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相比前两位名将,白起,李牧辉煌战绩,廉颇的战绩较少,有的在历史上也乏善可陈,没有太多像白起或者李牧那样很著名的战例。 但是每当国家出现危难的时候,总能站出来力挽狂澜,堪称国家的中流砥柱。 我个人认为他不是那种出奇制胜,类似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var1]
相比前两位名将,白起,李牧辉煌战绩,廉颇的战绩较少,有的在历史上也乏善可陈,没有太多像白起或者李牧那样很著名的战例。
但是每当国家出现危难的时候,总能站出来力挽狂澜,堪称国家的中流砥柱。
我个人认为他不是那种出奇制胜,类似于白起、韩信那种总有奇谋的名将,而更像是一个老老实实“求稳”的名将,不会创造令人难以想象的战果,但是也不会造成巨大的失败。让他攻城略地,为赵国增加领土能力一般,但让他守城那绝对是一把好手。
负荆请罪
廉颇历任赵国多个君主,他的生卒年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具体什么时候从军没有记录,什么时候成为一军统帅也没有具体的记载。查阅了《战国策》、《资治通鉴》、《史记》都没咋提。
廉颇的出场可谓高光无限,出场即巅峰。公元前284年,名将乐毅带着秦韩魏赵燕五国联军联合讨伐齐国,连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打得齐国差点灭国,只剩下两个城池苟延残喘。
公元前283年,在齐国元气大伤之际,廉颇痛打落水狗,率军深入齐国境内,攻取了阳晋,可谓战绩辉煌,威震诸侯。如此功绩赵王自然是欣喜不已,当即封廉颇当了上卿,赵国一种非常高的爵位。
之后就发生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负荆请罪”。
[var1]
负荆请罪
这个故事其实和廉颇的军事才能没太大关系,主要体现出廉颇卓越的政治敏感性以及出色的大局观。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16年,赵国得到传奇宝贝和氏璧。这消息传到秦昭襄王耳中,他立刻派人出使赵国,表示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这个无价之宝。这事让赵惠文王犯了难,给了吧,秦国向来喜欢放鸽子,城池肯定不会给;不给吧,万一惹怒秦国,转头攻打赵国,老百姓又得遭殃。
在他纠结的时候,一个叫缪贤的太监推荐了门下的门客——蔺相如。 蔺相如表示可以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出使,若是秦国真的把城池给了赵国,那么和氏璧就给了秦国;若是秦国耍赖,那么他保证把和氏璧完整带回来。
蔺相如果然没说大话,秦昭襄王本就想空手套白狼,没想到碰见的蔺相如也是个光脚不怕穿鞋的主儿,偷鸡不成蚀把米,总不能真把蔺相如杀了,把和氏璧给抢了吧,那以后秦国就别想在战国混了。就这样,蔺相如将和氏璧完整带来了回来,史称“完璧归赵”,蔺相如升了官,官封上大夫。
但是丢了面子,秦昭襄王心里头自然不舒服。不久后,秦国攻伐赵国,占领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又杀了两万人。要说这秦国也是,实力就是王道,想怼就怼,根本不讲一点道理。
有了战场上的胜利,秦昭襄王自然洋洋得意,他故意羞辱赵惠文王,想着和赵惠文王在渑池会盟罢兵。你说天底下还有这么不要脸的人吗?你动手打的人,现在又说不打你了,咱两还是好朋友。
赵惠文王也不傻,他有点害怕,不太想去,我觉得主要还是不想见秦昭襄王那张无赖脸。廉颇和蔺相如劝他一定要去,不然丢人事小,丢国事大,必须要去,一定要让秦王看看,我们赵国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并不怕你们,我们赵王也是个勇武之辈。
蔺相如和赵惠文王一起去了。
临走之际,廉颇展现出极高的政治水准,他话里有话地跟赵惠文王说了句,大王这次会盟最多也就三十天,如果三十天您还没回来,您就让太子即位,让秦国彻底死心。
这意思很明白,您要是回不来,秦国肯定以您为人质来威胁赵国,而这时赵国有了新的君主,秦国拿您来威胁赵国的作用就大大减小。不过话说回来,这话其实还有点危险,如果不是廉颇忠君爱国,赵惠文王比较英明,光这一番话,就可以怀疑廉颇是不是收了太子的好处。
书归正传,渑池相会再次成就了蔺相如。要说蔺相如也有些无赖的气质,无赖正好治无赖。秦王在渑池让赵王抚琴,还让史官在旁边记录,这事能忍?!
蔺相如跑到秦昭襄王面前,让他为赵王击缶,秦昭襄王不干。蔺相如说,大王,剑在我手上,您要是不听我的,我就抹脖子溅你一脸血。秦王旁边的卫士上前护卫,被蔺相如的眼神吓住了。秦王无奈,乖乖击缶。
能为大王找回面子,蔺相如的功劳自然不小。赵惠文王龙心大悦,升官!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位于廉颇之上。
廉颇不乐意了,你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主,又是个平民,凭什么骑在老子头上。老子为赵国流血流汗,攻城拔寨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撒尿和泥呢,在我这装什么大尾巴狼。如果我在路上碰见你,一定好好羞辱羞辱。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故意不和廉颇见面了。即使是上朝的时候,也经常说自己有病,不愿意和廉颇在一块。哪怕外出碰见廉颇的车驾或者马匹,也远远地避开。
时间长了,蔺相如的门客有点不舒服,他们直言进谏。
“大人啊,我们离开老婆孩子热炕头来追随您,就是觉得您品德高尚。现在您和廉颇将军同朝为臣,却每每躲开他,关键是您害怕的也太过分了,普通人都觉得受不了,何况是您这样的大官呢。我们这些人都没啥本事,还是让我们走吧。”
蔺相如挽留他们,他说了一段很经典的话,“你们以为廉颇将军和秦王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敢在朝堂怒斥他,骂他的臣子。就算我再没有本事,难道我会怕廉颇将军吗?秦国为什么不敢随意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我和廉颇将军在。要是我们两个闹僵了,互相起了嫌隙,那就真的中了秦国的下怀了。相比国家的危难,自己的荣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廉颇听了之后,立刻脱去上衣,背着荆条,并让人带着来到蔺相如的门前,亦表示自己足够的诚意和歉意。
他心悦诚服地说,“我是个粗鲁卑贱的人,没想到大人您却这么的宽厚,以国家为重。”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廉颇对赵国的忠诚,而这种忠诚也伴随了廉颇的一生,直到其郁郁而终。
长平攻防战
此后的廉颇倒是顺风顺水,从赵惠文王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79年到赵惠文王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69年。廉颇几乎无往不胜,先后击败齐国和魏国,夺得不少城池。
别人攻不下的,他能攻下,别人赢不了的,他能赢。尤其是在赵惠文王三十年,秦国再次发兵攻赵,在赵奢击败秦国之后,秦王卷土重来,廉颇率兵救援,击败秦军,一时风头大振,直到长平之战的到来。
这是两个战国名将的真正对抗,一方是秦军主将王龁,一方是赵军主将廉颇。此时赵惠文王已死,赵孝成王继位,而朝中的蔺相如年事已高,身体日沉。廉颇临危受命,率领部队抵御秦军。
[var1]
其间,双方互相试探,秦锐士屡占上风,不仅多次击杀赵国重要将士,而且还占领了两个重要据点,光狼城和二樟城。廉颇屡次败退,只好缩在营垒里面,秦军再次进攻,攻下西面营垒,再次击杀两名都尉。
连续失败之后,赵军士气萎靡不振,廉颇只好带着军队退缩到丹河一带,修筑壁垒,继续固守。其实在这种背景下,坚守无疑是最好的办法。秦军都是饱战之士,战斗经验丰富,如果贸然出击对抗,肯定不是对手,不如消磨对手士气,慢慢寻求战机。
赵孝成王很生气,一来赵国国力不如秦国,拖下去赵国也受不了。二来廉颇号称名将,却屡次败退,始终不和秦国决战,这也让他非常不满。在这种背景下,他和朝臣商量,要么和秦国决一死战,要么就谈判求和。
这在战国很正常,与惠文王非常信赖廉颇不同,赵孝成王算是个非常务实的君王,他没有惠文王的英明果断,知人善任,反而更加刚愎自用一些。早在廉颇初次失利的时候,他就想带领部队和秦军决战。当然他这种想法也是脑子一热,下面的大臣马上劝住了他。他们认为赵军和秦军实力悬殊,就算大王带着军队全过去也白给,还不如和秦国求和。
下面的人分成了两派,一派说要武力威胁求和,派人到楚国和魏国,做出三国合纵的假象,让秦国知难而退。另一派说不用那么麻烦,直接派人到秦国求和就行了,简单干脆方便。
武力求和派表示,如果这么干了,秦国肯定会做出隆重接待赵国使臣的行为,那么其它各国就会认为赵国已经求和,肯定就放弃救援赵国的心思。如果秦国知道其他各国不救援赵国,他们就会更加放心地攻打赵军,这样下去,赵军肯定会失败的。
赵王说,“不听不听,王八念经”。派人直接去了秦国,果然如武力求和派说的那样,秦昭襄王和范雎隆重接待。剩下的五国一看,你们秦赵都谈和了,我们还凑个什么热闹,爱咋咋地吧。如此下去,赵国形势更加孤立。
求和不成,赵孝成王又把邪火发到廉颇身上。你个老小子败仗不断不说,连作战的勇气都没有,我赵国的脸都让你丢尽了。你要是真的不行,就说一声,我马上换人。
这时候秦国也来拱火,秦国丞相范雎派人带着宝物来到邯郸,贿赂大臣,还在坊间传播谣言。“廉颇不可怕啊,可怕的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啊,这小子很厉害啊,连白起都怕啊”。
本来赵王都想换人,一听到这话,当即决定让廉颇下,赵括上。而秦昭襄王也换下了王龁,偷偷派出了柱国武将——武安君白起。这已经注定了长平之战的结局,初出茅庐的赵括哪能是用兵如神的白起对手,战死沙场不说,还连累了四十万赵军。
[var1]
临战换奖
经此一役,赵国元气大伤,几乎灭国。位于西北的燕国这时候蠢蠢欲动,他们瞅准赵国主力全亡的时机,让栗腹带着二十万军队,数千辆战车浩浩荡荡地杀奔赵国。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放眼整个战国时代,能让赵国害怕的也就是秦国。一个小小的燕国也敢趁火打劫,简直是痴心妄想。
赵王立刻派出廉颇,廉颇只用了数万兵马就击溃了燕军,还杀死了栗腹,甚至都包围了燕国的都城。吓得燕王赶紧让出五个城池求和,这才把杀神们请了回去。此后不久,廉颇又带兵攻占了魏国的城池。
[var1]
廉颇逃亡
赵孝成王死后,赵悼襄王继位。他一上位就撤掉了廉颇的军职,让乐毅的儿子乐乘来替代他。要说乐乘也是一代名将,当年曾经和廉颇作为战友共同攻打齐国。眼下赵王天降大锅,不背也得背啊。廉颇咽不下这口气,带着亲兵就去揍乐乘了,吓得乐乘赶紧逃跑,廉颇也从赵国去了魏国。
到了魏国之后,廉颇也是郁郁寡欢,魏王虽然尊重他,却不信任他。其实也是,作为赵国的三朝老臣,廉颇也是“身在魏营心在赵”啊,很想继续获得赵国的重用。
赵王也想他回来,但是又怕他老了,不中用了,就派人到魏国去看看廉颇的近况。一个叫郭开的小人嫉恨廉颇,生怕他回来继续掌权,就贿赂使臣,让他说廉颇的坏话。使臣到了魏国,廉颇表现的很积极,一顿饭都吃了一斗米,10斤肉,可能吃撑了,但也表现出他还很有战斗力,还能上马打仗。
使臣拿了钱当然说了廉颇的坏话,“廉颇将军虽然很能吃,但是消化不太好,一会的功夫就跑了三趟厕所。”赵王一听皱起了眉头,看来他真的是老了啊,就放弃了任用他的机会。
赵国不想要,总有想要的。被秦国揍出翔的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让人把他接到了楚国。虽然廉颇成为楚将,却还想着为赵国效力,加上年事已高,没有怎么打仗就郁郁而终了,临死也没回到故土。
一代名将就此消逝,尽管没有像白起,李牧那样死在自己君王手里,但是这种窝囊的死法却也是对一个名将最大的侮辱。他本可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为自己的国家尽最后一分力,却被君王始乱终弃,最终含恨而终。
[var1]
应该说,相比李牧和白起,廉颇的作战能力是稍有不如的。毕竟在对秦国的战争中,廉颇往往以失败告终,打赢的仗很少。但对其它五国的战争中,廉颇倒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相比白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李牧能够数次击破秦军,廉颇更擅长打顺风仗,敌人一旦变成更难缠的秦军,获胜的概率就小了很多。不过这也并不影响廉颇在整个战国时代的影响力,负荆请罪的故事早已成为流芳千古的佳话,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成为老年人奋起拼搏的最好代名词!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