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商鞅变法的名气实在太大,我们读到战国史的时候,就必然会读到商鞅这一段。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错觉: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变得强大,而其他六国则无所作为,所以一直很弱,最后被秦国吞并。 事实上,变法这事几乎是战国每个国家的共识,并不是秦国一家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由于商鞅变法的名气实在太大,我们读到战国史的时候,就必然会读到商鞅这一段。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错觉: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变得强大,而其他六国则无所作为,所以一直很弱,最后被秦国吞并。
事实上,变法这事几乎是战国每个国家的共识,并不是秦国一家独有。
商鞅不是第一个变法的,也不是最后一个。
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和屈原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赵国的公仲连变法和赵武灵王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几乎覆盖了战国所有有头有脸的国家。甚至秦献公、魏惠王的改革举措,都可以认为是广义上的变法。
俗话说不是我多么优秀,全靠同行衬托。
这么多变法放在一起,很自然要分个高下。那么商鞅变法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
我们来看以下三轮筛选。
[var1]
战国变法不止商鞅一个
第一轮筛选:变法的实际效果和历史影响力。
根据这个标准,可以筛选出战国第一梯队的几项主要变法: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邹忌变法、赵武灵王变法和申不害变法。
其他的变法要么效果不佳,要么名气太小,所以被pass。
第二轮筛选:变法全面性的比较。
变法应当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仅仅这一个标准,就将大部分的变法淘汰了下去。
在第二轮的选手中,能够同时兼顾三个方面的只有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和申不害变法。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虽然历史上名气很大,对于赵国的战斗力提升也非常明显,但他是集中于军事领域的改革,对于其他领域则基本没有动作。
吴起变法同时包括了政治和军事方面,主要是通过改革一些长年的弊端,使楚国的战斗力得到增强,侧重目标也是在军事这一块。
而对于能够使国家富强的经济领域,吴起并没有涉及。
邹忌变法则偏向于人事和管理领域,主张知人善任,国君应当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那篇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这个事。
同时邹忌也对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有很多新措施,不过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邹忌变法基本是空白。
第三轮筛选:变法深刻性的比较。
首先要排除的是申不害变法。虽然他的变法也涉及到方方面面,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更像是针对国君的高级管理培训。申不害强调要通过“术”的手段,加强对官吏的官吏,提升工作效率,让他们不敢欺瞒国君。
申不害的变法从理论上看没啥问题,但实际执行起来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就是要求国君必须是超人!
不仅脑瓜要聪明,啥都要懂,精力还要好,有任何问题都能一眼就发现。哪位国君如果没能达到这个要求,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
再加上申不害的性格和作风,他的变法在很多容易得罪人的关键点,都没有涉及。
论深刻程度,申不害变法是最浅的。
而相应的,申不害本人则是变法者中少有的善终之人。
[var1]
申不害:为啥把我拉出来开会?
真正能够争夺桂冠的只有商鞅变法和李悝变法。两者其实可以算是师承关系,李悝变法是开山鼻祖,而商鞅变法则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两者在全面性上不相上下,而商鞅真正能够胜出的原因,其实在于制度体系的建设。
李悝变法通过“尽地力之教”和魏武卒,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取得非常迅速的成效。但是在体系这一块,李悝没有过多地去深挖。
而商鞅就不同了,他完全是要毁灭一切的节奏。
推行县制、爵位晋升、户籍制度、伍什连坐等等,将以前的一切打得粉碎。然后在一片废墟之上,重新谱写他心中的蓝图。
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其他变法者都逃不过“人亡政息”的规律,而商鞅的变法却可以在他本人已经故去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延续下去。
因为此时秦国的一切制度和运转,已经完全按照商鞅的构想而存在,产生了巨大的依赖和惯性。
商鞅本人在与不在,已经不重要了。
经过这三轮的比拼,可见商鞅变法从效果和影响力、全面性、深刻性等各个维度来评价,都是战国所有变法中的No.1。
[var1]
商鞅:我才是最强!
有朋友会问,你把商鞅变法说得那么好,难道就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真要是完美无缺,那为什么后来二世而亡了呢?
二、商鞅变法的两大缺陷
以笔者的浅见,商鞅变法至少有两个巨大的缺陷,不仅导致了商鞅本人的悲惨结局,甚至直接关系到秦朝的二世而亡。
1、惩罚太重,得罪人太多
自古以来,变法这种事肯定是要得罪人的,因为既然要变法,就必然要动桌子上的菜。
动了别人碗里的菜,还能不得罪人吗?
区别就在于谁动的菜多一点,谁动的少一点。
像申不害这样小心翼翼挪菜碟的,相对日子会好过一点。
像商鞅这样路子野的,上来又摔盘子又掀桌子,基本上就属于将【群体嘲讽】练到满级的。
不过以上都是变法者个人拉仇恨的能力,本文要表述的,是商鞅变法本身得罪了太多人。
商鞅变法中,除了那些划时代的举措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刑罚极重。
这也许是战国时期法家普遍的特点,讲究靠刑罚进行管理。这一点在商君书中有明确的表述:
治国刑多而赏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一。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
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好家伙!惩罚措施占90%才是王者?罚得越重越好?
我们现代人都知道,好的管理方法是张弛有度,赏罚分明,可商鞅的脑回路明显不是这样。
试想一下,你公司老板制定的公司制度,90%写的都是如何扣钱,对于奖金、福利的内容少之又少,这样的公司又有几个员工满意呢?
而且商鞅的惩罚手段可不是罚款扣奖金这一条,而是各种各样的肉刑,包括黥刑、劓刑、刖刑、宫刑等等。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自己查一下,就不一一解释了。
[var1]
秦国的刑罚极为酷烈
先秦时期的刑罚普遍都比较重,而商鞅更是层层加码,形成了一套极具威慑力的管理体系。对于老百姓而言,如果犯了错拉下去打一顿板子,可能疼几天,好了之后依然活蹦乱跳。
可如果是挨了肉刑,那就是不可逆转地损伤,对于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伤害将无法愈合。
因此,当秦国越来越强,扫平六国之后,商鞅的这一套惩罚措施也随之在秦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开始推行。
可文化和思想领域远胜于秦国的东方六国,却无法适应商鞅这一套从头管到脚的管理体系。
当茫然和抵触的六国百姓由于不适应而触犯秦律的越来越多;
当人们因为一点小错而要承受很重的刑罚;
当为了躲避惩罚而逃亡于江湖的人有家不能回之时;
六国百姓的愤怒由谁来承担?
商鞅吗?他已经作古一百多年了。
这一切,当然会由那个疆域空前的秦帝国来承受。
承受不住?那就二世而亡吧!
2、商鞅打造的战争机器根本停不下来
商鞅变法中包含了那么多的内容,其实总结起来可以一句话概括:
为秦国打造了一套战时经济。
在商鞅的想法中,整个秦国的人应该只做两件事---耕与战,只需要两种职业---农民和士兵。这种理念之下打造出来的秦国有两个优势------专注和效率。
这是一种整个国家的专注,所有人不做多余的事,要么专注于生产粮食,要么专注于战场上砍人。
这是将目标导向发挥到极致的专注,所有的赏赐都来源于战场,想要建功立业?想要有房有车?都去战场上拿吧!
[var1]
商鞅变法将秦国打造成一台轰鸣的战车
再搭配上商鞅打造的大数据库,秦国能够将资源调度能力发挥到极致。
其实东方六国在经济体量上并不一定比秦国弱上多少,可有资源是一回事,能够调动多少资源来办事又是另一回事。
而这一点正是秦国独步天下的优势,也是六国始终打不过秦国的深层次原因。
但是商鞅的顶层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战时经济: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支出,所有的资源集中在一个目标上。
商鞅将“重农抑商”发挥到极致,商人、手工业者、游侠、纵横辩士、游学士子等等这些职业在秦国几乎销声匿迹。
不要说商业,就是货币,秦国都几乎可以用不着流通了。
这显然不是一个国家正常的经济状态,即使是在古代社会,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只做耕与战两件事。
没有休闲、没有娱乐、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秦国老百姓都成为了商鞅的工具人。
种地、徭役、打仗,变成秦国这台战争机器的零件,推动着战车隆隆向前。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秦国战车的燃料是什么?土地!
通过对外扩张,获得更多的土地,赏赐给更多的士卒,激发出更大的战斗力,进而开始新一轮的扩张。
如此循环,秦国进攻的热情和动力生生不息,战车前进的势头越来越猛,直至将东方六国一个一个锤趴下。
[var1]
商鞅打造的战车让秦帝国停不下来了
但是,之后呢?
商鞅设计的这台战车是没有刹车的,它必须不断地对外扩张,才能满足这个体系所产生的军功需求。
可是在六国被扫平之后,已知疆域内所有可耕种的土地总量是有限的,秦国的扩张似乎已经到极限了,必须想办法让这台战车停下来才对。
然而秦始皇没有这么做,也许他觉得扩张还可以继续,也许是这一百多年的巨大动能和惯性,让秦始皇也没有办法使之停下来。
于是,新一轮的扩张开始了,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将版图几乎扩大一倍;三十万长城兵团北上驱逐匈奴,夺下至关重要的河套地区,命名为“新秦中”。
这些在历史书上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的赫赫武功,在经济上来看却是血本无归。
那些新开拓的土地开发程度远远不够,没有办法带来相应的回报。
而与秦始皇南征北拓相配套的秦直道、各地驰道、秦长城等配套工程,将原本已经蹦到极限的财政和百姓承受能力给击穿了。
秦国这台战车在高速行驶中自行解体,这就是“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
[var1]
秦二世:朕的江山啊!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商鞅变法真有这么大的弱点,为什么之前在秦国实行一百多年都安然无事呢?
这个问题很难有标准答案,不过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秦国与六国之间强烈的不兼容。
即使是人口流动如此频繁的今天,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方言、饮食、习俗乃至处事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更不用说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七雄了。
同样的规矩,在方圆千里的关中平原管用,不代表在率土之滨的天下也管用;
对憨厚务实的老秦人管用,不代表对六国不同水土的人们都管用。
这时候秦国应该及时地进行调整,让秦国的制度去适应重新归一的天下,而不是让天下百姓来适应秦国。
可惜,没有人站出来这么做。
结语
话题回到商鞅的身上,秦朝的“二世而亡”是商鞅的过错吗?
当然不是!他为何要为一百多年之后的事情买单呢?
商鞅变法不是完美的,我们站在后世的角度,可以挑出其无数个缺点来。
但在2300多年前,对于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秦国而言,商鞅这个从魏国东来的男人,拿出的方案就是改变老秦人命运的最优选择。
正是这个睿智而冷酷、威严又刻薄的男人,用他毕生心血将秦国重塑,让秦国变强。
强到可以无人敢欺;
强到可以傲视群雄;
强到可以一统天下!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秦国都应该对商鞅说一声,谢谢!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同名视频系列也在更新。
如果觉得不错,那么关注一下吧~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