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春秋历史!纷乱的春秋乱战,为何最后战国七雄会胜出?

一口气看懂春秋历史!纷乱的春秋乱战,为何最后战国七雄会胜出?

()
中文名:
一口气看懂春秋历史!纷乱的春秋乱战,为何最后战国七雄会胜出?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据说当年鲁国的史官,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历史。这份历史记录本来是没有名字的,但是后来孔子把这些历史整理了一下,修订成了一本书。既然是一本书,那自然就要取一个名字。因为之前鲁国史官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记载历史,所以孔子就把这本书取名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据说当年鲁国的史官,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历史。这份历史记录本来是没有名字的,但是后来孔子把这些历史整理了一下,修订成了一本书。既然是一本书,那自然就要取一个名字。因为之前鲁国史官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记载历史,所以孔子就把这本书取名为《春秋》。

因为孔子修订了这本书,而这本书后来又成了儒家最核心的几本经典之一,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当年关二爷秉烛达旦真君子,挑灯夜读的就是这本《春秋》。

所以,后来大家约定俗成,就把孔子书上记录的这个时代,称之为春秋时代了。

[var1]

而从后世的角度来说,春秋时代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众多诸侯国相互兼并争霸,但又没谁能彻底一家独大,继而统一天下的时代。因为诸侯国的数量太多,所以后世绝大多数的历史爱好者,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会觉得很乱,始终找不到主线。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春秋,国家虽多,但主线其实只有一个。

这条线,就叫做争霸线!

春秋时代的历史,其实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大国崛起。

[var1]

西周后期,因为周朝建立的时间越来越长,国内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周王室持续衰落。到了西周中后期的时候,周王室曾经多次对外发动战争,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转移矛盾。但结果,这些战争非但没有转移矛盾,反倒是让周王室自身的军事实力,越发衰落了。

军事实力衰落,自然就压不住下面的诸侯国了。所以,到了西周晚期的时候,很多诸侯国其实已经开始逐渐独立了。当然,这个时候的周王室,实力还是很强的。至少和其他诸侯国相比,哪怕是当时最强大的几个诸侯国,加在一起,军事实力也未必能比得上周王室。

[var1]

但同时,如果所有的诸侯国,都加起来的话,那就远超周王室了。如此一来,周王室当时可以保证自己的超然地位,但是却无法完美地压制所有诸侯国了。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的诸侯国,更是直接不再理会周王室。

比如楚国,当时楚国虽然并不强大,但是却胜在地处南方,距离周王室比较远。就算他不听周王室的命令,周王室也很难劳师远征,去南边打他。

所以,在西周末期的时候,楚国干脆直接称王了,把自己拉到和周王室齐平的地位。虽然后来因为周王室的施压,被迫取消了王号,但是自此之后,楚国基本上也彻底脱离了周王室的控制。而且到了春秋时代之后,楚国又再次称王。因为这时的周王室,已经无力再制裁楚国,所以后来楚国就一直称王了。

[var1]

这就是为什么春秋时代,其他诸侯国基本上都称什么什么公,而楚国和越国那边,却直接称王的原因。

随着周王室不断衰落,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开始率先崛起。与此同时,一个突发事件,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这件事,就是所谓的‘烽火戏诸侯’。

对于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中国人基本上都知道。大致就是当时西周的末代天子周幽王,因为宠爱美人褒姒,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前来救援。三番五次之后,诸侯们就不信了。所以接下来,等到犬戎真的打过来之后,没人来救周幽王,所以犬戎就攻破了西周首都,直接干掉了周幽王,西周也就自此结束了。

[var1]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烽火戏诸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甚至对于有没有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史学界都存疑。

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其实是这样的:周幽王在位的时候,周王室已经很衰落了。就在这个时候,周王室内部又出现了内乱。周幽王废长立幼,废了自己的长子,改立另外一个宠妃的儿子做太子,然后又让那个宠妃做王后。

对于周幽王为什么要这样做,史学界同样没有一个定论。最被大家接受的说法,不是周幽王单纯宠爱那个宠妃,而是因为王后娘家太过势大,已经快要把周王室给搬空了,所以周幽王不得不废了她,同时废了她儿子。

[var1]

如此一来,太子和原来的王后自然不干了,直接回了王后的母国申国。申国在当时也是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而且当时在位的申国国君,还是王后的父亲。王后回来之后,申国国君见到女儿被废,自己以后也无法再插手周王室内政,失去了大权。所以接下来,申国国君一狠心,干脆联系了一下西边的犬戎,联手杀向西周首都镐京。

面对犬戎和申国的围攻,周幽王猝不及防之下,自然是挡不住的。而其他诸侯国,此时也都在想着怎么独立,巴不得周王室主力被消灭。所以,双方大战期间,几乎所有诸侯国都没来救援。这就导致周幽王最终战败被杀,西周首都镐京,也被付之一炬,宝物和人口,也被犬戎给抢走了。

[var1]

等到犬戎退了之后,接下来几个和周王室比较亲近的诸侯国,这才派兵前来,打算看看情况,顺便再插手一下周王室的内政,多抢一点权力。而在这场战后会议当中,周王室直接分裂了。

以虢国为首的一些人,支持周幽王的弟弟,做新的周天子,这就是周携王。而以申国为首的一些人,支持周幽王的儿子,也就是申国国君的外孙子,做下一任周天子,这就是周平王。

因为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接下来,周王室就出现了两王并立的局面,直接分裂了。而刚刚登基的周平王,因为他是在申国的支持下登基,之前又有联合犬戎进攻周幽王的‘事迹’,自然很难服众。

[var1]

再加上当时镐京已经被毁得差不多了,周平王留在镐京这边,既没有人支持他,还得面对犬戎的进攻,而且还得重新建城。所以最后,周平王和其他人琢磨了一下,干脆直接东迁。反正之前西周在洛阳地区,还有一座大城叫做洛邑,之前就是西周的另一座首都。直接迁到那边去,既不用建城,也不必再担心犬戎进犯。最关键的是,洛阳周围的几个大诸侯国,都是姬家子孙的封国,还都支持周平王。这样一来,周平王跑到洛邑去做天子,自然就更安全了。

所以,接下来,周平王直接带着属于他的那一部分周王室,东迁到了洛邑,也就是从西安地区,迁到了洛阳地区。

这就是历史上的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就是春秋历史的开始。

[var1]

随着周平王东迁,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周平王一直在想办法和周携王较劲。毕竟,当时周王室内部有两位天子,那自然是不行的。周平王只有干掉自己这个叔叔,成为唯一的天子,才能真正号令天下。

但问题在于,当时双方谁都奈何不了谁,双方整体实力相差不多。这样一来,反倒是麻烦了。

不过,两王并立的局面,对于那些诸侯国来说,反倒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如此一来,周王室就更没精力管他们了,他们也就可以更容易地开始扩张和兼并。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几个著名的大国,比如战国七雄当中的秦、齐、楚、燕,以及韩赵魏三国的源头晋国,都开始逐渐崛起了。

[var1]

在这段时间里,想要崛起成为一个大国,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地理位置需要稍微偏远,最好是靠近边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轻易向外发展。当时西周边疆之外的地区,基本上就是一片蛮荒,这些诸侯国地处边疆,只要自身生产力提升了,完全就是跑马圈地的状态。

第二,在自己国家所在的区域,要比周围几个诸侯国强大,自身国家生产力也得比较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兼并其他诸侯国。

第三,要有合法的兼并理由。毕竟当时大家还是以周天子为尊,虽然周王室无力镇压这些诸侯国,但是周王室可以号召大家一起进攻。如果某个诸侯国扩张太快,引起了众怒,那就很容易被其他国家联手灭国了。

[var1]

西周末期的时候,诸侯国有上百个。但是完全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其实也就只有齐晋楚燕秦这几个国家了。

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国,地处今天的山东地区。在这块区域当中,齐国原本就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所以在这段历史当中,齐国可以轻易扩张。晋国是姬姓诸侯国,初代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姜子牙的外孙,地处山西地区。在山西地区,晋国也是最强大的。

楚国地处南方,当时南方人口稀少,所以楚国在这段时间里,扩张是最容易的,基本上就是跑马圈地,周围根本没有能挡住楚国兼并的势力。燕国也是姬姓诸侯国,初代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地处北京地区,也是北京地区绝对的霸主。

[var1]

但是同时,燕国稍微扩张一些之后,就没法扩张了。因为南方有齐国和,西边有晋国。燕国唯一的扩张方向,就是东北平原。但是以春秋时代的运输能力,燕国想要通过辽西走廊,大规模运输补给,征服当地的势力,其实也不是太容易了。燕国真正向辽东地区扩张,其实是战国时期的事情了。

至于秦国,秦国的祖先原本是周王室的马夫。后来周王室为了方便他们养马,把他们家族封到了甘肃天水地区。后来,秦国祖先不断壮大,逐渐成了西北的一个大部落,开始向关中地区发展。之前平王东迁的时候,秦国祖先派人来支援,并且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

[var1]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周平王当时给了秦国祖先一个承诺:只要你们打跑了犬戎,所有占领的地方,全都归你们自己所有。所以接下来,秦国就有了在关中地区合法扩张的资格。这个资格,对于秦国的发展来说,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而除了这几个国家之外,其他国家,要么是因为地处中原腹地,周围都是成熟的诸侯国,没办法大规模扩张。如果乱来的话,很容易会引起众怒,直接被灭国。比如西周末期最强大的虢国、申国等国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根本没办法扩张。

要么就是因为实在太远,和中原诸侯国来往太少。没有交流,文明发展的速度就慢,自然也没办法扩张。比如春秋末期称霸一时的吴越两国,当时就处于这种情况。

[var1]

总之,在春秋时代最初的几十年当中,几个大国开始逐渐崛起。在这几十年当中,晋国并国十七,齐国在山东地区崛起,秦国在关中地区不断扩张,楚国在南方跑马圈地,燕国占领了整个北京地区……

经过几十年的兼并之后,一个新的局面,开始形成了。旧有的诸侯国势力范围被打破,新崛起的几大强国,开始纷纷划分势力范围。等到大家扩张的几十年之后,几大强国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就被划定了。

到了这个时候,第一个阶段结束。

[var1]

顺便说一句,在这个阶段当中,最初的二十年,周王室两王并立。直到二十年之后,晋国崛起,为了拿到进一步合法扩张的资格,晋国插手了周王室的斗争,帮周平王干掉了周携王。此后,周平王也曾励精图治,希望借助几个姬姓诸侯国的力量,再度复兴。但是的周平王,还让几个姓姬的诸侯,来周王室做类似宰相之类的官。

但可惜的是,那几个姬家的诸侯,做了周王室的官之后,根本就不想着怎么匡扶王室,反倒是不断挖周王室的墙角。如此一来,周王室更弱了,更压不住其他诸侯国了。

再后来,周平王去世,他的孙子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即位,本来打算崛起一下,先拿几个姬家诸侯开刀,先打服姬家内部,再去打服其他诸侯国。但结果,周桓王挑中了当时周王室最大的支持者郑国,最后周桓王还打输了,周桓王本人都在战场上被箭射中了肩膀,差点死在了战场上。

[var1]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结束以后,几个新兴大国一看,周王室竟然连一个郑国都打不过,那他们自然就更不怕周王室了,接下来就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张了。而且自此之后,也没谁再管周王室的命令,大家都只是拿周王室当一个吉祥物。

如此,过了几十年之后,随着几个新兴大国的势力范围划定,第一个阶段彻底结束。而接下来,第二个阶段,就是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称霸这件事,在春秋时代的历史上,绝对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的。

[var1]

之前大家刚开始兼并的时候,因为是混战,几个新兴大国只是埋头扩张,周王室又管不了他们,所以他们自然扩张得很容易。但是如今,随着几个大国的势力划分逐渐确定,再想扩张,就得找一个合法的理由了。要不然的话,继续贸然扩张,很容易会招来其他大国的围攻,得不偿失。

但问题是,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样的理由,才能合法扩张呢?

第一个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是齐国的齐桓公。

齐桓公上位之后,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简单来说,就是他打着周王室的旗号,去讨伐那些和齐国敌对的诸侯国。同时,齐桓公不是单独作战,而是拉上其他诸侯国组队,大家利益均沾。

[var1]

如此一来,齐国既能打着周王室的名义,合法扩张。同时又有大量盟友支持,自己是多数派。等到敌对的小国被灭之后,盟友拿走小部分利益,齐国拿走大部分利益。这样一来,齐国自然就可以继续合法扩张了。

按照这个思路,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齐桓公九合诸侯,齐国的国力开始飞速提升,逐渐成了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国。同时,齐桓公又重用管仲等人,提升齐国的内部国力。就这样,在齐桓公时代,齐国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其他所有强国,都无法撼动齐国的位置。

但可惜的是,齐桓公死后,因为继承人没选好的问题,齐国开始内战。因为这场内战,齐国国力开始迅速暴跌。与此同时,齐国的霸主地位,也瞬间丢掉了。

[var1]

从齐桓公上位,一直到齐桓公去世,这应该是春秋历史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一个全新的争霸规则,彻底被确定了。

而随着齐桓公去世,接下来,第三个阶段开始了。这个阶段,叫做晋楚争霸。

齐桓公去世之后,当时仅存的几个一流强国,自然都想成为新的霸主。所以在第三个阶段开始之初,一场强国争霸战开始了。

在这场争霸战当中,燕国因为地处北方,没办法参与。齐国因为正在内战,也没法参与。所以,这场争霸战的主力,就是新崛起的秦晋楚这三个新兴大国,以及一个老牌强国宋国。

[var1]

这里多说一句,宋国虽然在战国时代比较拉胯,但是在春秋时代,尤其是春秋初期,还是挺强的。宋国是当年商朝王族的后代,在西周时期,就是西周仅有的八个公爵国之一。在春秋初期的时候,宋国的爵位,远比齐晋秦这些国家更高,国力也更强。只可惜宋国地处中原腹地,扩张范围有限,所以才逐渐被其他几个新兴的大国追上了。

简单来说,宋国是一个没落的大国。

在这场争霸战的半决赛当中,秦国对晋国,楚国对宋国。

楚国对宋国这边,历史比较简单。首先,楚国当时想要北上,就必须要触及宋国的势力范围,所以双方就打了一仗。结果,当时宋国这边在位的宋襄公,是个典型的死脑筋,非得等人家楚国人过河之后,排好了队伍再打仗。

[var1]

结果,宋国自然是打不过楚国的。一场交战之后,宋国被打垮,楚国进入决赛圈。

而秦晋这边,历史则相对复杂。秦国之前一直在关中地区扩张,到了齐桓公去世的时候,才逐渐占领了整个关中。而当秦国占领关中地区之后,发现自己想要东出的话,就只能走函谷关这条线。而如果走函谷关这条线,秦国就绕不开晋国。

为了东出争霸,当时的秦国,真的是想尽了办法。

最开始的时候,秦国和晋国关系还不错。所以当时在位的秦穆公,就想通过联姻的手段,和晋国换通道。结果,秦穆公娶了晋国的公主之后,晋国对结亲这件事很感兴趣,但是通道是打死都不给。

[var1]

接下来,秦穆公又和晋国死磕了一场,双方互有胜负,但晋国整体占优。秦穆公发现,自己不可能吃下整个晋国。只要吃不下整个晋国,就算击败晋国,还是没有通道,所以就再次恢复了联姻的手段。

如此几番交手之后,秦国依然没有东出。这个时候,楚国那边又已经在半决赛当中胜出,开始持续北上,势力范围和晋国相接。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晋国出现了一位关键的国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var1]

晋文公上位之后,利用秦国和晋国联姻的关系,忽悠秦穆公。晋文公的大致意思是,我们晋国的地盘是不可能给你的,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南下打楚国。打败了楚国之后,你们秦国不就在南方有通道了吗?

当时秦穆公脑子也没转过弯,真的就被晋文公忽悠瘸了。所以接下来,秦国开始帮晋国一起打楚国。楚国当时虽然很强,但是也不可能挡住秦晋两家的进攻,所以很快就落败了。就这样,晋文公顺利称霸,成了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

不过,打着打着,秦穆公觉得事情不对了。为啥秦国仗打了不少,人死了不少,却依然没拿到通道,反倒是把晋国送上了霸主之位呢?后来秦国这边仔细一想,终于发现自己上套了。如果楚国真的被灭了,那晋国就彻底横贯南北了,秦国以后更出不去了!

[var1]

所以,在这之后,秦国开始调整国策,改为联楚抗晋。既不想让晋国彻底压制楚国,也不想让楚国压倒晋国。因为当时秦国已经看出,自己东出的希望渺茫。所以在这之后,秦国就开始专心在西边发展。后来靠着在西边击退了犬戎的功劳,秦穆公又去朝拜了一下周天子,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总算也是勉强称霸了。

除此之外,秦穆公临死之前,还定下了一个制度,直接让当时朝中最厉害的几个大臣殉葬。人家其他国家殉葬,都是妃子或者奴隶,秦国是直接找厉害的大臣。这个制度一出,以后其他国家的人,再也不敢来秦国做官了。而秦国缺少人才之后,后来晋国又特意封锁秦国,利用地理优势,对秦国进行经济封锁和文化封锁。

[var1]

所以,自从秦穆公之后,秦国在春秋历史上的登场次数,就越来越少了。虽然依旧是一个大国,但是戏份却基本都在西边。在中原腹地的争霸舞台上,基本没有秦国的事情了。当然,秦国这个殉葬大臣的传统,也不全都是坏处。至少因为大臣们都被殉葬了,没办法建立自己的强大家族,所以秦国后来避免了三家分晋之类的事情。

随着秦国退出,决赛圈就只剩下晋楚两国了。

而接下来,围绕着晋楚两国,所有诸侯国都开始纷纷站队。一时间,中原地区形成了两大军事联盟,晋国集团和楚国集团。当时除了齐国和秦国因为国力强大,燕国因为地理偏远之外,可以避免站队。其他所有国家,都得选边战。

而随着两国超级军事集团形成,接下来的几十年,就是晋楚争霸的历史了。

[var1]

在这几十年当中,晋楚两国直接大战十多次。至于通过代理国发动战争,或者入侵对方的小弟,这种战争就数不胜数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晋国因为开局有秦国帮忙,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后来就一直保持了下来。所以这期间大部分时间,晋国都能压制楚国。

而楚国这边,只有楚庄王在位期间,国力比较强,勉强能反过去压制晋国。但是楚庄王死后,因为继承人的问题,楚国又开始内乱。所以在这之后,晋国又开始压制楚国了。

就这样,双方打了几十年之后,晋国整体占优,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但同时,晋国却发现,不管晋国怎么努力,好像都无法彻底压制楚国,或者说彻底灭掉楚国。

[var1]

这其实也不奇怪,毕竟当时大家生产力有限,不足以支撑太大领土的国家存在。就算晋国能压制楚国,也不可能彻底吞并楚国。

如此一来,晋国这边就开始想,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彻底解决楚国的问题,彻底压制楚国,让楚国再也没能力给晋国捣乱呢?

最后,晋国这边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楚国旁边,再扶持起来一个强国。有这个强国从侧面牵制楚国,楚国疲于奔命,自然就没能力和晋国争霸了。

而晋国挑中的这个国家,就是吴国。

[var1]

吴国的历史,其实也很悠久。只不过在漫长的历史上,吴国因为远离中原腹地,和中原诸侯国没什么联系,所以大家都忽视了他,之前吴国也没什么戏份。但是随着晋国开始注意到吴国,情况彻底不一样了。

此后,晋国开始不遗余力地援助吴国。据说当时晋国不但派了不少人,把全套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复制到了吴国。甚至还直接派了一直成建制的军队,去吴国训练军队,让吴国照葫芦画瓢。

正是在晋国不遗余力地援助之下,吴国开始迅速崛起,成了东南地区的大国。而吴国崛起之后,因为和楚国一样,同处南方,不可能和楚国和平相处。所以吴国崛起之后,只能和楚国对抗,这就成了晋国的天然盟友。

[var1]

而吴国崛起之后,楚国也开始发现,自己在晋国和吴国的夹击之下,分身乏术。所以接下来,楚国又在吴国身后扶持了一个国家,这就是越国。

随着吴越两国先后被扶持起来,原本属于晋楚两大集团争霸的时代,逐渐结束了。

在晋楚争霸的时代,晋楚两国打了几十年的仗,却谁都奈何不了谁,反倒是让双方都国力打损。所以,在吴越两国逐渐崛起之后,晋楚两国开始有了停战的念头。一方面,是因为两国国力都折损严重,急需休养生息。另一方面,晋楚两国都希望,自己扶持起来的吴越两国先搅局。比如吴国如果彻底崛起,打垮了楚国,这时候晋国就可以趁势崛起。而越国如果打败了吴国,楚国也能趁势吞并吴国,再度壮大。

[var1]

所以,在这种诡异的局面之下,公元546年,晋楚两国派出使臣,在宋国签订了和平协议,宣布平分霸权。因为之前晋楚两国已经签过一次这样的协议,所以这次和谈,被称之为第二次弭兵会盟。

第二次弭兵会盟,无疑是春秋历史上又一个标志事件。自此之后,原本激烈的晋楚争霸战争,因为种种原因,竟然真的停止了。根据和约,晋楚双方平分霸权。除了齐国和秦国之外,所有诸侯国,原则上都要向晋楚两国朝贡,同时尊两国为霸主。

对于那些小国来说,自此之后,虽然要交双份的保护费,但是他们反倒是高兴了。因为之前几十年晋楚争霸战当中,每次双方开战,损失最大的,都是这些小国。比如楚国打过来了,晋国的某个盟国被侵占了土地。等到晋国把楚国击退之后,夺回来的土地反倒是归晋国了。

[var1]

如此一来,晋楚两国越打越打。反倒是那些小国,逐渐在站队的过程当中,被打没了。

这大概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了。

而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接下来的四十年里,随着晋楚两国超级大国停战,其他诸侯国也都彻底停战了。所以这四十年,对于中原诸国来说,应该是整个春秋时代,最和平的四十年了。

因为诸侯国之间相对和平,文化的发展自然就开始空前繁荣。在这段时间里,老子开始在周王室做图书馆管理员,孔子开始逐渐成年,并且开始求教于老子,逐渐提出儒家思想。诸子百家很多思想的源头,其实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

[var1]

随着晋楚两国停战,春秋历史的第三个阶段,晋楚争霸阶段,也就彻底结束了。

而接下来,便是春秋时代的第四个阶段,吴越争霸阶段。

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晋楚两国虽然停战了,但是吴越两国却逐渐被扶持起来了。所以接下来中原地区战争消失,吴越地区反倒是开始频繁开战。

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吴国因为晋国的援助,率先崛起,抢先压制了越国,成了东南第一大国。而吴国崛起之后,楚国却在不断衰落。就这样,到了第二次弭兵会盟结束四十年之后,吴国已经彻底崛起。

[var1]

所以接下来,已经等了四十年的晋国,开始同时发力。晋国首先联合了十多个诸侯国,一起围殴楚国。因为种种原因,这场战争晋国虽然胜利了,但是却只是重创楚国。与此同时,就在晋国刚刚撤兵之后不久,吴国再次进攻。

当时的吴国大军,由那位写《孙子兵法》的兵圣孙武统领,直接一口气打到了楚国腹地,攻破了楚国王都。就连楚国的老国王,都被挖出来鞭尸。当时的楚国,已经到了灭国的边缘。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在西边隐身的秦国出手了。

秦国出手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楚国彻底倒下了,那接下来晋国很有可能彻底壮大,继而向西发展,直接灭了楚国。所以就算是为了自身,秦国也不能坐视楚国被灭。

[var1]

最终,在秦国的帮助下,再加上楚国百姓确实也很给力,越国又趁机偷袭吴国背后,所以楚国顺利复国。但是经此一战之后,楚国元气大伤。一直到春秋时代结束,都一直处于养伤的状态了。

而楚国被重创的同时,晋国其实也不好受。当时晋国内部,几个士大夫家族开始崛起,逐渐架空了晋国国君,然后彼此之间又开始内战。因为内战的原因,晋国国力逐渐衰退,再也无力对外扩张了。而齐国那边,同样也是如此。齐国内部一个姓田的家族,逐渐开始壮大,架空了齐国宗室,开始鸠占鹊巢。

至于秦国和燕国,因为地理位置太偏,这时候同样还是没什么戏份。

如此一来,争霸的主角,自然就成了吴越两国了。

[var1]

作为两国新兴的大国,吴越两国又是直接接壤的。所以吴越两国的战争,就变得更加惨烈了。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吴国的老国王,被越国的新国王勾践打到重伤去世。然后,吴国的新国王夫差,励精图治,对越国复仇,打垮了越国,并且俘虏了勾践做奴隶。

而勾践在吴国这边,做了三年的奴隶之后,靠着伪装得到了夫差的信任,最终返回了越国。回到越国之后,勾践又卧薪尝胆,让越国恢复国力。后来趁着吴国主力都调往北方,去和晋国争霸的时候,偷袭吴国后方,彻底重创了吴国,后来又直接兼并了吴国。

就这样,越国成了最后的赢家。吞并了吴国之后,越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实力已经不逊色于当时处于衰退期的晋国了。所以,越王勾践,就成了最后一位春秋霸主。

[var1]

而勾践称霸之后,接下来就是春秋时代的第五个阶段,也就是春秋时代的尾声了。

在这个阶段,勾践虽然顺利称霸,但是因为勾践之后的几个越国国君,都只能算是守成之君,所以越国并没有进一步扩张。与此同时,几大强国内部,开始纷纷大乱。

晋国这边,内部几个士大夫家族开始混战,最后由韩赵魏三家胜出,彻底瓜分了晋国。齐国这边,田氏开始架空齐国宗室,并且最后取而代之。秦国这边,因为秦国有殉葬大臣的传统,倒是没有什么强大的士大夫家族,但是自身的实力却开始不断衰落。

楚国这边,一直处于养伤状态。因为之前差点被灭国,所以内部几个老牌世家被消灭了,倒是因祸得福,避免了三家分晋之类的事情。而越国这边,因为连续几个守成之君在位后,又开始内乱,所以也衰落了。

[var1]

如此,在春秋时代的尾声,战争第一次不再是主角。反倒是各大强国的内部矛盾,成了历史主线。

当然,对于春秋时代的尾声来说,其实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主线。

这个主线,叫做冶铁技术成熟。

随着冶铁技术的成熟,当年周朝延续下来的井田制开始逐渐崩坏。土地制度的崩溃,导致各种社会制度开始发生变化。所以在这之后各国开始忙着解决内部问题,至于对外战争,反倒是少了很多。

就这样,到了公元前403年,随着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春秋时代彻底结束。

[var1]

到了这个时候,春秋时代的小国,已经不剩几个了。取而代之的,是战国七雄之类的大国。至于周王室,当时已经衰落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势力,没谁会在乎他。

这就是春秋时代的完整历史。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