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
中文名: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一日,司马光在庭院读书,一个小孩却因贪玩,爬上了装满水的大缸,并失足落水。这在当时非常危险!毕竟,孩子没有水缸高,已在缸中呛水。而周围又没有大人,也没办法将他救出,小孩几乎必死无疑。然而,喜欢读书的司马光却急中生智,用石头砸破大缸,从而将

宋朝名人推荐

一日,司马光在庭院读书,一个小孩却因贪玩,爬上了装满水的大缸,并失足落水。这在当时非常危险!毕竟,孩子没有水缸高,已在缸中呛水。而周围又没有大人,也没办法将他救出,小孩几乎必死无疑。然而,喜欢读书的司马光却急中生智,用石头砸破大缸,从而将孩子救了出来。司马光如此睿智,而他的做法又和读书有关,因此此事一时广为流传。司马光更成为了老师推崇,并教育学生的典范。

然而,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曾在席间为大众讲述司马光砸缸时,著名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对此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司马光虽救过人,但却根本没有砸过缸!而司马光砸缸的做法,其实只是以讹传讹罢了。

马未都先生为何敢下此定论呢?其实,这则故事出就出在缸的真实性上。要知道,在明朝前,古代盛水的大型容器几乎都是陶瓮,根本没有缸。毕竟,缸和瓮虽同属烧制,且二者极为形似,但从外观上来看,瓮的口是收口器,而缸的口则为敞口。最早的收口大瓮,其实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存在,且烧制技术颇为成熟。但如敞口深腹大缸这种烧制的难度,却上升了好几个档次,直到明末时,缸才初次烧制成功,而若烧出高达一米的大缸,则更加不可能。二者间相差千年,自不能混为一谈。

此外,撰写司马光事迹的书籍,虽名为《宋史.司马光传》,然而,此书却绝非宋人所写,编写者是元朝学者蔑里乞·脱脱。而他所处的年代,已与司马光相差300年之久,事情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另外,即便是在书中,当写到司马光救人细节时,也只是这样写到:“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我们从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司马光砸的是瓮,而不是缸!

而随着以讹传讹,大家也习惯将“司马光破瓮”称为“司马光砸缸”。不过在这事上,后世较真的倒不多。毕竟老师之所以传颂他的事迹,是希望大家学习他的智慧及这种帮助别人的精神。自然也不会刻意纠正,再大费周章的去“打脸”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