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东征止步印度,时值中国战国内乱,若持续推进结果如何?

亚历山大东征止步印度,时值中国战国内乱,若持续推进结果如何?

()
中文名:
亚历山大东征止步印度,时值中国战国内乱,若持续推进结果如何?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由于亚历山大杰出的领导才能,以及军队出色的战斗力,其远征一路势如破竹,从欧洲打到了亚洲,征服了当时统治印度的王国波拉斯。然而,亚历山大的脚步就此停止,并没有再继续往前。时至今日,亚历山大的征程在网上引起了舆

秦朝名人推荐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由于亚历山大杰出的领导才能,以及军队出色的战斗力,其远征一路势如破竹,从欧洲打到了亚洲,征服了当时统治印度的王国波拉斯。然而,亚历山大的脚步就此停止,并没有再继续往前。时至今日,亚历山大的征程在网上引起了舆论热议。许多人都在探讨和思考这个问题:假如亚历山大东征的脚步不停止,继续往前,就会到中国。时值中国混乱的战国时代,若亚历山大持续推进,结果如何?

按照一些外国网友的说法,事实上,亚历山大没有继续东征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并不知道在印度东边,还有个中国。当时的西方人都认为,印度就是世界的最东方,因此亚历山大已经征服世界最东方,如果他继续往前走,就到了“已知的极限”。

根据欧洲史书记载:“印度是波斯帝国最东边的一个行省,它位于地球的尽头,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

[var1]

很多国外网友对这类观点表示认同,认为当时如果亚历山大继续往前走,就会遇到中国的军队,届时将毫无悬念取胜,中国的历史会彻底改写,与欧洲历史相互交汇。这些观点指出,亚历山大遇上的,是一个混乱的中国。当时正值中国战国时期,各个政权相互攻伐。显然,这给了亚历山大逐一征服他们的机会。而征服印度后,亚历山大的军队无疑会获得稳定补给,这会让他们如虎添翼。

此外,亚历山大军队战斗力强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马其顿方阵”。方阵内的多名士兵们手持长矛,同心协力、齐头并进,这会给敌人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很多时候敌人在看到长矛如此密集的阵型,向自己冲击而来,都可能会转头逃跑。马其顿骑兵的冲锋,更是不可阻挡。中国当时都是小规模的阵型战,面对这种大型的方阵冲锋,完全没有经验。在装备上,亚历山大军队使用的是铁质武器,这无疑优于中国军队使用的青铜武器。因此,亚历山大取得可能性很大。

[var1]

然而,不少中国网友给出理由,认为亚历山大会失败,甚至是惨败。根据资料的记载,亚历山大部队的人数在四万人左右。这支部队看似人数较多,但在战国动辄几十万人对战的战役面前,显然实力不够。亚历山大想要进入中国,不可能翻越寒冷的青藏高原,从四川地区发起进攻,只可能从西域地区行军,而他们最先遭遇的,无疑是秦国。

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被其他国家评价为“秦人如狼似虎”。秦军的战斗力有多强,从长平之战大破40万赵军主力,可见一斑。亚历山大远道而来,遭到秦军“断其粮草”,恐怕会不战而乱。此外,当时秦军早已大规模使用弓弩,手持长枪的马其顿方阵,有很大的概率,会成为秦军的“活靶子”。亚历山大恐怕连其他国家的人都不会看到,就会在秦国“折戟”,惨遭失败。

[var1]

有分析人士指出,欧洲人当时确实并没发现在印度的东边还有中国,但中国也并没有发现身处西方的欧洲。如果战国七雄知道西边还有欧洲这块肥沃的土地,恐怕欧洲的历史会改写,跟早就会和中国历史交汇。 #亚历山大#  #欧洲#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