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 | 张涛谈“孔子在美国”

微史记 | 张涛谈“孔子在美国”

()
中文名:
微史记 | 张涛谈“孔子在美国”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孔子”是什么时候传入美国的?美国人眼中的孔子是什么形象?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理事张涛对这一课题有很深的研究,曾出版《孔子在美国:1849年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和《来自异国的圣人:孔子在早期

秦朝名人推荐

“孔子”是什么时候传入美国的?美国人眼中的孔子是什么形象?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理事张涛对这一课题有很深的研究,曾出版《孔子在美国:1849年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和《来自异国的圣人:孔子在早期美国》两本相关著作。本期“微史记”周刊请到张涛教授,为我们答疑解惑。

[var1]

美国最高法院门楣上的孔子像(左一)

记者孔子是什么时候传入美国的?通过什么途径传入的?

张涛:孔子传入美国的时间,据我的考证,最早应该是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时美国还不叫美国,叫英属北美殖民地。目前所见最早提及孔子这个名字的文献是一份1709年的波士顿报纸。当然,孔子实际传入美国的时间,应该比1709要早。

我们知道,殖民地时期的北美洲,居民阅读的书籍大多来自欧洲,当地人能够知道孔子,就是通过欧洲传过去的书籍。那么,孔子是怎么进入欧洲的呢?主要是通过他们一个教会教派——耶稣会。利玛窦那批人在十六世纪末来到中国,为了更好地学习汉语,他们翻译一些受官方民间推崇的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这件事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把中国的思想文化介绍到了欧洲。

再后来,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等人,他们很推崇孔子,进一步推动孔子从欧洲传到美国。19世纪后,新教的传教士、欧美的外交官、商人,他们通过书信、著作以及刊物,也把孔子的思想传到了美国。

记者在早期的美国人眼中,孔子是个什么形象?

张涛:在19世纪之前的美国,孔子的形象总体上是正面的,是一个具有很高道德品质的人。美国人对他的道德体系是赞赏的。早期美国注重推广和建立社会美德,孔子在他们眼里,昭示着道德修养的方向。美国早期出版物激励人们,以孔子的道德学说要求自己。

在介绍孔子的时候,美国早期书籍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还会以欧美古代的大人物作为参照:孔子出生不久,古代雅典政治家梭伦去世,圣经中的居鲁士大帝正处于权力顶峰。孔子去世七年后,苏格拉底诞生。

部分书籍还会标出孔子的出生地——山东曲阜的地理坐标:东经119°,北纬35.30°。因为对中国不了解,也有书籍把山东错拼成Champing或者Chanping。

孔子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是很多教育书籍竞相描绘的主题。说他虽然出生显赫并官至高位,却自愿放弃功名利禄,醉心道德哲学,成为中国人的“导师”;说他因人格魅力和美德赢得了民众的爱戴,皇帝也遵从他的建议。当时的美国报刊书籍在谈论个人修养时常引证孔子言论,诸如“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等等。

当时的美国人非常认可孔子。美国人在称赞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时,说他延续了自孔子以降的爱民传统,甚至比孔子等人“更加公正、更加全面”。

曾任美国第二任总统的约翰·亚当斯在1776年写过一封信,大意是说,能让“最大多数的人”获得“最大限度的幸福”,就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孔子和苏格拉底等人都“赞同这一看法”。

《美国百科全书》介绍孔子,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甚至是革命的思想家,“世界其他文化少有历史人物可堪与之比拟”。

当时总体来讲,对孔子看法是正面的。这种看法持续到19世纪初。

我们知道,从1784年,美国第一艘商船驶向中国开始,美国和中国就开始了直接交流。之后,美国的商人、传教士、外交官到达中国,发现当时的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很多弊端,比较落后。在美国人的心里,孔子思想影响着中国政治、中国社会,所以美国人便将所见种种都归咎于孔子的影响,因此渐渐转变了对孔子的看法。到19世纪初,美国人更加强调孔子个人生活方面的瑕疵,将他的游历说成不务正业,评价他思想保守,是个复古派。

[var1]

张涛著作

记者孔子为什么会出现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

张涛:美国最高法院大楼于1935年建成,由美国建筑师卡斯·吉尔伯特设计,与国会大厦隔街而望。

最高法院大楼东西两侧门楣各有一组雕像群。东侧门楣人们不常看到,因为那里并非主入口。孔子雕像就出现在东侧门楣,门楣中心雕像群从左至右,依次是孔子、摩西和古希腊立法先贤梭伦。雕像群由赫蒙·麦克尼尔雕刻。当年,麦克尼尔在写给当时最高法院建设委员会的信中说:“法律是文明的一个要素,美国的法律自然地继承或派生于以前的文明之中。因此,最高法院大楼的东侧门楣雕像群寓意对源自东方的基本法律和戒律的借鉴。摩西、孔子和梭伦被选为代表三个伟大的文明,形成了这个三角的中心雕像群。”

实际上,尽管他强调文明融合,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其实还是在以美国文明为主导。从这三个圣人的雕像大小和位置就可以看出来。中间是摩西,像最大且是坐姿,孔子和梭伦是立像,也较小。美国人的这一种文明优越心理,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记者据媒体报道,美国人称孔子为“立法者”,这是不是一种误读?

张涛:就我所看到的文献,实际上英文原文都把孔子称之为“law-giver”,可以翻译为“律法的施与者”。它不是law-maker,“law-maker”才是立法者、法律的制定者的意思。

称孔子为律法的施与者,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着眼于孔子思想对于中国法律产生的影响。尽管孔子从来都没有参与过法律的制定,但是他的思想实际上是影响了中国法律的制定的。比如说他的民本思想、忠孝思想和君臣思想,它本身为中国历代法律的制定,确定了一个基本规范,从这个角度讲,称他为“law-giver”,是没什么问题的。

将孔子称为“立法者”,是翻译者没有找到与“law-giver”相对应的中文词汇。

1776年美国独立后,是否沿用或借鉴已有的如英国的政治法律体系成为当时美国人讨论的热点。最终主张创新的观点占据了上风,约翰·亚当斯要求美国政治家表现实验开拓精神,因为孔子等古今立法者都在“以人类生活和礼仪、社会和政府为对象进行试验”。美国人甚至列举孔子等人为实例,盛赞立法者是“人类最伟大的恩人”。

托马斯·佩因曾是美国革命的鼓动家,但在美国独立之后,转而鼓吹政府权力不受约束。报纸声讨道,所有政府均受制于法典。中国便是一例: “在北京,孔子法律,而非皇帝意志,统治着泱泱中华帝国。”

美国建国5年后,有人给报纸去信,力证 “身居高位者,其原则和举止总会强烈影响地位在其之下的人”,还以孔子为例,说他“短短数月,就在一个诸侯国实现了改革”,写信人敦促美国政治家要向孔子多多学习。

这些事例都说明了美国人对孔子的“law-giver”身份的认可。

[var1]

18世纪欧洲人绘制的孔子像

记者当代美国人眼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

张涛:美国人对孔子的看法,是随着时代、时局而有所转变的。

1849年,加利福利亚淘金热开始以后,约有30万人从世界各地前往加利福尼亚,其中也有中国人。而从公元1862年开始,美国中太平洋铁路破土动工,但这条铁路动工之后却进展缓慢,两年时间才修了50英里左右。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不得不再次从中国引入了大量劳工。到1869年整条铁路的建设完工时,又有大量华人来到美国工作定居。这些华人通过开餐馆和洗衣店等方式在当地谋生,在劳务市场的竞争力压倒了很多白人,招致了他们的忌恨。很快美国社会特别是加州地区开始排斥华人,最终有了“排华法案”。

美国人在排斥华人时,将他们眼中的华人的“劣性”统统归结于孔子的影响。所以,当时孔子的形象便多了很多负面色彩。

1943年,美国纠正错误,废除排华法案,华人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在美国取得很大成功,其后被称为模范少数民族。这个时候,美国人又认为这是孔子的影响所致,孔子形象的负面色彩变少,正面色彩增多。

当代美国的孔子形象,其实是跟华人的地位、中美关系相互关联的。但是,不管怎么变化,有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是保留了下来,比如说道德层面,从以前到现在,美国人始终认同孔子道德、伦理思想。我前几年在纽约看到街上一幅宣传画,规劝小孩尊敬老人。宣传画里边的人物明显画的是亚洲人,画面内容便是取自儒家思想的孝道思想。

记者除了孔子之外,中国古代先贤,美国人有哪些很熟悉的?

张涛:就我的研究,孔子应该是美国人谈论最多的,也是他们最熟悉的中国人。在美国人心目中,孔子的职业除了“law-giver”,还被称为道德家、政治家。除孔子外,我在美国早期文献里,还看到他们讨论孟子,是将他作为孔子思想的传人顺带谈到的。除孟子外,提得比较多的应该还有庄子,他们更多地从一种神秘主义、玄学角度去谈的,觉得东方文化不好理解。真正地把一个人跟中国的国民精神、国民性格联结起来谈论的,只有孔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臧 磊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碧蹄馆之战金甲倭将(碧蹄馆之战日军损失)

1593年正月,继平壤战役大败小西行长之后,明朝的近四万援朝部队在提督李如松的指挥下大举南下,日军各地守军望风而走,凤山的大友义统,白川的黑田长政,平山的小早川秀包,牛峰的立花宗茂等等,纷纷向南撤退,明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在半月之内收复失地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刚刚,摩洛哥把西班牙踢回老家!| 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9-西班牙VS摩洛哥作者:车辙制图:果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左右,世界杯一场1/8决赛结束交流,西班牙点球0:3不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