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
中文名:
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幕府”一词,一开始指的是领兵在外作战的高级将领的营帐,借此延伸出了高官门下公署的意思,后世用来代指高官,或者指这些高官门下所聘请的辅佐人员的整体。 “幕府”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沿用,并扩大了这个词语的适用范围,不仅高级将领的营

秦朝名人推荐

“幕府”一词,一开始指的是领兵在外作战的高级将领的营帐,借此延伸出了高官门下公署的意思,后世用来代指高官,或者指这些高官门下所聘请的辅佐人员的整体。

“幕府”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沿用,并扩大了这个词语的适用范围,不仅高级将领的营帐可以被称为幕府,三公九卿乃至州郡长官的属吏都可以被作为幕府之职。

到了明清之际,幕府又可以指文武高官出征时搭建的营帐或者巡抚地方时的衙署。“幕府”之中的长官,被称为“幕主”,而辅佐“幕主”的人,则有“幕官”和“幕宾”两类人。

[var1]

02

“幕官”简而言之就是将官们公署之中的属吏,本身就归属于朝廷正式的官僚系统,这是在宋代以后形成的制度,明代基本保留下来了这部分幕职制度。而辅佐“幕主”的另一类人“幕宾”就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主要对象。

“幕宾”这一词语最早见于晋朝,当时谢安和王坦之一起到桓温那里谈论政事,桓温让自己的智囊郗超帐中躺着听他们的论事,事后好给自己提建议。结果论事之时清风拂过,帷帐被吹开,谢安看见郗超就笑着说了一句:“郗超真可以说是‘入幕之宾’啊。”

“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于是“幕宾”一词就此传播开来,幕宾和幕官的不同之处在于,幕官虽然也听命于幕主,但幕官是由朝廷分给的属吏,名列官籍,身份为官;幕宾则是由幕主私人聘请的辅佐人员,身份为客,不食朝廷俸禄,一切待遇均由幕主给支,两者合称就是我们常说的“幕僚”。

03

关于明朝“幕宾”的起源,根据王阳明与友人在弘治四年的书信可知,最迟在弘治初年,便有了高官“自己用人”的情况出现。

“凡荐贤于朝,与自己用人又自不同,自己用人,权度在我,故虽小人而有才者,亦可以器使。”

但是这一“自己用人”的说法并不能说明“幕宾”已经出现,只是因为嘉靖年间胡宗宪开幕府,延请徐渭、沈明臣等人为例,而逆向推测出弘治年间应该已经出现了“幕宾”之职。

明初著名清官况钟《明况太守龙冈公治苏政绩全集》卷三《太守列传》记载,“内署不延幕客,一切奏疏、榜谕、谳案,皆公所亲裁。”似乎从这条记载可以说明“幕宾”早在宣德年间就已出现,然而问题在于“况钟文集”是后人所编订的,其中的内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虽然况钟文集不能作为依据,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史料中看出“幕府”制度在明初就已经存在。

[var1]

04

首先在元末之时,元朝各地高官就逐渐有了脱离中央控制,割据各地自为军阀的趋向,因此这些名义上是元朝属下的骄兵悍将们就模仿唐朝藩镇之制,发展出了一套幕府体系,元末幕府的征辟“略仿唐藩,承制故事,而国史考之不详也。”

而元末起义的各地群雄,如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人都有样学样自署幕府。在朱元璋逐渐平定各路群雄之后,由于蒙元的残余势力还在大漠对边境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一些主将开设的幕府就被保留了下来,比如李文忠幕府帐下就有很多文人作为幕宾为他出谋划策,直到后来李文忠因为谏阻朱元璋讨伐日本,导致门下宾客被朱元璋尽数杀害。

05

到了正统年间,朝廷大臣出征之时就可以自主征辟文士,正式出现了幕宾一职。如文人周鼎因为生病弃官归家,而金忠讨伐福建盗贼的时候就将其征辟至幕府,让周鼎为自己出谋划策。

“(周鼎)博极经史,为弟子师,例当以掾曹得官,谢病归。正统中,大征闽寇,沐阳伯金忠参赞机务,辟置幕下,议进取方略,多见用。”

明初之时朝廷为各级地方行政公署都设有幕属官,这一类幕职并非由长官自己征辟,而是朝廷负责铨选,使得幕属官一方面配合长官工作的同时起到了监督长官的作用。

“参与长官行事,使之有所忌惮,不敢逋荡。”

自明中期以后,虽然公署有幕职,但是有司并不器重他们,反而自己聘请幕宾治事,或者将具体事务托付给胥吏,后来新任的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朝廷并不配给属吏,因此这些督抚也有自己聘请宾客辅佐,至此,幕宾一职应运而生。

06

明代的幕宾不仅服务于地方督抚,同时在明朝的各级衙门中都有存在,上至内阁大臣,大太监,下到六科给事中,各类衙门,各色官员聘请幕宾蔚然成风。内阁大学士有幕宾属于是明代特例,史载申时行曾经延请陆伯生为宾客,刑科给事中钱梦皋为时任内阁首辅沈一贯的“入幕之宾”。

而嘉靖年间的著名奸臣严嵩门下也多蓄宾客,他的死对头夏言也是如此,可见当时内阁大臣聘请宾客是一种普遍情况。

[var1]

07

在这种聘请幕宾风气的影响下,明代太监们也不能免俗,不少地位极高的大太监也会延请幕宾,比如著名的大太监刘瑾就曾聘请落榜生员张文冕为自己的幕宾,汪文言在担任徽州库吏时也因为避罪入太监王安门下。这一风气甚至从官场蔓延到了民间,有些没有官职的举人也会延请宾客,但不过只是用作账房而已。

明代幕宾的身份也多种多样,从在职或退休官员,到举人、生员,乃至于山中隐士、方士、术士、布衣、巡捕,都可以做幕宾,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入幕“毋须任何之资格。”

比如川黔总督蔡敬夫曾经延请退休官员王思任作为宾客,兵部尚书王骥聘请在职官员王训,便是官员入幕。宁前兵备道陈祖苞聘请举人周敏成参赞辽东军务,浙江总督胡宗宪聘请生员徐渭、何心隐等人入幕,便是举人、生员入幕。至于山人、术士、布衣等身份,就不一一列举了。

08

明代的幕府宾客和春秋时期的蓄养的“士”不太一样,春秋时期“士为知己者死”,两人不仅是幕主与宾客的关系,同时也有一种主仆之情在其中,人身依附十分紧密,但是明代宾客就不一样了,幕主与幕宾奉行的是“合则留,不合则去。”

也就是说双方并没有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需要的合作关系。幕宾不仅是“宾”,同时也是“师”,幕宾尊幕主为“主公”,幕主则尊幕宾为“师傅”,双方彼此尊重,地位上并不是绝对的上下级关系,充分体现出了了主宾关系的极其不稳定。

其次虽然幕主与幕宾关系不稳定,但双方又彼此依存,不能分离,幕主需要幕宾辅佐他军政民生上的繁杂琐事,而幕宾则需要幕主提供的佣金养家糊口,幕宾每年收入多者可达二三百两,少者不过三十两。

幕宾需要处理的事务也并非如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和高深,不是如《三国演义》中荀彧、郭嘉等谋士那种谈笑之间谋划天下大事的豪迈宏大,恰恰相反,幕宾所需要处理的事务都是一些琐事和政务。

[var1]

09

幕宾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

一是负责幕主奏章公文的处理,不少幕宾经常给幕主当枪手,比如胡宗宪名下著名的军事著作《筹海图编》,实际上的作者是胡宗宪手下的幕宾郑若曾,还有如徐渭在胡宗宪手下负责奏章公文五年,“记文可百篇”。

二是以备顾问,当参谋,这一点就很符合大家印象中的“谋士”形象了,当然了,参谋之事也是幕主负责事务以及朝廷政务,俞大猷在带兵打仗之时就曾聘请王阳明弟子颜钧为“军师”出谋划策。

三是处理民政,我们上文说道明中期以后各级官署都有开幕府聘请幕宾的风尚,这其中聘请宾客最多的就是各地知县,由于明代中晚期官僚阶层的腐化,官员行政能力亦是逐渐下降,不理民事,为了摆脱这些日常政务的打扰,基本上每个知县都会聘请幕宾为自己处理民政。

四是帮闲,所谓帮闲就是当幕主赴缙绅宴请的时候,在一旁献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等,给自己幕主脸上增光添彩,以上四项便是幕宾所负责的主要事务。

10

幕宾实际上是书生不安现状,想要借此出名博位的产物,而官僚体系整体的腐化堕落,又给了这些书生文人们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而明代的幕宾尚处于一个初创阶段,还没有形成清朝那种完整的幕学体系,故此幕宾职能多种多样,甚至有以绘画游幕而被聘请的书生,可见当时幕宾之职低微。

而明代官员不惜放下身段成为达官显贵的入幕之宾,则在明代晚期朝廷的政治权力更替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中日万历战争(万历平壤战役)

平壤之役是亚洲战役史上著名的步、炮、骑协同攻坚战。此役明军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公平地讲,到了明朝中后期,军队体制和练兵手段已经很落后,而规模却过于庞大,这就难免造成士兵素质整体低下,不像日军经过多年的内战打拼,兵精将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刚刚,摩洛哥把西班牙踢回老家!| 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9-西班牙VS摩洛哥作者:车辙制图:果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左右,世界杯一场1/8决赛结束交流,西班牙点球0:3不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