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81年,一场隆重的国丧正在举行,楚国的第三十三代君主楚悼王死了,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哀悼之中,各路宗亲贵族也没闲着,不过他们不是忙着悼念楚王,而是急于诛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吴起。 吴起作为楚国的令尹(相),楚悼王生前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并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公元前381年,一场隆重的国丧正在举行,楚国的第三十三代君主楚悼王死了,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哀悼之中,各路宗亲贵族也没闲着,不过他们不是忙着悼念楚王,而是急于诛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吴起。
吴起作为楚国的令尹(相),楚悼王生前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并任用他主持变法,吴起变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提升了楚国的综合国力,楚悼王对他也十分满意。
原本这样一个人不是应该被国人所尊敬的吗?为什么楚悼王前脚死,这些宗亲贵族就着急把他也送上西天呢?
故事还要从吴起追求功名说起。
[var1]
吴起,卫国左氏人(山东曹县),为求取功名,曾拜曾参之子曾申为师,学习儒术。后来吴起母亲病逝,他没有回去奔丧,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儒家弟子的准则,因此,曾申一怒之下就与他断绝了师生关系。
之后吴起又投到了鲁国季孙氏的门下,弃儒学兵。齐宣公时曾派兵攻打鲁国,鲁君想起用吴起御敌,但又有点担心,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
吴起明白鲁君的顾虑后,为了前途,他竟然把妻子给杀了,以此表示他决不会偏向齐国。于是,鲁君任命他为将军,结果大败齐军。
防御战虽然打赢了,但是吴起在鲁国的名声却臭了。说是出于嫉妒的诽谤也好,出于鲁国的安危也好,有人认为:
吴起生性残忍,他如此对待自己的亲人也不是头一回。
[var1]
早在他年轻时,家境富裕,他为求功名,四处游历,结果还没成名就把家里折腾了个精光。家乡的人因此而笑话他,结果他一连杀了三十多人,最后离开卫国时,他对母亲发誓,说做不到卿决不回卫国。
结果,在他母亲去世时,他也没回去,曾子因此跟他切断师徒关系。吴起就跑到我们鲁国来了。
鲁君不敢用他,他为谋取个人功名,不惜杀妻,像他这样刻薄寡恩的人能算人吗?我们鲁国是小国,打败齐国,这等于有了战胜大国的威名,肯定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不安,如果它们联手对付我们,该当如何?
更何况,我们鲁国与卫国向来是兄弟国的关系,如果这样不顾卫国人的感受,一味重用吴起,那等于是在抛弃盟友卫国,这么做岂不是得不偿失。
鲁君听信了这种言论,此后便疏远了吴起。吴起看到在鲁国无利可图了,于是就投奔了魏国,他听说魏文候是个明君。
[var1]
吴起到了魏国后,魏文侯就向以知人著称的大臣李克打听此人,李克对吴起的评价是:贪功,好色,但军事才能一流。
魏文侯听后,就任用了吴起为将,并让他去攻打秦国,结果他一下就攻下了五座城池。可以说,一战成名,并由此也被任命为河西郡守,担负起了防御秦国的重任。
吴起在任职期间,政绩卓著,万民亲附,百官洽治,府库充实,秦军不敢东向,韩、赵两国俯首称臣,并为魏国拓地千里,可以说,功劳是不小的。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挤入核心领导层,这是为什么呢?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国相一职空缺,吴起以为自己势在必得,结果却是田文夺了此位。
吴起很是不服气,他就找田文理论。他说:“我们来比比谁的功劳大?”
[var1]
田文说:“好。”
吴起说:“统率三军,能让士兵争先杀敌,使敌国胆寒而不敢轻易进攻的人,是谁?”
田文说:“当然我不如你。”
吴起又说:“治理百官,爱民亲民,府库充足,在这一点上,谁更优秀?”
田文说:“当然还是你。”
吴起再问:“镇守河西,使秦国不敢东进,韩、赵两国归附,这一点谁强?”
田文说:“那我更不如你。”
吴起不解地问:“你各方面都不如我,为何你的官位在我之上呢?”
田文沉默良久,解释说:“君主年少,国家不安,大臣们不亲近他,百姓不信任他,在这种时候是用你合适,还是用我合适呢?”
[var1]
吴起听了恍然大悟,他说还是交给田文合适。对于魏相田文,史料记载不多,身份极有可能是宗亲贵胄。
后来田文死了,但国相的位置还是没轮上吴起,因为他又被人给设计了。设计他的人也就是相位的接班人公叔,按理说公叔都当上相了,为何还不放过吴起呢?
俗话说,树大招风,公叔太惧怕吴起了,因为论功劳和才能,他都比不上吴起,只要他取得了魏武侯的绝对信任,国相的位置迟早是他的。
所以,公叔先下手为强,硬是把吴起给逼走了,之后,吴起就投奔了楚国。
[var1]
鉴于吴起之前积累起来的声誉,他一到楚国就当上了国相,在他的主持下,楚国开始了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散见于各类典籍,归结起来大致包含了以下五点:
上述的第一条直接关系到楚国宗亲贵族的利益,在吴起变法之前,楚国的爵禄实行的是世袭制,意思就是先辈因功受爵禄,后代子孙就可以借此乘凉,而新兴崛起的军功阶层,却没有爵禄,这也就极大地挫伤了新兴军功阶层的积极性。
[var1]
为了激发新兴军功阶级为国效力的积极性,吴起削减了楚国贵族的待遇,对于没有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不再优待,推出了“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也就是废除了贵族世卿的世袭待遇,同时,把爵禄分封给那些新兴崛起的军功人员。
第二、三条得罪了官员,大臣的威重,权豪的权威,都被削减,从而提升了楚君的政治权威。
第四条更是把贵族们整惨了,把他们迁往边境以“实广虚之地”,这样既进一步在政治、经济上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而且也有效地促进楚国边疆地区的发展,以及开发。
[var1]
据《后汉书·南蛮传》载:“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江南地区因此而归入楚国范围,岭南地区与长江、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也得以进一步加强。
总之,吴起在楚国的变法,虽然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客观上有力维护了楚国国君的政治权威和社会控制能力,提升了楚国的综合国力。
但他作为一个外来者,突然跻身楚国上层,对楚国政策指手划脚,特别是严重伤害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在变法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之大,反对之强烈,也是可以想见的。
虽然吴起的改革精神令人佩服,但由此也为自己的惨死埋下了隐患。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刚去世,楚国贵族就起来作乱了。他们在楚悼王的灵堂上,对吴起群起而攻之。
他们追着吴起,用箭射伤了他,吴起拔箭躲到了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并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var1]
吴起原本是想借楚悼王的尸体求得一生,但他没想到,贵族们哪里肯放过他,他们继续用箭射吴起,最后吴起被射杀,就这样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死了,但在同时贵族们的箭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按照楚国法律,伤害国王尸体者,要诛三族。楚肃王继位后,下令将射杀吴起的人全部处死,因此而受牵连的贵族多达七十多家。
吴起一生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法,法家、儒家三家思想,著有《吴子兵法》,在内政、军事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但他的人品存在缺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杀妻取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也为后世所诟病。不过在那个变幻激烈的年代,为求变而力主改革的人,最后难免都会受到旧势力的攻击,商鞅不也是如此么?
1593年正月,继平壤战役大败小西行长之后,明朝的近四万援朝部队在提督李如松的指挥下大举南下,日军各地守军望风而走,凤山的大友义统,白川的黑田长政,平山的小早川秀包,牛峰的立花宗茂等等,纷纷向南撤退,明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在半月之内收复失地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9-西班牙VS摩洛哥作者:车辙制图:果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左右,世界杯一场1/8决赛结束交流,西班牙点球0:3不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