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州吁同时又是“嬖人之子”,“嬖”字从辛,辛者刃也,其本意应该是奴隶之属。春秋时期“嬖”的含义已经不是奴隶了,《中华大字典》中有一条解释很切合,所谓“卑贱婢妾媚以色事人得幸者”。 通过这个字我们也能稍窥春秋时期东方国家君主的婚姻制度,盖有妻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但州吁同时又是“嬖人之子”,“嬖”字从辛,辛者刃也,其本意应该是奴隶之属。春秋时期“嬖”的含义已经不是奴隶了,《中华大字典》中有一条解释很切合,所谓“卑贱婢妾媚以色事人得幸者”。
通过这个字我们也能稍窥春秋时期东方国家君主的婚姻制度,盖有妻、有媵、有妾、有嬖,妻一般都是盟国的宗室之女,媵是夫人的陪嫁姐妹侄女,妾一般出身较低且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属于国君的私有财产,嬖则应当是身份低贱的侍女,类似于《红楼梦》里的使唤丫头或粗使丫头。
[var1]
由此看来,公子州吁本是丫头生的,这个丫头可谓是逆天改命了,在那种卑贱的生活环境里能上位成为卫庄公的宠嬖,而且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可见这位出身低贱的老夫人实在是不简单,其心术机谋亦可想而知。
卫庄公的夫人庄姜,是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也就是齐庄公的女儿,据说她长得倾国倾城之貌,可惜一直没有儿子。于是,卫庄公又从陈国娶了厉妫,厉妫的妹妹戴妫为媵,那么厉妫是妻还是妾呢?我觉得也是妻,《说文》解释“妾”字曰:“女为人妾,妾不娉也”,以当时卫国与陈国的关系,不可能不聘,所以厉妫应该也是妻。
由此也可以推知,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至少在国君之间是存在“一夫多妻”制度的,婚嫁是国与国之间结盟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盟国之间利益,作为妻的盟国女子应该具备一定的政治地位,比如儿子可以被立为太子。百年以后的“葵丘之盟”,诸侯国之间有一条重要的约定,就是“勿以妾为妻”,这都是为了保障同盟国的政治利益。
厉妫为卫庄公生有一子,这是卫庄公唯一的嫡子,所以《春秋》称其为孝伯,只有嫡子才能参与“伯仲叔季”的排行,比如郑庄公寤生的同母弟弟段又被称为叔段。可惜孝伯早死了,“孝”是他的谥,所以卫庄公没有嫡子。
这种情况之下,储君自然要从出身高的媵所生的儿子中选择,厉妫的妹妹戴妫的儿子公子完就成了最优选择。但是戴妫毕竟不是妻,所以他的儿子本来是没有资格立为太子的,所以正妻庄姜就把公子完收到自己的名下,这样公子完就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var1]
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卫庄公去世,公子完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但是,卫庄公却迟迟不肯立他为太子,因为公子完的继承权是基于礼法而获得的,并不是出于卫庄公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卫庄公喜欢的儿子是嬖人生的州吁,由此也可见这位嬖人有多牛。
这是历代君王的立储时常遇到的问题,卫庄公是喜欢州吁的,但是州吁是嬖人所生,从法理上来说没有成为太子的资格。面对这种情况,卫庄公犹豫不定,只是一味地宠溺纵容州吁,而州吁竟然公然地培养自己的军事力量。
这种情况明显的就是致乱之源,在国君老迈的情况下,国家的士大夫阶层都会为自己寻求后路,如果早定太子,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向太子表忠心,这样在老国君死后权力就可以得到自然的过度。
可卫庄公的这种迟疑不定和对公子州吁的纵容,就会让士大夫们无所适从。如果遵从法理辅佐公子完,则怕卫庄公立州吁为储,如果遵从卫庄公的喜好辅佐州吁,则担心州吁最终被法理所击败。一旦发生暴力夺权事件,对于站错队的人来说,他们的家族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
但是政治站队在所难免,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自己站错队,已经站好队的士大夫就会竭力为自己辅佐的公子争取继位权力,这样一来萧墙之祸再所难免。在卫庄公的后期,聪明人都已经看到了这种政治危机。
[var1]
所以,卫国贵族老臣——大夫石碏就向卫庄公提出了劝谏,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但是卫庄公根本就不听。石碏甚至说,如果你要是喜欢州吁的话,你可以把他立为太子,但是不要像现在这样不清不楚。
卫庄公不是不想立州吁,但是立州吁是不合乎礼法的,这个时候毕竟还是处于春秋的初年,周朝的礼法制度对诸侯还有很大的约束力。再者说了,如果立州吁为太子,齐国和陈国也是不会同意的。这些事情石碏不是不知道,但是他还是提出了立州吁的建议,一来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二来是试探卫庄公的态度。
结果,卫庄公拒绝了石碏的劝谏,依然是对州吁采取放纵态度,这样就给很多人释放出了一个虚假信号:卫庄公宁可冒着国家混乱的风险,也不肯立公子完为太子,也不肯对州吁进行稍加约束,是不是说明卫庄公心里选择的继位人是州吁呢?
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人都选择了投靠州吁,这其中就包括石碏的儿子石厚,《左传》对于石厚“与州吁游”的记载是紧接在卫庄公否定了石碏的建议之后的。
石厚是年轻一代的士大夫,对于礼法制度没有太多的顾虑,另外因为老一辈的压制,在卫庄公时并没有机会崭露头角。所以,在权力更迭的这种关键时期,他选择搭上公子州吁这辆快车,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出人头地。
[var1]
而石碏本就是卫国贵族重臣,只要卫国的君主权力可以顺利过渡,他的地位就能得到保障。所以,在州吁崛起的背后,石碏看到的是机会背后的危机。
所以,他禁止儿子石厚和州吁往从过密,石厚对老父亲的劝说则是充而不闻。一个当权的父亲管不了儿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说明石碏似乎并没有尽全力地去阻止,是不是石碏也想通过儿子押一押州吁这个宝呢?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有一点是非常奇怪的,石碏在卫庄公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告老,公子完继位以后却告老,按理来说公子完继位应该正是他想看到的才对呀。
这样一来,石碏告老的动机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他在卫庄公没有接纳他建议的时候没告老,那个时候国家局势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变数,他却始终裹在朝局之中。
到了公子完顺利继位,朝局已经安定了的时候,他反而告老,离开了权力的中心。这是不是因为石厚和州吁的交往而避嫌呢,亦或者因为当初建议过卫庄公立州吁为太子而明哲保身?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石碏当初也入过州吁一股呢,石厚当初跟州吁交往,他没能阻止,是不是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var1]
不过,有一个事实是非常清楚的,石碏一族在卫庄公晚年的争储事件中受到了牵连,在卫宣公继位后就淡出了权力中心,卫宣公在位十六年,石碏一族就越来越被边缘化。
鲁隐公四年(前719年)春,州吁刺杀了卫宣公,自立为君,这是春秋弑君第一案,石厚自然受到了州吁的重用,根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本已远离朝堂的石碏也假意向州吁示好。不管是不是假意,事实是明显的,州吁的篡位成功,让石碏父子又重新得势了。
州吁弑君从礼法上来说是严重的犯罪,所以不管对内还是对外,他都需要有个交代。对外,他选择向周边的宋、陈、蔡、鲁等国示好,对内,则是选择向郑国发动战争借以转移国家内部的矛盾。
州吁即位半年,对郑国发动了两次战争,第一次是联合宋、陈、蔡三国,围郑邑东门五日而还,显然这次战争目的并不是为了攻打郑国,而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第二次攻打郑国,除了宋、陈、蔡三国以外,又拉拢了鲁国的公子羽父,这一次和郑国的步兵接战获胜,州吁有了胜利之名就罢师回国。
半年的时间,州吁一直在试图取悦国人和士大夫,降低自己弑君篡位的不良影响,巩固自己卫国国君的地位,但是很显然他是失败的。
[var1]
这种情况下, 州吁的地位岌岌可危,一个弑君的乱臣贼子在一个痛恨他的国家里,迟早会有一场流血的变乱,到那个时候石厚父子恐怕会首当其冲。
抛开道德不谈,石碏是个性格坚忍且老谋深算之人,卫庄公死后他忍了十六年,如果说他从此对政治不感兴趣,州吁篡位后他为什么又跳出来呢?目的很明显,他是想在这场政治漩涡之中保全自己的家族,因为如果州吁倒台了,石碏一族很自然的就会遭到清算。
所以,当他发现州吁没有能力稳定局面以后,他果断地选择主动促使州吁倒台,因为这个时候他不得不站出来。
据《左传》载,石厚问父亲石碏,怎样才能帮助州吁稳定民心,石碏说:“朝见周天子,取得天子的认同就可以了,陈国现在正受到周王的宠信,你可以和州吁一起去陈国,让陈国向周天子请求州吁朝见,必然可以实现”。
于是,石厚就和州吁一起出使陈国,而石碏则事先派使者去陈国,定下了擒拿二人的计划。最后,卫国人派右宰丑杀掉了州吁,这是国家行为,而石碏派他的家宰到陈国杀掉了他的儿子石厚,这属于石碏的个人行为。
[var1]
石碏为中华词库贡献了“大义灭亲”一词,但虎毒不食子,按理来说,石碏此时已经掌权,再加上他除掉州吁的功劳,完全可以保下来他的儿子石厚,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这里面实际上无关道德。
石厚跟州吁牵涉得太深了,如果石厚活着,石碏一族的污点就洗不掉,石碏杀州吁的理由就名不正言不顺,在后续的卫君继位以后,难免会给石碏家族留下后患,所以这才是他不得不杀石厚的原因。
石厚一死,石碏一族的地位和荣耀得以保全。
为什么陈国肯听石碏的话呢?一来是因为州吁继位以后,恃强凌弱,两次胁迫陈国攻打郑国;二来州吁本有篡位之名,又不得民心,诛杀叛逆可以增加陈国的影响力,也可以为后续的卫国国君树立恩德;三者被州吁篡位杀死的卫桓公,母亲戴妫是陈国的宗室之女,所以陈国和州吁之间还有着一层家仇。
文|王玄陵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