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的建立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魏国衰落后武卒再难重建

魏武卒的建立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魏国衰落后武卒再难重建

()
中文名:
魏武卒的建立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魏国衰落后武卒再难重建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不幸的是,这三大要素都是可以被复制、替代的,甚至后来者还能具备后发优势。随着魏国的全面衰落、其它诸侯国的崛起,以及魏武卒体系本身的顽疾,这支军队走向没落成了历史的必然。 当初吴起设立魏武卒,是对春秋军制的划时代变革。 春秋时期的军队主要有三

秦朝名人推荐

不幸的是,这三大要素都是可以被复制、替代的,甚至后来者还能具备后发优势。随着魏国的全面衰落、其它诸侯国的崛起,以及魏武卒体系本身的顽疾,这支军队走向没落成了历史的必然。

当初吴起设立魏武卒,是对春秋军制的划时代变革。

春秋时期的军队主要有三部分人组成:士、农民、奴隶。

“士”最早指的不是读书人,而是手执武器、佩戴弓矢的武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家臣。但他们并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而是既要勤练武艺,还得兼修舞乐、礼仪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打仗时,这一群体身着装甲、乘坐战车出发,是军队的骨干力量。

而在战车旁用两条腿行军打仗的,则是役徒、小卒,他们由各个封地的农民组成。这些农民平日里耕作,农忙间隙被集合练武,而在战时就要服从贵族的征召、参军打仗。

[var1]

再往下,就是随军干杂活、为上述两类人提供服务的杂役,他们由奴隶构成。不过到了春秋末期,由于实际情况的需要,出现了奴隶充当战士的趋势。

在春秋后期,齐国出现了雇佣兵,即“齐技击”。根据《荀子·议兵》的解释,一名“技击”每取得一枚敌人首级,就能获得八两黄金,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奖赏。

可以这么理解:他们与齐国统治者属于纯粹的利益关系,也许比一般的军队更有战斗力,可一旦遇到强横、有组织的强大军队,他们往往逃得比兔子还快,所以后来三晋将士经常嘲笑齐军。

而真正推动军事变革的,就是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吴起。

吴起之所以被称为军事家而非名将,是因为人家不仅带兵打仗攻无不克,而且还能著书立传、开创一代军事思潮。在他所著的《吴子兵法》兵法中,提出了许多系统性的军事理论,其中有一条主张令人耳目一新:注重军队的专业性。

吴起认为,军队不在多,而要追求“以治为胜”。所谓的治,就是训练有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再辅以赏罚严明的制度,以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他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编组,如“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以实现军队的整体优化组合。

[var1]

这种专业化的精兵理念具备划时代的意义,打仗被视为一门正儿八经的“职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在侧面告诉我们所谓“战”国这一名称的由来。

根据吴起的分工理念,那些核心战斗人员就是我们所说的魏武卒。关于这些人的选拔标准,《荀子·议兵》中解释的很直观:“魏之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这对于军人的体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实这种选拔方式比较科学,毕竟在战场上,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个人技巧都显得苍白无力。

战国初期,魏国之所以能嚣张地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而且处处占优,这支领先于各国的新式军队是其最大的底气。《吴子》中记载的阴晋之战,声称吴起带着五万训练有素的新兵击败了50万入侵秦军。虽然在正史中没有这一记录,但吴起在西河郡时,秦国被他常年压制在关中却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魏武卒这么厉害,为啥别的国家不学习呢?楚武卒、齐武卒、秦武卒.......各国精兵一较高下岂不美哉?

[var1]

那是因为,想要打造起这么一支军队并不容易,起码得满足两大前提条件。

第一:雄厚的经济基础——所在国家要有钱,非常的有钱。

关于魏武卒的待遇,是“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也就是说,被挑中后,全家被免除徭役,被赐以条件优越的住宅、耕地;即使他们年纪大了、体力下滑了也不能取消,甚至连退休了之后,还能享受国家给予的救济、关照。

由此可见,魏武卒就是铁饭碗。军队的士气、战斗力确实上去了,但副作用就是国家的税收减少、财政负担巨大:“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养一两代军人也许没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在的国家必定不堪重负。

而魏国之所以敢砸重金打造这么一支专业军队,源于他们在战国初期确实很富有:

一方面,魏国继承了战国霸主晋国的核心遗产,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可谓富得流油;

另一方面,魏国率先开展了法家变革——李悝变法。其中在经济方面颁布了新税法,由国家采取平价籴粜(买米卖米)制,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

[var1]

吴起

第二,优越的上层建筑——打破贵族政治、任人以才。

建设专业化军队这一概念,把被传统贵族垄断的军事资源收归国家,交由专业人员管理,本身就是对原有体系的巨大冲击。在战国初期,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决心。吴起之所以能在如愿打造其魏武卒,在于他遇上了魏文侯。

魏文侯魏斯是战国时期的第一位雄主,他第一个全面打破传统贵族政治,真正做到了任人以才:他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创立西河学派;任用李悝、翟璜为相,推动政治、经济改革;起用乐羊、吴起等为将,痛击秦国、爆打中山。而这些人才,大都出身于小贵族、平民。在战国初期,这种破例实属难得。

对于吴起的使用,更是充分体现了魏文侯的魄力。当初吴起投奔魏国时,正赶上魏、秦西河大战;魏文侯向李悝征求对吴起的看法,后者回答:“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也就是说,吴起有才无德。但魏文侯就是任人所长而已,他没有丝毫犹豫地任命吴起为将,魏国在战场上的优势迅速扩大。随后吴起更是受命常年驻守西河郡,魏武卒也是在这个期间正式建立,一代军事家从此名扬天下。

上面两大条件,看起来是不是貌似很简单?那我们举个反面例子,同样是跟吴起有关。

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吴起跑到了楚国,被仰慕他大名的楚悼王任命为相,他随即展开了自己的一揽子变法方案。其中,在军事方面,他又建立起了一支专业军队:“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可以理解为裁汰冗官、剥夺部分贵族的特权,用节省下来的经费养兵。

[var1]

这跟魏武卒的套路异曲同工,成果自然非常显著:“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被此时的楚军暴打的国家里面包括了魏国(三晋之一)。

然而,这种改变却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楚悼王死后,吴起就被他们群起而攻之、惨死在楚王灵堂,楚国的变法随之被废除。

由此可见,凡是触动到经济利益、政治权利的举措,都将非常困难。而魏武卒的衰落,也正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双方崩盘的必然结果。

自从魏文侯死后,魏国的政治生态就呈现出日渐下滑趋势。魏武侯继位初期,吴起在相位争夺战中输给了田文,其实倒也情有可原,毕竟后者更能解决当时的魏国政坛隐患;但其后出身贵戚的公叔痤长期把持着相位,并且处心积虑逼走了吴起,则将魏国贵族政治复辟的状况体现得淋漓尽致(商鞅也是在公叔痤这里混不下去才走的)。后来,魏国的好几任相都姓魏,象征着魏国政坛的全面堕落。

而在经济层面,贵族势力的强化,必然意味着君主手中政治、经济资源的萎缩;同时,由于战略不清晰,魏国常年四面出击,对国力造成了巨大消耗;数代魏武卒的滚雪球式积累,对魏国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可想而知。

因此,魏武卒在桂陵、马陵两次大败,固然是庞涓输给了孙膑,实际上也是魏国国力全面衰退的必然结果。

想要重建这支曾经横行天下的威武之师,一是没实力,二是没必要,毕竟那时已经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军队组织模式——从魏国跑出来的商鞅,吸取了魏国经验教训,推行了更为深远的全面改革、建立起二十级军功爵制,更雄厚的经济基础、更先进的上层建筑,从而打造了一支一往无前、以疯狂战斗为人生追求的虎狼之师——秦军。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