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减灶引诱庞涓之计:虚构的故事,还是真实的历史?

孙膑减灶引诱庞涓之计:虚构的故事,还是真实的历史?

()
中文名:
孙膑减灶引诱庞涓之计:虚构的故事,还是真实的历史?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桂陵之战十年后,魏国入侵韩国弥补损失,不久之后齐国出兵,采取的是围魏救韩的战略,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撤回国内,随后追击齐军。这时,孙膑对田忌说魏军自持悍勇而轻视齐国,因此可以采用诱敌之计,引诱魏军进入埋伏圈。 《史记》记载,孙膑建议:“使

秦朝名人推荐

桂陵之战十年后,魏国入侵韩国弥补损失,不久之后齐国出兵,采取的是围魏救韩的战略,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撤回国内,随后追击齐军。这时,孙膑对田忌说魏军自持悍勇而轻视齐国,因此可以采用诱敌之计,引诱魏军进入埋伏圈。

《史记》记载,孙膑建议:“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问题在于,孙膑建议的灶台搭建,第一天搭建十万个灶台,第二天是五万个灶台,第三天是三万个灶台,换言之两天减少七万个灶台,那么如此大幅度的减灶,为何庞涓会轻易上当?实际上,仔细分析可以看到,史书记载未必可信。

[var1]

孙膑减灶计谋之前,齐军灶台相对真实,魏军有没有了解过?

齐军是从山东淄博出兵,进入魏国之后,走了一个弧形,或是从山东济宁出去,或是从河南北部、河北一带出去。之所以这么说,与马陵道位置争议有关,历史上马陵道有说在山东,有说在河北邯郸一带,还有说在河南濮阳一带。

孙膑的减灶之计,出现在庞涓已经回师,齐军刚进入魏国时。需要说明的是,齐国在救援韩国时并不及时,而是先让韩魏血拼两败俱伤,等到韩国支撑不住时才出兵,整个出兵很缓慢,魏军回师时齐军才走到边境地区。因此,齐军行动声势必然很大,且宣称攻打魏国大梁,由此魏国获悉后才有时间迅速撤兵,见以下战国后期地图可知。

从兵法角度来说,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齐军出兵声势浩大,魏军理应派遣情报人员,了解齐军大致数量、统帅等信息,乃至数过齐军的大概真实灶台数量。况且,作为历史上的名将庞涓,估计也不会不去了解齐军真实数量。每个灶台满足士兵饮食需求大致有数,知道齐军大致真实的数量,也可以换算出来。

可见,无论怎么看,庞涓知道齐军大致真实的数量,知道齐军灶台的大致需求量。

[var1]

一个灶台满足多少士兵饮食,十万灶台满足多少?

通常来说,一个灶台不可能一个士兵使用,往往可以满足4人左右,甚至满足十人。以一个灶台满足四人饮食需求来算,十万灶台表明齐军40万人。

上文说了,齐军大致真实的数量,魏国不太可能不了解。魏国了解到的齐军数量,与十万灶台是否吻合,无疑表明齐军有无施展疑兵。比如,如果魏国了解到齐军只有10万人,现场却有十万灶台,那么事出反常必有妖,庞涓没有产生疑心必不正常。

此外,在战国中前期,齐国是否有能力组织40万军队远征他国?

可见,所谓“十万灶台”之说,要么不代表齐军真实数量,要么是司马迁误信传闻。但如果不代表齐军真实数量,属于孙膑故布疑阵,故意夸大了齐军数量,这就会与魏国侦查到的齐军数量相矛盾,还是会引起庞涓的怀疑。

[var1]

第二天逃亡“五万灶台”兵马,第三天逃亡“二万灶台”兵马,如此夸张的逃亡,真相真的能不被魏国获悉?

进入魏国第一天,齐军搭建十万个灶台,第二天五万个,第三天三万个。庞涓见到之后说:“我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齐国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随后,庞涓中计,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如果按照每个灶台满足四个士兵需求计算,第二天20万人做逃兵,第三天8万人做逃兵,逃兵数量极为夸张,可以说漫山遍野皆逃兵。面对数量如此夸张的减灶与逃兵,庞涓真的没有一点怀疑吗?

减灶诱敌之计,是在魏国境内实施,而逃兵过处,必然一片灾难。换言之,无论当地魏国百姓官员,还是庞涓俘获部分齐国逃兵,或多或少都可以提供一些相对真实的情报。如果齐军在魏国境内时,将沿途百姓官员斩尽杀绝,让庞涓无法获悉情报的话,那么庞涓追到齐国境内后,可以抓获沿途齐国官员百姓,以及齐国逃兵等,由此反而会获得更真实的情报。那么,为何庞涓没有对齐军减灶产生一些怀疑?

此外,三天过后齐军的灶台数量又如何?按照之前的逃兵数量来说,齐军灶台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设计,比如第四天二万台、第五天1.5万台、第六天1万台.......但史书却没有交代接下来更为精彩的、又能引诱庞涓相信的减灶设计,为什么?

总之,如此夸张的溃逃,留下的线索必然很多,庞涓为何没有核实,而单纯相信灶台数量的指标?

[var1]

桂陵之战中,庞涓轻兵冒进中计被俘,马陵之战中,为何没有吸取教训?

桂陵之战中,孙膑围魏救赵,之后示敌以弱,引诱庞涓轻兵追击,最终在桂陵设伏,一举擒获庞涓。按理说,庞涓应该吸取教训,但事实上他又一次轻兵冒进,见到只剩“三万灶台”之后,立即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史记》原文是“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日夜兼程)逐之”。

当然,人类就是在不停地重复错误,庞涓可能就是没有吸取教训,再一次中计。

[var1]

齐军还有“三万灶台”时,庞涓却率军轻骑连夜追击,是不是过于鲁莽?

中国骑兵早已有之,但因为没有马镫,加上骑兵耗资惊人,故而战国中前期主力是步兵、车兵为辅、骑兵再次之,骑兵真正被重视应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所以,庞涓率领的骑兵数量不会太大,不会超过5000,乃至更少,战斗力也不会太强。庞涓如此之少的兵力,为何敢于追击十余万的齐军?

更奇妙的是,庞涓不顾骑兵使用原则,竟然连夜追到了道路狭窄、峻隘险阻的马陵道,最终进入齐国的埋伏圈,耻辱地死去。

战国一代名将,用兵水平竟然如此之低,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但庞涓用兵水平真会如此之低吗?

[var1]

纵观史书上的减灶诱敌之计,魏国对齐军情况近乎一无所知,庞涓不派侦察兵,不去抓俘虏搞清真相,不去验证减灶实情,不思考埋伏的可能........庞涓只是鲁莽的往前冲,用兵智商根本不在线,最终在“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大树旁自杀,自杀之前还气愤不平地说“遂成竖子之名!”

笔者认为,庞涓之所以轻易上当的原因有三:首先,史书记载不完整,漏记了一些让庞涓上当的关键信息;其次,庞涓本是一个庸将,故而才会犯下一系列低级错误,只是被世人误以为是名将而已;第三,孙膑减灶引诱庞涓的事迹,是民间虚构或部分虚构,司马迁误信民间传言,换言之民间编剧让庞涓必须这么上当。

关于孙膑减灶引诱庞涓或是虚构的结论,其实并非空穴来风:各种史书明确记载魏军主帅是太子申,而不是庞涓,那么庞涓如何自主决定分兵?孙膑的减灶诱敌之计,最早见于史记,为何不见先秦史书记载?“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设计,是不是不像严谨兵家所为,反而更像民间编造的桥段?庞涓自杀之前说的“遂成竖子之名”,但周围魏军基本都被射杀,太远的又听不到庞涓说话,那么史家如何知道庞涓说过此话?

[var1]

总而言之,孙膑施展计谋让庞涓中计,大概率是真的,但至于具体过程,史书记载可能有误。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等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中日万历战争(万历平壤战役)

平壤之役是亚洲战役史上著名的步、炮、骑协同攻坚战。此役明军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公平地讲,到了明朝中后期,军队体制和练兵手段已经很落后,而规模却过于庞大,这就难免造成士兵素质整体低下,不像日军经过多年的内战打拼,兵精将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刚刚,摩洛哥把西班牙踢回老家!| 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9-西班牙VS摩洛哥作者:车辙制图:果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左右,世界杯一场1/8决赛结束交流,西班牙点球0:3不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