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两人遇害,一人抑郁而终,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终?

战国四大名将,两人遇害,一人抑郁而终,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终?

()
中文名:
战国四大名将,两人遇害,一人抑郁而终,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终?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秦将武安君白起,赵将信平君廉颇、武安君李牧和秦将武城侯王翦,四人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他们实战经验丰富,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以及赫赫军功成为当世名将,后世之人也将四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var1] 不过四大名将之中只有

秦朝名人推荐

秦将武安君白起,赵将信平君廉颇、武安君李牧和秦将武城侯王翦,四人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他们实战经验丰富,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以及赫赫军功成为当世名将,后世之人也将四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var1]

不过四大名将之中只有武城侯王翦一人得以善终,虽然他们一生指挥战役无数,所向无敌,都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重大功劳,但除了王翦之外,其余三人却都没能善终,这是为什么呢?

武安君白起于秦国有巨大贡献,最终因何而死?

白起一生指挥大小70余战,未尝一败,为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终被秦昭襄王下令赐剑自刎。

白起是秦国郿县人(郿县是秦国最大的兵源地,号称“秦国第一县”),自幼便接触军事,而当时秦国正在进行东出图谋中原的大战略,急需各方面人才,白起因善于用兵,侍奉于秦昭襄王,为此顺应时势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大舞台之上。

《史记》记载:“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

[var1]

白起第一次出现于史料记载时,就被秦昭襄王封为左庶长(秦军功爵制第十级),作为秦军主将,率军攻打韩国新城,因功升左更。次年在伊阙龙门与魏韩联军交战,此战尽斩二十四万韩魏联军,并俘虏了联军统帅魏国大将公孙喜,又攻占了五座城邑。白起凭借“伊阙之战”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史记》记载:“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明年,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白起攻楚,其明年,拔郢,遂东至竟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取楚,定巫、黔中郡。”

不久后,白起又率兵渡过黄河攻占了河东大片土地,因功再封“大良造”,接着在次年又大败魏军,攻占大小城邑六十一座,迫使韩魏两国割让600余里土地向秦国求和。之后又在“鄢郢之战”重创楚军主力,攻占了楚国鄢、郢二都,以及大片土地,迫使楚国迁都,而白起因战功卓著又被秦昭襄王封为武安君。

此后白起又先后指挥了“华阳之战”“秦韩陉城之战”“秦韩野王之战”“长平之战”等诸多战役,共计斩敌近百万,不过白起的官爵再未有所提升。或许是功高震主的原因,白起所立的军功太大,已经威胁到秦昭襄王的君主地位。

[var1]

即便在长平之战中“解决”了秦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赵国,白起也未得到升迁,还与秦相范雎结下了仇怨,最终在邯郸之战还未结束前,被秦昭襄王下令赐死于咸阳城外的杜邮亭。那么与秦国有大功的白起,为何最终却落得这么一个下场呢?

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功高震主,白起所立军功太大,即便秦昭襄王是一位雄主,也不得不忌惮;二是白起与秦相范雎生有嫌隙,范雎担心白起再立灭赵之功,地位上会超过他,就以秦军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秦王休整,于是秦昭襄王同意赵国割让六城求和请求,下令撤兵,白起得知此事后,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三是白起多次违抗王令,拒绝带兵出征赵国,这也是白起被赐死最为主要的原因,秦相范雎再进一些谗言,最终秦昭襄王决定下令赐死白起。

《史记》记载:“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

[var1]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昭襄王因赵国迟迟不肯割让六城,便再次发兵攻打赵国,由于进展不大,秦昭襄王就想让白起统率部队围攻邯郸,但白起不肯赴任。秦王两次亲自下令,秦相范雎两次亲自去请,白起皆推辞拒绝,在秦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白起还嘲讽道:“秦国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

白起作为一名臣子,违抗王命可以说是犯了君王大忌。白起此举也惹怒了秦昭襄王,为此被免去官爵,降为士卒,并赶出咸阳。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但随着前方每天都传来失利的军情,秦昭襄王对白起更为痛恨,一刻也不让他再带着咸阳,便派人驱赶,这时秦相范雎就与群臣议论说道:“白起被迁出咸阳时,还流露出不满意、不服气、有怨言的样子”。

《史记》记载:“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

秦相范雎和群臣的议论之声成为“压死白起的最后一根稻草”,秦昭襄王决定杀了白起,为此派使者携王剑追赶已经上路的白起,最终在咸阳城外不远处的杜邮亭赐剑令其自杀。如果白起的性格没有那么固执,或许也不至于被赐死,落得一个无法善终的结局。

[var1]

廉颇转战四方,破燕拜相,为何晚年在楚国抑郁而终?

廉颇深入齐境,率军攻取阳晋,从此威震诸侯。后转战四方,破燕封君拜相,但晚年却被赵王“抛弃”,最后在楚国抑郁而终。

《史记》记载:“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复伐齐几,拔之。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在“五国伐齐之战”(赵、魏、韩、燕、秦五国联盟进攻齐国)中,廉颇曾带领赵军深入齐国腹地,大败齐军,并攻取了阳晋城(今山东郓城县西),被赵王任命为上卿。同时廉颇也凭借此战威震诸侯,其作战勇敢之名传遍列国。

之后廉颇转战四方,数次率兵攻打过齐国、魏国,攻占齐国“几邑城”,攻取魏国防陵、安阳两城,巩固了赵国在东方的霸主地位。数年后,秦军在“阏与之战”中被赵国马服君赵奢击败,损失惨重,秦昭襄王不甘心,为此再次出兵攻赵,结果被廉颇率军大败,秦军兵锋受挫,之后数年不敢轻举妄动。

[var1]

《史记》记载:“赵孝成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在几年后,秦赵两国爆发了长平之战,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与秦军对抗,虽然多次败于秦军,但在廉颇坚守之下,秦军速胜之谋难以成功,长此以往,只能不战自退。秦军数次挑衅求战不得,眼看无法速胜,为此便使“反间计”,派人在邯郸散播谣言说:“秦国只是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担任将军,廉颇很容易对付,而且他马上就要投降了。”

《史记》记载:“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赵孝成王信以为真,果然用赵括代替了廉颇,导致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将武安君斩首和坑杀殆尽,有了长平之祸。赵孝成王后悔不已,重新任命廉颇为大将,在“鄗代之战”大破燕国军队,廉颇因功被封为信平君,同时又代理相国职务。

[var1]

《史记》记载:“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不过赵孝成王之子赵王偃即位后,廉颇受到排挤,最终离开赵国,投奔了魏国。而魏王虽然收留了廉颇,但并不信任他,因此也没有重用。后来由于秦军多次围困赵国,赵王偃想起了廉颇,便想重新启用这位老将军,不过由于赵王宠臣郭开暗中贿赂使者,从而破灭了廉颇为国报效的机会。

《史记》记载:“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廉颇卒死于寿春。”

之后楚王派人将廉颇接到楚国,任其为将军,最终在楚都寿春抑郁而终。廉颇在楚国时,还想回到赵国,为此感叹说:“我思用赵人”,但他终归还是未能再回赵国。

[var1]

虽然史料中并没有秦国这次贿赂郭开的记载,但根据长平之战,秦国用反间计“除掉”廉颇来看,谁知这次是否又是秦国的反间计呢!毕竟赵国有廉颇坐镇,秦军便无法速胜。廉颇死后不久,赵国亡于秦国。

李牧是赵国能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为何最终却惨遭赵王伏杀?

李牧前半生驻守赵国北境,大破匈奴使其十余年不敢在南下犯赵,后半生开始参与中原战争,数次重创秦军,受封武安君封号,最终被秦国采用反间故计,惨遭赵王冤杀。

《史记》记载:“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于是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李牧也是赵国的一位优秀将领,长期驻守在北部边境雁门郡,以防备匈奴。经过几年的筹备,李牧精心挑选出战车一千三百乘,战马一万三千匹、精兵五万,善射士兵十万,用大量牛羊吸引匈奴入侵,最终用使用事先埋伏的奇兵大败匈奴,斩敌十几万,接着又出兵击败东胡等数个游牧部落,使匈奴十几年都不敢接近赵国边城。

[var1]

后因国事需要,李牧被调回朝中,开始参与中原战争。由于秦国对赵国攻势不断加大,李牧被赵王任命大将军,开始反击秦军,李牧的后半生也以抵御秦国为主。

之后李牧在“宜安之战”(肥之战)大破秦军于肥地,最终全歼秦军,李牧因功受封武安君。不久后又在“番吾之战”中大败秦军,因此秦国始终无法攻灭赵国,可以说李牧是赵国能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这也让秦国欲除之而后快,为此秦国再次使用反间故计,用重金买通郭开,造谣李牧要造反。

《史记》记载:“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封为武安君。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赵王乃使赵葱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斩之。”

于是又上演一番了长平之战时的情节,赵王派人取代李牧,但李牧为了国家和赵国军民考虑没有接受命令,为此赵王暗中派人抓捕李牧,将他斩首。三个月后,秦将王翦率军攻破赵都邯郸,灭亡赵国。

[var1]

以此可见,李牧虽是被赵王杀害,但却是秦国故意为之,一手造成,因为秦国要想快速灭亡赵国,就必须要除掉大将李牧。当然李牧要是服从赵王命令,可能暂时不会被杀害,不过等秦军灭亡赵国,忠于赵国的名将李牧,最终也难逃一死。

战国四大名将之中,为何只有王翦得以善终?

王翦自幼喜欢军事,侍奉于秦王政,之后带兵横扫三晋,攻灭楚国,平定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山东六国中除韩国之外,其余赵、魏、楚、燕、齐五国皆为王翦和其子王贲所灭,因此王翦、王贲父子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拓土的最大功臣,父子二人也因功分别受封武城侯和通武侯,而王翦也是战国四大名将唯一善终者。

《史记》记载:“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二十年,王翦攻燕,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翦军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尽取其地。二十三年,王翦虏荆王。二十五年,王贲攻燕辽东,得燕王喜。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二十六年,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王翦能功臣身退主要有四点原因:一、秦始皇从未杀过有功之臣。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没有杀过一位功臣,王翦有大功于秦,自然可以善终。

[var1]

《史记》记载:“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二、王翦从不居功自恃。在秦灭楚之战前,秦王嬴政分别问了将军李信和王翦的意见,最终选择让李信带兵攻楚。这对于武将而言,算是一种莫大的羞辱,而且秦王还对王翦说:“将军老了,变得这么胆怯,还是李信将军果断勇敢”。

嬴政此话就如同白起嘲讽秦昭襄王那句“不听我的,你看现在怎么样了!”,任谁听了都会生气发怒,何况是对武将所说,但王翦并没有因为自己没有得到任用而流露出不满,并直接告病回家养老。王翦如此回应,又怎么会惹来杀身之祸呢!

三、王翦熟悉秦王性格,深谙为臣之道。在秦灭楚之战前期,李信被楚军击败,损失惨重,最终大败而逃。秦王听闻后消息后就亲自去请王翦带兵,而王翦也没像白起那样嘲讽秦王,只要求同意加兵就行。

[var1]

再有就是请求秦王多赏赐一些良田、美宅、园林池园等,不仅在临行前“讨要”了一次,在行至函谷关时,又连续派人向秦王“讨要”了五次。王翦此举也让属下大惑不解,但这却是王翦的高明之处。

《史记》记载:“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故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因为王翦了解秦王为人,不仅性格粗暴,且对人多疑,多次请求赏赐是为了表示自己坚定的出征意志,从而避免秦王生疑。毕竟王翦带走了六十万大军,这几乎是秦国可抽调的全部兵力,面对手握举国之兵的王翦,试想有哪位君王不担心臣子拥兵自重呢!

君王一旦开始对臣子起了怀疑、忌惮之心,那么臣子就可能会有杀身之祸,但王翦深谙为臣之道,只是多次请求赏赐,便巧妙地化解了秦王对自己的怀疑。

[var1]

太史公司马迁评价王翦“偷合取容,以至筊身”,意思为王翦苟且迎合,取悦秦王,那么如此善于迎合的臣子又怎么会轻易被君王赐死呢!

四、王翦功成名就,选择急流勇退。根据史料,秦始皇在位二十八年巡游天下时,身边只有王翦之子王贲和其孙王离跟随,并无王翦身影,而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就没了王翦的记载,因此王翦在功臣名就之后,可能急流勇退,选择回乡养老。

《史记》记载:“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从。”

并且在秦始皇这次巡游时,王离是以武城侯的身份相随,而秦灭六国之战中却没有王离的相关记载,如果没有立下巨大军功,王离如何能得封最高级别的列侯呢!这便说明王翦已经去世,其孙王离继承了他的爵位,因此也证明了王翦最后是善终的。

[var1]

结语:

战国四大名将中,秦将武安君白起虽然与秦立有大功,但他多次违抗王命,犯了君王大忌,最终被赐死也算不得无辜。

赵将信平君廉颇和武安君李牧未能善终虽是因赵王造成,但算是间接被秦王所害,毕竟赵国有廉颇和李牧这等名将在,必然会影响到秦国的统一大业。秦赵两国犹如“狭路相逢”,最终只有勇者得以胜出,廉颇和李牧作为赵国名将自然也难以幸免于难。

秦将武城侯王翦能得以善终在于他深谙为臣之道,即便功勋卓著,也从不居功自傲,又能巧妙化解来自秦王的怀疑,这样的臣子又怎么会讨不到君王欢心!得不到君王的信任呢!王翦于国有大功,又深得秦始皇之宠信,最终功成名就、得以善终不就应当如此吗!

参考史料:《史记·秦本纪》《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赵世家》《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战国策》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碧蹄馆之战金甲倭将(碧蹄馆之战日军损失)

1593年正月,继平壤战役大败小西行长之后,明朝的近四万援朝部队在提督李如松的指挥下大举南下,日军各地守军望风而走,凤山的大友义统,白川的黑田长政,平山的小早川秀包,牛峰的立花宗茂等等,纷纷向南撤退,明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在半月之内收复失地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刚刚,摩洛哥把西班牙踢回老家!| 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9-西班牙VS摩洛哥作者:车辙制图:果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左右,世界杯一场1/8决赛结束交流,西班牙点球0:3不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