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秦始皇痛恨的樊於期,投奔太子丹后,最终被荆轲忽悠献出生命

遭到秦始皇痛恨的樊於期,投奔太子丹后,最终被荆轲忽悠献出生命

()
中文名:
遭到秦始皇痛恨的樊於期,投奔太子丹后,最终被荆轲忽悠献出生命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当时的荆轲属于无名之辈,之所以能够成功面见秦始皇,是因为他贿赂了秦始皇的宠臣蒙嘉,献上了两件令秦始皇超级感兴趣的礼物。 [var1] 这两件礼物,一件就是那幅藏着剧毒匕首的督亢地区地图,另一件是大将樊於期的人头。 督亢是燕国重要的战略区域,

秦朝名人推荐

当时的荆轲属于无名之辈,之所以能够成功面见秦始皇,是因为他贿赂了秦始皇的宠臣蒙嘉,献上了两件令秦始皇超级感兴趣的礼物。

[var1]

这两件礼物,一件就是那幅藏着剧毒匕首的督亢地区地图,另一件是大将樊於期的人头。

督亢是燕国重要的战略区域,当时没有卫星没有GPS,打仗全凭地图,交出了督亢的地图等同于将燕国的最富庶的地区拱手让给了秦国。

而樊於期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寂寂无闻,但秦始皇却对他恨得咬牙切齿,甚至开出了“金千金、邑万户”的价格悬赏其人头。

想来要不是樊於期这颗人头,荆轲压根就见不到秦始皇的面,也就没法创造出什么“图穷匕现”之类的成语了。

[var1]

史料中关于樊於期的记载只有他和荆轲的一段对话,而且这段对话的主角还是荆轲,樊於期就是个可有可无的路人。

我们只知道,他是秦国的逃将,逃到了燕国被太子丹收留,至于逃亡原因史书中没有记录。

从秦始皇对樊於期的重视程度来看,樊於期绝不是什么小透明,他在叛逃前应该在秦国军界有着相当重的分量。

好多史学家对樊於期感到好奇,纷纷抛出各自的看法,影响力比较大的是史学大家杨宽在《战国说》中提出的樊於期就是秦将桓齮。

[var1]

虽然樊於期的名字很小众,但桓齮这个名字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史上可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从《史记》上来看,秦始皇对桓齮相当信任,在他亲政后即刻任命桓齮为将军,没多久桓齮作为名将王翦的副将攻打赵国,他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用一场接一场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个桓齮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灭赵专业户”,秦始皇好几次攻打赵国的大战都是任命他为主将,虽然桓齮军事才能也是杠杠的,可他遇到了赵国的种子选手,比他更猛更强的李牧。

[var1]

秦王政14年,桓齮率领的秦军在肥(河北省蒿县)与李牧率领的赵军相遇,结果秦军大败,桓齮在《史记.李牧列传》里的记载是“走秦将桓齮”。在《战国策.赵国策》中的记载是“杀秦将桓齮”。

按照《史记》的记载,桓齮是在李牧手下吃了败仗后逃走了,按《战国策》的说法则是桓齮被李牧所杀。

杨宽据此推测桓齮是兵败后出逃到燕国,因为当时六国语言不通,燕国人把桓齮的名字翻译为樊於期,同时他认为《战国策》的记载有误。这种推断看着挺有道理,但没有确凿服人的证据。

《战国策》是西汉人刘向整理的,相传是由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编录的,基本成书于战国时期,它也是《史记》的参考资料之一,因此,不能仅凭着史记的记载就否认《战国策》的真实性。

实际上,桓齮的存亡在历史上尚于疑案,而且《史记》中记载的“走”字并不能单纯认为是畏罪逃走。

古代的“走”就是跑,也就是说桓齮吃了败仗后率领剩下的秦军逃回大本营,并不能牵强附会地认为他是畏罪潜逃。

这个“走”字也有横向的事件可以用来做比较,《战国策》记载李牧“数破走秦军”肯定不能解释成李牧多次大破秦军使得这些军人畏罪逃走。

有些人总是认为秦始皇残暴无比,动不动就要火山爆发砍人脑袋那种,想当然地认为桓齮吃了败仗后如果不逃走就没有活路。

其实秦始皇可以说是和大臣相处极其融洽的典范了,他在任期间,除了那些真正威胁到他统治地位的臣子如吕不韦、嫪毐,以及后来造反的表叔昌平君,几乎没有臣子是被冤杀的。

[var1]

再说桓齮打了败仗后完全没必要跑路嘛,胜败乃兵家常事,秦国在他之前,除了白起没打过败仗外,其他将领都有大败仗的记录,在他后来,李信的20万秦军被楚国大将项燕打败,几乎全军覆没。

赢政当时虽然震怒,但并没有置李信的败军之罪,该怎么用还怎么用,最后在灭掉燕国和齐国时,李信作为王贲的副将,最终斩获太子丹的头颅,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从后来桓齮消失在各种史书上来看,真相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在肥之役兵败被杀,也许《战国策·赵策四》并未误记,而是《史记》所载有误。

不论《史记》还是《战国策》,都分别记载了桓齮兵败和樊於期逃往燕国的事情,可见作者刘向和司马迁都不认为他俩是披着不同马甲的同一人,显然樊於期是另外存在的个体。

就算他俩名字叫法接近,但一个名字是三个字,一个名字是两个字,而且字形差异非常大。

既然樊於期并不是因为兵败才逃亡燕国,那么他肯定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不然也绝不可能在他逃走后,其家族全员被诛,赢政又重金悬赏他的首级。

秦国法律制度很健全,通常这种被诛三族的都是犯下了谋反的重罪。尤其是秦始皇对待樊於期那咬牙切齿的态度,可见樊於期确实把他得罪狠了。

在秦始皇当政期间,秦国一共发生了三起著名的谋反事件,分别是秦王政8年的长安君成蟜叛变,秦王政10年嫪毐叛乱,后来的昌平君叛乱因为是在樊於期死后发生的,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成蟜是秦始皇的亲弟弟,帝位继承的有力威胁者。当时成蟜的支持者夏太后去世,比秦始皇小三岁的成蟜几乎处于半逼迫状态下带兵攻打赵国,然后他投降赵国。

在《东周列国志》中,樊於期正是成蟜的手下,他是参与谋反的骨干成员,事后出逃燕国。

[var1]

但成蟜叛乱时秦始皇还没有亲政,成蟜叛乱对他应该没造成巨大的打击。况且那时候发布通缉命令的人应该是吕不韦才是,因此樊於期参与成蟜叛乱的可能性不大。

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樊於期卷入了嫪毐之乱。嫪毐虽说叛乱并没有针对秦始皇,他的想法是推翻楚系外戚势力,将自己的权力发挥到极致。

只可惜嫪毐遇到了头脑无比清醒的秦始皇,最后落得个被车裂的下场。嫪毐在作乱时联合了一批秦始皇的直属卫队人员,其中还有不少高级官员,在作乱失败后这些人大多掉了脑袋。

樊於期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出逃到燕国的。

不过我们还有另一种推测,那就是樊於期可能本人名气并不大,但所处的位置相当关键,也许他掌握着大量秦国军队的秘密,因此秦始皇必须除掉他才能安心。

不管怎么样,樊於期在燕国呆得挺安生,直到他的脑袋被荆轲惦记上。

表面上看,樊於期是为了让荆轲替自己找秦王报仇雪恨才自杀的,实际上他是被逼的,荆轲把话都说绝了,就差直接告诉他我需要你的脑袋,你是自己动手还是等着我上手?

[var1]

樊於期死得相当虚无,他的人头还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如果太子丹是个脑回路正常的人类,他与其派出荆轲走刺杀嬴政的邪门歪道,还不如启用樊於期跟秦军硬碰硬,说不定还能多抵挡一阵子。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