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这个大动荡时代,秦国凭什么争霸诸侯?

春秋战国-这个大动荡时代,秦国凭什么争霸诸侯?

()
中文名:
春秋战国-这个大动荡时代,秦国凭什么争霸诸侯?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春秋战国,这个诸侯争霸的大动荡时代,要想不任人摆布欺凌,唯一的出路就是升级自己的军事实力,各诸侯都在倾尽全力寻找强国之路,《孙子兵法·始计篇》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但前有春秋五霸,后又有战国七雄,为什么偏偏

秦朝名人推荐

春秋战国,这个诸侯争霸的大动荡时代,要想不任人摆布欺凌,唯一的出路就是升级自己的军事实力,各诸侯都在倾尽全力寻找强国之路,《孙子兵法·始计篇》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但前有春秋五霸,后又有战国七雄,为什么偏偏是秦国统一的六国?当年秦国军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兵源如何解决?有什么兵种?各自在实战中起什么作用?

[var1]

多兵种组合才能攻城拔寨

要了解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先了解他们的军队建制及组成形式,而秦国的军事制度是在历代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商鞅变法逐步成型的。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军事实力日益强盛起来,尤其经过关中河西之战的几次磨练之后,秦国军队的军事素质已经具备很强的组织及实战能力,逐渐超越诸侯。

到统一前,秦王朝已经完成向中央集权统治体系的转换,把军权置于最高统治者的严格控制之下,平时管理军队事务的是太尉,但没有军权,一旦打仗,需要皇帝直接指派将军或尉领兵出征,一般50人以上的军事调动就需要皇帝直接下令,凡军事行动需持玺印、虎符、信物才能调动军队,缺一不可,将军权完全集中在统治者一人之手。

秦国的军事编制主要依据战时的兵力部署来确定,基本由上将军、将军统帅三军,下设四副将、裨将军等若干个将军,每个将军主管若干个部,每部的长官是校尉,部下面再设曲,曲的长官为军候,曲以下设二五百主、五百主、百将,再以下设屯长、什长、伍长。一般五百主既设有卫兵,约50人左右,以此类推。在实际作战时,百将以上军官负责指挥,百将以下的军官既要指挥也要冲锋陷阵。

将军以上一般都设有作战的幕府机构,有各种指挥和参谋人员,可达数十人之多。一但作战行动结束后,曲以上指挥机构即行撤销,领兵的将领既需交出兵权,部队恢复平时建制,士兵分别归建或服完役回家。

[var1]

中央集权把军权牢牢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有了完善的管理组织,就必须有完整的征兵系统。秦国在征兵方式上沿袭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郡县普遍性征兵制,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男子十七岁“傅籍”,以后根据战争需要,随时可征集入伍,到六十岁才能免役。所谓“傅籍”就是男子一但到17岁,就自行到政府部门报备,准备随时入伍,报备不实或者逃避傅籍者,将实行相关人员的连坐处罚。

一但入伍,先要在本郡服满一年正卒,主要是接受军事训练,同时执行本郡的防卫和治安管理,满一年,即可征调到京师或者边疆继续服役一年。在京师主要是作为卫士防卫京师安全,边疆主要是作为戍卒防守边疆。服役满两年后,还要继续每年一个月在本郡服役,称为更卒,主要是负责修城、修路,运输军需物资等。入伍就意味着直到60岁结束服役年龄,都需要随时作为补充兵员开赴战场,随同现役正卒出征作战。

在商鞅变法后,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度,如果有爵位可在56岁免除服役,另外爵位在四等以上也可免除服役。到服役年龄后也需要自行上报申请免役,批准后方可免除,虚报者同样要实行连坐处罚。

在兵源不足时,秦朝还实行“谪戍”制度,将流民、赘婿、商人以及有罪的官吏征发到前线征战或戍边,称为“谪戍”。

[var1]

接受训练的秦国正卒

从兵力部署上来说,秦国的军队组织同样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防兵等三部分。

驻扎京师兵主要由郎官、卫士和屯兵组成,郎官由郎中令统领,卫士由卫尉统领,主要负责宫廷的安全,而负责京畿内外守卫的屯兵则由中尉统领。

地方兵一般主要驻扎在郡、县一级,由郡、县都尉协助郡守或县令统率,平时主要是维持地方治安,打仗的时候听中央调遣。驻扎在边境的边兵主要就是负责边郡戍守,由边郡郡守统领,下辖都尉和部都尉。

守卫边防的主要有民兵、戍卒、谪戍三种人组成。而民兵的主要来源就是从内地发往边郡的罪犯,称之为“实边,”平时种地,一旦作战即可从征辅助作战。而正规的边防军则以“戍卒”为主,戍卒主要是从边郡征收,还有就是从内地正卒中征集调拨,每年换防一次,平时主要工作就是警戒、巡逻,战时作为主要作战部队冲锋陷阵。而第三种就是“谪戍”,这是战时急需补充兵源的一种强行征兵方式。

[var1]

把流民、赘婿、商人征罚到战场

秦国的兵种主要由四种组成,有车兵、步兵、骑兵、水兵等四种。虽然车兵不是主要兵种,但是其重要性却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既有单独编制,也有和步兵或骑兵相结合的编制,甚至三者相结合的编制。

车兵在作战时主要是用于冲锋陷阵,冲撞敌营阵地,也可以作为堡垒防止敌军冲击,行军时居于队伍两侧起到保障队伍安全的作用。基本编制是一乘战车配单辕驾四马,每八乘为一行,两行16乘为一组,四组64乘为一队。每乘车上三个甲士,一人驾辕,两人各执长矛、弓箭、秦弩、盾牌居于左右。但在配合步兵作战时,一乘车配三甲士,同时再配步兵8人为一个单位,六乘为一组,18组加指挥车为一队。车兵的风险在于较重,无法及时躲避障碍物,容易翻车,妨碍后面的士兵出击,机动灵活性较差。

步兵是最重要的兵种,一般分为六级,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由于步兵作战灵活,适应范围很广,因而其装备也较其他兵种要复杂一些,从装备上可以分为轻装和重装步兵。重装步兵一般穿金属铠甲,手持长矛等长柄兵器,主要负责同敌营的重兵作战。而轻装步兵以轻便灵活为主,不穿铠甲,主要以弓箭、秦弩远距离射杀敌军。在多数作战任务中,步兵的参战次数是最多的,尤其是配合其他兵种协同作战时,其优势才如虎添翼,所以秦军常用的作战方式就是以步兵为主和车兵、骑兵协同作战。

[var1]

防御中的步兵阵列

骑兵同样也有独立编制,也有和其他兵种混编的队伍,也属于重要的兵种。一般是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108骑为一队,身穿皮甲。在同其他兵种协同作战时尤其重要,像在平原、丘陵等开阔地带作战时,骑兵就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其优势就是快速机动性,尤其冲杀力和远距离射杀敌军的优势是相当惊人的。

水军主要是秦国占领巴蜀地区后才逐渐成型,后慢慢随着领土扩张到江南各地,水军就更具规模。当时的水军战船主要分为大型的楼船和轻捷的艨艟、斗舰等两类,作战时互相配合进行。基本编制是一船载25人,两船一舫载50人,普通冲击船如艨艟、斗舰类一般载10余人。在装备上除水战特用的钩拒等武器外,其余和陆地配备的武器基本相同,作战斗时远就用弓箭、秦弩,近则用钩拒拉进敌船再攻守格斗,同时也可利用艨艟等船舰冲击敌营,再由其他兵种发起进攻。水军属于综合性兵种,除水上战斗外,登陆野战、攻城守险等无所不能。

[var1]

利用艨艟做冲击战船的水战

像前文中提到的工兵也是在商鞅变法后慢慢成型的。不过这不属于作战部队,不做过多解说。

既有兵种就有具体的人数,在春秋战国时期“三军”的编制到底是多少人?《周礼·夏官·序官》曾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根据《司马法》的记载:“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计千乘有七万五千人,则是六军矣。”以此计算天子六军兵力共为75000人。三军就是37500人,兵车500乘。除作战人员外,实际上每乘还配备25名役徒,配牛车一乘,这25人就是后勤补给人员。这样算下来,三军实际人数就不是37500人,而是50000人,天子的六军就是兵车1000乘,总人数超100000人。

依此推算秦国的军队人数在秦孝公前约在10万左右,到商鞅变法后期,人数约在30万,随着秦统一的步伐,领土的扩张,到统一前期,秦国人口总数超过1000万,军队人数约在60万上下。不过由于相关文献较少,这里也只是参考,没有详细确凿的证据证明秦国就是这样的军事编制,但秦沿袭周制,从编制角度入手推算,即便后期有变化,但区别也不会很大。

[var1]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