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是曹丕写在追忆、嘉奖张辽的诏书上的,虽然可能有些夸大,但绝不可能一点都不靠谱。细看三国史料我们就会发现,张辽的统兵上限绝不只是八百,孙权指挥十万人马显然力不从心:“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如果张辽李典有足够的兵力,就有可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持续了多久?汉宣帝是如何解决匈奴问题的?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从勾践复国称霸,来看当时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残酷性
纸上谈兵的赵括是如何当上官二代的?答案让你笑死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这段话是曹丕写在追忆、嘉奖张辽的诏书上的,虽然可能有些夸大,但绝不可能一点都不靠谱。细看三国史料我们就会发现,张辽的统兵上限绝不只是八百,孙权指挥十万人马显然力不从心:“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如果张辽李典有足够的兵力,就有可能于建安二十年在逍遥津将孙权一举围歼,“碧眼儿”就不可能在后来捅关羽刀子了。
[var1]
逍遥津之战后,孙权被吓破了胆,但是张辽还不依不饶,又一次差点逮住孙权:“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曹操也知道是因为张辽兵少,这才两次错失擒斩孙权的机会:“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逍遥津之战,或者说是合肥之战,孙权颜面尽失,也许是从那一年开始,他就知道曹操不可战胜,转而把绿豆眼盯上了关羽镇守的荆州。
关羽之败,首要原因就是前期打得太顺手,生擒三万曹军后不但没有很好地整训后收归己用,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多了三万张嘴,关羽就有点手忙脚乱,这才抢了“盟友”孙权的粮库,也给了孙权出兵的借口。
[var1]
关羽对内没有搞好和糜芳、士仁、潘濬的关系,对外又得罪了孙权,内外交困下一败涂地,这说明他虽然是一位“万人敌”名将,但是还不能像韩信将兵一样多多益善——人太多、地盘太大就会左支右绌顾此失彼。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小马拉大车肯定要乱套,类似的话刘伯温对朱元璋也说过,他评价的对象是胡惟庸。
胡惟庸肯定不是一个好丞相,关羽张飞这两位三国“万人敌”显然也不能跟韩信相比,那么在三国前期(咱们说的三国前期,就不算三国归晋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后起之秀了)数以千计的名将中,有几位能像韩信一样带兵多多益善呢?这就是下面要呈请读者诸君讨论的话题。
[var1]
在曹操眼里,他手下是有张良和韩信的,他初见荀彧的时候很高兴:"吾之子房也。"
张郃在官渡之战时叛逃到曹营,曹操也很兴奋:“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曹家父子对部下总是不吝溢美之词,典韦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张辽被曹丕称为“古之召虎”,连徐晃也被说成是“有亚夫之风”。
恶来是秦始皇嬴政的先祖,召公虎辅佐周宣王开创了一个盛世,韩信是西汉开国元勋中的第一战神,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饿死狱中,曹操曹丕拿这四人比拟自己的部下,显然是以帝王自居,不臣之心表露无遗,至于典韦、张辽、张郃、徐晃能都跟韩信相提并论,读者诸君心中都有一杆秤:黄忠赵云跟灌婴夏侯婴有些相似之处,典韦张辽却无法与韩信相提并论。
[var1]
典韦一勇之夫,张郃阵前倒戈,张辽五易其主(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曹操),他们可以说是猛将、名将,但跟汉三杰中的韩信之间,还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只能再翻《三国志》、《后汉书》,从那数十篇列传里去寻找堪比韩信的名帅。
在三国时期,在曹刘孙三大枭雄之外,也曾作为一方主帅的人物屈指可数,他们就是曹魏的曹真、司马懿,蜀汉的诸葛亮、姜维,东吴的周瑜、陆逊。
诸葛亮是一代名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但是要把诸葛亮比作韩信,似乎也有点勉为其难:“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
诸葛亮“食少事烦,岂能长久”,这就是不能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如果真给诸葛亮无上限的兵马,他就会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鞠躬尽瘁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属于一身兼任萧何、张良、韩信三人职务,所以难免顾此失彼,后世认为他更像萧何、有一点像张良,但绝不是汉末韩信,所以诸葛丞相第一个可以排除在外。
[var1]
韩信有韩信的能力,诸葛亮有诸葛亮的特长,名帅和名相并不具备太大的可比性,而且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没当过大将军、大司马,让他与韩信比带兵,这显然不公平。
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一开始也不是武行,司空曹操给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文学掾”,然后又让他当了曹丕的“太子中庶子”。
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充其量也就是个脖子能扭一百八十度的狼鹰。
曹丕篡汉后,司马懿正式进入行伍,当了督军、骠骑将军,曹叡继位后,司马懿才亲帅大军与诸葛亮抗衡并各有胜负。
司马懿连诸葛亮都打不赢,说他是“三国韩信”,显然是有些高抬了。
[var1]
三国六大名帅咱们已经排除了两个,剩下的就是曹真、姜维、周瑜、陆逊了,这四个人里选出三位“三国韩信”还是很难,如果勉为其难的话,咱们倒是可以来看一看被演义小说写得比较一般的曹真曹子丹——后来有个甄子丹,名字可能就跟曹真有关。
曹真人品不错:“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曹真因为一直在跟司马懿分权,所以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并不敢把曹真写得太高大上,以免抢了“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的风头。
同样道理,陈寿跟诸葛亮有过节,对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也是极尽贬低之能事:“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三国志》淡化曹真、贬低姜维,或许是因为姜维确有不足之处,但是《三国演义》把周瑜写成小肚鸡肠,可就有些不厚道了——连曾经跟周瑜不对付的程普,后来也被周瑜的宽宏大量折服:“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周瑜能力之强,已经到了曹操、刘备、孙权都十分忌惮的程度:“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孙权)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var1]
周瑜被三国三大枭雄忌惮,要不是英年早逝,他是帮助孙权一统三国还是自成体系还真不好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要是让曹操刘备孙权来评选“三国韩信”,他们都会想到周瑜周公瑾——韩信当年似乎也有因为点想法而被刘邦不断打压。
周瑜之后,东吴最有能力的三军统帅就是陆逊陆伯言了,他的战功大家都知道,火烧连营七百里,曹丕和刘备都很震惊,孙权似乎也有芒刺在背的感觉,于是陆逊也跟韩信一样悲剧了:“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陈寿)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庶几社稷之臣矣。”
周瑜火烧曹操,陆逊火烧刘备,东吴在很多大战役都笑到了最后,说明孙权手下确实有能人,我们在评选“三国韩信”的时候,也不能不多看东吴将帅几眼。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周瑜陆逊都有韩信之风、韩信之能,那么除了这两位东吴名将,在曹操和刘备手下,还有哪一位能像韩信一样,能驾驭百万之众且游刃有余?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是景泰八年(1457年)被代宗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历史事件。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曹吉祥、张軏、杨善、许彬、徐有贞等人为了自身利益密谋发动政变。十六日夜,徐有贞、石亨等引军千余潜入长安门掖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台湾省的故事,例如台湾省的人口、台湾省的房价、台湾省的区划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台湾省的工资水平。目前,台湾省总人口2340多万。鉴于台湾省复杂的地形结构,台湾省的人口属于非常稠密的。对于台湾省的普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