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晋文公的大臣先轸说,扶困救难,立威称霸,就在此一举了。晋文公深表同意,于是决定救援宋国。 狐偃说,曹国和卫国都是楚国的附属国,我们只要讨伐曹卫,引诱楚国来救,就可以不战而解宋国之围。 狐偃的这条计策非常高明。因为楚国距离宋国近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var1]
晋文公的大臣先轸说,扶困救难,立威称霸,就在此一举了。晋文公深表同意,于是决定救援宋国。 狐偃说,曹国和卫国都是楚国的附属国,我们只要讨伐曹卫,引诱楚国来救,就可以不战而解宋国之围。 狐偃的这条计策非常高明。因为楚国距离宋国近,而晋国离得远,如果直接救援宋国,在形势上对于晋国是不利的。狐偃的计策,是想把楚军引诱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来作战。《孙子兵法》有云: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意思是说用兵高手就要擅长调动敌人,化不利为有利。狐偃的计策可以称之为“以逸待劳”。而攻曹卫而解宋围,乃是是后世著名兵法家孙膑的“围魏救赵”。 狐偃之计,深得兵法精要。 公元前632年正月,晋文公率领大军进攻讨伐曹国。理由是:曹国曾经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重耳在未即位时曾经出逃到曹国避难,曹国的君主曹共公居然偷看晋文公沐浴。) 但要进攻曹国,就必须经过卫国,晋国顺理成章就向卫借路。很明显,此乃“假道伐虢”之计。 曹国和卫国都是楚国的附庸,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卫国当然是不肯借路的。 晋国找到借口,于是偷袭了卫国的五鹿,又攻占了敛盂。 敛盂是一个战略要地,四通八达,向东能够直接进入齐国。晋文公趁机与齐国在此会盟,形成了同盟。 卫国对此感到恐惧,于是就想背叛楚国转而投靠晋国。 晋文公当然不同意,因为他的意图根本不在于此,而在于远在千里之外的楚国。 果然,卫国见到形势不妙就赶紧向楚国求救。这正是晋文公想要看到的。 令人意外的是,卫国的百姓居然起兵赶走了国君,向晋文公投降。这件事情一方面是出于晋国的兵力之强盛,另外一方面也体现出中原百姓对于楚国这种蛮夷国家的厌恶,百姓不愿意再向蛮夷靠拢。 卫国的不战而得并不是晋文公最想要的结果。很快,晋国大军又就攻克曹国,俘虏了曹国君主。 这就令晋文公诧异了,楚国大军不仅仅没有被吸引而来,反而是加紧围攻宋国。 宋成公再次派人向晋国求救。 这个时候,晋文公似乎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去救宋,那么名声、威望、信义都将大受损伤;如果去救,就违背了当初所制定的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计划了。 怎么办? 先轸说,架着曹国国君,然后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粮食都送去给宋国,楚国看到后一定会急切来作战。 不过,楚国君主楚成王却异常冷静。他看到晋国接连降卫破曹,而且齐国、秦国都派兵相助,感觉到难以与晋国争锋,就撤兵回国了。 他命令楚军的总指挥子玉也赶紧撤兵,不要再打宋国了。并且叮嘱子玉:不要去跟晋国作战,晋文公有德,我们很难战胜。 但子玉不听。[var1]
这个时候,楚成王自己也开始糊里糊涂。他之所以忧心忡忡、急着撤兵是怕秦国从后偷袭楚国,但回去之后一看,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于是又有点后悔了。 此时子玉派人来向楚成王请求增援,以与晋国一决胜负,楚成王就果断给与了支持。 连国君都转而支持自己,子玉信心大增,晋楚大战即将爆发。 子玉派宛春去跟晋文公谈判,谈判内容为:如果晋文公把卫国和曹国都交还给他们原来的君主,我们就撤兵不再围攻宋国。 先轸一眼就看穿子玉的计谋,说:如果我们同意了,那么卫国、曹国、宋国都会感激楚国,如果不同意,那么就会和三国结怨。总之,好处都归楚国,坏处都归我们晋国。再说了,我们本来就是来救援宋国的,要是不答应就显得意图不明了,这也说不过去。依我看,我们不如私下准许曹国和卫国复国,让他们两国背叛楚国,然后再扣留子玉的使者,激怒他,引诱他前来交战。 先轸之谋,不但破解子玉之计,而且强势反击,非常犀利。 果然,子玉听说曹国和卫国都背叛了,而且自己派去的使者宛春也被扣留,于是大怒,率领大军向曹国进发,进攻晋军。 直到此时,晋国所谋划的以逸待劳的计策才终于成功。 晋文公唯恐优势还不明显,又命令大军向后退九十里。一舍就是三十里,所以九十里是三舍,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晋文公退避三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为了报答当年楚成王的厚待之恩情,以表示不敢跟楚国大军交战,第二层意思则是出于军事的考虑,既有诱敌深入的意图,又有示弱骄兵的意图。 晋文公一直退,子玉就更加以为晋军畏敌,于是,紧追不舍。最终在城濮这个地方追上了晋军。 子玉派人去向晋文公下战书:你请作壁上观,我跟贵国将士演练演练,就当看戏。 跟子玉的狂妄相反的是晋文公,他故意做出谦虚恭谨的回答: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楚王的恩惠我一刻也没有忘,所以一直退到这里。其实我哪敢跟您开战啊?希望您这就罢兵,然后我亲自到贵国去向楚王请罪! 堂堂国君身份,对敌国的一个将领如此卑躬屈膝,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晋文公是个懦弱不堪的人。第二种,忍受这样的屈辱之后,有可能会获得远高于此的回报。 很明显,第一种的可能性为零。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晋文公别有所图,而且所图谋者非常之大,大到他可以不要体面,忍辱屈尊。 我常常想,历史上有很多人都会在关键时刻采取这样的做法,孙膑、勾践、朱棣等人都是如此,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不仅装疯卖傻忍辱偷生,甚至连屎尿都吃。人一旦被逼迫到这种程度,他所想要得到的必然比他的隐忍和付出多上十倍百倍。孙膑想要的是施展自己一身的才学、抱负,勾践想要的是称霸诸侯,朱棣想要得到的则是整个天下。 还是说回城濮之战。 晋军方面,除了自己的上中下三军之外,还有秦国、齐国的援军,而宋国在楚军撤围之后也派兵来助战。如此一来,晋国方面,晋、秦、齐、宋四国联军,全部加起来将近八九万人。楚军方面,加上陈、蔡两国的兵力,数量超过十万。 从兵力对比上看,晋楚双方的实力很接近。那么,谁胜谁负,就要看谁的临场发挥更加出色了。[var1]
楚军的主帅是子玉,晋军中地位最尊贵的当然是国君重耳,但具体作战的三军主帅则是先轸。 晋军和楚军都是列成了三个方阵,左中右,一一对峙。简单来说,只要互相捉对厮杀,就能分出胜负了。当然了,我这样的想法是很幼稚的。真正的用兵高手,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他们的强项,就是在这种时候搅弄风云。 晋军的胥臣在战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将自己所在的晋军左军战马全部蒙上虎皮。与他们相对位的是陈国、蔡国的军队。他们的战马见到“老虎”非常恐惧,结果陈蔡联军一触即溃。 可见在战斗中,这些临时拉凑的援军战斗意志是非常薄弱的。 还好,楚军的右军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陈、蔡联军,另一部分则是楚国自己的军队。 但晋军很快就向敌人证明了,即使是楚军,也同样不堪一击。 晋国的栾枝用兵车拖拽着树枝狂奔,掀起了巨大的尘土。当时风向正对着楚军,于是烟尘大起,楚军被吹的睁不开眼。晋军趁机大举进攻,楚军的右军全部溃败。 以上的战斗仅仅发生于晋军的左侧,楚军的右侧。 有人要问,为什么右军溃败,楚军的其他两军没有救援?因为他们也同样在交战。 在另一侧,也就是晋军的右侧,晋国的将领们也有着精彩的表演。狐毛在军中设了两面大旗,跟楚军左军刚一交战,就诈败撤退。楚军统帅子玉看到大旗败走,认为是晋军的右军大将战败,就命令左军追击。 所以,对于自己的右军的溃败,子玉并没有放在心上。一胜一负,不过平局而已。 但事情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晋右军后退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回身作战。而晋中军的先轸、郤溱从横向过来夹击,楚左军独力难支,很快溃败。 三军溃其二。子玉自知难以获胜,急忙命令中军停止进攻! 或许这是子玉在此战中所下达的唯一正确的命令,否则楚国中军也免不了战败的下场。 在战术的对决中,他以一场完败的方式输给了晋国的先轸。 楚成王得到了子玉战败的消息,非常恼怒,派人责备他:你还有何面目回来? 子玉羞愤难当,就自杀了。 此役就是“城濮之战”。 此战中晋国方面从战略到战术,都发挥到淋漓尽致。战略方面,晋文公采用狐偃的以逸待劳、诱敌深入之计,虽然起初并未奏效,但在晋国君臣的不断谋划之下,楚国开始慢慢堕入计中。子玉所提出的以宋国交换曹卫的计划实际上也值得称道。不过,与之相对敌的先轸更加棋高一着,不仅想出了破解之道,而且扣留使者,成功激怒子玉,终于使诱敌深入之计最终达成。 而战术方面,晋军就更加天花乱坠了。马蒙虎皮、扬尘蔽目、诈败夹击,令人目不暇接。很明显,晋军中以先轸为首的将帅们对于兵法的运用远在楚军之上。 楚国方面,战败的直接责任当然属于子玉。他为人刚愎自用、激愤急躁,又狂妄轻敌,终于由此一败。 不过楚成王先命令子玉撤军,后来改变立场支持子玉与晋军一战,他也是有责任的。以子玉的才能根本难以担当三军主帅,这是楚成王用人不明之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