公孙度纳入版图。

不过公孙度也有自知之明,当时中原地区陷入混乱,曹操、袁绍等实力强大的军阀各自争相抢占地盘,相比于这些人,公孙度自知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也不敢向中原地区扩张,于是公孙度就打起了与自己离着比较近的朝鲜半岛主意。

[var1]

公孙度又用武力征服了朝鲜半岛,使得朝鲜半岛的扶余国和高句丽臣服。朝鲜半岛被打服之后,公孙度又向西攻打少数民族政权乌桓,虽然没能征服乌桓,但是公孙度却让乌桓人不敢再打辽东地区的主意。

在《三国志》中称公孙度为“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这也说明了公孙度当时的势力还是比较强大。公孙度的性格也是典型的东北汉子性格,能动手尽量别吵吵,经常采用暴力手段征服对手,所以《三国志》中评价他是“残暴不仁”。

不过在乱世中也只有像公孙度这样的性格才能吃得开,公孙度攻占玄菟郡,征服朝鲜半岛又打服了乌桓,一时之间也让他在辽东称霸。

称霸辽东之后公孙度也觉得自己应该为将来入主中原做一些事情,毕竟成为皇帝统一天下的野心他也有。于是公孙度趁着中原地区混战之际,偷偷派人渡海攻占了山东东莱等县,公孙度将这些县城统一设立营州管辖,并派人镇守营州,伺机以图进取中原地区。

[var1]

公孙度基本制定了公孙家族进可谋取中原,退可称霸辽东的战略计划,这也使得公孙度野心更加膨胀起来,后来公孙度自封辽东侯、平州牧,他还效仿皇帝家族的太庙,给自己家族建立祖庙,追封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为侯爵,他还在自己的官帽上加了九条玉串,还让自己的卫兵佩戴旄帽称之为羽林军,可以说公孙度平日着装和出行仪仗几乎与皇帝相同。

要知道当时哪个军阀都没敢如此,即便是后来袁术称帝也比公孙度晚了些,公孙度相比于袁术只是差在没有明目张胆称帝而已,这也是公孙度比袁术精明的地方,袁术称帝最终引发众怒被群起而攻之,公孙度则是偷偷摸摸当土皇帝,比袁术精明了一些。

割据一方的土皇帝也是公孙度当时的追求目标,他除了攻打乌桓和朝鲜半岛之外,与中原各路军阀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他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保存实力割据辽东静待中原地区的变动,如果能让他浑水摸鱼那就最好了。

[var1]

曹操在挟天子令诸侯之后,他便开始试探公孙度,他曾以汉献帝的名义征召公孙度到许昌出任永宁乡侯、武威将军,曹操此举就是想看看公孙度是否能回归朝廷。

野心勃勃的公孙度当然不可能接受曹操的征召,当曹操给他送来侯爵印绶时,公孙度就把侯爵印绶封存到了府库中,并且很不屑地说:我王辽东,何永宁也!

这说明了一个侯爵爵位满足不了公孙度,曹操也就明白了公孙度的野心,不过曹操当时忙着统一河南无暇顾及公孙度,因此也只是默许了公孙度称霸辽东。

后来公孙度一直致力于发展辽东地区,想为自己问鼎天下奠定基础。不过公孙度野心虽然很大,寿命却不够长,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去世,其长子公孙康接替了他的位置。

公孙度虽然并非出身名门望族,可是在他的努力之下,公孙家族很快就成了辽东地区的统治者,成为了辽东地区贵族中的贵族。

[var1]

富不过三代,公孙家族三代而亡

公孙康接替公孙度的位置之后,依旧是延续公孙度的战略,固守辽东地区,对曹操所掌控的东汉朝廷态度还是恃远不服。

但是公孙康接位不久就遇到了麻烦事,原来是称霸河北地区的军阀袁绍在官渡之战被曹操击败后抑郁去世,他死后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争位,袁家内部爆发内讧,曹操利用袁氏兄弟内讧之机发兵河北。

很快袁氏兄弟就挡不住曹操的军队,袁谭最先兵败身死,曹操很快就占据了袁绍家族的老巢邺城。袁谭败亡后,曹操早就看公孙家族占据的营州不顺眼,于是他顺道派大将张辽攻取了营州,公孙家族的部下哪能敌得过张辽,因此张辽很顺利的就攻占了营州,公孙家族由此失去了进取中原的踏板。

[var1]

曹操攻占了营州也让公孙康对他十分不满,公孙康曾想亲率四万辽东铁骑趁曹操在邺城立足未稳之际奇袭邺城,不过幸亏公孙康这个危险的想法被手下拦住了,否则参考一下强如吕布趁曹操空虚奇袭了兖州,最后结果不还是被曹操打得四处逃窜。

所以如果公孙康当时真冲动的乘虚攻打曹操的邺城,他的下场估计比吕布还惨,也可能就不会有日后公孙家族继续称霸辽东的事情了。

后来袁绍的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被曹操打得很惨,兄弟二人逃跑到了乌桓,投奔了乌桓首领蹋顿单于。曹操依旧对袁氏兄弟穷追不舍,于是发兵攻打乌桓。结果曹操的大将张辽在白狼山之战中阵斩蹋顿单于,曹操的军队直接攻灭了乌桓。

袁熙和袁尚兄弟二人又继续仓皇出逃,兄弟二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跑到辽东投靠公孙康,袁氏兄弟前来投奔,也让之前一直低调当土皇帝的辽东霸主公孙家族成了当时北方的聚焦点。

[var1]

曹操的手下都建议曹操以此为借口出兵辽东,直接攻灭公孙家族,顺道就把辽东地区也占过来,但是曹操听取了谋士郭嘉的建议,郭嘉认为曹操连续对河北地区用兵势力损耗太大,不应该再继续兴起战事,而且公孙家族只是想称霸辽东地区,并不敢真与代表朝廷的曹操开战。再有就是袁氏兄弟未必是真心投靠公孙康,如果曹操真去攻打辽东,反而会让三人抱团对抗曹操,如果不打辽东,三人日后定会闹起内讧,曹操正好可以坐山观虎斗。

后来也果然如郭嘉所预料,袁熙和袁尚是企图杀掉公孙康霸占辽东,而公孙康则是既不想开罪曹操,又担心袁氏兄弟对自己不利,所以公孙康抢先布局诛杀了袁氏兄弟,将二人的脑袋送到许昌,并向曹操表示愿意回归朝廷,这也就代表着公孙康对曹操服软称臣了。

于是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册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但是公孙康与曹操之间只是名义上的从属关系,曹操还是无法真正统治辽东地区。

同时公孙康也表现得对曹操很臣服,在赤壁之战前孙权曾经派人渡海私下联络公孙康,想拉拢他结盟一起对抗曹操。不过公孙康可不傻,他知道孙权就是利用自己挑事,一旦他真与曹操开战,远在南方的孙权对他提供不了任何实际帮助。

[var1]

因此公孙康不仅拒绝了孙权结盟的要求,还斩杀了孙权派来的使者,并将使者的脑袋献给曹操表忠心。曹操对于公孙康如此表现还是十分满意,曹操此后认为公孙康只不过是想割据辽东当土皇帝而已,对自己构不成太大的威胁,所以公孙家族割据辽东的问题可以日后慢慢再处理。

后来公孙康去世,由于他去世时,他的两个儿子公孙晃和公孙渊年幼,因此他的弟弟公孙恭接替了他的位置。公孙恭继位时曹操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曹丕已经篡汉建立魏国,公孙恭上表拥戴曹丕称帝,因此获得曹丕的赞赏,被册封为车骑将军、平郭侯还享有假节钺的待遇。

曹丕给予公孙恭的身份地位和待遇可谓非常高了,而公孙恭也没有父亲公孙度和大哥公孙康那样的野心,他倒很乐于臣服于曹魏,并且接受曹魏册封,还把公孙康的长子公孙晃送到魏国去当人质。可以说公孙恭统治辽东地区时是与魏国最好的甜蜜时期。

不过随着公孙康的次子公孙渊长大,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公孙渊是有着和祖父公孙度相同的野心,他认为叔叔公孙恭太过于软弱,于是他突然发动兵变,抓捕了公孙恭并将其囚禁起来,并宣布自己将接替公孙恭的位置。

[var1]

公孙渊发动兵变囚禁公孙恭时已经到了曹丕的儿子曹叡时代,当公孙渊囚禁公孙恭的消息传到魏国后,魏国的重要谋臣刘晔就建议派兵突袭辽东,直接从公孙家族收回辽东的统治权。

不过刘晔的建议没有被曹叡采纳,曹叡而是承认了公孙渊的合法地位,还加封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但是公孙渊却并不领曹叡的情,他很有野心,他一面假装接受魏国册封,一面又暗中与已经建立吴国的孙权联系。孙权也是记吃不记打,忘记当初公孙渊的老爹公孙康杀了自己使者的事了,他不顾群臣反对,坚决要接纳公孙渊,派使者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去辽东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可是当孙权的使者来到辽东后,公孙渊反而退缩了,他担心魏国太强大,自己比邻魏国,与吴国却相隔很远,吴国对他很难有帮助。于是公孙渊又学老爹公孙康,反手又杀了孙权派来的使者,还私吞了孙权赠送的金银珠宝,并把吴国使者的脑袋送给曹叡表忠心。

[var1]

曹叡很高兴,还对外夸赞公孙渊十分忠诚,于是下旨册封公孙渊为大司马兼乐浪公。公孙渊则很高兴,认为魏国和吴国也不过如此,两国君主被自己耍得团团转。

但是当曹叡的册封使团来到辽东,公孙渊又改变了想法,原来公孙渊发现这些使团成员都很高大威猛,不是寻常人,他担心这些人是曹叡的亲兵,假装来册封,实际上是暗中捉拿自己,毕竟是他先与孙权勾搭在先,属于做贼心虚了。

因此公孙渊对册封使团成员十分提防,并且还不甘示弱地侮辱了他们,结果这件事被曹叡知道后很生气,于是曹叡派幽州刺史毋丘俭带着部队去找公孙渊,要把公孙渊强行征召到都城洛阳来。

公孙渊当然拒绝征召,既然与魏国撕破脸了,于是公孙渊索性就派兵攻打毋丘俭,并将其击败。随即公孙渊自立为燕王正式反魏,公孙渊起兵之初四处拉拢少数民族来帮自己抵御魏国,同时他还厚着脸皮再次向孙权称臣表示归附。

[var1]

当然,孙权被耍了两次也不那么彪了,虽然他接纳了公孙渊的归附,但是也只是名义上接纳,他没再对公孙渊进行过其他实质性的帮助,就是单纯的坐看曹魏与公孙渊开战。

曹叡听闻公孙渊反叛之后,立刻派司马懿率军平叛。公孙渊怎么能敌得过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因此当司马懿抵达辽东后,很快公孙渊就被司马懿打得龟缩到了襄平城内。司马懿大军把襄平城重重围困起来,公孙渊害怕了想投降,司马懿当然不会同意。

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攻克襄平城,公孙渊企图突围带着儿子公孙修渡海去投奔孙权,结果没能逃掉被司马懿活捉,司马懿当即下令处死公孙渊父子及公孙家族其他成员,并且司马懿命人将襄平城内所有15岁以上男丁全部屠杀,也就是下达了屠城命令。

不过公孙恭却没有被杀,由于他被公孙渊囚禁,司马懿放他出来,还上表曹叡应该好好安置公孙恭。相比之下公孙渊的大哥公孙晃就惨了,在公孙渊发动兵变囚禁公孙恭的时候,公孙晃就提醒过曹叡,不能放纵公孙渊,他这个弟弟野心很大,应该立刻追究他囚禁公孙恭的责任。但是曹叡没有听,结果公孙渊反叛之后,曹叡却赐死了公孙晃。

[var1]

至此割据辽东五十余年的公孙家族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公孙渊的被杀也标志着辽东地区的统治权彻底被魏国收了回来。富不过三代的话似乎在公孙家族这很有道理,果然从公孙度建立割据辽东政权到孙子公孙渊败亡,没超三代人公孙家族就彻底凉了。

写在最后

其实称辽东公孙家族为三国时期的第四国并不严谨,毕竟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君主都是走过正式的称帝程序,而公孙家族虽然实际上在辽东地区与皇帝没有区别,但毕竟名义上公孙家族并没有称帝,到最后公孙渊也只是自称燕王。

所以公孙家族虽然割据辽东五十余年,但由于并没有公开称帝,在名义上还向魏国称臣接受魏国册封,因此与魏蜀吴三国不能相提并论,充其量公孙家族统治的辽东地区只算是魏国的羁縻州,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力罢了,后世自然也不会认可公孙家族成为三国时期的第四国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