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选择招安,到底是对是错?

宋江选择招安,到底是对是错?

()
中文名:
宋江选择招安,到底是对是错?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站在小说里梁山兄弟的个人利益角度来说,招安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具体执行犯了很多错误。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最终结果无法让人满意。 先说为什么招安的方向是对的? 自古以来,在中国当强盗土匪都不是正经职业,不是长久之计。听说过世代当农民、地主、

宋朝名人推荐

站在小说里梁山兄弟的个人利益角度来说,招安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具体执行犯了很多错误。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最终结果无法让人满意。

先说为什么招安的方向是对的?

自古以来,在中国当强盗土匪都不是正经职业,不是长久之计。听说过世代当农民、地主、商人、官吏的,从没听说世代为土匪的。

当土匪,如果规模很小,人数很少,可以换一个身份,重新为民。只要不被官府查出来就行。

像梁山这么大的规模,显然无法隐姓埋名,要么被官兵剿灭,要么被招安,要么推翻朝廷,取而代之。

推翻朝廷太难,要想不被剿灭,招安是最可行的路线。

对于古代朝廷而言,版图内山匪路霸多了去了,每个都派兵征讨也不现实。由于朝廷腐败,土匪永远征讨不完。因此,招抚土匪流寇也是最优选择。

梁山上多数好汉也赞同招安。第一提出招安想法的是武松武二郎。武松在去二龙山的路上遇到宋江,和宋江聊到将来也许可以招安。

后来,武松为什么又反对招安呢?因为武松发现当时的朝廷太黑暗,已经没救了,武松不想同流合污。

总结一下,招安路线为什么是对的:规模做大了,已经没有退路了,想推翻朝廷不可能,只剩下招安一条出路。

这也是为什么梁山上绝大多数人赞同宋江招安的原因。武松、李逵等少数人虽然不想招安,但并没有反对到底,而是选择了随大流,也是这个原因。

再说,宋江在招安过程中犯了哪些错误,导致代价过大,下场凄惨。

历史上有很多招安成功的案例,比如明朝末年的张献忠、郑芝龙,清末的张作霖。

张献忠把明朝皇帝的祖坟都给扒了,不耽误多次向朝廷投降,自己毫发无损,明朝都灭亡了,张献忠还生龙活虎,最后在和清军的战斗中阵亡,还成了民族英雄,不枉此生。

郑芝龙是海寇,经营海上贸易走私集团,还经常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列强打交道。明朝无法剿灭,只好招抚,封官许愿。

清末,张作霖因生活所迫,在东北当了马匪,又变成保护村庄收保护费的“保险队”,还在日俄战争中,拿日本人的钱,替日本人打俄国人。最后招安成功,清朝灭亡后,当上了东北王,甚至还当上了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民国首脑。

与张献忠、郑芝龙、张作霖相对比,可以看出宋江犯的错误是什么。

第一,宋江对招安的理解有误。

张献忠等人对招安的理解是,招安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招安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招安后,决不能安静下来,而应该准备下一次起义,一旦不合我意,那就接着凑乐接着舞,接着造反,闹他个天翻地覆。

只要让朝廷无法剿灭,下一次还得求我招安。

宋江以为,招安就结束了,当官了,洗刷了土匪的恶名,从此就在仕途打拼了。没有给自己和梁山兄弟们留后路。把山寨都给拆毁了。

第二,宋江为朝廷着想更多,为梁山兄弟着想少。

宋江作为一个土匪头子,老是想着我大宋外有辽邦,内有草寇,要为皇帝着想。招安后,更是为朝廷着想,没有处心积虑给自己和梁山兄弟着想,谋利。

最后,宋江如愿以偿,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朝廷利益,却牺牲了自己和梁山兄弟的利益。

到最后喝了毒酒,才想到自己牺牲太大了,有点后悔,也晚了。

总结:宋江选择招安,大方向是对的,但具体操作上犯了很多错,以至于牺牲了大部分兄弟,毁誉参半。但宋江的牺牲是有利于朝廷和百姓的,假如都像张献忠那么玩,张献忠兄弟们的利益是满足了,也把百姓给祸害了。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