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这场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名的改革,不但入选了我们的历史课本。而且在语文课本上,也有相关的课文。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胡服骑射改革,指的是战国时期,战国的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发现传统的中原服饰,并不适合打仗,尤其是不适合骑马打仗。所以,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var1]
这场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名的改革,不但入选了我们的历史课本。而且在语文课本上,也有相关的课文。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胡服骑射改革,指的是战国时期,战国的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发现传统的中原服饰,并不适合打仗,尤其是不适合骑马打仗。所以,接下来赵武灵王就宣布,全国所有服饰,一律向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靠拢。这样一来,不但大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能像北方游牧民族一样,直接骑马打仗了。
而赵武灵王的这项改革推行开之后,很快,赵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事力量迅速提升,国家迅速强大起来,赵国也得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var1]
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胡服骑射’改革。
但是,不知道大家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历史上的改革,基本上都很困难。比如说同时代秦国的商鞅变法,或者后来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基本上都是无数聪明人参与其中,又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最后还不保证一定能成功。
为啥当时赵国只是改良了一下穿衣服的方式,国家就改革成功了呢?既然穿衣服这么重要,那为什么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国家,没有效法赵国,进行同样的改革呢?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胡服骑射改革,其实远不是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历史课本是因为篇幅有限,只记载了这场改革的方式和结果,并没有记载整场改革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过程。而这些,其实才是这场改革真正的核心。
[var1]
想要更好地理解赵国的这场改革,我们得把视角回退一下,回退到这场改革的一百年以前,也就是赵国刚刚开国的时候。
公元前403年,已经彻底掏空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家,正式向周王室提交申请,请求周王室册封自己为诸侯。这事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标志。因为这标志着,自此之后,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彻底解体了。而且,从这时开始,历史正式从春秋时期,步入了战国时期。
这一年,距离赵武灵王主持那场胡服骑射改革,中间还有97年,整整五代人的时间。
而周王室这边,最初收到三家申请的时候,其实是不想批准的,因为这不符合周王室自己订立的规则。以往的时代,只有对周王室立下大功,才有可能被立为诸侯。而如今,三家只是靠着自身的强大,就想成为诸侯。这个先例要是开了,以后岂不是谁强大了都能做诸侯,那周王室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啊?
[var1]
但问题是,当时周王室已经衰落到了极其弱小的程度,根本就奈何不了三家。得知周王室不打算册封之后,三家干脆直接带着自己的人马,跑到周王室的直辖领地,常驻了下来。三家这一招有点像耍流氓,他们直接把周王室当成了一家饭馆。我也不欺负你,我也不打你,我就只是单纯在你家白吃饭,然后我就不走了。
面对三家的逼迫,周王室最后也无可奈何,只能认怂了。此后,周王室不得不正式册封三家的家主为诸侯。而当时赵家得到册封的这位家主,就是赵武灵王的爷爷的爷爷,名叫赵籍。当然,在后来的史书上,我们更多还是称呼他为赵烈侯。
得到周王室的册封之后,韩赵魏三国就算是彻底开国了。再之后,三家算是心满意足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打道回府,回了自己的地盘。
[var1]
不过,得到册封之后的赵烈侯,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兴。当然,当时他确实是很高兴,因为这是他们老赵家奋斗了好几代人的目标。如今终于实现了,能不高兴吗?
但同时,在高兴之余,赵烈侯却又有一些隐忧。
之前的几十年里,三家唯一的目标,就是瓜分了整个晋国,然后成立自己的国家。如今这个目标实现了,接下来,赵家就要以一个国家的形式存在了。
而以一个国家形式存在的赵国,接下来要怎么发展呢?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会一拍脑门,瞬间就给出答案:这还不简单?先发展经济,组建强大的军队,提升战斗力,然后对外扩张啊!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所有国家不都是这么玩的吗?
[var1]
道理是这样的没错。
但实际操作起来,有点不太现实。
作为赵家或者说赵国的当家人,赵籍比任何人都清楚,赵国的实际情况。
在之前瓜分晋国的过程当中,因为很多复杂的原因,导致赵家分到的地盘,比较靠北。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赵国需要直接面对草原游牧民族的袭扰。与此同时,随着晋国彻底分裂,昔日那几个和晋国争霸的春秋大国,比如秦国和楚国,势必也要再次进攻。一个分裂的晋国,肯定是不如完整的晋国。
这些挑战,都势必会给新生的赵国,带来很大的困扰。光是抵挡这些外部势力的进攻,就足以花掉赵国的大部分财政收入。想要稳定发展经济,然后再猥琐发育自己的军事力量,这对赵国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
[var1]
与此同时,在外部环境恶劣的同时,赵国当时还面临着一个隐形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冶铁技术的成熟。
战国初期,冶铁技术的成熟,不光对赵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其他国家其实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一个小小的冶铁技术,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这里,我们得稍稍做一下解释。
在战国时代以前,以往的夏商西周三代,以及春秋时代,大家主要用的基本上都是青铜器。那个时代,也被称之为青铜时代。对于人类来说,青铜几乎是世界上所有文明,首先开始掌握的金属,没有例外。因为青铜的锻造温度比较低,锻造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铜矿一般都在地表,开采起来比较容易。
[var1]
但同时,青铜器的硬度和耐磨程度,都远不如后来的铁器。如此一来,用青铜制造的农具,就非常容易损坏。而在战国时代以前,因为农具质量不太行,大家耕种的生产力也比较低,想要开荒的话,那就更难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占据了大量资源的奴隶主,才有能力大范围进行开荒。而开荒之后所得的土地,自然也都归他们自己所有,再去让那些平民和奴隶耕种。多出来的生产力,就可以继续去开荒,周而复始。
至于平民,想要自己开荒?不好意思,真的很难!以当时的生产力来说,一个数口之家,想要开垦出足够供养自己家庭的荒地,至少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行。在开荒的过程当中,这个家庭是没有任何收入的。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家庭有三到五年的粮食,而且还有足够的生产工具,这期间还不能出任何意外。
[var1]
在春秋时代,能达到这个水平,有这个家底的,已经算是小型奴隶主了,那绝对是贵族之后。一般的平民和奴隶,经过剥削之后,根本就不可能攒下这么多的家底。
所以,在春秋时代以前,平民和奴隶,靠着自己开荒种地养活自己,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如此一来,之前的人们,自然就只能接受那些奴隶主贵族的剥削,这也是奴隶制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
但是,随着铁器锻造技术的成熟,这一切都变了。
有了铁制农具之后,大家开荒的难度骤减,生产力也大幅提升。原来想要开荒,或许需要一大家子人奋斗三五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现在,可能只需要一个家庭出一半的人,然后努力一两年就可以了。
[var1]
如此一来,大家自然争先恐后去开荒,谁都不愿意再种奴隶主和国家的土地了。这就导致昔日的井田制,彻底崩溃了。而土地制度崩溃之后,奴隶主和国家都收不上来税了,没有了税,国家财政收入暴跌,养军队养官员养贵族,那就更困难了。
在战国初期的时候,这个问题,几乎是摆在所有国家高层面前的一个共同难题。
对于这个难题,在春秋末期的时候,各国高层其实想过各种解决办法。比如说抢夺老百姓开荒的土地,比如说设置各种政策,提高开荒难度……但这些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正所谓堵不如疏,这些办法,都是在阻碍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在这个春秋战国交替的时代,几乎所有聪明的统治者,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只有改变以往的社会制度,让社会制度更适合目前的状况,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var1]
这也就是所谓的变法了。
不过,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解决问题。因为此时摆在大家面前的,至少有两个难题。第一,只要变法,就一定会触及以往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越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国内的利益关系就越盘根错节,变法的阻力就越大。
第二,变法说起来很容易,但到底该怎么变呢?要知道,刚刚进入战国时期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进行过变法。所以,变法这件事,只是存在于理论上可行。到底该怎么操作,谁都不知道,大家只能试错。
当然,对于新生的韩赵魏三国来说,第一个问题要稍小一些。因为这三个国家是新国家,国内反对变法的阻力没有那么大。所以相对来说,当时韩赵魏三国想要进行变法,阻力要比秦国或者楚国这种老牌国家,要稍微容易一些。
[var1]
这些东西,对于赵烈侯来说,自然是都能想到的。所以赵烈侯很清楚,赵国如果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利用自己新生的优势,先改革再说。如果能完成改革的话,后面很多事情就容易了。
所以,赵国开国之后,赵烈侯首先开始着手解决国内的内部问题,开始推行所谓的变法新政。
说到这里,大家其实可以先跳出赵国的故事,先想一个问题。
请问赵国刚开国的时候,进行的这场变法,叫什么变法?
这个问题,就算是先秦历史的爱好者,恐怕也是十个有九个都答不上来。因为这场改革或者说变法,我们的历史书上,基本就没提过。战国时期各国似乎都有比较有名的变法,秦国是商鞅变法,魏国是李悝变法,楚国是吴起变法,韩国是申不害变法。至于赵国,大家所熟悉的,似乎只有后来那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var1]
实际上,赵国刚刚开国的时候,也有一场改革,这场改革,叫做公仲连改革。
简单来说,就是赵国开国之后,赵烈侯任用相国公仲连,对赵国进行各种改革。后来,公仲连改善了吏治,在以往贵族担任官员的制度上,又为赵国招揽人才,注重官员的能力选拔,同时改善财政情况,削减不必要的政府开支。
客观来说,公仲连所做的这些事情,确实也让赵国得到了很多好处,让赵国变得更强大了一些。但从公仲连改革的那些内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内容,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赵国的体制。
赵国的老底子,还是抄当年晋国的体制。而这种体制,已经不适合战国初期的情况了,要不然后来大家也不会争相要变法。
[var1]
所以,赵国开国之初进行的这场变法,其实是一场治标不治本的变法。或者说,赵国在变法的道路上,付出了试错的代价,他们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与此同时,在赵国这边进行改革的时候,同为三晋国家的魏国,也开始进行对内变法。魏国这边,其实和赵国一样,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不过,相对来说,魏国这边的变法,可就要比赵国这边成功多了。魏国这边,进行的就是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李悝变法。
经过李悝变法之后,魏国逐渐从一个奴隶制国家,变成了一个封建制国家。这种体制的进步,让魏国的国力开始迅速飙升。此后的二十年里,魏国不但逐渐成为三晋之中最强大的国家,后来更是成为了中原地区所有诸侯国当中,最强大的一个。
[var1]
当然,在赵烈侯在位期间,魏国那边变法的动静,还那么大。而且,当时三家刚刚瓜分晋国,为了抵御外敌,三晋之间属于是背靠背的关系,组成了一个三晋联盟。因为当年晋国留下来的家底实在是太厚,此时三晋也确实是真心实意的联手。所以,战国初期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三晋联盟横行天下的状态。那些老牌国家,比如齐国、秦国、楚国之类的,基本上都不是三晋联盟的对手。
如此一来,赵国这边的变法,虽然并不彻底,但是这也给了赵国人一种错觉:似乎我们的道路是选对了,要不然我们怎么能这么强呢?
这种错觉,直接影响了接下来赵国上百年的历史。
[var1]
赵烈侯任用公仲连进行改革之后,没过几年就去世了。从他正式被立为诸侯开始,一共在位也就只有九年而已。而赵烈侯去世之后,因为他儿子比较年幼,所以他的弟弟首先上位,这就是赵武公。
赵武公在位13年,这期间赵国在史书上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准确来说,应该说是实在没啥可说的。不过他在位的这十三年当中,魏国却是彻底崛起了,成了三晋之中的老大。
而赵武公去世之后,接下来,大家又拥立了之前赵烈侯的儿子,也就是赵武侯的儿子。毕竟,这位赵烈侯当年所立的太子,才是赵国的正统继承人,这就是赵敬侯。
[var1]
赵敬侯在位期间,赵国终于有点动静了。首先,赵敬侯为了强化国家统治,直接把赵国首都迁到了邯郸。与此同时,魏国彻底壮大起来。此时的魏国,开始不满足于做三晋之中的老大,而是想要逐渐吞并韩魏两国,重现当年的晋国。所以,从赵敬侯时代开始,之前牢不可破的三晋联盟,彻底散架了。
除此之外,就在赵敬侯登基的同时,魏国内部出现了点小矛盾。魏国的大将吴起,因为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引起了魏国王室的忌惮。在这之后,吴起不得不离开魏国,远赴楚国。到了楚国之后,吴起直接把魏国变法的成功经验,全面复制到了楚国。
在吴起的帮助下,楚国迅速强大了起来,成了列国之中第二个变法的大国。经过变法之后,楚国一改往日的衰败,开始积极对外扩张,并且可以正面和魏国对打了。
[var1]
楚国的成功,让大家进一步意识到,变法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接下来,各国都开始争相准备变法,或者把变法这件事提上议程了。
而赵国这边,情况则是有点诡异。一方面,赵敬侯本人贪图享乐,但是治国能力却还算不错。他在位期间,赵国的外交手段非常灵活,有时候联合魏国打齐国,有时候联合齐国打魏国。总之,他在位期间,赵国在战场上没吃过大亏。而且,他还迁都邯郸,这为后来赵国向北方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赵敬侯本人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依然误以为,赵国的变法是成功的,接下来不需要再做任何改动了。
所以说,弱小不是罪,傲慢才是。
[var1]
就是赵敬侯在位的这十多年里,赵国的傲慢,让赵国错过了很多机会。这也为后来赵国的衰落,埋下了一个大雷。
赵敬侯在位12年之后去世,接下来他的儿子赵成侯即位,这就是赵武灵王的爷爷了。赵成侯依然延续了他爹的思想,认为赵国没啥毛病。所以赵成侯在位二十多年期间,到了赵成侯在位后期的时候,赵国已经彻底不是魏国的对手了。
这个时候,魏国就曾经率兵进攻赵国,一口气打到了邯郸。后来,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出田忌和孙膑,直接进攻魏国首都,然后魏国主帅庞涓,被迫迅速率兵回撤,最后被齐国击败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后来留下了一个‘围魏救赵’的成语。
[var1]
对于围魏救赵这个成语,估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大家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注意力估计基本上都在齐国和魏国身上。因为在这个故事里面,孙膑和庞涓才是主角。
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场战争,对赵国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这场围魏救赵的战场,可以说一下子把赵国给打懵了。在赵国人眼里,自己原本和魏国同时出现,又同时开始改革。虽然后来发展不如魏国,但是整体上双方实力也不应该差那么大才对。然而双方真正开战之后,赵国才发现,在强大的魏国面前,自己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
那场桂陵之战,最后虽然是以齐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魏国的老底子依然还在,很容易恢复。而且,在齐国前来救援之前,魏国不但占领了赵国大片的土地,甚至就连赵国首都邯郸,也给打下来了。直到桂陵之战结束两年之后,魏国和赵国才正式在邯郸城外签订和约,正式把邯郸还给了赵国。
[var1]
这对赵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耻辱。更耻辱的是,魏国刚撤退不久之后,秦国又打过来了,又占了赵国大片的土地。
这些事情,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基本上都没写过。
连续被魏国和秦国打击之后,当时在位的赵成侯,也就是赵武灵王的爷爷,终于开始反省了:赵国到底是哪做错了呢?为什么连之前衰败不堪的秦国,此时都能轻易重创赵国了呢?
这个问题,赵成侯或许一直到死,都没想明白。因为在秦国入侵之后不久,他就去世了。而他在位的这二十五年里,赵国之前留下的那些历史问题,开始全面爆发,赵国开始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这二十五年当中,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齐国进行了邹忌变法,甚至连最弱小的韩国,都进行了申不害变法。
此时的赵国,不光是国力落后于其他国家,连制度都比其他国家落后了。
[var1]
当然,这个问题,估计赵成侯一直也没想明白,就去世了。而赵成侯去世之后,赵国内部又爆发了短暂的王位争夺战。此后,赵成侯的太子即位,这就是赵肃侯,也就是赵武灵王他爹。
说起来,这位赵肃侯倒是个挺厉害的人,他即位之后,虽然也没搞清楚情况,但是却抓住了时代给他的机会。赵肃侯登基之后,没过几年,齐国就在马陵之战当中大获全胜。
在战国历史上,马陵之战绝对是相当重要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除了是孙膑和庞涓这对师兄弟的生死局之外,同时更是决定魏国国运的一战。这一战之后,因为庞涓战败,导致当时庞涓带去的魏武卒精锐,几乎全部被打光了。
[var1]
魏国的魏武卒,曾经是战国初期最精锐的军队,还是当年吴起在魏国的时候,一手训练出来的。而吴起离开之后,魏国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大才,所以马陵之战以后,因为魏武卒的老底子都打光了,魏国又没有吴起这样的牛人,所以这之后的魏国,就很难再重建魏武卒了。
所以,马陵之战结束以后,魏国的军事力量暴跌。没有了强大的军力,魏国的人口和地盘,就成了其他国家眼里的肥肉。再加上之前魏国四处开战,确实也惹了不少仇家。所以,此战之后,魏国几乎同时被秦国、齐国、楚国一起围殴,瞬间就衰落下去了。
在这场魏国衰落的盛宴当中,赵国自然也不甘落后。当时在位的赵肃侯,觉得终于等到了替赵国一雪前耻的机会。所以他在位期间,多次对魏国开战,夺回了不少当年被魏国夺走的地盘,也算是稍稍洗刷了一下赵国的耻辱。
[var1]
但同时,这位常年亲自领兵征战的赵王,依然没能意识到,赵国在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所以,他在位期间,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这些成果,除了进一步消耗赵国国力之外,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赵国的情况。赵国在制度上,依然还是落后于其他国家。
如此,赵肃侯在位二十多年之后,因病去世了。而赵肃侯去世之后,接下来,就是赵武灵王登基了。
从赵肃侯去世的那天开始,赵国就开始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因为对赵国来说,赵肃侯虽然更像是一位政治强人,靠自己的手腕和军功压制住整个国家。但不可否认,他的存在,确实让赵国可以在对外战争方面,保持高度统一,保证军事上的强大。
[var1]
而赵肃侯去世之后,赵武灵王刚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五岁而已。所以当时的赵国内部,也怀疑对赵武灵王的能力充满了怀疑。与此同时,其他几个强国,也纷纷开始打起了赵国的注意。要知道,魏国衰落之后,三晋之中就数赵国的个头最大。所以,不管是魏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不想看到赵国彻底崛起。都想趁着赵肃侯去世,赵国主少国疑的机会,趁机打击一下赵国。
所以,赵肃侯去世之后,魏、楚、秦、燕、齐五大强国,每个国家都派人前来吊唁。五国使臣前来吊唁的时候,还各自带了一万精锐,摆明了就是想对赵国图摸不轨。
关键时刻,年少的赵武灵王,倒是表现的异常强硬,并且展现出了超出他年龄的政治智慧。接下来,赵武灵王刚刚即位,就下令让全国一级戒备,所有赵国军队,随时准备开战。同时,赵武灵王还在外交层面,联合其他国家。比如说联合韩国和宋国,牵制住齐国和魏国;联合北边的中山和楼烦,牵制燕国。
[var1]
就这样,经过赵武灵王的牵制之后,几个国家都很难全力针对赵国。只有秦国威胁比较大,但秦国和赵国接壤并不算多。单靠赵国的兵力,也能守得住。
就这样,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手腕,赵武灵王终于是度过了登基之初的这段时间,彻底稳住了赵国的局势。这一年,赵武灵王才仅仅只有十五岁而已。
而接下来,赵国眼前的难处,虽然是解决了,但根本上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所以年少的赵武灵王,就开始和下面的大臣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改变赵国的现状。
这个时候,赵国就有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这个人,叫肥义。
[var1]
肥义这个人,在历史书上同样也没提过。但是在正史上,他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他是之前赵肃侯最信任的一个大臣,同时也是赵肃侯留给赵武灵王最得力的助手。之前赵武灵王刚刚登基,就能展现出那么成熟的手腕,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肥义的计策。
相比刚刚登基的赵武灵王,肥义自然是更了解赵国的情况。当时赵国高层其实已经逐渐意识到,赵国或许是体制上出了问题,急需改革。但以肥义为首的少数高层却知道,此时的赵国,根本没办法进行变法,至少没办法进行秦国商鞅变法那类的变法。
因为其他国家,不会给赵国时间。
战国几大强国,最合适的变法时间,其实就是商鞅变法的那段时间。因为那段时间里,已经有了之前魏国成功变法的经验,可以避免很多弯路,而且各国之间的战争也不算特别频繁。但是等到商鞅变法结束之后,这时候齐国、韩国等其他国家,也纷纷进行了变法。
[var1]
所以,等到几个大国全都进行了变法之后,战争就开始频繁了起来。到了赵武灵王登基的时候,这时候历史的主线,已经从变法,变成了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常年打仗。这种情况下,赵国想要安安稳稳的变法,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唯一能选择的,其实就只剩下另一条道路了,也就是有些历史学家所说的‘古典军事主义’。
简单来说,既然国家无法先改体制再改兵制,那就干脆放弃改体制,把所有资源和技能点,都点到军事方面。如此一来,国家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大起来,并且通过对外战争转移矛盾。而且,通过战争胜利掠夺的资源,也能填补国家的亏空,以战养战,最终完成改革的目标。
[var1]
这条道路,其实也不失为一个选择,但是风险却比一般的变法,要大太多了。因为在对外战争过程当中,只要有一次大规模战败,国家财政就会出现大问题,接下来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所以,走上这条路之后,赵国不但要胜利,而且还要经常胜利,并且是速胜,时间拖长了都不行。
同时代选择这条路的,其实也不止赵国一个,还有东南的越国。越国本是春秋后期最强的一个国家,但是进入战国时代后,常年内战,所以就持续衰落。大概在赵武灵王登基数年之前,越国也曾经想要通过对外战争,解决内部矛盾。但是接下来,越国和楚国开战之后,因为越国打败了,所以越国一下子就没了。
当时的赵国,显然也是这种情况,只能胜,不能败,败了国家就没了。
而如果不这样选的话,赵国就不可能真正改变,未来还是必死无疑。
[var1]
两者之间,赵武灵王最终还是选择了对外战争。
此后的十多年里,赵武灵王先是对中山国开战,拿下了不少地盘;然后娶了韩国国君的女儿,和韩国组成同盟关系。再之后,赵武灵王又趁机向北发展,一边向草原地区扩张,一边向和其他国家交好,比如帮燕国平定内乱,又和秦国交好。
赵武灵王所有的这些做法,看似有点不沾边,但究其根本的话,其核心目的其实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暂时保证其他方向的和平与安全,全力向北发展。
因为赵武灵王很清楚,他选的这条扩张道路,是不允许失败的。而赵国周围,其他方向都是强敌。不管选哪一个,都很难速胜。只要不能速胜,赵国接下来多半都是和越国一样的下场,会被其他国家瓜分。
[var1]
唯有北方,当时北方还没有特别强大的政权。虽然匈奴人已经在草原上生活了很多年的,但是并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权。
另外,请注意,这些事情,都是在赵武灵王发起胡服骑射改革之前的事情。
而接下来,等到这些事情都做完了之后,赵武灵王就逐渐发现,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优点了。
当时的中原百姓,穿的衣服都是那种长袖长袍的衣服。而对于当时的中原各国来说,因为历史的原因,大家对于服装这件事,比较重视服装代表的文化,而不太注重实用性。
[var1]
但是赵武灵王在向北方扩张的时候,却发现,如果改革服饰的话,可以让其他国家赵国的士兵,更适合骑马作战,学习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
这显然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因为在这之前,中国历史上其实没有后来我们印象中的那种骑兵军团。虽然大家都比较重视马,但是大家对马的使用,还是仅局限于运输工具方面,而不是直接骑马打仗。
这主要是因为,在先秦时期,没有马镫这种东西,所以大家骑马打仗很困难。这导致大家使用马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马拉着战车,或者直接用马作为载具,而不是直接组建后世那种重装骑兵。
[var1]
但是,常年对游牧民族开战的赵武灵王,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这之后,赵武灵王才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运动,让赵国的士兵,更适应大规模骑兵作战。
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之后,赵国开始逐渐组建起强大的骑兵军队。这在中国历史上,还属于首创。当然,赵国的骑兵军队,和后来的骑兵军队,还是不太一样。当时赵国的骑兵军团,很难直接以重装骑兵的身份去冲击敌方大阵,更多的还是承担侧面袭扰的任务。
但即便如此,这次改良,还是让赵国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收获。此战之后,赵国军事力量迅速暴增。而且,这种新生的战斗方式,直接超过了其他国家一个时代。所以,在这之后,赵国通过这场‘胡服骑射’运动,顺利强大了起来。
[var1]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赵武灵王主持的这场胡服骑射改革,是不是只是单纯变了服饰,并没有变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其他方面呢?
没错!历史上真实的胡服骑射改革,就是如此,这场改革,根本就是一场不完整的改革。这种改革,或许能让赵国一时间强大起来,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问题。
赵武灵王想得很好,他想先通过军事改革,让赵国表面上看起来强大一些,然后再慢慢改革其他方面。但没想到的是,后来赵武灵王因为传位问题,英年早逝。赵国后续的改革,也就戛然而止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赵国先天不足。打长平之战的时候,才会因为后勤之类的问题,被迫和秦国决战,最后败给了秦国。
[var1]
至于说其他国家,为何不学胡服骑射。其实很简单!因为没必要!其他国家比如秦国,改革更加彻底,最关键的是,其他国家没有草原,马匹不够,改了也是白改,根本没法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胡服骑射改革。
说到底,这其实是一场不彻底的改革。
1593年正月,继平壤战役大败小西行长之后,明朝的近四万援朝部队在提督李如松的指挥下大举南下,日军各地守军望风而走,凤山的大友义统,白川的黑田长政,平山的小早川秀包,牛峰的立花宗茂等等,纷纷向南撤退,明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在半月之内收复失地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9-西班牙VS摩洛哥作者:车辙制图:果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左右,世界杯一场1/8决赛结束交流,西班牙点球0:3不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