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往往都是伴随着战争与血腥的。尤其是乱世之中,想要生存只能迫不得已的参与乃至发动战争。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纵观史今,任何一个名将战神都是从血与火的战场中一步步历练出来的。 但是名将再怎么运筹帷幄,也得有军调遣;战神再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往往都是伴随着战争与血腥的。尤其是乱世之中,想要生存只能迫不得已的参与乃至发动战争。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纵观史今,任何一个名将战神都是从血与火的战场中一步步历练出来的。
但是名将再怎么运筹帷幄,也得有军调遣;战神再怎么勇猛善战,也得有兵士跟随。历朝历代的名将手下都是掌握着一支身经百战的铁军。像李世民的玄甲军,岳飞的岳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各个鼎鼎有名的“不败”之军。
混乱的战国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战争,强大的战国七雄各自举国之力,培养自己的铁军。最出名的就是战国四大军:赵边骑,齐技击,秦锐士,魏武卒。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战国四大军之一的:魏武卒。
[var1]
01
魏武卒的缔造者——吴起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今山东曹县)人,精通兵,法,儒三家思想,是战国早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后的魏赵韩三国终于得到周王室的认可,魏国当时的国君魏斯被当时的周王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而国君魏斯史称“魏文侯”。
魏文侯在位的时候,礼贤下士,重用有才之人,不在乎臣子国属,只要有才都会得到重用。公元前405年,任命吴起为将进行军事改造训练新兵,就这样看似简单的任命,魏国的军事实力就此开始节节攀升,直接站到战国诸侯的顶端。
02
魏武卒的成立
吴起被任命为将后,便被派往河西任河西守将,并且进行军事改革。正是这次的改革,威慑天下的魏武卒就此诞生。
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直白的说就是吴起挑选士兵的要求,想要入选必须身穿三层厚重战甲,臂力要求能开十二石的弩箭,并且在手持长戈,腰间挂锋利的宝剑,背负三天干粮的情况下,半天时间奔袭百里。只有达到如此要求才能入选魏武卒,一旦入选就会被赏赐土地,宅院。就在这样的“高薪附带送房产”的诱惑下,也仅仅只入选了5万人,可见这种要求,在古代也很少有人可以达到。
(注:12石大概现在的360公斤,但是战国时期的文史比较久远,并且战国时期的战争方面记录都有很大程度的水分,所以这个360公斤不能算完全正确,我们知道要求异常严格就可以了。)
就这样,立下赫赫战功的魏武卒就此成立。
[var1]
03
魏武卒的成长
一个军队,士兵的底子虽然很重要,但是战争不是一两个人的单挑斗殴,而是成千上万人的对阵,冲锋乃至对耗。
所以,凡是铁军,“百战不败”的王牌部队,在各方各面都是极其出色的。然而这些都取决于军队领导者的治军才能。而作为兵家“亚圣”的吴起,在治军方面更是响当当的。
吴起以一种“散而聚”的编制方式管理这五万魏武卒,设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五什为一屯,二屯为一百,二五百为一千。每一千人为基础的作战单位,相信喜欢军事的朋友们对这种制度并不陌生,就像现在的班排连营团制度,而现在的一个团就像吴起的一个千人一样。这样的制度便于两军对阵时的军事指挥,并且即使军阵被冲散,也可以由自己的直接长官指挥,不至于快速溃散。
而且这样的划分也有利于建立军中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大量的军官岗位,一旦有士兵立功,可以直接以官升一级甚至多级的方式作为奖赏,可谓是“无功不受禄”,这种制度很大程度的激励士兵们的勇猛程度,使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吴起也配不上“亚圣”之名。魏武卒的排兵阵法在《左传》里被称为“五阵”,但是这个五阵并不是我们所想的“前后左右中”五阵,而是像一个“凸”字一样。最前面一个“前拒”方阵用来诱敌。后方前后左右各一个方阵作为主力的四阵,作为主力杀敌之阵。这样的五阵适用各种地形,即便是山沟类地形也可以施展开来。吴起以步兵为主,五阵为辅的治军方式,是中华战争方式由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志。
04
魏武卒的实战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命吴起为主将,新军魏武卒为主军,攻伐秦国。此时的秦国正是秦简公6年,经历了数代君主更替动乱的秦国已经是弱不禁风,即使是骁勇善战的老秦人,在这样的国度下战力也是脆弱的不行。
公元前409年,脆弱但是坚强的秦国在魏武卒的猛烈进攻下连连败退,攻克临晋,元里等地,不久,魏武卒的兵锋直达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军退至洛水。公元前413年到409年这短短的4年时间里,魏武卒与秦军不断碰撞,交锋,打的秦军连连败退,甚至丢掉了肥沃的河西之地,被迫退回函谷关内。
在这4年的时间里,魏武卒大大小小经历了六十四战,兵锋长达五百多里地,吴起和他所缔造的魏武卒在这四年时间里飞一般的成长,迅速崛起。
[var1]
05
魏武卒的成名
公元前389年,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以五敌五十的经典之战。史称“阴晋之战”。
魏武卒的成名之战,也是吴起的封圣之战,吴起的入武庙之战。在战国那个铁制品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代,以少胜多,并且是击败十倍于自己的秦军,魏武卒和吴起也伴随着这场战争名留青史。
06
魏武卒的衰落
历史就是这么的巧合,魏武卒的崛起只用了短短4年,衰落同样也只用了短短的四年。公元前354-350年,魏上将军庞涓,率魏武卒攻赵,但是被孙膑两次以“围魏救赵”之计设伏。第二次“围魏救赵”时,在马陵伏击庞涓,庞涓被杀,魏武卒几乎全灭。自此,魏国随着魏武卒的灭亡,而走向衰落。
魏武卒自建立以来,就和魏国的命运绑在了一起,因为对士兵底子基础的高要求和对士兵的高额奖赏,需要魏国用庞大的财力物力所支撑,一旦一批魏武卒全亡,想要再建一批几乎需要倾尽国力,而马陵之战后的魏国,已经逐渐没落,不能供养起一支新的魏武卒。
公元前293年。杀神白起大败魏国韩国联军,斩24万,魏国好不容易建立的“次魏武卒”也被全灭,就此魏武卒也被战国这个残酷的车轮碾压而亡。
参考文献:《战国策》、《荀子议兵篇》、《左传》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辰木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平壤之役是亚洲战役史上著名的步、炮、骑协同攻坚战。此役明军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公平地讲,到了明朝中后期,军队体制和练兵手段已经很落后,而规模却过于庞大,这就难免造成士兵素质整体低下,不像日军经过多年的内战打拼,兵精将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9-西班牙VS摩洛哥作者:车辙制图:果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左右,世界杯一场1/8决赛结束交流,西班牙点球0:3不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