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首霸的魏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弱的?

战国首霸的魏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弱的?

()
中文名:
战国首霸的魏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弱的?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战争次数的不断增多,哪怕是国力强大如战国七雄也渐渐吃不消了。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各国之间都在寻求一种新的治国模式以图强兵富国。 [var1] 好在,诸侯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方式,那就是变法。而魏国就是最早施行变法的国家。

秦朝名人推荐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战争次数的不断增多,哪怕是国力强大如战国七雄也渐渐吃不消了。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各国之间都在寻求一种新的治国模式以图强兵富国。

[var1]

好在,诸侯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方式,那就是变法。而魏国就是最早施行变法的国家。因此,魏国也很快的强大起来,并成为了战国初期的首位霸主。

按理来说,魏国作为第一个变法的国家,应该是得到好处最多的国家。哪怕是其他国家也纷纷变法强国了,魏国凭借着快人一步的时间优势也足够立足于这个乱世之中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率先变法的优势确实让魏国在前期出尽了风头,但是这种风头很快就随着魏文侯的去世而消失。一直到战国中后期,魏国已经沦落为一个十分弱小的国家。套用苏洵在《六国论》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战国中后期的魏国,那就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足可见魏国衰弱的有多么厉害。

下面我就为大家分析一下魏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衰弱的。

战国的首位霸主——魏国

战国,一个战字就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时代的主题,那就是战争。说到战争,那就绕不开两个因素:一个是粮食,一个是士兵。而这两个就是魏国强大的资本。

[var1]

先来说说粮食魏国的李悝变法中,有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平籴法。所谓的平籴法,就是通过国家的力量,来维持魏国国内粮价的稳定。粮价的稳定,既阻止了不法商人通过低进高出的方式损害统治者的权益,更提高了农民们的利益,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样一来,魏国的粮食储藏量就越来越多,抗灾害能力也越来越高。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优势。

再来说说士兵魏国的魏武卒,在战国初期,那可是强大的代名词。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作战模式还是以车战为主,也就是以车兵为主力兵种。虽说步兵也有,但一般只作为辅助。所谓的“车乘之国”中的车乘,指的就是车兵。然而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用兵的越来越诡,车兵机动性不足的缺点就暴露了出来。为了应对这个缺点,魏国果断训练了精锐步兵,魏武卒。

[var1]

不仅如此,魏国凭借着其位处中原,科技发达的优势,依靠着先进的冶铁水准,炼制出了一大批铁制兵器。这在当时,几乎难以想象,因为当时的主力兵器依旧以青铜器为主。

制度的优越性和兵种的优越性,使得魏国在战国初期几乎无人能敌。可惜好景不长,魏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接连失利。在这两场战争中,魏国的魏武卒几乎被消耗殆尽,而魏国也在这两次战役后彻底衰弱,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魏国衰弱的原因

上面提到,魏国之所以衰弱,是因为那两场战役。然而胜负乃兵家常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永远的胜利,就连战国中后期一家独大的秦国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过获胜。因此,那两场战役顶多是加速了魏国的衰弱,而不是魏国衰弱的真正原因。魏国真正的衰弱原因,有三个:

一、人才流失严重

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治国的能臣,有一些名字更是如雷贯耳,比如商鞅,范雎和吴起。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三个人本来都是魏国的人,只是因为受不到魏王的重用,才逃出魏国,去往他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商鞅。商鞅本来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中庶子。公孙痤死前,曾经向魏王举荐商鞅这个人才,谁曾想魏王却认为:“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大概意思就是说公孙痤居然让我把朝政交给商鞅,岂不是老糊涂了吗?

[var1]

这样的例子在魏国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战国时期两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布衣将相出现,谁能够更好的挖掘这些平民之才,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魏国在这一方面,显然做得很差。

总而言之,自魏文侯死后,魏国的君王就再也没有出现一个能够知人善用的君王。而魏国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自然就会去能够得到重用的国家,此消彼长之下,魏国的衰弱也在情理之中了。

二、变法的优势逐渐丧失

关于魏国,有一句话说得相当贴切,那就是“成也变法,败也变法”。魏国是第一个施行变法的国家,魏国也因此取得了巨大的优势。不过,魏国的成功给了其他国家一个模版。毕竟,创新很难,模仿却很简单。这也是为何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中有李悝变法影子的原因。

一方面,变法带来的巨大成功,使得魏文侯之后的魏国君王失去了进取心。而此时,其他国家正在积极地开展变法,以图超越魏国。

[var1]

另一方面,魏国的变法作为一个创新者,在其制度上必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李悝变法中只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却没有用来抑制商业的制度。而商业的暴利远非务农可比,也就是说李悝变法中的内容虽然鼓励百姓务农,但是实际效果却不会很好。反观商鞅变法中的内容,既出台了鼓励农耕的制度,也出台了抑制商业的制度。这样的制度使得秦国的粮食产量取得了一个质的突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

总而言之,魏国作为变法的先驱者,本来就占据着很大的优势。魏文侯后代的君王本来就应该利用这个优势来弥补变法中的不足,这才能让魏国在制度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只是很可惜,这些君王并没有这样做。

三、兵种的优势逐渐丧失

魏国的魏武卒,无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兵种上,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魏武卒却有着两个十分明显的缺点:

魏武卒对士兵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这就意味着士兵的选拔十分不易。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这里的大概意思就是魏武卒的身体素质要比常人强大很多。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魏武卒的奖励如此丰厚,考核自然也极为严格。魏武卒的装备冶炼十分不易。和士兵一样,魏武卒的兵器同样是十分稀少的存在。虽说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就已经存在,但是存在和普及是两码事。至少,在战国初期,冶铁技术还没有那么普及。哪怕是魏国的科技十分发达,想要源源不断地提高魏武卒的铁制兵器也够呛。而在马陵之战中,魏国魏武卒损失殆尽的同时,连带着将这些铁制兵器也丢了。可以想像,魏国的损失有多么惨重。步兵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魏国的魏武卒之所以强大,除了魏武卒本身强大以外,没还有就是兵种的优势。毕竟,比起车兵,步兵的机动性可高多了。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车兵的劣势逐渐暴露,各国诸侯都纷纷将步兵作为主力兵种。不仅如此,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骑兵。比如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魏武卒失去了灵魂。魏武卒的最初训练者是吴起。正是吴起提出了精兵策略,才有了这魏武卒。至于吴起的用兵之道,更是十分强大。阴晋之战,吴起以数万魏武卒打败了秦国的五十万大军,足以证明吴起的强大。而之后,吴起离开魏国前往了楚国,魏武卒就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了。结束语

魏国的衰败,正应了那句话——不进则退。魏国一开始凭借着变法的优势和兵种的优势,确实强大一时。然而在这之后,魏国就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反观他国,一直在追赶着魏国,魏国的衰败也在情理之中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碧蹄馆之战金甲倭将(碧蹄馆之战日军损失)

1593年正月,继平壤战役大败小西行长之后,明朝的近四万援朝部队在提督李如松的指挥下大举南下,日军各地守军望风而走,凤山的大友义统,白川的黑田长政,平山的小早川秀包,牛峰的立花宗茂等等,纷纷向南撤退,明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在半月之内收复失地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刚刚,摩洛哥把西班牙踢回老家!| 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9-西班牙VS摩洛哥作者:车辙制图:果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左右,世界杯一场1/8决赛结束交流,西班牙点球0:3不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