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陆逊 一.吴郡孙氏与陆氏的恩怨 孙氏的发迹始于孙坚。可能很多人都以为,孙家和陆家是到了孙策时期才有接触。其实不然,据《三国志 裴注版 吴录》记载,在孙坚任长沙太守的时候,冒着跨境举兵被问罪的风险,救援了时任豫章郡宜春长的陆康从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var1]
陆逊
一.吴郡孙氏与陆氏的恩怨
孙氏的发迹始于孙坚。可能很多人都以为,孙家和陆家是到了孙策时期才有接触。其实不然,据《三国志 裴注版 吴录》记载,在孙坚任长沙太守的时候,冒着跨境举兵被问罪的风险,救援了时任豫章郡宜春长的陆康从子。可以说,孙坚是对陆家有恩情的。
吴录曰:是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遣使求救於坚。坚整严救之。主簿进谏,坚答曰:“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乃进兵往救,贼闻而走。
孙坚是“袁术系”的将领。他在攻打黄祖的时候战死,部曲在其侄孙贲带领下投奔了袁术。后孙坚长子孙策投入袁术麾下,领孙坚以前的兵马。袁术想攻略徐州,向时任庐江太守的陆康借粮。陆康是典型的东汉名士,在他的心中,袁术就是个叛逆。所以,陆康不借,并积极备战。袁术大怒,派孙策攻打庐江郡。按道理,孙坚曾有恩于陆家,陆家应奉孙家为上宾。但是有一次孙策拜见陆康的时候,陆康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没有接见,可能从心底看不起门第低的孙氏,只让主簿接待孙策。孙策觉得受到了怠慢,史载“策尝衔恨”。孙策打庐江用了两年时间,战斗很惨烈,城破后,陆康病死,陆氏宗族损失大半。陆氏与孙氏从此结怨。
二.东吴政治的“先天不足”:门第卑微,难以服众
自董卓以来,天下大乱,攻杀朝廷委派的郡守、刺史是常有的事。孙坚当年讨伐董卓,从长沙郡起兵,就先后攻杀了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时天下群雄,“袁术系”可以说是一大派系,实力雄厚。袁术四处攻城略地,实际控制一郡以后,就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向朝廷表奏自己袁术系的故旧为太守,替自己统治。如果朝廷不同意,干脆就自己任命为太守。所以,当时很多州都出现了多个刺史,很多郡出现了多个太守。他们有的是袁绍表奏的,有的是袁术表奏的,有的是朝廷任命的。巅峰时期的袁术确实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势力,这也是他后来膨胀自立为帝的原因。
[var1]
巅峰时期袁术的势力范围
孙策与袁术之间也有矛盾。在袁术拼命扩张的过程中,孙策鞍前马后,出力颇多。最初,袁术许诺表孙策为九江太守,结果用了丹杨人陈纪。攻打庐江郡陆康时,袁术对孙策说:“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结果攻下庐江,袁术任命其故吏刘勋为太守,孙策大为失望,有了脱离袁术的想法。当时,朝廷任命宗室刘繇为扬州刺史,扬州旧治所在寿春,但是已经被袁术占据。袁术故技重施,自命琅邪人惠衢为扬州刺史,与刘繇争夺扬州。孙策舅舅吴景当时是袁术的督军中郎将,与孙策堂兄孙贲一起领兵攻略扬州,结果连年不克。孙策于是主动请缨,帮助吴景平定了江东。此时名义上,孙策攻下的江东都是袁术系的地盘。
[var1]
小霸王孙策
孙策攻下江东后,也学起了袁术那套,自领会稽太守,任命吴景为丹杨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从豫章郡分出庐陵郡,以孙贲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袁术僭越自立为帝后,孙策同袁术彻底绝交,自此走上了独立之路。这时候,吴郡孙氏的先天不足就体现出来了:门第卑微,难以服众。
东汉,以儒家经史学问入仕。通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努力,就会形成一些累世公卿、儒学传家的大家族,被称为“世家”。像弘农杨氏(杨修)、荥阳郑氏(郑浑)、汝南袁氏(袁绍袁术)这种都有家传的儒学。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这些家族都颇具实力,关系盘根错节,为一方之大族,被百姓所敬仰。汉末举察制盛行,民间又好清评。一旦获得好的名声,就有大几率被举察、出仕,官位、财富随之而来。出身寒门,则努力想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士族,而本就是士族的大族,则互相联姻,彼此关照。像吴郡陆氏,三国志记载,世江东大族。当时,江东有“顾、陆、朱、张”四大姓,彼为姻亲之好。而吴郡孙氏,《三国志 裴注 吴书》只记载,坚世仕吴。这种寒门,在地方上本就被轻视,骤然统治江东,根本得不到本地高门的青睐。孙策又是引兵强行占据江东,这在这些地方儒学大族、书香门第看来,即使与袁术决裂了,也是叛逆的行为,为人不齿。袁术有人追随,是靠着袁家的地位以及个人本就为汉后将军,地位尊崇。孙策虽被曹操表为讨逆将军、吴侯,但其家世、威望、年龄均不足以抚江东。
孙策御江东,是以武力强镇江东,与大族关系极为不睦。如果杀前吴郡太守许贡,是因为许贡在背后捅孙策刀子,非杀不可,那么杀江东名士高贷就完全是因为孙策忌惮本土士族。据《三国志 裴注 吴录》记载,孙策想与高岱讨论左传,结果有人故意对高贷说孙策厌恶强过自己的人,导致高岱在讨论的时候过于谦虚,被孙策认为是轻慢自己而抓了起来。本不致死,结果很多江东人为高贷求情,孙策没想到他有如此影响力,就杀他以震慑江东士族。可见,强如孙策,内心上都因为孙家门第低而感到自卑,展现了玻璃心的一面。孙策掌权之时,多任用淮泗将领及之前的旧人,像张纮这样的扬州本土人士极少(张纮后来还去了许都,孙权时期才回来)。
孙策26岁遭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意外身亡,孙权继位,从其面临的窘迫就可以看出,孙策在江东的统治有多不稳固。三国志记载,孙权执权后,只控制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五郡,而且还没有完全控制。东汉政坛有特殊的“二元君主观”,即只要被郡守征辟过的幕僚,一般都会对郡守“以君视之”,汉末幕僚为郡守守丧的记录比比皆是。由于孙氏在江东统治时间过短,士人英豪对孙氏并没有君臣之谊,离去的甚多。江表传记载,孙策羁縻统治庐江,表李术为太守。结果孙策死后,李术并不承认孙权的统治。这些都说明,孙吴政权先天不足,根基极弱。
三国志 吴主传: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江表传: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术报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
三.后天政治畸形:两宫并立,陆逊之死
[var1]
吴大帝 孙权
孙权能顺利度过接班后的动荡期,完全依赖张昭、周瑜这一文一武的鼎立辅佐。张昭本就为徐州名士,素来与江东本土士族交好,在其辅政期间,孙权幕府开始大量征辟本土士族。陆逊就是在这期间被孙家征辟的,时年二十一岁。陆逊长陆康子陆绩几岁,为陆家的纲纪门户,实际掌门人。孙权以孙策女嫁于陆逊,标致着孙氏和本土大族行联姻亲之好,开始和解。
虽然如此,孙权依旧继承了孙策对本土士人影响力的忌惮,在征召本土士族的同时,幕府也大量征召流亡北人、以及本土寒门庶族,并且对流亡北人、寒门庶族更为重用,用以压制士族。当时在江东人才的组成,主要是流亡北人、本土士族、孙策淮泗旧臣。上文已述,孙策死后,曹操以许都天子名义征召士人才俊,流亡北人有大量应征北归的,故流亡北人在东吴本就属少数派,用少数派压制多数本土派,实为上策。但流亡北士,甚至淮泗旧臣,也并不让孙权放心。典型例子就是肱股之臣,张昭。孙权第一次对张昭失望应该是在建安七年,曹操要求孙权送世子为人质,张昭默许。而建安十三年,面对曹操大军,张昭和大部分江东士人更是主张投降,令孙权大失所望。细品张昭的人生履历,就可以揣测张昭心里。张昭类似于曹操的荀彧,是儒学世家出身,在心中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委身于孙氏军阀本为避难江东,不得已而为之。所以,遇到名义上代表汉朝的曹操,张昭心中的第一选择自然是投降。
故孙权面临的东吴政坛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要靠外地人打压本地大族,另一方面还要用本地大族制约外地人,可谓步步惊心。纵观三国,“士庶之争”、“本土与外人之争”这种东汉至隋唐鲜明的富有时代感的政治矛盾,在吴国是最严重的,远胜魏蜀。而随着淮泗旧臣渐渐故去,尤其是周瑜、鲁肃、吕蒙的相继离世,淮泗旧臣已经不足以撑起整个孙吴政权。重用江东本地士族,走“本土化”建国路线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孙吴政权的无奈。吴国本土化建国,以陆逊为上大将军,顾雍为吴国首任丞相为标致。“顾、陆、朱、张”四大姓备受重用,另外还有如全琮这样的本土士族。
三国乃乱世,故将领多有私人部曲。“世兵制”这种军制,魏蜀吴三国皆有,但只有吴国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军制。世兵,近似为武将的私军,可世袭。尤其是大族掌握军权后,多次利用平盗贼、灭山越的过程中扩充私军。像陆逊,就是利用这样的机会重建了陆氏私军。也正因为如此,吴国出现了像“西陵步氏”这样步骘、步协、步阐两代三人世袭“西陵督”的情况,因为西陵军队就是步氏私军,是可以继承的。所以,这种混乱的军制,一方面导致了吴军时高时低的迷之战斗力,一方面也加剧了政坛的争斗,这也是孙权为政的有意为之,对臣下分化瓦解。陆逊,就一直处在这样的政治漩涡中。
陆逊自年轻时入幕,就备受孙权赏识。自陆逊助吕蒙袭取荆州、夷陵大破刘备后,陆逊就手握重兵,屯驻武昌,直至官至上大将军,位高三公,江东陆氏复兴。但在孙权晚期,孙吴政权相对稳定之后,开始着手打压重臣,最著名的就是任用吕壹,监察百官,实为特务统治。吕壹倒不只针对江东本土大族,但其危害之大,已经到了陆逊言之落泪的地步。吕壹倒台后,被其整治的人全部平反,孙权打压重臣的目的没有实现,于是精心炮制了孙权晚年最大的政治案,“两宫案”。
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又立孙霸为鲁王,并且异常宠幸,让孙霸产生了非分之想。之前说过,吴国政坛本就复杂矛盾重重,孙权以二子为诱饵,更加加剧了这种畸形政治。和霸二人在礼仪上并没有严格的区别,虽然后来各自立宫,但又各自征辟幕僚辅佐,人为造成了大臣的站队分裂。虽然,在赤乌七年,孙权斥责二人,令二人不要与朝臣交往,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孙权意图分化打压大臣之心昭然若揭。当时明确支持鲁王孙霸的,主要是重臣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孙弘和杨竺。而支持太子孙和的,主要是顾谭、陆胤(陆逊族子)、张休(张昭之子)、朱据、张纯、诸葛恪、吾粲(太子太傅)等。可见,江东士族、流亡北士的后代纷纷站队,开启大混战,其中四姓“顾、陆、朱、张”都是支持太子孙和的。
此时陆逊接任顾雍为丞相,自此出将入相,被卷入了“二宫之争”。陆逊本来是被指定辅佐先太子孙登的。孙登喜好儒学,与江东士族交好,又在淮泗旧臣、流亡北士中素有贤明。可以说,是理想的接班人。但是,孙登早逝,陆逊身份敏感,并不想明显的支持孙和或者孙霸。三国志记载,当时二宫并立,内外大臣世家子弟争相送入二宫侍奉太子和鲁王。而陆逊此时异常谨慎,并不送陆家子弟进宫。吴郡全氏掌门人全琮之子全寄依附鲁王,陆逊还写信劝告全琮,让他不要卷入两宫争斗,并且以西汉汉武帝心腹“金日磾杀子”的故事来劝说全琮。这些都说明,陆逊本身不想卷入这场争斗。
三国志 陆逊传: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曰:“卿不师日磾,而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
结果,当时鲁王党的杨竺和全琮经常在孙权面前进谗言,想更立太子。太子孙和没有办法,让陆逊族子陆胤、太子太傅吾粲请求陆逊上疏表谏。陆逊于是几次上书,陈述嫡庶之分。当时陆逊已经年过六十,作为陆氏掌门人,已经到了不得不站队的地步。吴四姓均为太子党,其中顾谭是陆逊外甥,陆胤是陆逊族子。身为陆氏掌门人,已经不可能独善其身了。经此上书,陆逊坐实了太子党的身份。很快,太子孙和被软禁废黜,太子党顾谭、顾承、姚信被流放,太子太傅吾粲被处死。孙权多次派使者去责骂陆逊,已经六十三岁的陆逊,本就身心疲惫,一气之下死了,史载“愤恚致卒”。
而孙权又将孙霸赐死,将鲁王系大臣打压了一遍,最后立幼子孙亮为太子。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两宫案”中主要太子党和鲁王党的结局:
主要太子党:
(1)陆逊,吴四姓,激愤而亡。族子陆胤,下狱后获释。(2)顾谭,吴四姓,顾雍之孙,陆逊之外甥,流放。顾承,顾雍之孙,流放。(3)朱据,吴四姓,处死。(4)张纯,吴四姓,处死。(5)张休,彭城人,张昭之子,处死。(6)陈正,陈象,族诛,籍贯不明。(7)太子太傅吾粲,吴郡本土,但为寒门,处死。(8)诸葛恪,诸葛瑾子,琅琊人,无事。(9)施绩,丹杨人,无事。(10)滕胤,北海人,外戚,无事。
主要鲁王党:
(1)全琮,吴郡全氏,孙权女婿,外戚,无事。全寄,全琮子,处死。(2)吴安,吴郡人,吴景孙,孙权外甥,外戚,处死。(3)孙奇,孙辅之孙,宗室,处死。(4)杨竺,广陵人,处死。(5)步骘,淮阴人,外戚,无事。(6)吕据,汝南人,外戚,无事。(7)吕岱,广陵人,无事。(8)孙弘,中书令,会稽人,无事。
由此可以看出,“两宫之案”,江东本土大族处罚最重,其次为宗室、外戚中亲近本土士族的,而其他流亡北士和外戚中,除非像吾粲、杨竺这样的两党核心成员,否则处罚较轻。至此,“两宫案”是孙权晚年一手导演的政治大案基本被史学界定性。经此大案,两派江东强臣精英损失惨重,同归于尽,为未来东吴灭亡埋下了伏笔。尤其是江东本土大族,依旧逃不过被孙氏猜忌的命运,被打压的最惨。陆逊之死,只是孙吴畸形政治下的牺牲品而已。而孙权则“自认为”清除了潜在的“大族权臣”,为幼帝孙亮登基铺平了道路。后世之君也不乏效仿者,唐太宗李世民就一手导演了李承乾、李泰争斗,最后立李治为太子,是为唐朝版的“两宫之案”。其手法,与孙权如出一辙。
1593年正月,继平壤战役大败小西行长之后,明朝的近四万援朝部队在提督李如松的指挥下大举南下,日军各地守军望风而走,凤山的大友义统,白川的黑田长政,平山的小早川秀包,牛峰的立花宗茂等等,纷纷向南撤退,明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在半月之内收复失地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9-西班牙VS摩洛哥作者:车辙制图:果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左右,世界杯一场1/8决赛结束交流,西班牙点球0:3不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