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秦帝国,深度分析秦国为何明君辈出?忧患意识、独特文化

看大秦帝国,深度分析秦国为何明君辈出?忧患意识、独特文化

()
中文名:
看大秦帝国,深度分析秦国为何明君辈出?忧患意识、独特文化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大秦帝国》其实就是讲述了一个在西北边陲为周室养马的贫弱秦国,屌丝逆袭成大国,最后一统天下的故事,此历史剧共分为四部分,战国的裂变,秦国纵横,秦国崛起,秦国得天下。就像剧照商鞅所说的,秦国土地贫瘠毫无地理资源优势,秦国偏居一隅在位置上毫无战

秦朝名人推荐

《大秦帝国》其实就是讲述了一个在西北边陲为周室养马的贫弱秦国,屌丝逆袭成大国,最后一统天下的故事,此历史剧共分为四部分,战国的裂变,秦国纵横,秦国崛起,秦国得天下。就像剧照商鞅所说的,秦国土地贫瘠毫无地理资源优势,秦国偏居一隅在位置上毫无战略优势,秦国文化落后,人才匮乏更不具备人才优势,秦人私斗成风历经四世内讧更使秦国雪上加霜。

从《大秦帝国》中,我们可以得知是秦穆公让秦国有了第一次自信,而真正展开霸业时期却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后;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秦国能够用六百年时间,在戎狄围剿中成长,在中原诸国攻伐下壮大,从西部边陲一个贫弱国家而崛起为强大帝国,进而统一天下,商鞅变法固然重要,但秦国最终胜在出了六世明君。

[var1]

秦国为何明君辈出呢?为什么秦国能够崛起?秦国一无人才,二无资源优势,三无地缘政治优势,为什么偏偏是秦国能统一天下?有人说是商鞅变法,依法治国成就了秦国,也有人认为秦宣太后承先启后的作用不可忽略,但是山东诸国都有变法,为何就不能成就霸业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商鞅变法前,战国时期的改革:

战国时期各国改革

魏国李悝变法与吴起变法

李悝变法与吴起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第一强国,推动改革的国君是魏文侯,在经济方面,魏文侯发展农业,采取兴修水利、鼓励生产两项措施;在民生方面,魏文侯加强民生管治,大力打击犯罪,严禁非法经营活动,在人才方面,魏文侯求才若渴,重用子夏、李悝等贤臣,为魏国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带来繁荣昌盛。

在魏国强大方面,魏文侯重用吴起,推行新的征兵制度,打造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魏武卒”,为魏国立了许多战功,使魏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事强国。从魏国的改革中,我们看到了魏文侯思想开放、眼光远大,挣脱晋国时期旧文化传统束缚,接受纳谏,从各地方、各阶层笼络人才,并且用人不疑,重要人才,仅用数十年时间,魏国便成为三晋中心,战国霸主。那么,魏国后来为何衰落了呢?《大秦帝国》中,商鞅所说的魏国改革只能强盛一时,遇明君则国强,遇庸君则国弱,遇昏君则国亡。

[var1]

赵国的改革

我们再来看看赵国的改革,历史上赵国有名的改革有两次,一次是在第一任国君赵烈候时,代国人番吾君向他推荐牛畜、荀欣、徐越三人,讲述仁义及王道治国原则,赵烈候“选贤任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使赵国改革小有成绩;第二次改革就是商鞅变法之后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一个能与秦国在军事上相抗衡的国家。

楚国的吴起改革

楚国在楚悼王的领地下,重用吴起,由其主持一场壮烈的政治改革,吴起改革内容包括强兵、简政、废除公族、杜绝私情与游士等种种措施,楚国经过吴起改革后,楚国成为军事强国,才有了日后的南平百越,北并陈蔡,西伐秦国,却三晋。魏国、赵国、楚国的改革都是有成效的,魏国占领了秦国河西大片土地,秦国被迫迁到洛水以西;一直大而不强的楚国能却三晋,打秦国,这样的成绩也是十分诱人的;齐国本身就经济发达,人才众多,一直位列强国富国之列,就是燕国、韩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也比秦国要高很多。

[var1]

商鞅变法的强秦方略

富国强兵的根本在于庶民

商鞅认为富国强兵的根基在于庶民,魂魄在庙堂,在大争之世,国家要由贫而富,根基是发展农业,开发地力,只要民众努力耕战就可以成就霸业,于是商鞅建议秦孝公广招人口,给予土地和住宅,免除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让老秦人来当兵,让新秦人提供粮草。商鞅还建议,废除井田制,实行授田制,把土地授予给农民,承认土地私有,国家承担土地税赋,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秦国国力迅速提升。

农战政策,极大地提高军队战斗力

商鞅以农战政策发展国家经济,以重战政策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在雄厚的经济实力继承上,将重农和重战结合起来,并且用赏刑来推动这种政策,不仅有利于奴隶解放,更有利于调动庶民奋斗的积极性,这种政策最大将民众力量在战国时期发挥到了极致作用,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var1]

依法治国思想为变法改革保驾护航

商鞅变法是以法治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以“重法”著作,认为“法”才是治国的关键,不同于齐国慎到的势治,韩国申不害的术治;在秦国,臣子要守法,庶民要守法,君主也要守法;商鞅强调,君主制度法律后,必须严格遵守,不能凭主观好恶之情而破坏法制,更不能亲疏远近而妄行赏罚。

在法律的执行上,商鞅强调“刑无等级”,国家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是氏族贵族,卿相将军,功臣孝子,大夫庶人,只要阻碍、破坏耕战政策,只要违反国家法律,一律严惩不贷。一切依法定型,功过不能相抵,爵禄不能顶罪,善行不可顶恶。

由此,可见商鞅的变法对国君有巨大的要求,既要国君遵守法律,又要得罪权势,如果国君不下定必死的决心强力支持,商鞅变法是万万不能成功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不仅是人才政策,不仅仅是商鞅变法,而是赢在六世之明君。那么为什么秦国能够明君辈出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var1]

讨论

六国卑秦,产生忧患意识

六国卑秦压力对秦国君主的刺激,早在西周时期,秦国只是看守边陲的小国,主要是替周天子抵御戎狄入侵的,秦国虽然是合法封邑,但地位低下,这里土地贫瘠,是一片荒野地带,条件恶劣,秦人生活困苦,随着抵御戎狄有功,秦国的地位逐渐被周室提升,先后被任命为周室的命臣,在周室式微时又被晋升为诸侯,虽然名义上是诸侯国,但在各诸侯国眼里,秦国一直被卑视。

秦国在与戎狄进行长达400多年的拉锯战中,与戎狄打交道最多,其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诸国,在中原诸国眼里,秦国之俗具有“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的特点,对于中原文化来说,无疑是一个另类,被视为夷狄。纵使秦王不断努力发展势力,也无法改变当时六国卑秦的状况。

[var1]

秦国不仅长期面对戎狄作战压力,又要面对“六国卑秦”压力,这些压力刺激秦人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演变成谋求发展的欲望和活力。在《大秦帝国》中,秦孝公能够广发招贤令,下定决心重用商鞅变法,就是受“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刺激,正是艰难的内外环境刺激,使得秦国君主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图强意识。

进入战国后,随着秦国国力增长,与东方诸国有了抗衡实力,在与东方诸国多次对抗中,秦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又被东方诸国视为“虎狼之邦”,东方诸国畏惧强悍的秦国,有不愿意接受秦国超越自己而强大的事实,于是,秦国成为东方诸国合纵攻击的目标。

面对东方诸国多次联合攻秦的情况下,秦国受到的威胁远大于任何一个国家,最后用连横策略成功化解,在这些巨大的压力情况下,秦国君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一直为筹划统一大业而奋斗,而其他六国君主则生活在相对安逸之中,滋生享乐心态,腐化斗志,缺乏雄心和大志,所以,正是这种忧患意识促使秦国明君辈出,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var1]

长期战争环境促使秦君励精图治

早在西周时期,秦国被封地时开始,就常年处于征战之中,首先秦国地处于戎狄包围之中的西北边陲,为周室守国门,秦人要抵御戎狄入侵,要开疆拓土,必然发生战争,这其中既有秦人拓土扩边的主动迎战,也有戎狄发动入侵的被动应战,尽管周室对秦国有几次分封,那都是空头支票,秦国的每一寸领土都是在战争中打来的。

进入战国时代以后,秦国更多地时面对山东六国的围剿,无论是主动战争或者被动应战,战争始终伴随着秦国,致使秦国国君不敢有丝毫松懈和怠慢,否则就会有战败亡国的危险;而长期的战争环境,使得秦国君主牢牢地将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项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使得秦国一开始就建立具有军事性质的中央集权国家,君主在军事、行政上拥有绝对权威。

此外,西周时期各国普遍实行的宗法制度,使得诸侯国内容易形成宗族豪强,卿大夫左右政局的局面,例如晋国出现的“六卿弱公室”,鲁国的“三桓”,在宗法制影响下的诸侯国极易被宗族豪强掌控国政,分散君主权力,反观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约,使得君主政策能够高效展开和执行,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方面,秦国比六国具有巨大的优势,这也是秦超越六国的重要因素。

[var1]

与六国相比,秦国在政治上的集权特色,使得君主有绝对主导权,使得君主有能力调动全国力量,避免受各方面的影响,造成决策中断或者执行不彻底的问题,这也是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秦国独特文化对君主的塑造

秦国独特文化对君主的塑造也是秦国明君辈出的原因之一,秦人在漫长的崛起过程中,弥漫着崇武尚战精神,使“勇猛”者继位,秦人在长期与戎狄战争中,与戎狄文化不断碰撞,形成了既包容、开放又尚武、剽悍、进取极具竞争意识的独特文化。

商鞅变法后,秦国形成重耕战思想,深化秦人对武力的渴望,对战争的宗室,特别是带有巨大诱惑力的军爵奖励制使得秦人有死而后生的勇气,将秦军打造成一支虎狼之师,这样的文化传统使秦兵在战场上的展现出令六国胆寒的气势。

在崇武尚战的民风指引下,秦人对明君有了不同于六国的评判标准,能不能开疆拓土,能不能争夺人口,这是他们的明君标准,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武力来实现,所以在储君的选拔上,秦国更倾向于“择勇猛者立之”而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君主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君主的英武和贤明。

[var1]

秦人重功利、轻伦理的价值观文使君主更重实利,在六国面前,秦人就是“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的代名词,在这样浓厚功利主义价值观下,秦人在战争、外交、改革等方面都以是否获利为标准,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仁义、道德”等虚荣。秦国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更适合于统一战争的需要,夺取土地多寡,杀敌数量多少,掠夺人口数量,都成为奖励军功,赐爵,赐田宅的标准;也使得君主一味地追求霸权政治统治,对权力和国土有着空前的渴望和追求,这无疑是利于统一战争的。

此外,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率先打破世卿世禄制度,使得秦国在人才竞争力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官僚体制开始进入国家行政体制的核心;反观山东诸国在人才使用方面较为重视世族的任用,秦国的人才多数都来自中原地区,大多都不是秦人。在秦国先进的官吏选拔体制下,这些人才进入秦国后,充分发挥了臣子对君主的辅佐作用,进而影响秦国历史发展进程,最终助力秦国统一天下。

参考文献:《荀子》、《史记》、《战国策》、《左传》、《商君书》等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