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战国进程的燕齐之战,秦国的神来之笔,从此开启一超多强局面

影响战国进程的燕齐之战,秦国的神来之笔,从此开启一超多强局面

()
中文名:
影响战国进程的燕齐之战,秦国的神来之笔,从此开启一超多强局面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的齐破燕之战,对燕国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所以燕昭王在赵国的帮助下即位之后,便“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一心要报仇雪耻。他采纳郭隗的建议,尊郭隗为师,并“筑黄金台,延天下之士”。燕昭王此举很快便收到成效,三年之内,苏秦、邹

秦朝名人推荐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的齐破燕之战,对燕国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所以燕昭王在赵国的帮助下即位之后,便“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一心要报仇雪耻。他采纳郭隗的建议,尊郭隗为师,并“筑黄金台,延天下之士”。燕昭王此举很快便收到成效,三年之内,苏秦、邹衍、乐毅、屈景等人先后来到燕国,一时人才济济。

[var1]

燕昭王又励精图治,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经过一番治理,原先破败的燕国有所恢复。此时燕、秦是盟国,燕昭王曾娶秦惠文王之女为后,两国有姻亲关系。秦昭王即位前曾在燕国作人质,他之所以能够返国即位,与燕国的帮助很有关系,这使得两国关系愈发亲近。秦、燕,各有所图:秦国的意图是通过联燕以制齐,燕国则为了对付齐国的威胁和向齐国报仇雪恨,欲拉秦国作靠山。

一、苏秦“以弱燕破强齐”的策略

苏秦,战国中期著名的纵横家。他出生于东周的洛阳,早年以农耕为生。燕昭王招纳天下贤士,苏秦闻讯于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取道邯郸来到燕国,委质为臣。此后,终其余生为燕昭王谋划、从事“以弱燕破强齐”的活动。

权之战的惨败,对于正在恢复中的燕国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燕国的力量再一次遭到严重的削弱,燕昭王虽旧仇新恨加于一身,却深感无力伐齐雪耻。当此之际,苏秦向燕昭王献上了以弱燕破强齐之策。苏秦认为:齐国“南破楚,西屈秦,用韩、魏之兵,燕、赵之众,犹鞭策也。使齐北面伐燕,即虽五燕不能当。”

[var1]

燕、齐实力的确十分悬殊,燕不能独力抗齐。所以苏秦建议燕昭王“阴出使,散游士,顿齐兵,弊其众”。其策略要点是:

1、燕国屈身事齐,送昭王之宠子或亲弟到齐国做人质,以珠宝玉帛贿赂收买齐王的左右,使齐国解除对燕国的戒备并与燕国结成盟国。2、因势利导,鼓励齐国伐宋。一来齐专力南下攻宋便可分散其对北面燕国的注意力;二来可使齐进一步消耗实力;三来挑起与其他国家的矛盾。3、派出秘密使者到各国去进行活动,策动各国联合反齐。苏秦自己则亲身前往齐国,设法取得齐王的信任,并在暗中进行活动,其目的一是使齐不进攻燕国,二是破坏齐赵邦交,以孤立齐国。

燕昭王采纳了苏秦这一系列以弱燕破强齐的策略,与苏秦共同谋划、制定了韬光养晦,以屈求伸,误齐、敝齐,然后借助他国力量共同破齐的长远战略计划。不久,苏秦便奉昭王之命,去了齐国,委质为臣,并很快取得了齐湣王的信任,开始了自己的活动。

二、燕伐齐之战

齐国一举吞并宋国及淮北之地,“广地千余里",获得了大片肥沃富庶的土地和城邑,同时对周边各国形成巨大威胁:“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陶)、平陆则梁(魏)门不启。”就连西边的秦国也深感不安。

[var1]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了灭宋后齐国的声势:

“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在上述形势下,各国反齐的情绪也逐渐高涨,魏相田文、赵国亲秦派金投等人都在四处奔走联络伐齐之事。秦国从中看到了利用合纵力量,削弱强大对手的良机,在联齐与伐齐之间终于选择了后者,以盟主身份出来主持联合伐齐之事。

就在齐灭宋的第二年,秦昭王与楚顷襄王相会于宛(今河南南阳),又与赵惠文王相会于中阳(今山西中阳),都是针对齐国的。同年,秦国首先采取行动,派蒙骜率军攻齐河东,取得九城。这时,对促成这种局面在暗中起了很大作用的燕国仍然隐而未发。

到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秦昭主又与魏昭王在宜阳(今河南宜阳西)相会,与韩在新城(今河南新郑西北)相会,五国伐齐已成定局。这时燕昭王才去赵国,与赵惠文王相会,露出了反齐的真实意图。又使乐毅等人与赵、楚、魏约盟伐齐,尔后,燕昭王征发全国军队,以乐毅为上将军,与斯离率领的秦军及三晋伐齐部队会合。乐毅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很有军事谋略。

燕昭王招贤,乐毅从魏国来到燕国,参与谋划破齐大计,提出“王若欲攻之(齐),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即利用矛盾,连结诸侯,共破强齐的方针,为燕昭王采纳。五国联军组成后,赵惠文王将相印授予乐毅,五国联军即由乐毅统一指挥。

[var1]

燕国以往以屈求伸的策略,使得“齐之信燕也,至于虚北地行其兵”。到此时齐滑王才恍然大悟,苏秦为燕间谍的真实面目也彻底暴露了,齐滑王以车裂的酷刑处死了苏秦;同时,征发全国军队,命齐将触子统率,在济水之西设置防线抵御五国联军。

齐湣王在灭宋之后,不但对外狂妄、不可一世,对内也骄矜无道,滥杀敢于直言的大臣,使得“百姓不附”、“宗族离心”、“大臣不亲”。当触子率军驻守在济水之西,齐湣王又派人对触子说,如不坚决抵抗,就灭你全家,掘你祖坟。触子心怀怨愤。

齐军与五国联军会战于济西,两军刚一交锋,触子就鸣金退兵,自己则单车逃遁,齐军溃败。达子率齐军残部继续抵抗,驻守(临淄雍门以西地方)。达子请求给予赏金,以振奋士气。齐王,反加以辱骂。结果齐军再次战败,达子战死。

济西之战后,齐军主力已经瓦解,无力抵抗联军的进攻。乐毅于是遣还秦、韩两国军队,分魏师南略宋国故地,分赵师北取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自率燕国军队准备长驱直入,向齐都临淄进军。

这时,谋士剧辛认为,齐强燕弱,燕能以弱破强,靠的是“诸侯之助”,所以主张燕军对齐国的下一步作战,“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即迅速达成有限的战争目的,反对燕军深入齐境,以免与齐结怨过深。

[var1]

主帅乐毅则认为,齐王暴虐无道,百姓怨愤,齐军主力已经溃败,燕军若能乘胜入,必会引起齐国的内乱,从而一举灭掉齐国,否则,给齐国以改弦更张、卷土重来的机会,将留下难以预料的后患。于是,乐毅挥军深入齐境。

齐国内部果然大乱失度,齐王出奔,逃到卫国,尔后又折回到齐地莒(今山东莒县)。燕军占领了齐都临淄,将齐都的大量珍宝、祭器运回燕国。燕昭王亲自到济上慰劳燕军,将昌国(今山东淄川东)封给乐毅,号昌国君。

在五国相约伐齐的时候,楚顷襄王曾担心五国联军破齐之后会移兵进攻楚国,所以采纳大司马昭阳之计,威逼利诱韩国不要参与五国伐齐的行动,以图瓦解五国联盟。但此计没有成功。到五国破齐之后,楚王又想乘机渔利,便派淖齿以救齐的名义率军由南入齐,到了莒地,被流亡的齐湣王任命为齐相。但淖齿的真实目的是趁火打劫,“欲与燕分齐地”,所以不久就杀掉了齐湣王,并收复了原属楚国的淮北之地。

乐毅攻入临淄后,实施了一系列争取齐国民心的措施。他“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使“齐民喜悦”,然后将燕军分成五路,开始向齐国全境进军。

(一)左军渡过胶水,攻取胶东(今山东平度、莱西、乳山一带)、东莱(今山东栖霞、牟平、荣成一带);(二)前军沿泰山山脉东行至大海,攻占琅邪(今山东莒县、日照、胶南一带);(三)右军沿黄河、济水西行,进至阿(今山东东阿县)、郵(今山东郵城北),与魏军相策应;(四)后军北上攻取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五)中军镇守齐都临淄,以控制全局、各地齐军早已失去斗志,望风而逃。

燕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六个月的时间,便攻下齐国七十多个城,并全部改设为燕国的郡县。为了笼络齐国统治阶层,乐毅还祭祀了齐桓公和管仲,并对齐国的贤者表示敬意,又将二十多个燕邑封给齐人,把百多个燕国爵位赐给齐人。

[var1]

这时齐国除莒(今山东莒县)、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城外,已被燕国全部占领。其他各国也在此役中分别得到了好处:秦国取得了著名的商业城市陶邑,后来封给了魏冉;魏国得到大部分宋国故地;赵国攻占了过去属于齐的济水以西大片土地;楚国收复曾被宋攻占的淮北地;连小国鲁国也趁火打劫,占领了齐国的薛地(今山东微山东北)。

三、燕齐之战的历史影响

燕齐之战是战国中期的一次重要战争。齐国的惨败为尔后秦国对列国的统一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统一的进程,其历史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在这次战争中,燕国虽然达到了复仇的目的,但真正收益最大的是秦国。

战国中期以来,齐、秦两强东、西对峙,势均力敌,谁要想在对抗中取胜,都必须因势利导,借助三晋和楚、燕的力量,削弱并最终战胜对方。齐国曾有两次机会,但都失去了。

一次是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公孙衍发动的魏、赵、韩、楚、燕五国合纵攻秦,当时齐国只作壁上观,未采取任何行动,坐失良机。另一次是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齐国自己以“攻秦去帝”为号召发动的齐、赵、魏、韩、燕五国的合纵伐秦。齐国目光短浅只盯着灭宋这个眼前利益,却看不到借此良机削弱秦国将会带来的长远利益,以及灭宋后将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又一次失去了机会。

秦国则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时机,利用齐灭宋之后,与各国矛盾激化的战略态势,因势利导,以盟主身份策动联合伐齐,终于借他国之力达到了削弱强大对手的战略目的。

齐国几遭亡国惨祸,乃是其长期以来错误的军事战略造成的。

[var1]

宋国是地处中原的膏腴之地,周围的大国都在觊觎宋国的土地,连远在西面的秦国也对陶邑怀有野心。齐把独吞宋国作为战略目标,必然会遭到各国的反对、当时秦、齐对峙,合纵、连横对抗的格局形成了战略上的均势。齐国企图“举五千乘之劲宋,而包十二诸侯”,打破均势,进而“并周室,为天子”,更将引起各国的恐惧,进而联合拒齐。

齐国为达上述战略目的,可谓不遗余力。

在孟尝君田文主政期间,实行“远攻近交”之策,“南攻楚五年,蓄积散;西困秦三年,民憔瘁,士罢(疲)弊”,尔后又“北与燕战,覆三军,获二将”,虽都取得了胜利,但“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实力。

后来,齐湣王又先后三次进攻宋国,在连年征战,兵员匮乏的情况下,又听信苏秦所谓赵、燕不会反对齐国灭宋的分析,调集齐赵、齐燕边境的齐国部队投入灭宋战争,造成边备的空虚。这样,齐国一方面激化了与各国的矛盾,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国力、军力又遭到严重的消耗因此,当五国联军伐齐之际,齐国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御,以至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齐国的失败还有政治上的原因,齐王与田文争权夺势,造成统治阶层内部的严重分裂。田文为报私仇,竟成为反齐势力的中坚,必欲鼓动诸侯伐齐而后快。齐王骄矜自用,残暴昏聩,使得百姓不附,宗族离心,大臣不亲。这些也是强齐迅速衰落的重要原因。

燕国“弱燕破强齐”的策略是正确的。

在力量对比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为达到破齐复仇的目的,燕昭王与苏秦一方面以屈求伸,韬光养晦,巧妙地隐蔽己方的企图,使齐国放弃了对燕国的戒备和敌意,为燕国赢得了恢复和积蓄力量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极力鼓动齐国伐宋、灭宋,将齐国这股祸水引向宋国,激化齐国与其他大国的矛盾,又开展广泛的外交活动,联合各国的力量打击齐国,最终实现了苏秦与燕昭王制定的十年破齐的战略计划。在破齐复仇的全过程中,苏秦的活动是极为成功的,在战史上也是罕有其匹的。

[var1]

五国伐齐战争中,联军统帅乐毅显示出高超的指挥艺术。

乐毅正确分析了战前燕、齐实力的对比,利用各国对强齐的惧怕心理和趋利本性,促成了联合伐齐的局面,未战而先确立胜齐的优势地位。

在作战过程中,乐毅又能正确地判断形势,把握战机。当济西大捷后,他根据齐军主力被歼、齐国不能组织有效抵抗的实际情况,拒绝了谋士剧辛掠齐边地的建议,当机立断,果决进兵攻克齐都城临淄。

又以收买人心的政治措施与军事打击双管齐下仅用6个月时间,破齐70余城,控制了齐国全境,充分显示了乐毅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由于莒、即墨二城久攻不下,在有足够能力控制局势并得到燕昭王充分信任的情况下,改面对两城围而不打,辅之以一系列怀柔政策,希望二城不攻自破,以减少伤亡,争取民心,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乐毅过分相信仁义的作用,一味等待敌人投降,结果一拖三年,反给敌人以行间的机会,善始而不能善终,这也是乐毅在军事指挥上的重大失误,其教训值得深思。

[var1]

应该指出的是,各国为维持战略均势而合纵伐齐,结果却恰恰打破了秦、齐两强对峙的战略均势。齐国遭此重创,从此丧失了与秦国相抗衡,称雄天下的实力,使战国的战略格局又发生了变化:两强对峙的战略均势被打破,实力的天平倾向了秦国,一强独霸的局势逐渐形成,这就在客观上为秦国实施东进战略,最后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准备了条件。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碧蹄馆之战金甲倭将(碧蹄馆之战日军损失)

1593年正月,继平壤战役大败小西行长之后,明朝的近四万援朝部队在提督李如松的指挥下大举南下,日军各地守军望风而走,凤山的大友义统,白川的黑田长政,平山的小早川秀包,牛峰的立花宗茂等等,纷纷向南撤退,明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在半月之内收复失地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刚刚,摩洛哥把西班牙踢回老家!| 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9-西班牙VS摩洛哥作者:车辙制图:果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左右,世界杯一场1/8决赛结束交流,西班牙点球0:3不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