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先后扶植晋惠公、晋文公登基,其攻打郑国也有试探晋国之意

秦穆公先后扶植晋惠公、晋文公登基,其攻打郑国也有试探晋国之意

()
中文名:
秦穆公先后扶植晋惠公、晋文公登基,其攻打郑国也有试探晋国之意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之所以对他们有如此评价,仅从他们入秦之后,围绕晋国的变故接二连三,或内乱不断,或向秦求援,或无信丧德负秦,面对一次次“图晋”良机,秦穆公却一次次错失,毫无作为,足以证明他们确非佐霸之才。 秦穆公得百里奚、蹇叔之后,信心满满,在致力于富国强兵

秦朝名人推荐

之所以对他们有如此评价,仅从他们入秦之后,围绕晋国的变故接二连三,或内乱不断,或向秦求援,或无信丧德负秦,面对一次次“图晋”良机,秦穆公却一次次错失,毫无作为,足以证明他们确非佐霸之才。

秦穆公得百里奚、蹇叔之后,信心满满,在致力于富国强兵之时,本以为可以大有一番作为,但秦穆公,却屡屡错失“图晋”良机。从秦穆公时代诸侯列国分布来看,秦穆公若“谋中原”,必先“图晋”。

当秦穆公一次次丧失良机的时候,东方的齐国早已不仅限于“助燕伐山戎,次于孤竹”,齐桓公在称霸之路上搞得风生水起。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秦穆公“谋中原”之心,但苦于无佐霸之才,而有心无力。

或许有人会说,秦晋已联姻,秦穆公不便“图晋”。《史记·秦本纪》记载了秦穆公不顾刚刚“迎妇于晋”,于成为晋献公女婿的第二年即出兵讨伐晋国,“缪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这段记载足以证明秦穆公早有“图晋”进而“谋中原”之意。

[var1]

春秋时期形势图

在此,将“晋之予秦”的一次次“图晋”良机,总结如下。

良机频现,霸业却迟未成

百里奚、蹇叔之贤千古流芳。秦穆公得二人之后,信心满满,在致力于富国强兵之时,本以为可以大有一番作为,但秦穆公在二人的辅佐下,却屡屡错失“图晋”良机。从秦穆公时代诸侯列国分布来看,秦穆公若“谋中原”,必先“图晋”。

1、晋之内乱

百里奚、蹇叔入秦之时,“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

周襄王元年(前651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盛况空前,“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

同年,晋献公去世,“立骊姬子奚齐”,但很快即被“其臣里克”杀了。之后,有人劝说晋相荀息拥立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悼子即位,但“克又杀卓子及荀息。”

秦穆公作为晋之友邻,且其为晋献公的女婿,当晋国臣子屡弑国君内乱之时,可以以为晋国铲除乱臣贼子的机会,出兵讨伐,进而“图晋”。

[var1]

秦穆公

即使秦穆公碍于姻亲关系不便趁机“图晋”,但作为秦国重臣,百里奚、蹇叔却未能及时为君谋划,错失良机,令人不解。

2、援晋公子夷吾回国即位

里克等人先后杀死了奚齐、悼子两位晋国国君,“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但是晋公子重耳对国内的局势毫无把握,于是婉言谢拒了他们的邀请。

无奈之下,里克又让人到梁国去请晋公子夷吾。在外流亡多年,晋公子夷吾早已有了回家的念头,但是里克等人的所作所为,也让晋公子夷吾十分担心。为了自身安全考虑,晋公子夷吾一面向秦国求援,“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并开出条件“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于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

[var1]

秦穆公

秦穆公之所以送晋公子夷吾回晋,在《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是这样的:“秦穆公以夫人入公子夷吾为晋君”。

不久,晋公子夷吾即在秦穆公的军队护送下回晋国即位了,史称晋惠公。

读史至此,令人“惋惜”的是,秦穆公为何此时不下手“图晋”,借秦军护送之机将晋惠公培植为“亲秦政权”,反而贪图晋公子夷吾许下的“河西八城”。在春秋时代,诸侯列国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不惜挑起事端,谋得兴兵讨伐的借口,秦穆公错失良机不禁令人惋惜。

3、晋惠公两次负秦

晋惠公即位之后,立即派出特使丕郑赴秦“谢秦”,但丕郑到秦国来的主要目的是告知关于割“河西八城与秦”的问题,晋惠公给出的结果是“背约不与河西八城”。

周襄王四年(前648年),“晋旱,来请粟”。此时,流亡在秦的丕郑之子晋人丕豹劝谏秦穆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趁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拿下晋国。

秦穆公又咨询朝中秦国重臣。公孙支以“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表示救晋国。百里奚以“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也希望伸出援助之手。

[var1]

秦穆公

此时,秦穆公表现出了作为大国之君的远见卓识,当众表示“其君是恶,其民何罪”。最终,秦国卖粮食给晋国,“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周襄王六年(前646年),“秦饥,请粟于晋”。晋惠公接到秦国的求助以后即“谋之群臣”。大臣庆郑以“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支持向秦国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大臣虢射却不这么想,他对连续两年分别在晋国、秦国发生饥荒表达了看法,他认为,晋国发生了饥荒,这是上天把灭掉晋国机会赐给了秦国,秦国不但不把握机会,反而卖粮食救晋国。而今上天又把灭掉秦国机会赐给了晋国,晋国若不把握住这次机会,是违背天意。此时不但不能卖粮食给秦国,还应该趁机攻打秦国。据《史记·秦本纪》记载,虢射说以“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而“晋君从之”。

晋惠公以怨报德、落井下石“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周襄王七年(前645年),晋惠公“兴兵将攻秦”的同时,“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秦晋交战的结果是,秦国虽处荒年,但被晋惠公的以怨报德、落井下石激发了斗志,秦穆公“虏晋君以归”。

晋惠公被俘虏之后,秦国上下已经愤怒到极点,准备“以晋君祠上帝”。此消息一经散出,不但周天子派人前来求情,秦穆公的夫人也以“夷吾姊”的身份求情,最终以晋“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归晋君夷吾”。

百里奚、蹇叔作为秦穆公“委以国政”的重臣,当晋惠公对秦国“食言”、“背约”,进而“以怨报德”、“落井下石”的时候,不是秦穆公碍于夫人的情面无动于衷有情可原,百里奚、蹇叔却不能为秦谋划“押解”晋惠公回国,进而控制晋国,反而在放晋惠公回国的问题上无动于衷。纵观春秋纷争,实在难以寻找如此“图晋”之由。

[var1]

齐桓公

相比于秦穆公,齐桓公因怒“归蔡夫人”,致蔡国“怒而嫁其女”,最终齐国“怒而兴师讨伐”。在春秋时代,这才是为霸之主应有的举动,也是佐霸之才辅佐下的国君才有的霸气。

秦穆公以五张羊皮得“五羖大夫”,蹇叔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但是,为何在二人的辅佐下,秦穆公霸业迟迟未成,且与“图晋”良机屡失交臂,而用由余四年即“称霸西戎”?由此可知,欲成事,用人是关键,“二贤”之于秦穆公霸业功不可没,但仅能称其为“治国之才”,非佐霸之人。

痛定思痛,另寻他图

秦穆公怀揣称霸之心,却屡屡错失良机。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秦穆公决定主动出击,屡试屡败之后,决定另寻他图。

1、助晋公子重耳即位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而“子圉乃亡归晋”。至于晋公子圉不辞而别的理由,《史记·秦本纪》记载,子圉认为,晋惠公病重,“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

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晋惠公去世,子圉虽然即位为君,成为晋怀公,但“秦怨圉亡去,”,不但“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还“妻以故子圉妻”。

[var1]

晋文公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秦国“欲入重耳”,“使人告栾、郄之党为内应”而“杀怀公于高梁”。秦国军队最终送回了晋国的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

面对晋国拱手相送的一次次良机,秦穆公在百里奚、蹇叔的辅佐下一次次错失,在这个过程中,秦穆公也在逐渐觉醒。当晋公子圉不辞而别,回国即位为君的时候,秦穆公感觉到“图晋”的机会来了,“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

在秦穆公看来,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于国内已然陌生,且已是六十二岁高龄,若助其回国即位,难以驾驭庞大的晋国,更别说有所作为了。届时,秦国以拥立之功,对弱晋可轻而易举有一番作为。可是,令秦穆公始料未及的是,晋公子重耳即位之后,出人意外地老树发新芽,进而花开绽放。

2、审时度势趁机“谋中原”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当秦国送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不久,“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周天子有难,诸侯列国均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穆公迅速出兵,“军河上,将入王”。周天子告急于秦,真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秦穆公准备充分利用“勤王”之机,“谋中原”,仅从《史记·晋世家》记载的晋文公的从亡之臣赵衰所说的“求霸莫如入王尊周”,且“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

在秦穆公看来,此次“勤王”的主角非秦国莫属,虽然晋国也接到了告急文书,但是晋文公以六十二岁高龄初登大位,且在外流亡十九年,国内的一切对他来说均已陌生,当此百废待兴之时,哪里还有精力参与“勤王”事宜。

[var1]

晋文公

令秦穆公未曾想到的是,晋文公采纳了赵衰所说的“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暂时搁置国内事务出兵帮助周襄王,心中盘算的也是“方今尊王”,可为“晋之资”。晋文公手段果然老辣,“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次月即“杀王弟带”。周襄王为了表彰晋文公的功绩,“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秦穆公对晋文公估计不足,未能牢牢把握“勤王”主动权,错失了一次“谋中原”的良机,却令晋文公抢得先机,所以《史记·秦本纪》记载这件事仅用了“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

3、亲手送晋文公登霸主之位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晋文公即位的第四个年头,楚成王率领其他诸侯国包围了宋国,宋国立即派出公孙固赶到晋国请求援助。晋国君臣面对如此局面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战略,即出兵攻打楚国的盟国曹国、卫国,以吸引楚国前去救援,进而解宋国危机。

晋文公出兵曹国、卫国救宋国,也有“一石二鸟”的作用,既能够报恩宋国,又能报在流亡曹国、卫国的时候两国国君对他无礼之仇。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晋文公率领晋军,联合齐、秦,“败楚于城濮”。同年,“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晋文公即位仅五年,即登上霸主之位。

[var1]

城濮之战示意图

4、厚晋之时即抽身

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秦、晋两国出兵讨伐郑国,理由是“城濮之战”时,郑国帮助楚国。但是对晋文公来说,出兵讨伐郑国还有另一层意思,即晋文公流亡途径同姓的郑国时,郑文公对其“无礼”。

此次讨伐郑国,晋文公誓言“必得郑君而甘心”,如此决心确有灭郑国之势。无奈之下,郑国派人去游说秦穆公,仅以“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之说,即令秦军迅速退兵。

由此可见,此时秦晋虽处在友好期,但是秦穆公对这位时任霸主心情有多么复杂。

5、袭郑是实,亦有试探晋的意涵

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晋文公和郑文公去世,秦穆公迅速将目光聚焦到谋中原的目标上来。不久,秦穆公等来了一个机会,即“郑人有卖郑于秦”,并表示“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

秦穆公立即与谋臣蹇叔、百里奚商讨此事,但均以“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反对出兵。从秦穆公听取蹇叔、百里奚意见之后得表态“子不知也,吾已决矣”,可以想象秦穆公对蹇叔、百里奚一次次错失“图晋”良机失望透顶,准备抛开他们亲自谋划。

读到这一段历史,大家均认为,秦穆公有贪欲之心才令其做如此荒唐的事,以至于长途奔袭、越多国去袭击他国城邑,才赔了夫人又折兵,令人耻笑。

[var1]

孟明视

此次出兵伐郑未果,领兵主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商量后,认为“晋之边邑”有利可图,于是顺手牵羊袭击了“晋之滑邑”。

秦国此时招惹晋国确实不合时宜,“晋文公丧尚未葬”,举国上下均在为霸主的离去心痛不已。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这也许是秦穆公在霸主晋文公去世之后“谋中原”的一次试探性军事行动。

秦国分别在周襄王二十六年(前626年)、周襄王二十八年(前624年),两次发起讨伐晋国的军事行动,但是晋国上下均认为,秦国图晋的阴谋不会罢休,备战之事从未放松,结果秦军均以失利告终。

自晋文公去世以后,秦穆公即着手“谋中原”,秦晋关系也由“秦晋之好”转为“秦晋对抗”。但是秦穆公“谋中原”的军事行动均以对晋国的军事失利而告终。

当此生死存亡关头,秦穆公审时度势,调整了国家战略拓展方向,避开了无晋文公时代晋国国力犹强的现实,西顾西戎。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万历四大征(明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浙江省的临安县,杭州市与嘉兴市之间,为何反复划分了6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浙江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金华市、衢州市、温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浙江省的临安区,也就是当年的临安县级市、临安县。在五六十年代,围绕临安县的归属,嘉兴与杭州之间,曾经反复多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