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2年(绍兴十二年)1月27日,农历腊月廿九,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遍临安,岳飞元帅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噩耗传出,百姓们为之伤心欲绝的同时,纷纷提出一个质疑: 岳元帅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无动于衷?对岳飞的遇害没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曾巩
同为宋朝,《清平乐》和《知否知否》中的婚服为何有红绿之分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宋朝,原来你有两幅面孔!
“蒲氏人”做了什么,朱元璋为什么对“蒲”姓恨之入骨?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元朝灭亡前夜,统治者内部激烈的内讧
元朝国祚仅97年,皇帝却有10多人?真相太混乱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公元1142年(绍兴十二年)1月27日,农历腊月廿九,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遍临安,岳飞元帅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噩耗传出,百姓们为之伤心欲绝的同时,纷纷提出一个质疑: 岳元帅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无动于衷?对岳飞的遇害没有反应?
众所周知,岳家军能征善战,军纪严明,战斗力超强,打得金军满地找牙。连金军统帅金兀术都心服口服,曾经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既然如此,秦桧和宋高宗为什么敢处死岳飞,他们难道不害怕岳家军造反吗?原因既让人愤慨,也发人深省。
原因一:南宋重文轻武,岳家军没有抗争的胆量
众所周知,宋朝政权不是打下来的,而是发动军事政变得来的。
宋朝的开国皇帝名叫赵匡胤,他本来是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手下的大将。公元959年7月,38岁的柴荣突然驾崩,后周政权落到了年仅七岁的柴宗训手里,兵权是掌握在节度使、检校太尉赵匡胤手中。
仅仅过了四个月的时间,赵匡胤在部下的“逼迫”下,在陈桥黄袍加身。小皇帝不得不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大宋政权从此建立。
因为自己的江山是从柴家夺来的,赵匡胤没有底气,唯恐手下的大将跟自己学习,重演“黄袍加身”的好戏。
因此赵匡胤在登基之后,大摆筵席,向在座的开国将领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哪一天,手下逼着你们穿龙袍的话,你们该咋办?
听了赵匡胤的问题,大家惊出一身冷汗,心说皇上莫非是要上演一场“兔死狗烹”的大戏?
不过赵匡胤态度和蔼,诚恳地对大家说:“诸位出生入死,无非是为了富贵荣华,如今这些朕可以满足你们,给予高官厚禄。”
“朕还可以跟你们结为亲家,让皇子和公主跟大家结亲,那样的话我们就是一家人,彼此和睦相处,总比我们将来君臣反目成仇要好得多。”
将领们一听,纷纷表态:
“是这个理,皇上说得太对了”。
“皇上英明,一句顶几万句”。
“皇上,我们带兵多年,也得了打仗恐惧症,干脆您行行好,把帅印给收了吧”。
就这样,赵匡胤在成功地导演了“黄袍加身”大戏之后,又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
大将们非常知趣,交出兵权,避免了一场杀戮。他们全身而退,赵匡胤也去掉了一场心病,是个双赢的结果。
很快,赵匡胤又想起来,老将们的危险解除了,新生的将领难道就不会造反吗?想到此,赵匡胤依旧寝食难安。
长考的结果,从赵匡胤开始,就制定了一个基本国策,那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文轻武”。
北宋的文臣地位出奇地高,皇上什么事都要听大臣的,我们不妨举例说明。
宋真宗想册封刘氏为贵妃,大臣不同意,皇上就让内侍拿着自己的手诏去做宰相李沆的思想工作。没想到,李沆拿来圣旨看都没看,就一把火给烧了,还对内侍说:“你就说我不同意。”
真宗得知后也没了脾气,这事只能作罢,宋真宗果然就没册封刘氏。
宰相寇准也非常大胆,敢当面跟宋太宗吵架,一句都不让。皇上气得脸色发青,心说我吵不过你,我总躲得过,起身要走。寇准一把薅住了宋太宗的衣服:走,哪里走?
太宗不但没有生气,还夸他是大宋的魏征。
相比之下,北宋武将地位可就低得多。文臣和武将在大街上相遇,如果是同级别的,武将必须要站到一边,给文臣让路。
事实上,武将无论立功多大,一般来说都只能担任副职,正职一般由文臣担任。
比如宋仁宗时的名将狄青,是个智勇双全的战将,他先是征战西北,随后平定了南方的叛乱,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战功卓著的他,在很长时间内,也只能担任副职,比如枢密副使,步军副都指挥使、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即使边境发生战争,带兵的都是文人,武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副职。
宦官童贯就多次带兵打仗,不是他的军事才华比武将高,而是皇上政策决定的。
到了南宋,武将地位更低,一度出现了武将争着找文臣做靠山,认文臣为干爹的风气。
宋高宗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奇葩事。
有一次,宋军跟金军交战,抵挡不住对方的攻势。这时候,中书舍人虞允文正好到达前线,为了鼓舞宋将斗志,给宋将画一个大饼:“仗打赢了,我认你当干儿子!”,众将军听后十分振奋,果然打出了一个大胜仗。
看看,这就是宋朝武将的地位。长期的重文轻武,让武将只会无条件服从。宋朝的武将们就像童养媳,已经习惯了在皇上和文臣面前低声下气、卑躬屈膝,没有了尊严和人格。
从上到下,各个级别的武将,一直没有抗争精神,在岳飞面临冤屈的时候,他们不是敢怒不敢言,而是根本就不敢怒。
岳家军将士素质高,技战术水平高,战斗力强,在战场上能把金兵打得溃不成军、满地找牙。但是在朝堂上,他们没有话语权。
而且长期的重文轻武,也培养了武将们的忠君精神。在他们心中,赵官家的意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的圣旨就是正确的,不能质疑的。
岳飞被奸人所害,地位不高的岳家军将领,没有那个胆量去质疑,没有胆量据理力争,更不敢去要挟皇上对岳飞从轻发落。
原因二:有其他将领掣肘,岳家军难以匹敌
宋高宗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名将,岳飞只是其中之一。除了岳飞,还有张俊、韩世忠、刘光世三位大将,他们并列为“中兴四将”。
除了这四位,还有一个叫吴璘的战将,也很了不起。此人比岳飞大一岁,是甘肃人,即三国中说的西凉人,跟董卓的老乡。
西凉人作风彪悍,吴璘也是个军事天才。他的哥哥吴玠,也是南宋名将,弟兄俩把西夏人打得精神崩溃,患上“恐吴症”。
吴璘除了把西夏人打得服服帖帖,跟金兵交战也各有胜负,不分上下。吴璘一直战斗到60岁才退休,是南宋初年的中流砥柱,官至过节度使,拜太傅、新安郡王(南宋异姓七王之一)。
无论是贡献还是地位,吴璘都不在“中兴四将”之下。
说这么多,就是要表明,岳家军虽然有十万,但是在南宋政府军中微不足道。
就拿吴璘来说,他掌握的军队就有20万,金兵跟他对阵,一次出兵10万都占不到便宜,足见“吴家军”实力不容小视。
而且吴璘深受皇恩,在任期间,他曾多次遭到过政敌攻击,但却安然无事,66岁得以善终。
1165年,63岁的吴璘前往临安朝见,被封为新安郡王。离开临安时,宋高宗、宋孝宗都为他设宴饯行。
吴璘跟宋高宗君臣关系不错,他对南宋皇帝的忠心程度也没的说。岳家军真要以武力相威胁,那就是造反,性质就变了,从南宋政府军变成叛军。
到时候,无论是张俊,还是刘光世,抑或是吴璘,他们都会选择起兵勤王,保卫宋高宗。即使是同情岳飞的韩世忠,也不会跟岳家军站到一起,最多选择中立,当和事佬角色。
在此情况下,岳家军纵使有十万,也难以对宋高宗形成威胁,不会拥有话语权,更不会帮助岳飞洗脱冤屈。
总之,南宋将领那么多,大家无论是从忠君的角度,还是从明哲保身的立场去选择,都不会帮岳家军。
正因为如此,秦桧和宋高宗才敢于连发12道金牌,将岳飞召回,然后剥夺了他的兵权,将他投入监狱,处以极刑。
如果岳家军真会对他们构成威胁,他们就不敢逮捕岳飞。他们这样做,无疑得到了一些将领的默许或者支持。
原因三,岳家军内部一盘散沙,无法一致对外
岳飞是岳家军的灵魂,他在军中的时候,岳家军是一个整体,可以统一行动;离开了岳飞,岳家军群龙无首,根本无法步调一致。
岳飞被剥夺兵权被捕的同时,其子岳云也被捕,岳家军名存实亡,岳家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不光如此,岳家军在高宗和秦桧构陷岳飞的时候,就出现了分裂。如果岳家军是铁板一块,秦桧很可能就找不到岳飞的破绽,拿不住他“犯罪”的把柄。
表面上看,陷害岳飞的是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和王俊,即跪着的五尊铁像。
不过参与谋害岳飞的人,岂止是这5人,还有秦桧的一众党羽,更让人愤怒不已的是,岳家军中的不少将领,也参与了谋害岳飞。
其中有九位将领,在告发岳飞谋反案的材料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出卖了自己的良知,背叛了岳飞。无中生有,落井下石,做了伪证,配合秦桧想置岳飞于死地。
秦桧知道,岳飞是抗金名将,是朝廷的柱石,想要扳倒他,必须有足够的“证据”,不然打虎不成反会被虎伤。
为了办成“铁案”,将岳飞置于死地,他首先跟大将张俊合谋,制定陷害计划。
然后在张俊的帮助下,秦桧派人渗透到岳家军,用高官厚禄做诱惑,迫使岳家军将领在告发信上签字。
人少了,告发材料没有分量,因此秦桧一伙策反了9名将领,他们有王贵、姚政、傅选、董先、徐庆、庞荣、李兴和李道等人。
其中陷害岳飞的关键人物,是大将王贵。这些将领中,王贵级别最高,跟岳飞关系最铁,他和岳飞是老乡,河南汤阴人,两人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用鲜血凝成了友谊,久经考验。
在岳家军的高级将领中,王贵是岳飞的得力干将,是独当一面的人物。起初王贵对岳飞也忠心耿耿,后来发生一件事,让二人关系出现裂痕。那是“郾城大捷”后,王贵做了一件事,差点掉了脑袋。
要砍他头的人,正是岳飞。
公元1140年7月,金兵在郾城遭受挫折后,转而集中兵力向颍昌府发起猛攻。此时,岳飞有事未在军中,安排王贵代理主帅,和岳云、董先等人迎战金军。
在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岳家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王贵一看乱了方寸。为了避免更大伤亡,王贵决定撤军。
这时候,岳飞之子岳云挺身而出,劝阻道:“两军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肯定会扭转战局,不可撤兵。”王贵这才改变主意,下令岳家军顶住,结果艰难获胜。
关键时刻退却,岳飞勃然大怒,决定将亲密战友斩首,以儆效尤。众将一见,纷纷跪地求情,岳飞这才饶他一死,以杖责替代。
其实岳飞这样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毕竟王贵平时表现还可以,也不是投敌。何况王贵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战斗以胜利告终。
岳飞这样做,有不得已的苦衷,都临阵脱逃,今后如何打仗?但是王贵却怀恨在心,在岳飞遇难的时候落井下石。
不过王贵也是有把柄在秦桧手里,才向奸臣妥协的。
《宋史》:(秦桧)闻飞尝欲斩王贵,又杖之,诱贵告飞,贵不肯……桧、俊不能屈,俊劫贵以私事,贵惧而从。”
“俊劫贵以私事”,就是张俊拿住了王贵以权谋私的证据,要挟他,王贵只得就范。
岳家军都分裂成这样子了,还会团结一致为岳飞说话?这也是最令人悲叹、最发人深省的一幕。
原因四,迫害有正义感的将领,肢解岳家军
岳家军将领有很多是有良知的,他们明白岳飞是忠臣,是蒙冤的。
秦桧最害怕的就是这些人,对他们,秦桧奉行的对策就是迫害。
比如岳飞的得力干将,“气死金兀术”的牛皋,后来被秦桧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害死。
即使是揭发岳飞的将领,如董先、徐庆等人,秦桧也没有让他们留在岳家军,而是将他们调走。
剩下的将领,如王敏求、杨浩、邢舜举、朱芾、李若虚、高颖、王良存、夏珙、党尚友、张节夫等,全被贬逐流放。
如此一来,曾经让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成为历史,让人扼腕长叹。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